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丨談談我對醫療+互聯網的認識

2 評論 5566 瀏覽 20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讀:“互聯網+醫療”這個概念已經提及了很多年,在此次疫情后,互聯網醫療實現了規?;鲩L。本文將從互聯網+醫療的現狀、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歷程、醫療行業案例分析與個人總結四個部分,對醫療互聯網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互聯網醫療正在慢慢地不斷豐富,在剛性需求增多和新冠疫情的爆發刺激下,互聯網醫療實現了規?;鲩L。據不完全統計,202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2020—2026年CAGR預計為14.23%?;ヂ摼W醫療正處于一種小步快跑的階段。

筆者之前在做校園項目的時候接觸過一些慢性病人,也做過一些醫療信息化的概念性設計,本著好奇的心態,筆者對醫療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展開了探索并梳理了自己的一些總結,在此分享給大家。

本文將從互聯網+醫療的現狀、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歷程、醫療行業案例分析與個人總結四個部分進行介紹我對醫療信息化產業與互聯網+醫療的薄見。

一、互聯網+醫療的現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個行業開始逐漸與信息化相結合,互聯網醫療作為一種新型醫療健康服務業態,為醫院的各科室從業人員、管理人員、信息流通等帶來了便利,也在不斷提升醫患就診的便捷性、安全性。

目前從醫院內部使用系統的角度來說,醫院數字化系統主要包含(醫院信息系統H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醫學影像存檔于通訊系統PACS、放射信息系統RIS、電子病歷EMRS等)。目前HIS系統已成為醫療行業業務驅動、流程整合與服務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其核心功能為以病人醫療信息記錄為中心,保障醫院人事、財務、住院、門診、掛號、醫技、收費、分診、藥品管理等正常運轉的線上管理平臺,提高醫院的工作與信息流轉效率。其除了作為醫院內部與其他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聯動的重要系統以外,與外界的交互也越來越頻繁,主要涉及社保、醫保、甚至銀行系統與政務系統的業務與數據交互。

從醫患就診使用角度來說,筆者認為互聯網醫療可以從兩類用戶群體的使用來劃分,按普通民眾使用群體劃分,互聯網醫療產品主要有醫藥電商、家用醫療設備互聯網+、在線問診掛號、健康體檢這四大塊業務。按醫生使用群體劃分,互聯網醫療主要產品有在醫用醫療設備、醫療耗材、醫療AI、醫療問診、醫療知識交換五大塊業務。

縱觀整個行業,互聯網+醫療在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層面上都在大幅度至今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未來此領域的發展道路十分寬闊。

  • 在政治層面上,國家正在大力重視醫療行業與信息化的結合,衛生部將信息化納入了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國務院也針對衛生醫療體系不斷提出改進建議和綱要。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能力,規范電子病歷臨床使用和管理,促進醫院內部各個系統的互聯互通,醫聯體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起草了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標準,這個評分將直接影響到醫院的評級。
  • 在經濟層面上,中新網1月18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速)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
  • 在社會層面上,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健康醫療行業以其獨特的互聯網優勢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健康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居民逐步提高對健康的關注度。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規模達到7.4萬億元,增幅為7.2%?;ヂ摼W醫療服務行業在2020年迎來重大普及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互聯網醫療經濟持續布局。
  • 從技術面上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效推動移動醫療行業的發展。2020年,互聯網醫療受新冠疫情影響發展繼續加快,5G和人工智能技術逐步落地應用也助推行業規模增長。5G和人工智能技術依舊是互聯網醫療發展中的根本性的需求,在醫療方面,5G實現醫療終端設備的互聯,而人工智能在控制和管理以及診斷智能化等多方面不斷升級,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產業升級。而醫療硬件設備的提升與專業數字化醫療網絡的搭建同樣為互聯網醫療提供更長遠的技術支持。

二、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歷程

從醫療信息化發展的歷史中可以看出,2000年開始,HIT企業開始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HIS系統亮相中國,之后為了滿足更加多樣化的臨床需求,與HIS系統相關卻又獨立于HIS系統的以醫生為重的臨床信息系統(LIS、PACS)開始增長。隨著健康信息化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拓展,國務院以及國家衛健委對于醫療信息化的不斷增強重視,HIS系統已成為醫療行業業務驅動、流程集成、服務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系統。醫院正在逐步全面進行以EMR為核心,與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互聯,實現院內院外信息共享。

