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下一章

0 評論 10690 瀏覽 4 收藏 22 分鐘

網絡文學不再是某種特定文法,而變成了一種產業形態,今后沒有文學不再跟網絡沒有關聯。

“原來我寫的就是網絡文學啊”,說這話的時候米周站在上海季風書店的“網絡文學”書架前,上面擺的都是《仙逆》、《修真世界》、《蠻荒記》這種作品,同行的朋友指著這個書架對他說,以后你的書出版了也會被放在這兒。聽完米周形容自己 “心里涼了半截”。

米周的書有3本,《旅行故事》、《冰島日記》和《南下打工記》,屬于非虛構文學作品,都已經在豆瓣閱讀上出版,其中《旅行故事》和《南下打工記》將會在不 久后變成紙媒出現在書店里?!叭绻麤]有豆瓣閱讀,我是不可能出書的。”1988年出生的米周其實是名飛機發動機的工程師,在朋友的鼓勵下開始寫作自己的旅 行故事,最開始以豆瓣日記的形式發表,之后被豆瓣閱讀的編輯看上,聯系他在豆瓣閱讀出版。

他寫的這些確實是網絡文學,只是在這里,網絡文學不是某種特定的文法,而是一種產業形態。

泛化的網絡文學

 

 

網絡文學從誕生起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今天人們對網絡文學的印象,其實是其自然生長的結果。

最初的網絡文學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的作者和讀者大多是海外留學生,他們有機會接觸到互聯網,并在新聞討論組中發表自己的作品。他們寫作的 動機是表達自己,尋求精神認同。當時最為人稱道的是網名為“圖雅”的作者,被稱為“網上王朔”。他的文字流暢嚴密,作品富有社會關懷。此時的網絡文學見不 到任何利益回報和商業運作。

到千禧年前夕,臺灣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大陸出版,發行量達50萬。它是中文世界里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網絡文學作品,其在大陸的火爆讓出版商和 創作者看到機會,自此無數人加入到網絡文學寫作的隊伍中。如今活躍在傳統文學領域的安妮寶貝和編劇行業的寧財神其實都是當時寫作大軍中被挖掘出的幾位,只 是現在他們已經不再創作網絡文學。這些作家之所以紛紛轉型,正說明當時網絡文學產業并未成熟,很大程度上,互聯網只是這些人的一塊跳板,成名之后便會選擇 離開。

網絡文學真正成為一個產業并表現為今天這個樣子,是從盛大對起點中文網的收購開始的。2004年10月盛大收購起點后,就利用其通過游戲業務建立的渠道, 將點卡賣到所有能上網的人手中,聚集了一群愿意付費的讀者。吸引讀者后,自然伴隨著作者的大規模涌入,使得起點擁有了業內90%的作者資源,讓其他網站幾 乎沒有生長空間。在此后的10年里,盛大文學一家獨大,幾乎成了網絡文學的代名詞。

它不僅理順了網絡文學產業的商業模式,從無到有,做出10億產值,也一手打造了年入百萬的網絡作家財富神話。與此同時,在商業力量的運作下,網絡文學也形 成了一套成熟的內容模式:這些作品以連載形式呈現,為幾十萬到幾百萬字的長篇,每部作品都有明確的讀者定位。一個典型表現是網絡文學有“男頻”和“女頻” 之分,“男頻”定位于男性讀者,多為仙俠、玄幻等主題,“女頻”則專門提供都市言情一類的作品。

經過10年發展,這種印象實在太根深蒂固,以至于對豆瓣閱讀這種后來者而言,只能小心避開這個概念。其豆瓣讀書產品總監戴欽表示,“并不想重新修改這個詞 在讀者心中的含義范圍”,而將豆瓣閱讀定位為較嚴肅內容的數字出版,避而不提“網絡文學”這個詞。但自今年初開始,豆瓣閱讀在默默進行的網絡出版實踐,其 實已經在給網絡文學注入與此前完全不同的內容,并正改變著網絡文學的含義。

