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真有那么美好?
編輯導語:在新消費浪潮下,品牌若不想成為“轉瞬即逝”的浪花,則需要仔細思考當下的建設理念與后續(xù)的運營思路,方能實現品牌長遠的發(fā)展。本篇文章里,作者對新消費浪潮、新消費品牌的發(fā)展現狀及未來進行了相關分析,一起來看一下。
前段時間我一直跟蹤新消費品牌比較多,之前也說過我一直比較看好新消費這塊,其實不管是從用戶,還是從行業(yè)、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新消費都屬于近兩年來的一個風口,我也相信新消費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中都會成為中國商業(yè)的重要角色。
不過或許是太熱了,我也時常想新消費如今是不是被過分神化了,比如我就一直認為近兩年上市的某幾家新消費品牌、年輕人品牌的估值過高。
我其實對身邊不少朋友做過一些對新消費品牌態(tài)度的草根調研,主要結果是他們對新消費品牌的忠誠度、復購率相對較低。
這或許與整個新興用戶群體的消費偏好變化有關,如今消費市場上熱點頻繁輪動、新品頻出,而不少熱點通過營銷概念進行輸出,有一定的浮夸程度,用戶始終處于一種“嘗鮮”和“跟風”的兩極狀態(tài)中,品牌也就用過即棄,無法培育出品牌忠誠度。
越是熱點頻出的市場,越難以構建品牌粘性,用戶嘗鮮和跟風的動力始終存在,但如今這幾乎發(fā)生在整個消費領域。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是給行業(yè)注入新的活力,打開了一個行業(yè)格局變化的難得契機,從消極的方面來看,這讓品牌本身的打造變得極其困難,導致企業(yè)無視長期品牌價值的塑造。
當然,品牌黏性的漸退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我們也在以前的文章中有所提及,這或許也讓中國品牌離可口可樂、星巴克們越來越遠,但除此之外,新消費品牌還有著更多內在的挑戰(zhàn)。
一、去哪尋找中國的“可口可樂”?
從中國品牌的全球影響力來看,除了華為小米這類消費電子之外和騰訊阿里這類消費互聯網外,消費板塊受到全球用戶認可的中國品牌長期空缺。因此業(yè)內一直有個美好的期待——什么時候中國才能出現自己的可口可樂、星巴克、麥當勞?
老一輩的中國巨頭消費品牌盡管強大,但精力主要聚焦于國內市場,隨著2015年后的這一波新消費巨浪滔天,這個期許落在了不少新消費品牌中,完美日記被人看成是中國版的歐萊雅,元氣森林被人看成是中國版的可口可樂……嗯,夢想很美好。
這屆新消費品牌的成長路徑與傳統(tǒng)品牌大不相同,我之前寫過,新消費品牌在企業(yè)運營、品牌運營上有很濃厚的“互聯網思維”痕跡,比如說通過小步快跑的方式進行產品迭代,比如通過大量高頻出新的方式覆蓋垂直市場。
這種“互聯網思維”自然有其有效性,否則元氣森林們也無法實現如此高速的發(fā)展,但對于品牌長期塑造的效果我認為還有待考察。其實業(yè)內也出現一定質疑,認為“互聯網思維”讓消費行業(yè)偏離的本質,或者說把消費行業(yè)變成了“另一種互聯網行業(yè)”。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大多是基于“流量”的思考路徑,這與消費行業(yè)存在明顯不同。我以前有提到過,互聯網行業(yè)之所以形成了這么一套流量和資本打法,是因為可以將企業(yè)利潤后移,通過網絡效應、雙邊效應進行未來市場的收割,而消費品市場無法做到,因此在應用“互聯網思維”之外,還應該尊重消費品市場的本質。
這個本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對用戶的重視,比如說不少電商平臺APP的用戶體驗都極其糟糕,但用戶在生活中離不開它,只能不斷忍受這種糟糕的用戶體驗。但消費品不同,如果不給用戶好東西、好體驗,市場上有大把的品牌和產品可供替代。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二者運營理念上的不同。
這或許也造成這屆被“互聯網思維”洗禮的新消費品牌,離真正的“品牌之路”漸行漸遠。
二、“互聯網思維”下沒有品牌
我們說到“品牌”,一般來說下意識還是會想到可口可樂、麥當勞這類消費品牌,很少會把BAT、TMD這類公司旗下的品牌視為代表品牌,經營企業(yè)和經營品牌實際上天差地別,大公司和大品牌之間有巨大鴻溝。
可口可樂有底氣說就算加工廠一夜之間燒毀,也可以靠這塊招牌來重建一個可口可樂。咱們的互聯網企業(yè)難道敢說,就算一夜之前用戶全失去,也能再造一個BAT?