目前醫療+互聯網主要的方向還是基于四個方向:

1)人口健康信息化全覆蓋

  • 全面實現一卡通
  • 三大數據庫(電子x健康檔案、EMR、全員人口個案數據)的圈人口覆蓋

2)信息互聯互通

  • 四級人口健康信息的的互聯互通
  • 六項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
  • 醫院內部信息互聯互通
  • 保證數據互聯互通進行時的安全性

3)推廣互聯網醫療分級診療(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4)加快實現遠程診療

  • 建立醫患對互聯療醫療平臺的信賴和使用習慣
  • 確保信息安全、信息標準

通過查閱更多資料,筆者總結了而目前醫療信息化存在的一些問題:

1)信息孤島問題

  • 一部分科室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系統,但這些系統在建立的時候卻沒有考慮到醫院系統的集成,或者不具備集成條件,他們在建設HIS、PACS、LIS、RIS、CIS過程中沒有遵循統一的標準
  • 患者的信息在各個系統中有不同的標識
  • 醫院各應用之間通信困難
  • 現有電子病歷系統多數只是還停留在病歷資料的一種錄入工具,在智能提示、病歷質量自動監控方面及與其它系統HIS、LIS、PACS無縫集成方面做的不太到位

2)缺乏醫院信息系統專業人才梯隊

同時懂得醫療行業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的人才十分稀少。

三、醫療行業案例分析

患者-醫生-醫療機構是醫療行業的三大用戶角色。

自古有患才有醫,患者是醫療行業的用戶核心,所以在醫療系統中,EMRS系統是建設醫療信息數字化的核心交互介質?;颊咦鳛獒t療體系中供需關系的起點,提升患者的尋醫、就醫、醫后體驗是未來數字化醫院的發展趨勢。

上文提到,隨著醫療行業對互聯網醫療分級診療及遠程診療的推廣,各大面向患者的互聯網產品也開始百花齊放。在此筆者分析了一下典型的幾款面向C端患者的互聯網醫療產品。

1. 春雨醫生、丁香醫生(醫患平臺)

春雨醫生原名春雨掌上醫生,由原網易新聞客戶端負責人張銳在2011年7月創立成立于2011年7月,從2016年起,春雨醫生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嘗試構建全國性的互聯網+醫院服務網絡,希望將互聯網理念中以用戶為中心的思路真正移植到患者線下就診流程,真正改善患者整體體驗。

丁香醫生原名家庭用藥,于2013年6月上線,是醫學網站丁香園團隊研發。

平臺擁有50000+三甲醫院及以上專業醫生團隊,7×24小時在線。

為大眾提供專業可信賴的多元化健康場景解決方案,致力于做健康生活方式向導。

作為同樣都能遠程診療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丁香醫生將重點核心功能放在健康百科,原因在于丁香醫生由丁香園團隊研發的醫學平臺,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醫療健康服務和醫療科普平臺。而春雨醫生更著重強調各種各樣的家庭醫生,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找得到、快速找到值得信賴醫生的診療平臺。無論他們作為醫患平臺的側重點是什么,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讓患者對醫生產生信賴,多個專業的信任背書,既能解決信任問題,也能實現醫生實名推薦,為其帶來一波口碑推廣。

2. Patients like me(患患平臺)

Patients like me是一款病患者社區平臺,至今有將近16年的歷史,這款產品可以將自己的原始信息進行輸入,然后獲得準確的、可靠的關于自己的檢測報告,同時在這個平臺社區里,病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癥狀、治療過程和經驗,并且可以以其他的相似患者的治療情況作為參考,做出自己的判斷。

在這類平臺的患者之間更加信任和自己同樣的患者,對待醫療護理更多的是尋求答案而不是被動等待。

3. 平安健康、京東健康(藥患平臺)

平安健康原名平安好醫生,2015年4月21日,中國平安上線“平安好醫生”,其最初的產品定位為以醫生資源為核心提供各類診療、健康管理服務,后來隨著其業務的不斷擴大以及在香港的上市,逐漸成為了診療、電商、保險三大業務全方面的平臺。

