短視頻的風口究竟在哪兒?梨視頻恐怕不是

1 評論 12910 瀏覽 20 收藏 14 分鐘

未來,梨視頻有沒有可能火,成為一個重要的短視頻分發平臺?

今年初和同行們交流,大家都認為今年是短視頻之年,沒想到后來火的是直播,囧……

到年尾的現在,直播火的差不多了,嘿,短視頻風頭又上來了。

剛好我也算短視頻從業人員,在做一檔汽車評測節目,說說這個所謂風口吧,請大家耐心往下看,會有些心得的。

近期短視頻有兩個標志性事件:

  1. 梨視頻的上線,創始人邱兵原來一手打造了澎湃新聞,算是這幾年風頭最健的傳媒大佬,下海創辦梨視頻,還沒上線就獲得1億美元投資。
  2. 一下科技E輪融資5億美金,一下科技就是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的母公司,號稱估值超過30億美金,有媒體將其稱為「短視頻帝國」。

一下科技其實沒什么好說的,不新鮮。小咖秀雖然爆紅了一陣,但很快下滑,畢竟是個小眾需求,難成大器。秒拍背靠新浪微博,但已顯露出頹勢,流量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微博,秒拍平臺自身的用戶活躍度不是太高。

不僅是秒拍,原來短視頻的王者美拍也不好過,在走下坡路,所以今年開始轉型做直播。原來的幾大短視頻平臺,只有大家覺得很low的快手還不錯,用戶量還有一些增長,所以他們對直播的態度相對保守,雖有嘗試,卻未力推。

既然如此,為何又說今年是短視頻的風口?

兩個層面:

一是平臺,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新聞客戶端殺入短視頻領域,它們紛紛把視頻放在顯要位置,像今日頭條放在了一級入口。這些新聞客戶端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刺激了短視頻的內容的增長,進而反哺平臺,提升了用戶活躍度。

不久前,張一鳴宣稱:

今日頭條從去年5月開始進入這個市場,目前我們每天有10億次播放,視頻已超過圖文和組圖,成為我們最大的內容體裁。其中 93% 的視頻長度在10分鐘以內,74% 的視頻長度在5分鐘以內。今日頭條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沒有之一。

夠霸氣吧?從內容創作者的感受來說,張一鳴不是吹牛。我們正在做的汽車短視頻節目《老司機來了》,單集視頻在頭條播放量最高超過300萬,評論超過8000條。8月上線以來,有5條視頻超過50萬播放量。

今日頭條、優酷、騰訊視頻、A站、B站、UC頭條、一點資訊、網易新聞、愛奇藝、北京時間……筆者在做的汽車短視頻節目在十多個渠道分發,但沒有哪家的流量能趕得到頭條。相信視頻創作者大都有這種感覺,并非我們一家的特性。

短視頻風口的第二個層面是:內容IP走紅,比如papi醬、一條、二更。其實在不少細分領域,短視頻項目也受到投資者追捧,專注汽車的《30秒懂車》獲得1500萬pre-A輪融資。走在這條網紅道路上來的,還有陳翔六點半、潮人小羅各色人等。

理解這些大背景后,我們再來看梨視頻

可能因為不少創始成員來自于傳媒,梨視頻很擅長于做推廣造勢,媒體曝光率很高。

  • 《不標題黨,不煽色腥,梨視頻旗下一手Video靠什么月度流量6000W?》
  • 《一段134秒的視頻三天播放過億,梨視頻憑什么驚動了人民日報》
  • 《估值至少20億,上線才兩周的梨視頻被資本圈踏破門檻了》

看起來挺厲害的,梨視頻的切入點是資訊類短視頻。從數據看,這個切口無疑是正確的,資訊類短視頻因為追尋熱點,無論是在社交媒體還是新聞客戶端,都能夠獲取較大的流量。

但不要高興太早,這種新聞流量,是沒有太多黏性的。像「驚動人民日報」的那條短視頻,雖然流量確實很高,本質上卻是人民日報微博的流量,不是梨視頻自身所有,很難轉化為關注或者下載梨視頻。

作為短視頻從業者,從梨視頻11月3日上線,我就在觀察它。雖然爆款頻出,媒體轟炸爆炸,但坦白說,我不看好。

因為梨視頻的定位有問題。

究竟是做平臺還是內容生產者?梨視頻搖擺不定。

一方面,梨視頻招了幾百號人,做專業的PGC,一天號稱要推出上百個視頻,全網分發。為什么要這樣做?梨視頻的說法是,優質且快速的資訊類原創視頻缺少,可以填補空白。

另一方面,梨視頻試圖把重心落在自家app上,希望梨視頻app能為短視頻分發平臺,所以梨視頻一開始就招了上千名拍客,以刺激UGC生產。

這兩步棋看起來都對,但其實都錯。

從內容IP的角度來說,PGC的資訊類短視頻雖然可能火,但沒有黏性,沒有人格化的屬性,難以打造以「網紅-粉絲」為關系核心的內容IP。

像上面提及梨視頻宣傳稿,旗下一手Video在網易單月流量6000W,實際卻只攢了1.8萬粉絲。一手Video在新浪(秒拍)已經運營了五個月,播放量有好幾億,但微博粉絲只有20萬,不少微博的轉評贊只有個位數。