我之前在寫完美日記的文章中曾經提出一個顧慮,管理團隊到底是想做一個品牌,還是想做一個平臺。打造品牌是一個“慢活”,需要不斷地進行產品服務、長期積累能量;打造平臺則更像是一個“快活”,需要迅速確立市場地位,結束戰(zhàn)爭。
可以發(fā)現,完美日記正通過那套產品及私域方法論打造新的品牌,比如說完子心選,從財報數據上來看效果其實還算不錯,或許也是由于完美日記的SKU已經很多了,目前完美日記店鋪里面賣的還是自有商品,但其應該是試圖打造的是一個平臺級的用戶入口。
更典型的是元氣森林,元氣森林的“元氣家會員店”微信商城中已經聚集了大量第三方品牌,集合了大量第三方零食品牌,成為零食集合店。而從資本布局來看,元氣森林背后的挑戰(zhàn)者資本已經鏈接投資了大量零食新消費品牌,元氣森林管理層的心思顯然不止于在氣泡水這么簡單。
反觀可口可樂、麥當勞這類品牌,似乎從來就沒有有意識地打造什么流量或場景入口,而是通過過硬的產品日拱一卒,成就了今天的品牌力。其中可口可樂非常具有代表性,最初可口可樂只是一種藥劑,后來改良成飲品,用戶對可樂產品的需求完全是被企業(yè)創(chuàng)造和推動的,其品牌發(fā)展過程中固然有二戰(zhàn)等歷史契機的推動,但就是這么一個最初看上去古怪的飲料風靡了全球。
這種差異其實還涉及到一個單品和多品發(fā)展的問題,以及背后的經營思路。
可以發(fā)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新消費品牌的用戶印象并沒有聚焦在某一款產品上,而是某一個品類、某一個理念/概念上,通過占住某個品類,不斷進行相關產品的多元化擴張。而那些頭部消費品牌,都有一個無比強大的經典款/主推款產品,比如說可口可樂的經典可樂,麥當勞的巨無霸等,它們依舊是聚焦于產品。
當然,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可口可樂、麥當勞這類品牌也有借助品牌IP進行平臺化拓展的趨勢,它們都上線了自身的IP商城,做起了品牌IP授權的生意,有人認為這些頭部消費品牌已經逐漸從“產品公司”轉化為“品牌運營公司”,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三、被神化的“產品創(chuàng)新”
消費行業(yè)與互聯網行業(yè)相比,從來不存在一勞永逸,微信現在就算啥都不干、啥都不更新,也有相當長的生命周期,但消費品則需要一次又一次不斷地獲取用戶認可,這樣才能保持市場地位,否則市場上馬上就有同類產品將你替代。
一兩次的產品創(chuàng)新并沒有什么用,因為產品創(chuàng)新方法論實際上難以不斷復用。實際上,我也并不認為,新消費企業(yè)的護城河,在于所謂的“產品創(chuàng)新”、“用戶洞察”,至少我認為它們都被過分神化了。
我們可以看到大量所謂的新消費網紅品牌都是轉瞬即逝,一兩次刷屏之后,便不斷地在走下坡路,比如說前兩年大火的美妝品牌HFP,當時業(yè)內還經常分析來分析去,結果這兩年馬上熱度就下來了,這類企業(yè)不在少數,依我看現在市場上有幾個大熱的品牌,估計也沒多少好日子了。
消費品行業(yè)中產品創(chuàng)新不大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數消費品品類都是慢技術周期的行業(yè),支撐產品創(chuàng)新的并不是背后的高新技術發(fā)展,而是產品形態(tài)、產品概念、用戶洞察等,而這些既不大受知識產權保護,亦不大存在核心的技術壁壘。因此,行業(yè)巨頭大可以通過模仿跟進的策略進行市場反超,而且巨頭公司由于規(guī)模效應,可以在成本及定價上占據大量優(yōu)勢。
看似藍海的市場,由于沒有真正的準入壁壘,會快速成為紅海市場,產品創(chuàng)新看似很重要,但新消費只靠產品創(chuàng)新是萬萬不行的。
我們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用戶體驗當然是最重要的,但大量新消費企業(yè)混淆了“用戶體驗”和“產品體驗”兩個維度?!坝脩趔w驗”是一個綜合的消費體驗,而“產品體驗”只是其中一部分,例如對于價格敏感性用戶而言,產品體驗的重要性遠遠不如性價比,而要做到性價比,考驗的絕不只是企業(yè)的“用戶洞察”。
四、什么是消費品企業(yè)護城河?
