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和尚的表情包是怎么讓年輕人破防的?
編輯導語:和尚表情包的走紅,其背后并非毫無邏輯可言?!皼]有世俗的欲望”,折射的是現代人們對生活與精神壓力的回避。而其中文互聯網下的應用語境,與近來流行的“佛系文化”不可分割。也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你會了解這一表情包的由來,以及其背后折射的心理文化。
“沒有”所回避的是什么?
活躍在賽博空間的你,一定見過這個表情包了——
在互聯網時代考察一個文本*的受關注度,往往可以通過其內容的衍生產品量來衡量。
*在文學理論中,文本是任何可以被“讀”的對象,不管這個對象是文學作品、街道標志、城市街區的建筑布局,還是服裝風格。它是傳輸某種信息的一組連貫的符號。這組符號是根據其信息層面上的內容來被考慮的,而不是根據其物理形式或者傳輸它的媒介。本文重點討論的這些表情包,當然也屬于文本。
從”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jpeg”,到“有那種世俗的愿望.jpeg”。
從“有那種世俗的愿望.jpeg”,到“貧僧這就還俗.jpeg”。
在某選秀節目中,因為并不想成團出道而獲得廣泛關注的俄羅斯選手利路修也擁有“專屬”版本。
就連藏族青年丁真走入公眾視野之后,他的小馬珍珠也有了類似的表情包。
……該表情包變體迭出,調侃的意味也愈加濃厚。
原圖到底出自何方?
圖中那個目光澄澈、雙手合十的和尚又是誰?
怎么這張圖就戳中了廣大群眾,讓后者也紛紛發出“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的聲音的呢?
為了探究這些個問題,筆者將從該表情包的原始文本,及其活躍的中文互聯網空間兩個維度出發,進行挖掘和解析——這背后的原因可能并不簡單。
一、這和尚打哪兒來——少為人知的日本老牌制作公司,和特殊的制片方
大約35年前,也就是1986年,日本本愿寺出版社*開始發行動畫作品《佛典故事》(仏典物語),每集講述一個佛典中的故事。
*本院寺出版社是位于日本京都市的、凈土真宗本院寺派的出版部門。除報紙、雜志外,還發行凈土真宗的教義、歷史相關的出版物和DVD作品等。
佛典故事海報
該動畫一共12話,每集30分鐘左右。但由于該作每集無OP、ED,僅有片尾字幕,因而總體來說,單集時長略長于主流TV動畫。
這部動畫由本院寺出版社和動畫制作公司Visual 80(1993年倒閉)共同企劃,而動畫制作則委托給了EIKEN(エイケン)有限公司。
說起EIKEN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感覺陌生,事實上這家公司在1963-1973年期間,一直以日本電視公司(下稱TCJ)的名義進行動畫制作。
而TCJ是日本老牌的電視廣告公司,始建于1952年,當時的主營業務是為電視臺提供廣告的制作與代理——換言之涉及到動畫板塊的業務主要是動畫廣告。
但由于技術成本等原因,當時那個時代真正利用動畫制作廣告的案例并不多見。據時任TCJ職員的高橋茂人回憶,1953年的第二精工舎(鐘表品牌,現在更名Seiko Instruments,簡稱SII)廣告應該是日本最早的動畫廣告,片中出現了動畫制作的公雞形象與擬人化的鐘表,成為了當時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形象。
這一狀態大致延續了十年,動畫廣告與敘事性動畫之間的邊界,在行業內部算得上涇渭分明(彼時目標東洋迪士尼的東映公司已經制作了《白蛇傳》等一批優秀的敘事性動畫作品)。
然而廣告動畫與敘事性動畫之間的平衡在1963年被打破了。
1963年對于日本電視動畫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份——在這一年的新年(1月1日),富士電視臺播放了由蟲制作所制作的《鐵臂阿童木》。
這部作品的出現,激活了日本電視動畫的市場,電視臺對于電視動畫的需求不再止步于電視動畫廣告。在這一背景下,同年TCJ開始涉足敘事類電視動畫的制作。
《鐵人28號》TV版截圖
以《仙人部落》和更為有名的《鐵人28號》為起點,TCJ在之后的十年里創作了十七部電視動畫劇集和一部動畫電影。其中就包括后來創吉尼斯記錄(播放時間跨度最長的電視動畫片)的《海螺小姐》(サザエさん)。
《海螺小姐》動畫,1969年-至今
隨著敘事類動畫領域版圖的擴大,TCJ內承擔這些動畫制作工作的TCJ動畫中心于,1973年更名為前文所述的EIKEN(エイケン)有限公司,與TCJ分道揚鑣。