梨視頻在微博也運營了20天,常州童工暗訪視頻更是獲得了近2萬轉發,但微博粉絲仍只有5萬。梨視頻的微信可能會更少一些,最近幾天單篇閱讀量只有一兩千,而梨視頻員工就有好幾百……

PGC當然沒有錯,但僅僅傳遞資訊是不夠的,大家吃蛋時,很少會關心下蛋的母雞。我對梨視頻的建議是——人格化,讓大家記住那只母雞吧?!侗┳呗嫛返姆劢z記住的是,那個戴頭套的王尼瑪。

再說梨視頻的第二步棋,做短視頻分發平臺。

應該說,像邱兵這樣大舉殺入短視頻,肯定不滿足于制造一個papi醬,能做平臺肯定要做平臺的。那我們看看上線20天來,梨視頻app的一些數據:

梨視頻首發于百度手機助手,應該是獲取了不錯的推薦資源,20天獲得21萬下載量。只能說還不錯,不算爆。

因為酷傳尚未添加梨視頻,我大致看了幾個主要安卓渠道的下載量。豌豆莢9萬,360手機助手12萬,應用寶10萬。還有小米、華為等手機應用商店,估計梨視頻的安卓端下載量應該在百萬左右。

在App Store的排名也還不錯,在新聞的單項排名中,基本在前20之內,總榜基本在1000名內。

百度指數在1000左右,也還可以:

作為一款新興app來說,這確實是不錯的成績。但相對于梨視頻那么高額的投入,高調的發布,爆款的視頻,這樣的成績算不上成功。

尤其是看用戶活躍度。這是梨視頻app上的視頻排行總榜(11月21日):

他們沒有公布播放量,但公布了評論和贊數。熱度最高的緬北槍戰,評論31條,贊75個。第二的川普子女教育,評論11條,贊19個。需要注明的是:這兩個視頻的發布周期都超過了1天,已有充分傳播時間。

所以,從平臺建設的角度出發,梨視頻真的還沒有火。

那未來梨視頻有沒有可能火,成為一個重要的短視頻分發平臺?

可能性渺茫。

一是用戶獲取問題。

今日頭條等新聞客戶端過于強大,天然適合資訊類短視頻傳播,有極為龐大的用戶群,用戶習慣也已經培育成熟,興趣推薦也壓倒了人工編輯。

現在情況是,梨視頻在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各種渠道都發布了內容,直接就可觀看,憑什么讓這些用戶跳轉到梨視頻app來?app推廣現在有多難,想必大家都有感受。

如果梨視頻只在自家app發布內容,可能會吸引一些忠實粉絲過來,比如像財新app,但這也注定了小眾。

二是自媒體入駐問題。

因為新聞客戶端和微信的流量優勢,引來大量自媒體,針對不同細分人群制造了海量內容,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F在內容的繁榮,主要靠自媒體,本質是PGC,而不是UGC,中國最大的UGC視頻平臺優酷已經一日不如一日。

吸引這些自媒體來梨視頻?憑什么,流量還是錢?自媒體都是一幫賊精的人。說實話,《老司機來了》都已經把一些流量相對較小的平臺給放棄了,因為沒有意義,還不如集中做幾個大平臺;上線3個月,發布22條視頻,全網播放量3165萬,主要是靠四、五個平臺撐起來的。

雖然不看好梨視頻,但我并沒有說:短視頻創業只有內容IP這個方向,做平臺一定不行。

短視頻平臺還有其他可能,像快手,依然在增長,用戶活躍度極高,而且形成了一個生態:廣告主—主播—粉絲,大家各取所需。快手能在巨頭們的碾壓下,能在很多人的鄙視下,頑強活到現在,靠的是什么?「雙擊666」,平臺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就像B站一樣,黏性很強。

短視頻平臺還有可能切細分領域,避免和新聞客戶端等巨頭硬碰硬。像內涵段子,和今日頭條師出同門,雖然被頭條的光芒給蓋住了,這一年其實成長很快,尤其是在強化短視頻后。內部人員稱,他們已經有1.3億下載,620萬的日活,早已不把糗事百科和百思不得姐當成對手了。

我朋友圈里的警察,微信群里的土豪,還有給我理發的小哥,都是段友了……

 

作者:?蕭良善

來源: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1824.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細分短視頻的機會是做細分領域平臺?貌似細分自運營內容的話還不如去其他平臺創建一個運營號。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