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霸王條款,“教育PUA”何時止?

0 評論 3078 瀏覽 1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讀:電視劇《小舍得》的播出,讓教育焦慮赤裸裸地暴露在公眾面前。望子成龍的父母爭相將孩子送進輔導班,教育機構的費用也就因此水漲船高。面對高額的教育費用,一些機構提出了分期付款模式,但卻也因此引發了很多問題。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5月14日晚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式通過中國政府網對外發布,將從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自在線教育強監管來襲,不管是行業內部的參賽者還是外部的觀望者,對于具體政策的出臺都可謂是望眼欲穿。通過教育部5月17日對《條例》有關情況的解讀發布會,可以看出政府對于促進教育正確化、合規化的決心。

在這次治理之中,整治教育過度資本化、過度商業化首當其沖。

曾經由于疫情的影響,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40%,在線教育及其關聯產業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元以上,高途、好未來、新東方等頭部機構的股價不斷攀升。

看到這一市場的潛力,“愛湊熱鬧”的金融機構的觸角開始伸向教育培訓行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低利率、易申請、無抵押、審批快、遠程授信”的教育分期模式卻并未成為“救世主”的存在,反而成了在線教育行業的“催命符”。

《2020年度在線教育消費投訴數據與典型案例報告》顯示,在線教育有關的投訴情況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倒閉退費無門,分期付款的學費竟變成分期貸款。那么教育分期這一模式為什么會背離初心?它是否還有重回“神壇”的一天?

一、問題纏身,教育分期“坑多多”

五一節后,一篇名為《一分期就成了貸款?多家教育機構否認誘導》的文章在各大平臺迅速傳播,文中點名平安好學英語、英孚英語、學慧網等多個教育機構存在誘導學生采用分期方式支付學費,以及退課、退費難等問題。

不僅是點名的這些,存在此類問題的教育機構不在少數。不過,在“螳螂財經”看來,教育分期肆虐,成為行業新“毒瘤”,金融機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金融機構借助教育培訓機構推廣產品,高度依賴場景方的經營情況,但對場景方卻沒有審慎的盡調;終端授信于個人客戶,但又沒有對個人客戶進行KYC。所以,金融機構對場景方和個人的把握都不到位,審核與風險識別并不能跟進,容易造成貸款監督不足的問題。

舉個例子,年初暴雷的學霸君的合作金融機構涉及河北幸福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信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第三方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服務,學霸君承擔客戶使用貸款服務的成本,即商戶貼息。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在合作之前肯定也是做過相應的風險排查。但由于在教育場景中,資金機構往往已經一次性把錢打給了培訓機構,再由用戶按期繳納本息,這個流程中往往被有心之人鉆了漏洞。

學霸君中就存在教育機構前端的銷售人員為了沖業績存在一定的欺瞞行為。場景闖禍,金融背鍋,“螳螂財經”了解到,中銀消費金融已經成立了專門應急處置小組,協調和催促學霸君妥善處置,主動外呼客戶告知課程置換方案及途徑,協助客戶完成課程置換,最大化維護消費者受教育的權利。

金融機構的疏忽與把控不嚴是一方面,但在“螳螂財經”看來,某些教育機構才是教育分期最大的風險敞口。

在綜合了黑貓投訴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后,“螳螂財經”發現教育機構為了獲客,首先會打壓你并夸大課程的效果,曾經掉入此類陷阱的李女士向“螳螂財經”描述時也說,她在大四的時候被某英語機構邀請旁聽公開課,結果旁聽是假,“PUA”是真。那個課程顧問在李女士僅簡單的看了幾個課堂的情況之后就讓她做一些高難度的英語測試題,接著就開始貶低李女士的水平,甚至說出了一些高中生都比她更優秀的話,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她報課。

而且不僅是英語課程,這些教育機構鋪下了一張“大網”。以在教育分期領域常被人提及的潭州教育為例,據“互聯網指北”報道,潭州教育的課程設置涵蓋了從互聯網編程到心理學,從寵物養護到游戲開發,課程特征基本上可以總結為:課程熱門、速成,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千元不等。其中不乏“男裝穿搭”、“卓越父母必修課”等非常規課程。

這張網,“網眼”之密、“網圍”之大,難免網住幾條“大魚”。

其次,教育機構會強調一些或夸張、或虛假的條件來打消你的后顧之憂。

在黑貓投訴平臺中關于教育分期的8000多條投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關于誘導報名和虛假宣傳?!绑胴斀洝痹跒g覽之后,總結出來多是以下幾種情況:

  • 在宣傳的時候模糊分期付款和貸款的概念。
  • 謊稱是在教育機構分期,閉口不談金融機構與征信問題。
  • 宣傳的時候說是免息,實際上要支付大額的手續費。

最后,由于這些機構精力大多放在營銷獲客上,但是對授課本身關注度不夠,這容易導致學生“對課程質量感到失望”,退課退費,但到這個階段后,他們往往會嘴上答應或者推諉延期,最終導致很多用戶即使不上課也要繼續還貸。

以“潭州教育”為例,僅在黑貓投訴這一平臺,其投訴量便高達7250。同為教育機構,猿輔導、高途課堂、好未來的投訴量都維持在200左右的水準。

“潭州教育”的投訴量遠超行業平均數據,細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與其推出的教育分期有關。比如,“原本答應還完前六期就可以退款,但還完之后又不肯退款”、“被客服老師連哄帶騙分期下單了插畫學院手繪基礎班”、“誘導沒有工作的我在支付寶平臺貸款支付學費,建議每個月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拿出一些償還貸款”。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這些情況直接導致“三贏”局面演變成“三輸”,想要學習的用戶無法自證,承受了征信污點;正規的教育機構受到波及,品牌被減分;金融機構不僅承受了巨額經濟損失,有時還因為輿論壓力被迫買單,皆成為受害者。

