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視頻與微視合并,轉戰微短劇能抗“豬食論”?

1 評論 8300 瀏覽 4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豬食論”引發熱議。不可否認的是,短視頻已經成為了線下最流行的娛樂方式之一。各方紛紛在短視頻領域發力,都希望牢牢抓住用戶的視線。而微短劇會不會成為未來的新趨勢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發展短視頻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近日,騰訊視頻高管孫忠懷針對短視頻內容的“豬食論”引起了廣泛關注,針對短視頻究竟是“精華”還是“糟粕”,各方眾說紛紜。

可以看到的是騰訊內部對發展短視頻的戰略意義扔持保留態度,兩個月前透露出的騰訊視頻、微視和應用寶三大業務整合的消息如今看來竟有些意味深長。

根據孫忠懷的說法,架構整合是為了充分發揮頭部平臺精品內容優勢,以多產品聯動模式滿足用戶在影視泛娛樂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換言之,即主要的短視頻平臺騰訊微視的定位已從“單打獨斗的UGC短視頻平臺”變為“精品長視頻影視內容分發及精品短視頻影視觀看入口”。

在各方紛紛發展短視頻的關鍵時刻,騰訊難道是要微視再次退居幕后嗎?

一、做短視頻,騰訊微視痛失先機

微視項目,誕生于2013年。這一年騰訊正陷入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的戰爭泥淖,新浪前腳投了秒拍,騰訊后腳就推出微視。

但那個時候4G剛開始普及,智能手機的電池容量還在3000mAh以下,快充也沒有成為手機標配,短視頻還停留在明星達人拍攝的潮玩視頻階段,沒能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隨著秒拍、美拍、小咖秀先后撲街,微視也一度關停,直到抖音橫空出世。

2018年以前的騰訊“躺”得很舒服。彼時微信已長成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騰訊狠狠出了一口微博時期被新浪壓制的惡氣。在短視頻領域,投資的快手也發展得穩穩當當,不出意外將坐穩短視頻頭把交椅。但抖音的快速崛起打破暫時和諧的局面,這只幼虎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達到與快手分庭抗禮的地步。

于是2018年,騰訊再次拾起被放下的微視,以學習者的姿態一頭扎進了短視頻的洪流。

但縱有雄心壯志,微視團隊還是碰到了致命的問題:產品要做成什么樣?與抖音的差別在哪?很可惜,沒有人有答案。這就導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騰訊傾注了半個集團的資源來扶持,微視還是處在“蹣跚學步”的狀態——抖音做什么,微視就做什么。

雖然從產品形態與功能出發,“學習復制”能提高用戶的接受度,但無差別的內容與UI也難以讓用戶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更不用說在短時間內形成內容護城河,擠進短視頻第一梯隊。

站在騰訊的角度來說,微視起復后的第一戰已經失敗了。如今短視頻市場格局塵埃落地,有抖音、快手兩座大山壓在頂上,賽道內很難再跑出第三家頭部平臺。微視想要超車,放棄UGC轉戰其他內容是最有可能的實現的辦法。

今年4月,73家影視機構和500多名藝人聯名發聲抵制短視頻搬運等侵權行為;6月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愛優騰再次抱團控訴短視頻侵權。而這轟轟烈烈的維權行動背后,是已日漸白熱化的長短視頻之爭,也是消費者們對影視市場提出的快節奏敘事要求。

近期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有近4成的00后群體以倍速觀看視頻,微短劇將成為下一個短視頻內容風口,也將是微視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

二、背靠騰訊視頻,微視向微短劇平臺轉型

雖然在短視頻領域,微視未能一騎絕塵,但騰訊還有騰訊視頻這個長視頻領域的“大殺器”。

與愛奇藝、優酷拼殺多年的騰訊視頻在影視視頻運營等方面頗有心得,與微視整合后,能為微視發展中視頻、微短劇提供運營經驗。同時,長短視頻平臺的內部整合,既能為微視解決長視頻剪輯等敏感事件的版權問題,又能通過短視頻平臺將目標用戶導流至長視頻平臺,實現影視視頻消費閉環。

就目前看來,微視已經搭建好了微短劇運營的基本框架和從短視頻向長視頻引流的通道。在微視的首頁,“微劇”被做成了獨立入口,其板塊的UI設計與騰訊視頻相似,以劇名、簡介和封面圖作為吸引用戶的第一要素。這與抖音有著極大的不同,微視的做法弱化了KOL在微短劇中的影響力。

