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戰爭正酣,但平臺將成為最終收割者
成為一家公司與成為一家平臺,在最終的商業價值上會有天壤之別。
單車大戰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繼ofo與摩拜之后,小鳴、騎唄、優拜、小藍等競爭對手相繼入局。而單車模式又與此前打車補貼大戰不同,1元錢每小時的單價相當低,用戶不至于被更低的價格所吸引,因此這場戰爭有著不同的邏輯。
一種是以摩拜單車為主導的B2C垂直模式,而另一種則是以ofo為主導的大平臺生態模式,這里我認為最終勝出的一定是平臺生態模式。
一,閑置單車資源需要借助平臺釋放
很多人認為單車這種產品并不適合共享,關于這點我認為并不能一概而論,我們看到ofo起家正是靠著單車共享做大,換句話說,共享單車的實際需求存在,大量的單車存量需要借助共享經濟的力量得到釋放,這一客觀現實無法回避。
根據相關數據,中國有著29.8%的平均市場增長率的單車產業,以及9000萬以上的騎行愛好者,因此閑置單車被利用的需求實際存在。而ofo作為單車共享問題的解決者,其就非常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因此ofo有著做平臺的基因,其可以容納不同的單車進行協同工作,進而創造出價值。
在一個健康的市場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存量過剩問題,才有下一步。例如當年的滴滴最先解決的就是出租車資源過剩問題,很多空車在路上行駛有著接乘客的需求,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大量的閑置車輛被浪費在城市道路上,而滴滴這一打車平臺正是解決了最初這一資源閑置的問題,而后才衍生出了更多出行生態。這點在單車方面也同樣如此,需要先解決資源閑置問題,再衍生生態是正常路徑,而ofo是最為成功的一家。
二,單車市場無法出現一家壟斷,但平臺可以協同更多資源
再從另一個角度說,單車這塊市場其實有著足夠大的市場,并不是一家公司能夠通吃,繼ofo與摩拜之后,小鳴、騎唄、優拜、小藍的加入正是因為這塊市場確實足夠大,對于資本有著充足的吸引力。
一個典型的邏輯是,認為只要無上限的砸錢,制造單車數量,就可以壟斷市場。但實際上這會在未來造成一定的困境,我們回看出行領域,最成功的B2C模式,也就神州了,盡管神州憑借租車市場起家并且投入大量資金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卻依然在滴滴的陰影下生存,最后不得不使出U+計劃建立自己的共享專車,這其實說明了一件事,神州專車是用自己的力量占領小塊市場,而滴滴則是用整個生態的力量占領絕對市場。
回到單車這個市場來說,其實這點同樣如此,早期砸錢是必須的,但是怎么砸則是關鍵,是用錢砸出一個公司?還是用錢砸出一個生態平臺?這之中有著天壤之別。
目前摩拜,小鳴、騎唄、優拜、小藍單車都屬于砸錢自建模式,根經營費用居高不下,而ofo單車在入局城市市場的時候,則考慮到了自身未來是一個平臺性的生態,并不急于瘋狂造車,而是通過小步快跑的方式,用最低的成本穩步推進,其經營成本控制到了最低的程度,也是所有對手中經營成本最低的。
ofo的策略與滴滴一樣,其不僅接C2C單車,也接入B2C單車,例如通過與著名的700bike合作,將其接入到自身的生態之中,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自身的運營壓力,更可以增加市場占有率。此外,幾乎所有人都還忽視另一個重要潛在玩家,就是本地單車租賃公司,他們也想從中分一杯羹,而ofo的平臺模式則有著接入的可能。
這也與滴滴極為相似,滴滴除了C2C模式之外,其中還存在了大量B2C模式,其通過與個個當地汽車租賃公司合作,將自身生態變得更大,用戶受益,而同時也讓租賃公司獲得了更多的收入,一箭多雕,而滴滴也正式依靠眾多的本地汽車租賃公司完成了最后的壟斷格局。
所以在未來,平臺的包容性能夠為多方實現更多的共贏,目前來看似乎ofo與摩拜,小鳴等對手是競爭關系,但其實并非如此,未來這些對手很可能會借助于ofo的平臺生態,最后接入其中,完成更大的資源整合,這幾年的資本合并也向來如此。
單車市場同樣無法出現一家壟斷的局面,但平臺生態卻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三,用戶的多樣性體驗是關鍵,唯平臺兼得
我們以外賣行業的麗華快餐為例,此前麗華快餐曾經是08年奧運會以及10年世博會的指定外賣快餐供應商,一時風光無限,其掌握了產業鏈、中央廚房、物流配送等一系列關鍵環節,但是近年來的業績卻有所下降,為什么?因為麗華快餐不是平臺生態,外賣平臺直接接入更多第三方商家后,用戶的選擇瞬間變得極為多元,都統統跑到了外賣平臺,而麗華快餐標準化的套餐反而成為了劣勢。
回到出行領域來看也同樣如此,早期滴滴解決了出租車效率問題后,用戶的需求其實沒有完美的滿足,此后滴滴又推出了快車、順風車、專車、豪華專車等等一系列出行方案,才解決了用戶需求。
麗華快餐的衰落代表著單一形態難以為用戶創作多樣性的體驗,因此難以為繼,而滴滴的崛起代表的是用戶多樣性出行需求的滿足,符合大勢所趨,最終成為行業霸主。
單車行業也一樣,用戶不可能永遠只選擇某一種車型,而ofo單車其實也有著為用戶創造多樣性體驗的能力,700bike單車的接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而此后其將會不斷接入各種車型,以滿足多樣性的需求,在這一點上和滴滴非常一致。
結語:
還是之前那句話,早期的單車競爭確實需要燒錢,但是最終能夠做大的絕對不會是單一公司,因為其只是自己再盈利,不能夠連帶周邊產業一起發展,孤木難支,最終做大的一定會是生態型企業,其可以拉動更多的產業一起協同發展,將更多的產業卷入其中,進而實現比單一公司的更大價值,回看滴滴正是這樣一路走來,而ofo代表的生態平臺模式最有可能成為這一切的終結者。
畢竟,成為一家公司與成為一家平臺,在最終的商業價值上會有天壤之別。
#專欄作家#
承哲,微信公眾號:shouxifayanzh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工具產品和人工智能領域,擅長AXURE,興趣愛好看書,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