二、“后遺癥”雖多,但教育分期利弊不能“一刀切”

誠然,教育分期現階段的“后遺癥”層出不窮,但它的出現原本是一項旨在共贏的金融創新,這也是許多教育機構明知道教育分期會有風險,卻還一直在“飲鴆止渴”的主要原因。

其一,那些想要通過教育培訓提升自我的人,可以通過分期貸款減輕經濟壓力。

舉個例子,在近期爆火的《小舍得》一劇中,有一個場景是歡歡爸爸和米桃父母報課外輔導班。面對41888的報班費用,歡歡爸爸只覺得這個數字很吉利,稱之為“最靠譜的投資”。而米桃呢,是憑借自身實力考進了最好的金牌班,算上折扣后學費大概是21000,這讓米桃父母瞬間傻眼了,這對于他們來說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承認教育分期本身具備的普惠價值,截至2019年5月,度小滿累計提供超過230億元的教育分期貸款,服務超200萬人。其中40%以上用戶來自農村,15%來自國家級貧困縣,超80萬用戶是大專以下學歷。教育分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讓更多三四線城市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

其二,教育機構得以拓展生源。

疫情過后,在線教育賽道戰火從未停息,“生源戰”、“價格戰”、“搶人大戰”此起彼伏,直接導致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現在基本上所有機構的獲客成本都在一年學生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即使如此,在賽道幾乎飽和的背景下,想要再拓展生源無疑是難上加難,不過據悉,參加過試聽課卻沒報名的客戶時,沒有報名的大部分原因多為課程價格昂貴難以負擔。

據北京日報報道,大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在線課程價格大約是實體課程價格的一半左右,每節課在100-150元之間。但在某教育平臺上,有一門“2020高考語文考前沖刺提升班”的課程費用竟然高達6500元14節課,這意味著僅一節兩個小時的課程就要464元左右,這個價格水平對比線下一對一教學模式來說都屬于高價行列。

不過正所謂“存在即合理”,高價課的出現意味著確實有一部分家長認可這一課程設置,在他們的認知里高昂的費用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在客戶確實有報名意愿但被“天價”學費圍困的情況下,教育分期確實有助于促成生源拓展。

其三,金融平臺則獲得更多收益。

根據CNNIC第4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42億,較疫情之前增長了1.09億,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

市場規模較大,同時由于教培這個市場的客戶主動消費能力強、還款有保障,如果能夠納入金融平臺,確實屬于優質用戶,金融平臺也能借此獲得更多的收益。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在第三屆全球金融科技峰會發表主題演講時就曾重點提及了教育信貸。據他介紹,當時度小滿就累計為114萬人發放教育分期貸款超130億元,按照目前的市場滲透率增長速度,未來三年,在線教育會是一個一年500億的賽道,如果能把握好這一市場紅利,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相應的規模優勢。

不過,任何模式都有利弊、都有風險,特別是資金直接打給平臺的深度場景金融模式。

三、政策落地、監管趨嚴,教育分期能否走出“漩渦”?

2021年,不管是教培市場還是金融市場正迎來新一波監管靴子的落地。

3月下旬,北京海淀區教委聯合海淀區金融辦向各校外培訓機構、各有關銀行和相關單位下發《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的通知》,要求在海淀區全面實施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培訓機構預付費必須100%接受監管。

4月29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對部分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臺企業進行監管約談,其中就包括了騰訊、京東金融、字節跳動、美團金融、360數科等13家。這次談話中也再一次提及了要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加強規范管理等內容。

同月北京教委還印發了《關于近期檢查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發現問題的通報》,點名學而思網校、猿輔導等在線教培機構,其中就有涉及到違規提前招生收費。

風雨欲來的監管對于教育分期合規化發展是否會有促進作用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僅靠監管就能革除行業的全部弊病。

舉個例子,早在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就規定校外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一些頭部機構彼時對教育機構的評判維度也包括機構性質、經營年限、歷史重大投訴或訴訟、機構成立時間、注冊資本、年客戶量、廣告投放金額情況、企業股權融資情況、教育機構課程類別、好評和投訴、經營情況、競爭品情況、網絡輿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

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金融機構選擇合作的學霸君、韋博英語等教培企業仍未逃脫“暴雷”的命運。這并不意味著金融、教育監管不起作用,而是還不夠。

一方面,金融機構的評判維度仍需進一步拓寬,比如線上平臺的課程更新情況、現金流、股東背景等;對于線下平臺,還可以嘗試通過暗訪銷售、老師等方式進行。另一方面,正所謂“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在機構適當性義務難以界定的條件下,個人都需要提高警惕。

總而言之,金融、教育監管落地對于整個教育分期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它能使得行業朝著良性發展。但對于潭州教育等患有“教育分期依賴癥”的機構而言,如何繼續獲客,又該如何打動那些沒有錢的客戶,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潭州教育等機構能否把握這個時機,利用名師、特色課程或者技術賦能,擺脫“教育PUA”這頂帽子,逆轉風評,“螳螂財經”也將持續關注。

 

作者:青月,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本文由 @螳螂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