目前抖音的微短劇多以用戶原創為主,消費者通過廣告或推送看到其中某一集劇情,如果感興趣便關注主演“挖墳”或等待續集,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是被動接受的,微短劇的曝光受平臺流量限制——在抖音的算法中,流量是優先分配給網紅主演的。

而微視的做法更偏向于系統的視頻平臺,即事先購買微短劇版權,以陳列的形式將影視劇的選擇權還給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掌握選擇微劇的主動權。隨著平臺提供的微劇種類、數量的增加,微視的方式要比抖音在黏合用戶方面更有優勢。

微視的做法也不是沒有弊端。通過自制或者購買作為微劇內容的主要補充方式,意味著微視基本放棄了作為UGC平臺的發展方向。放棄UGC的后果就是微視基本不可能再培養出自己的KOL,同時平臺對于個人創作者的吸引力也將大大降低。

但微短劇作為影視劇的補充,未來一定是向高質量、正規化發展。這最終又導致以影視拍攝為主的OGC流向微視這類系統化平臺,而大多數以“造星”為主的MCN機構流向抖音——畢竟在抖音上實現“造星”的下一步直播變現要更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微視錯開了與抖音的正面較量,但也并不意味著能成為微短劇領域的頭部平臺,類似的長短視頻平臺聯動的做法也在愛奇藝與其旗下綜合視頻平臺隨刻的身上得以體現。長短視頻聯合賽道剛開始起跑,誰能笑到最后還未可知。

三、做微劇,微視勝率幾成?

從決定將微劇做成單獨模塊的那刻起,微視就開始了由UGC平臺向PGC、OGC平臺轉變的過程。避開了UGC戰場,微視獲勝的幾率大大提高。

首先作為一款戰略產品,微視對于騰訊的意義遠高于其他同類產品——比如視頻號。即使二者同樣都是在做短視頻,即使早已號稱突破2億用戶,視頻號的重要性還是不可與微視同日而語。視頻號以微信為載體,嚴格來說只是微信社交體系里的一個功能,目的在于完善微信生態圈,最終與小程序、公眾號殊途同歸。而微視是獨立于騰訊社交之外的產品,其意義在于完善整個騰訊的內容體系,更有將用戶留在騰訊生態圈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微視在集團內獲得的資源分配一定是優先的,作為UGC平臺微視無法“燒”出未來,并不代表作為PGC、OGC平臺同樣會失敗。

其次,在與騰訊視頻整合后,微視的組織架構得到調整,集團內項目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內部溝通協調能力優化,在內容生產方的尋找與簽約上獲得更多主動權,對業務發展和平臺建設有利。

對于平臺來說,無論其業務重心是放在微短劇、中視頻還是短視頻上,內容始終是體現差異化、形成行業壁壘的重中之重。微劇與普通影視劇最大的區別體現在時長上,如果以時長作為導向、根據不同內容將微劇分類,可以發現除了劇情劇和非劇情劇以外,還有動漫這個分支。

6月8日,騰訊視頻發布了中國青年動畫導演扶持計劃,其目的一是在于賦能動漫內容生產,二是在于擴大騰訊的視頻平臺在動漫領域的影響力。

一般來說,一集動漫的內容時長不會超過20分鐘,泡面番的時長更短,僅3-6分鐘左右,正符合微劇的時長要求。如今對動漫影響最大的視頻網站是B站,但隨著短視頻對消費者觀看習慣的改變及國漫的崛起,還未做出妥善視頻轉型的B站優勢并不一定長久。微劇很可能是動漫——尤其是國漫的下一個首選宣發地,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了騰訊視頻做后盾的微視未來可期。

目前微短劇還沒有跑出頭部平臺,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愛優騰,已播出的微短劇播放量很少過億,爆款更是一年難出幾個。

微視轉向微短劇,不僅僅是騰訊對于整體視頻內容的把控轉型,更是未來影視領域變革的信號。就像網絡視頻平臺催生了網劇,微短劇也一定會成為未來的短視頻平臺上不可忽視的“正規軍”。

放眼如今的長視頻平臺,B站有二次元、芒果TV有看家綜藝,微視要做的除了緊跟市場動向,還要以特色內容為生產力,挖出一條其他短視頻平臺無法跨越的鴻溝。

#專欄作家#

小謙,公眾號:小謙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土豪網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微視向PGC方向發展的話靠收購大量資源來進行展示,那么微視的盈利點在哪里呢?是靠廣告收益嗎?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