不難發(fā)現,對于主打消費升級的新消費品牌而言,大量品牌的價格是偏高的,大量普通用戶消費的動因可能只是為了嘗鮮,未必能夠轉化為品牌忠誠用戶。
良質的產品滿足的是大眾需求,而優(yōu)質的產品滿足的是小部分人需求,從良質到優(yōu)質的提升過程中,成本邊際效應會急速下降,這也導致消費升級產品性價比不足。以元氣森林為例,當初采用的赤蘚糖醇據說價格是傳統(tǒng)代糖阿斯巴甜的幾千倍,而元氣森林氣泡水在不少商超的零售價已經突破6元。
元氣森林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應用了赤蘚糖醇這類原料,而在于驗證了這個賽道的市場空間,并為行業(yè)做的大量的用戶教育,當然,它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超額市場收益。我相信隨著規(guī)模效應的出現以及其他食品飲料巨頭的入場,無糖氣泡水的價格會有下探空間。
事實上,對于大量巨頭企業(yè)來說,跟進策略一直是最保險也最有效的市場策略,在市場局勢并不明朗的情況下,先讓新興品牌去驗證市場空間,再進行大規(guī)模復制,用渠道力和規(guī)模效應直接搶占市場。這樣一來,新興品牌大多只能占領前期的市場利潤并承擔較大失敗風險,而巨頭公司能夠搶占中長期的利潤并承擔較小風險。
之所以巨頭企業(yè)能夠采取這類戰(zhàn)術,原因在于消費品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后端的供應鏈體系、渠道資源體系,以快速進行動銷吞吐,并同時將這些競爭優(yōu)勢最終轉化為同類產品中的價格優(yōu)勢,而這些都是新興企業(yè)短期內難以搭建起來的。
比如說可口可樂的配方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神秘,但你很難用可口可樂的成本生產出來,也能難能夠賣到可口可樂的價格,要知道可口可樂十多年來都幾乎沒漲價,顯然跑輸通脹和物價。
如今隨著渠道資源的碎片化,有不少人認為渠道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例如品牌可以不鋪蓋線下渠道直接通過電商等DTC的方式進行銷售,打破了傳統(tǒng)巨頭的渠道壟斷。
但這個觀點顯然相對靜態(tài),一方面渠道的重要性降低,就凸顯出了供應鏈的重要性、性價比的重要性,這依然是傳統(tǒng)巨頭的優(yōu)勢所在,另一方面用戶自身也能夠不斷進行低成本的產品對比,對渠道的依賴性降低,也意味著對品牌觸達的習慣更難構建,降低品牌忠誠度。用戶是聰明的并且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所謂的私域流量等新型渠道玩法的效能只會越來越低。
對于新消費品牌來說,想要長遠的發(fā)展,依舊要走一遍傳統(tǒng)消費品牌的老路,只不過通過資本的力量,這條打造供應鏈、建設渠道體系的道路可以大大被壓縮,用資本換時間,從而確立自身的行業(yè)地位與競爭壁壘,讓自身快速成為垂直品類甚至相關行業(yè)的巨頭。
或許也是由于資本的負作用,新消費品牌在取得行業(yè)地位后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所謂的“無邊界擴張”,加碼資本市場估值與想象空間,從此新消費品牌的面目也就開始模糊。從商業(yè)收益上來看,最大化地復用渠道資源、供應鏈資源才是理性選擇,因此喜茶開始做咖啡、做飲料、賣IP授權,元氣森林開始做零食集合店……反而主業(yè)開始模糊,更難言有什么經典款產品。
這與傳統(tǒng)消費品品牌建設理念差異巨大,傳統(tǒng)消費巨頭品牌從來都是不斷深耕、不斷聚焦,并且始終有幾個能夠穿越長時間的經典款產品,而如今新消費品牌則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這么說吧,或許是這屆新消費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很多都來自油膩內卷的互聯網行業(yè),他們心中可能并沒有一個想要創(chuàng)建偉大的品牌夢,而只是不斷想方設法地擴張自己的商業(yè)帝國而已,具有較強的投機色彩。又或許只是迫于資本的壓力,導致品牌建設的動作不斷變形。
我始終認為,隨著消費升級,中國將會有大量的品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品牌,但至少現在,我認為這屆新消費品牌已經過于內卷,反而在品牌價值理念上距離“中國的可口可樂”、“中國的星巴克”、“中國的麥當勞”漸行漸遠。
那么問題來了,這屆新消費品牌的崛起,會是中國企業(yè)品牌化進程中的一段彎路嗎?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yè)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fā)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yè)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tǒng)。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huán)系統(tǒng)。覆蓋企業(yè)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yè)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