而就在上個月,騰訊以“全文學”概念正式進入文學領域,則將這件事往前推了一大步。

“網絡文學是整個文學的組成部分”,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這位沒有QQ號、用紙筆寫作的嚴肅文學作家坐在騰訊文學布置 漂亮的舞臺上這樣表示。和他坐在一起的還有蘇童、阿來和劉震云,都是傳統文學領域首屈一指的作家。騰訊文學將這次發布會選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又是一個標志 性的地點,并讓這4位作家的身影充斥在活動的每個角落。如此種種努力,這家市值千億的網絡公司想傳達的信息再清楚不過——騰訊要重新定義網絡文學。

今年開始,騰訊公司將分散在內部的各條與文學相關業務線調整到互動娛樂事業群下,成立專門的內容與版權業務部,并于9月舉行發布會宣布進入文學領域,并提出“全文學”概念。

“網絡文學只是全文學的一個分支, 騰訊文學能將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結合起來,模糊二者之間的界限。”張蓉是騰訊文學運營負責人,說這話的時候他面前的桌上擺了3本書,其中兩本分別是莫言的 《蛙》和蘇童的《黃雀記》。他解釋說自己既是傳統文學讀者,也閱讀網絡文學,目前這種區隔只是階段性的產物。

上一個階段的網絡文學形態,是技術、渠道、商業模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已經擁有了2億多用戶,并漲勢驚人。然而,移動互聯網來了,它帶來了更多機會和變化的可能性。

網絡閱讀大爆炸

 

 

2011年10月24日,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去世3周后,售價4.99美元的唐茶版《史蒂夫·喬布斯傳》在App Store上線,短短13小時后,成為App Store中國地區付費排行版第二,當時盤踞榜首的是售價在0.99美元的“切水果”游戲。在上線不到24小時后,它把“切水果”從第一位擠了下來。

唐茶是一個手工作坊式的從事電子出版的小團隊,他們強調高品質,這體現在字體、排版、設計等細節上,追求移動端閱讀體驗。其創始人李如一對用戶付費有著執 著的堅持,認為唐茶的未來在于拓展愿意為優質東西付費的人。當時《史蒂夫·喬布斯傳》的實踐證明了這個方向的可行性,現在唐茶的書架上已經有600多本電 子書。

嗅到這一機會的不只是唐茶,也是在這年,基于Kindle研發的閱讀軟件多看推出iOS App,并在次年推出電子書城。與此類似的閱讀類應用開始進入內容領域的還有QQ閱讀、掌閱、熊貓看書等。而今年6月Kindle正式在中國發售,標志著 這家在美國其專屬出版物下載量超過1億次的公司進入中國出版市場。 在此之前,它已經籌備達一年之久,甫一上線就推出了5萬本電子圖書。如今,騰訊在QQ閱讀的基礎上又將在手機QQ這種坐擁近6億用戶的巨型渠道上接入 “QQ閱讀中心”。

網絡閱讀進入大爆炸時期,這是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首先是智能手機用戶數的增長,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2中國手機應用市場年度報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達到3.8億人。這些人有閱讀的需求,這種需求之龐大之復雜,已經是之前的產業形態無法承載的。

同時,移動支付一年比一年成熟。如今,不管支付寶的手機錢包、亞馬遜的“一鍵下單”功能、還是微信新近接入的微支付,都讓移動端的小額支付變得快捷簡單,這接上了整個移動閱讀的最后一環,讓整個產業飛速轉動起來。

這種大爆發可追溯到移動互聯網的起點——2010年,只是當時趨勢還不明顯,并沒有像今天這樣被這么多人盯上,可當時身處行業內的人還是無形中受益,這就不得不提盛大文學。

盛大文學價值的爆發正是從2010年開始,那一年的標志性事件的起點中文網開始盈利。在此之前,2008年,起點的收入不到3000萬,整個盛大文學收入 也不過4000萬;2010年,盛大文學的收入達3.93億人民幣;2011年,6.8億,幾乎翻了兩番;2012年,達到10億規模。

也從2010年開始,媒體中開始出現網絡作家年入百萬的報道,多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網絡文學作家如南派三叔、唐家三少等人也都是在那個時候首次出現在榜單中。

但這種爆發的速度太快、能量太巨大,以至于產業內已有勢力已經跟不上它的節奏,于是曾經還得益于這種爆發的盛大文學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內部發生分裂,這就是今年3月備受關注的起點中文網團隊出走事件。

起點中文網創始人吳文輝曾對《商業價值》解釋這次分裂的原因:原先的網絡文學市場在盛大文學之外是很小的,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潛在市場在變大,“起點1300多萬的UV,但問題是騰訊和百度是多少?微信有多少?”

