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盲盒風靡全網,水果之王要成流量之王?
編輯導語:被稱為“水果之王”的榴蓮,放進盲盒里,會制造出什么樣的驚喜或是驚嚇呢?作者從“榴蓮盲盒”事件刨析背后的流量來源。
一把彎刀,一顆榴蓮,除了字幕幾乎沒有后期,一段僅僅53秒的視頻在小紅書上就收獲了1.5萬的點贊量。
這是一段“開榴蓮盲盒”的視頻,與此類似的視頻在小紅書上還有成千上萬個,并且每日都有更新。
當開盲盒已經無法再滿足年輕人追求刺激的需求之后,開“榴蓮盲盒”成了他們下一個想要攻略的目標。
和盲盒一樣,買一只完整的榴蓮,從切開它厚厚的皮開始感受這一整場“賭局”,就算扒開之后發現這一瓣的果肉不多也沒關系,或許另一瓣還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當然,驚喜也隨時可能變成驚嚇。
這榴蓮打開之后,如果是像大胖小子一樣的果肉那還好說,如果是像糖豆一樣,或者干巴巴一點都不圓潤的果肉,那只能……怪自己倒霉了。
在被這種可以同時分泌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刺激吸引之后,“開榴蓮盲盒挑戰”占領了小紅書、B站、微博等眾多平臺。
在微博,#開榴蓮開出了盲盒的感覺#詞條收獲了2.3億的閱讀量和3.7萬的討論量。而在B站,那些“榴蓮盲盒開箱”投稿不用經過任何后期加工,僅僅一兩分鐘,就能收獲幾十萬的播放量。
同時,那些能開出“金枕頭”的博主也成為了錦鯉般的存在,他們的評論區充滿了“吃蓮群眾”羨慕的聲音,甚至還鼓舞了一個個不愛吃榴蓮的人加入開榴蓮盲盒大軍。
是什么魔法讓他們克服了對“臭”的恐懼,勇于接近榴蓮,又是什么使得榴蓮繼“水果之王”之后獲封“流量之王”稱號?
咱們邊吃邊聊。
一、榴蓮,能懂點事不?
在期盼別人懂事這件事上,80后寄希望于孩子,90后寄希望于狗子,而00后寄希望于榴蓮。
為了能不負自己的希望和錢袋子,“愛蓮”們發明了各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識別哪種榴蓮的未來更可期。
比如底部圓潤可盤的母榴蓮更值得pick,個大、金黃的說明榴蓮成熟,果肉更甜,另外,微微開口的、尖刺較軟、果柄新鮮的榴蓮更新鮮……
還有人說,果形和大小才是挑榴蓮的關鍵。
這個“看臉”的世界,連榴蓮也躲不過。
教程有了,但實操卻是另一個故事。
在不少網友分享開榴蓮盲盒的帖子里,那些精挑細選出來的榴蓮,幾近半數翻車,而那些看上去歪瓜裂棗般的榴蓮,哪怕只有4斤多,卻能開出近3斤的果肉。
看吧,不嫌蓮丑的人終究還是被“懂事”的榴蓮報了恩。
要知道,現在的榴蓮價格基本在30元左右一斤,一只正常大小5斤左右的榴蓮至少就要150元,換算成蘋果的話估計能吃上幾個月了。但“水果之王”榴蓮就是這么豪橫,150元不僅包括厚重的果皮,連果肉存在與否都未知。
這種“好事”,泡泡瑪特看了都想笑。
對于果肉大的榴蓮,他們愿稱其為“報恩的白鶴”,而對于豆大的果肉,他們稱其為“逆子”。
他們說,能讓他們心臟跳動速度上下起伏的,基金之外,只有榴蓮了。
除了比誰的榴蓮肉多,還得比誰買的榴蓮性價比更高。
在網友們眼里,100元以上的榴蓮開出來肉多是本分,而如果50元以下還能開出來大塊的肉,那才算是慧眼識珠。
哦,這條原則不適用于住在凡爾賽的博主們。