2013年初,京東首次開展保健品零售業務,2016年京東大藥房上線,京東踏足醫藥電商行業,3年之后,京東健康正式成立。結合京東獨特藥品供應鏈優勢,在業界首創了線上“醫+藥”閉環,2019年1月,“京東互聯網醫院宿遷分院”上線,完成了首筆線上購藥醫保支付。

相比京東健康,平安健康的業務更加全面,京東健康的產品定位更加清晰。這類患藥平臺他們依然擁有互聯網醫療的核心功能問診功能,但他們更強調問診過后的電商環節,買什么藥,價格是多少,藥品可信賴程度,都是用戶考量的維度。這類平臺也挖掘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正在逐步向這個方向走向全面化。

四、個人總結

綜上,筆者認為互聯網+醫療的未來可期,值得翹首以盼,

其優點主要體現在:

  • 政府在全國范圍內扶持互聯網+的醫療模式,讓其能夠更加大力快速地發展。
  • 已有的互聯網+的醫療模式有效降低了醫療成本,準確的定位出患者的差異化醫療需求,并且加強了醫生的流動性,線上診療的方式,讓醫生可以在醫院工作的結束時段進行醫療展業,甚至可以樹立個人的影響力,讓自身的醫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非常利好個人醫師的執業發展;相對應的對于庸醫的評判在互聯網評級、患者監督曝光 的影響下,醫資、醫品、醫德等的透明度進一步擴大,有利于提升整體醫療水平。
  • 醫療信息數字化作為建設數字化醫院的根本,同樣葉也在為建設互聯網+醫院提供成長土壤。醫療信息的數字化,在保證患者隱私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建立了病-患的病歷信息互通,開放了部分信息披露權限給醫生以及地方時在線醫療機構。

缺點體現在:

  • 醫療數據共享機制匱乏,在線服務與數據應用發展受限。當前,醫療數據繁多,各類互聯網醫療平臺銜接不暢,線上線下、跨平臺診療結果分布分散,使得各地以患者個體為中心的數據匯集與共享難以實現,互聯網醫療一體化服務體驗不佳。
  • 優質醫療資源吸納力不足,線上診療服務能力欠佳。目前,對于三甲醫院、主任醫師等優質醫療資源的吸納能力不足,線上醫師的診療水平、全天候就診能力普遍偏低,用戶對于線上診療結果和處方信任度不足。疫情期間,人們迫于出行限制,線上就診需求激增,而疫情后,如不解決優質資源供給這一痛點,遠程醫療平臺的使用率將大幅回落。
  • 兼備醫療管理和開發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緊缺。

在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時代,我們需要不斷以患者為中心,建立實現部門數據互通的電子病歷系統,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保障歸檔與交流的安全性。深入醫院業務場景,觀察分析業務產生的方式,以及需求誕生的前提,科學的分析需求的價值,辨別需求的真偽,提煉真需求,并遵循國家監管制度要求,提出建設性、前瞻性解決方案。建設多院互通的一卡通可以作為產品機會,打通行業院與院的信息壁壘。分級診療、遠程診療等線上就診模式應不斷深化其安全信、可靠信。

同時,針對醫者,重視醫療信息化人才培養,擴大開設醫療信息學相關專業的設置,培養出一定規模的復合型醫學信息人才。即醫院信息系統的設計者、管理者,必須要在精通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同時,也要熟悉醫院管理業務的規律,兩者缺一不可。但是院與院的信息互通需要牽扯的利益相關人非常之多,作為產品,我們需要為企業做出戰略方向意見的同時考慮以上因素,精準的評估機會成本,否則,利益干系人將對產品發展形成致命威脅。

綜上,不論是區域醫療還是全系的醫療數字化,以患者為中心的建設思想依然是數字化醫療的核心,醫療數據的中心化和焦點化將是未來的趨勢。

以上是我對互聯網醫療與醫療信息化的薄見,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謝謝。

 

本文由 @格倫芬南巫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剛剛展開就結束了,

    來自陜西 回復
    1. 不好意思啦,就是初步了解一下行業哈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