移動互聯網不僅帶來閱讀人群的爆炸式增長,還重塑了網絡閱讀的渠道。這種渠道不再是之前盛大文學的主要渠道中國移動閱讀基地,而是移動端的通信工具、瀏覽器、各種閱讀類APP等。

盛大文學不是沒有看到這個機會,它也開發了云中書城、起點閱讀等移動APP,其CEO侯小強直接將盛大文學定位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并表示“哪怕現 在撞的頭破血流,也要堅持做移動互聯網?!钡苿踊ヂ摼W上用戶裹挾的速度如此之巨大,微信在短短2年時間里已經擁有數億用戶,并沒有留給盛大文學多少時間 來搶奪移動渠道,作為內容生產者的起點中文網自然不得不焦慮。

網絡閱讀的爆炸也是獲取新用戶的機會。因為跟溝通一樣,閱讀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閱讀的人群可以非常大,以至于可能會反哺渠道,這也是騰訊的手機QQ接入 閱讀中心如此順利的原因之一。有微信借助溝通這個基本需求擴大用戶群體在先,手機QQ也不是不可能借助閱讀吸引更多樣的用戶。

對內容的反作用力

 

 

網絡閱讀大爆炸不僅向外影響讀者和行業,還向內改變作者的創作和內容的形態。

關于這點,游戲行業的變化最典型。手游爆發的本質是“人人皆Gamer”,移動互聯網擴大了游戲人群,讓之前不玩游戲的人也開始玩游戲,這意味著內容必須 低門檻、甚至零門檻。同時,與PC端游戲不同的是,受限于手機屏幕大小、性能,手機游戲也無法實現PC端大型游戲的效果,所以手游大多比較簡單。此外,由 于移動互聯網上時間的碎片化,決定了游戲時間以幾分鐘、十幾分鐘為單位。所有這些最終導致《找你妹》、《我叫MT》這種形態的游戲的火爆。

“騰訊在移動互聯網上有幾個億的用戶,需求很多樣性,我們做產品的思路就是滿足用戶多樣性的需求,文學也是這樣?!彬v訊文學運營負責人張蓉稱騰訊提出“全文學”的概念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移動互聯網上人人皆讀者,這自然要求有更豐富的內容構成。

騰訊文學的內容除了傳統的網絡文學外,還有來自于傳統出版物的數字版。此外,還提供開放平臺接受其他外部內容。對于原創部分,騰訊文學采取不同的福利體 系,不再只按千付費,還有包月付費、按本付費等方式。更重要的是,有編輯專門挑選質量上乘的作品,這些作品一旦被選上,騰訊文學會提供給作家每月幾千元的 保障基金,讓作家免于更新的壓力,可以專注于寫作,以作品質量為創作目標。

同時,基于移動端閱讀碎片化的特點,特定類型的作品開始出現。盡管豆瓣閱讀接受并歡迎所有形式的投稿,但尤其提倡“短作品”的新體裁。這指作者自己投稿, 首次發表在豆瓣閱讀平臺上,長度在3~5萬字,2小時內可以讀完的作品?!拔覀児膭钭髡卟恍枰獮榱顺霭婕垥袛凳f寫作字數壓力,嘗試在更短小的篇幅內 精確完整地寫作。”戴欽說,“這樣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讀者的碎片化時間”。

移動端帶來的另一個機會則是社會化閱讀。移動互聯網中的人時刻處于社交狀態中(不管是朋友圈還是微博的時間流),人的閱讀動機往往發生在翻看朋友狀態的過程中,于是閱讀的內容被推送到用戶面前,而不是用戶主動去尋找。相對于后者,前者顯然更能激發閱讀的興趣。