好在,即便開出了翻車榴蓮也不用慌,只要把開榴蓮的過程拍下來,再發到各種平臺上與網友分享,甭管是“金枕頭”還是“小糖豆”,立刻就能收獲大篇的評論和零星的“無意點開,霉運退散”或“吸吸歐氣”,視頻播放量也能擁有一個可觀的數字。
反正,榴蓮和流量,總得收獲一個吧。
二、榴蓮與流量,總得有一個吧
榴蓮,加上螺螄粉、臭豆腐的爆火,似乎訴說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屆年輕人“戀臭”。
別不信,從“榴蓮盲盒”占領平臺的勢頭上就能看出一二。
在“名媛當家”的小紅書上,“榴蓮盲盒”的相關帖子分分鐘就能涌現出好幾條,其中最熱的一條視頻僅僅28秒,快進播放完開榴蓮盲盒的全過程,再配上“什么事快樂星球”的BGM,就獲得了3.4萬點贊量和上千的評論數。
不少網友表示:“就喜歡這樣不拖泥帶水的榴蓮博主”、“接好運”、“這種白白胖胖的金孩子我也想擁有”。
這當然也得歸功于這顆榴蓮足夠“聽話”,果肉個個皮薄餡大不說,果殼也又薄又軟,甚至被評為“小紅書最棒的榴蓮”。
在B站,以生活區up主為主力軍的“愛蓮”們也不會放過這么火爆的一個話題。
他們熱火朝天地緊跟潮流,開始了開榴蓮盲盒挑戰。像“是花500元買10斤的榴蓮能開出多少果肉”、“150元開出三塊肉和一根金針菇”……
盡管其熱度不及洗腦的“蜜雪冰城甜蜜蜜”以及“三點幾飲茶先”,但是“榴蓮盲盒”投稿不管從數量、熱度以及時間跨度上來看,可比真·盲盒要多多了。
你懂的,在流量這門玄學上,細水長流才是真。同樣不會放棄這樣一個具有娛樂性和商業性的話題。
那些開出“懂事榴蓮”的博主,不僅視頻會被營銷號搬運(當然,有無授權不得而知),在后續的開榴蓮視頻中還有可能受到各類生鮮平臺金主爸爸的青睞。
看來,運氣真的能當飯吃。
三、誰不想征服榴蓮呢?
眾所周知,這個世界上99.99999%的人接受不了榴蓮的“臭味”。
但“榴蓮盲盒”的出現讓他們忘記了那股令其恐懼的味道,只沉醉于榴蓮帶來的刺激和博弈。
這之中,到底蘊含著什么魔法呢?
園丁最先想到的就是:榴蓮,其實本身就是一種顯示自己privilege的水果。
并不是拉踩蘋果、香蕉這類水果,而是事實擺在那里,榴蓮的確是一種價格更高,且并不常見,大多需要進口的水果。
那我不僅買了,甚至還買的不去皮的、不知性價比的整顆榴蓮,說明了啥——姐/哥不在乎這區區幾百元。
誒,就是玩兒。
再加上如上文所說,榴蓮、螺螄粉和臭豆腐這臭味相投的三兄弟實際上早就進軍網紅圈。
即便不愛吃,但只要在社交平臺上一放,立刻就能如社交工具一般既能讓你和TA收獲“眾里尋他千百度”之后驀然回首的興奮感,又能顯示自己是個潮人兒,fashion又不落伍。
在這些基礎之上,“榴蓮盲盒”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盲盒”二字,在于一場未知的博弈。
不確定性帶來的刺激感產生腎上腺素,加上網紅美食的味蕾刺激帶來的多巴胺,兩者的結合讓“榴蓮盲盒”成為了年輕人最想征服的對象之一。
既然是這屆年輕人所關注的、想征服的,那必然就是流量所青睞的,那榴蓮即便再臭,還能有不“香”的道理嗎?
作者:閆 燁;編輯:韓小黃;公眾號:流量公園(ID:LLpark001)
本文由 @流量公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這個世界上99.99999%的人接受不了榴蓮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