獨立后的EIKEN(エイケン)有限公司,在經營策略上沿襲了原TCJ動畫中心的生產趣味偏好——首先在美術風格上就能直觀地感受到它與市面上其他類型化作品的差異。除了需要忠實于原作漫畫的部分作品以外,EIKEN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同時代的一些作品中,顯得有一些“非主流”。
《星級大行動》(與法國聯合制作)
《ことわざハウス》(譯為諺語屋,自主企劃)但與之相對的,其作品的內核卻可以稱得上主旋律。
《シートン動物記》,描寫主人公對不同動物的見聞和體驗
EIKEN關注家庭生活,除了前文提到的《海螺小姐》以外,還有數部作品獲得日本文化廳兒童向電視作品優秀表彰。
與此同時,也十分熱衷于以動畫的形式,向兒童傳播科學,比如《生命科學的微型巡邏車》(一部講述人體內部構造的作品),亦或者是講述名著,比如《西頓動物記》(改編自歐內斯特·湯普森·西頓《我所知道的動物》該片獲得兒童福祉文化獎)。
或許本愿寺出版社就是看中了其樸實的畫風與主流的價值取向,在其成立110年的時候,選擇了EIKEN共同制作了《佛典故事》。
在日本,由出版機構牽頭制作的動畫項目并不少見,除了如德間書店這種直接創立出資創立動畫工作室的情況,一般出版機構參與動畫制作的情況是手握原作版權,以聯合出品(制作委員會)的形式參與到動畫生產中,眾多漫改動畫背后的原作出版方都是這類情況。
德間書店出資創立了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周刊少年Jump則是手握漫畫作品版權但是這部作品的制片方,與前文中列舉的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出版社不同,正如字面所示,本愿寺出版社隸屬于信奉佛教凈土真宗的本愿寺。該寺在一百多年前為了傳道而引入了印刷設備,成為了日后建立出版社的基礎。且出版社的出版物全部圍繞著佛教經典與教義,動畫方面除了《佛典故事》之外,還有兩部佛教相關的動畫作品。
“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的表情包就出自動畫《佛典故事》中《世尊的誕生至涅槃》這一集。
其具體的情境是,世尊(即悉達多,佛祖釋迦牟尼)離開家修行的時候,受到摩竭陀國國王的賞識,后者甚至愿意分出半個國家與之共治。這時,世尊卻說“我是為了求道而出家的,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
后來尊者與國王告別,之后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苦修六年,菩提樹下一朝頓悟,受到梵天勸導四處布道的故事。
然而顯然,這段世尊明志的段落,之所以在成為表情包后被網民廣泛傳播,似乎與明志和宗教的聯系并不緊密:就這張圖片本身來說,人們并不能了解僧人的身份,同時也不會獲得具體情境的信息,就連世俗欲望具體所指的到底是什么,都無法從這一表情包中讀取出來。
也正是由于指代對象的模糊性,這一表情包的所指變得豐富起來,進一步說,獲得更加寬廣的情境空間——
二、意義的衍射:從“屌絲”走向“佛系”
中文互聯網中,這個表情包應用的主要語境,與互聯網佛系文化的盛行有著緊密的聯系。有資料顯示,“佛系”指代一種無欲無求,追求內心平靜的生活態度——這個意義大致興起于2014年的日本。當時有媒體描述當代日本青年人低欲望的生活狀態時,選擇了這樣一個具有宗教氣質的詞。
攻略“佛系男子”——興趣第一、喜歡獨處、不想要女朋友、戀愛很麻煩、不想費神……
這個概念從民間渠道傳播到中文互聯網,然后迅速獲得了中國網民的共鳴,并順利地進入了主流網絡媒體的視野,甚至入選了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其實縱觀近二十年的互聯網環境,如果佛系文化代表著當下互聯網精神中重要的一脈,那么在此之前具有類似影響力的另一脈,就是“屌絲文化”。
以“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的表情包為表征的佛系文化,與先前為人津津樂道的“屌絲文化”相比,后者融合了更多顯性對抗的意味——對主流話語的解構,在它的文化基因中有以周星馳為代表的“無厘頭”和與之一脈相承的青年草根氣質。
由于網速等技術原因和大眾認知度等社會心理限制,最開始的視頻創作呈現出篇幅短,片段化,表演夸張、無意義等特點。如2005年楊迪與周翔宇以“羌族雙煞”身份表演的《渡情》(惡搞白蛇傳),就是夸張的表演風格獲得大眾的廣泛關注。