這正是手機QQ閱讀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以后閱讀文章,可以在感興趣的地方添加批注,當朋友也看到這本書的這個地方時,就會看到你添加的批注,并可參加互動評論。另外,看到喜歡的部分可以直接獲取書摘并分享到社交網絡中,激發他人的閱讀興趣。

同樣基于社區的豆瓣閱讀也有這方面的實踐,典型的如“睡前一起讀”。用戶先購買豆瓣閱讀中的一部作品,在晚10點后用豆瓣閱讀的任何閱讀器開始讀。當讀到 有趣的地方,推薦這部作品,在推薦語中加上#睡前一起讀# 。如果在10~12點之間發出了上述的廣播,周三會收到豆瓣閱讀的禮券,剛好是之前購買這本書的錢。

此前的沉浸式閱讀反對被打擾,因為所閱讀的內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這種社會化閱讀的對象不可能與沉浸式閱讀相同,這可能也會反向影響到內容的創作。讀者、作者、內容這三者的關系在移動端被重新建構,最終所呈現的內容將不會與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

無網絡不文學

 

 

“我只靠寫作的收入甚至不能滿足日常開銷”,六六是最近幾年走紅的作家,她多次在媒體中抱怨寫作收入低,“我算是出書頻率很高的作家,一年至少能出一本,還都是暢銷書,更別提其他作家了。”與此相對的則是知名網絡作家6位數的年收入。

互聯網能讓文學實現更大的價值釋放。傳統出版的困境是獲取和到達用戶成本高,互聯網渠道則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澳赃@些傳統文學作家之所以愿意跟 我們合作,是因為通過我們,可以讓他們的作品到達更多人。”張蓉表示。 互聯網渠道的用戶以億計,這是傳統出版商不可想象的量級。

在提供新的傳播渠道外,網絡的呈現形式也帶來了新的可能?;ヂ摼W改變了整個出版的流程,縮短了出版的鏈條和周期,這也會產生新的價值,美國暢銷書作家斯蒂芬·金的實踐很好地說明了這點。

今年1月,斯蒂芬·金將新書《槍》直接放在亞馬遜上出版,這是一本8000字的非虛構作品,這種文章對于絕大多數報紙或雜志來說都太長了。如果他把書給傳 統出版商的話,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才會成冊出現。可當他在周五將書提交給Kindle Singles后,周末就有人讀過這本書,并有1654條評論。而且跟傳統出版比起來,他掙了更多錢。因為亞馬遜直接將收入的70%分給作家,并按月結 算,同時還讓作者保留版權。

文學界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表示這種很難立刻被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抽屜作品。它一般指作者的中篇、短片、游戲性作品,要集結出版的話不知要等到哪一天。網 絡出版則完全沒有這種顧慮,這里的單位再也不是“書”,而是“篇”。只要作者愿意,可以任意形態到達自己的讀者,直接的。

網絡不僅是呈現和傳播的渠道,互聯網公司還承擔了版權代理的角色,將文學作品作為源頭注入到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實現更大價值。豆瓣閱讀已經成功幫作家將文 字印在紙上,騰訊文學則構建了一整套泛娛樂產業鏈,涉及到游戲、影視劇、戲劇、動漫等多個領域。已經有多部作品被翻拍成電影的蘇童仍然存在“沒有人來找 我”的問題,對新人來說就更困難,而一套運作良好的產業鏈將會吸引內容的靠攏,實現價值的正向循環。

移動互聯網不僅在改變整個文學領域的增量——網絡原創內容,即傳統概念中的“網絡文學”,也在改變存量——傳統文學作品。在移動互聯網這個全新力場中,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正互相靠近,最終將交融在一起。

最后的結果是,今后也許不再有網絡文學這個詞,因為沒有文學不再跟網絡沒有關聯:不管是產生自網絡的內容,還是在網絡上呈現和傳播的內容,他們都是文學的一部分。此時,網絡在文學中無處不在,于是也就沒有必要再單獨提出“網絡文學”的概念,并被扣上某個特定的標簽。

移動互聯網大潮已經洶涌來襲,它卷入了更多的人,卷入了更多的內容,卷入了更多新的模式,一場對文學的深刻變革正在進行。

 

原文來自:商業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