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創作者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視聽語言與網絡平臺時,他們的創作產生了進化,敘事性與娛樂性程度大大增強。
2015年上線的網劇《屌絲男士》
當時能夠積極參與到互聯網視頻創作的,大多是大學生和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钴S在互聯網上的影視消費者也與這個群體產生了很大重疊。在傳統媒體的視野里,他們是被書寫和凝視的對象——主流媒體為他們冠以80后,90后等身份標簽,略顯傲慢地對群體氣質展開批評。
恰恰是互聯網給予青年人平等發聲的平臺。
因此當時的網絡短視頻的主題也往往反映了該群體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及對主流話語的反抗?;ヂ摼W平臺成為了他們調侃經典,沖擊權威的重要陣地。如2005年惡搞《無極》而被陳凱歌起訴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在調侃主流的過程中,創作者也絲毫不回避對自身欲望和窘迫現狀的展現:求而不得的愛情與救風塵的敘事套路;一夜暴富的理想與懷才不遇的憤懣。
概括來說,“屌絲精神”與代表平民文化的“草根精神”盡管有一定的重合,但其區別也十分明顯,屌絲文化帶有濃厚的性別屬性,作品圍繞男性欲望建構起來的世界中,女性往往作為被爭奪的資源和用以標榜男性成就的道具。
同樣作為互聯網亞文化的一員,佛系文化的對抗遠沒有屌絲文化銳利,它的表征更加溫和且隱秘。但我們仍舊可以以同時期互聯網環境內外的一些事件為注腳,嘗試去勾勒佛系文化的對抗對象——
2015年,C2M互聯網公司拼多多創立,并于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用時2年11個月,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記錄。拼多多模式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的下沉。低線級城市消費增速明顯,2019年京東《中國消費市場研究報告》也證明了這一趨勢。
2016年某互聯網公司提出“996工作制”,即早九點上班,晚九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盡管“996工作制”在當時因違反《勞動法》而獲得廣泛批評,但是在2019年被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收錄進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從這個角度來說,“996工作制”在某些領域常態化了。
被刻意販賣的“脫發焦慮”“婚育焦慮”與網絡空間中此消彼長的二元論式的議題……
列舉上述事件的目的在于大致勾勒“佛系”文化的流行背景,無論是被工作擠壓的生活空間,還是消費主義展現出的另一重斑駁光影,亦或者更具消耗性的網絡公共空間議題——當代網民普遍面臨空前的精神消耗。
對于過度競爭的厭倦和自我表達的迷戀形成對位,譜寫了當下互聯網的佛系序曲。
如果說屌絲文化對抗的是更加顯性的主流話語,以顛覆解構權威為樂的話。那么佛系文化則是一種狀似逃避的非暴力不合作,且佛系文化的主體也超越了青年的范圍,更沒有囿于單一性別,對自身的調侃也更為體面。
三、結語
當然,佛系有時也可以被解釋為一些更積極的東西——比如有意識的節制欲望,或者對外部喧雜社會富有哲思的回避……但是客觀地說,網民對佛系的共鳴并非是積極的選擇,更像一種無奈的調侃。
表情包中的那些“世俗的欲望”,在互聯網這塊毛玻璃之下被漫射成無數跳出原始文本的虛像,而“沒有”所回避的,恰恰是日益加劇的精神壓力與過度競爭帶來的焦慮。
作者:龍六,編輯:思考姬,排版:芋頭;公眾號:動畫學術趴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V4-8Lhfcr0KjW9eV50a3uQ
本文由@動畫學術趴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封面這個小姐姐我記得是在哪見過呢,好像是Wix,還是tailwindcss官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