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是如何萌芽和生長的?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產業互聯網的提出意味著行業的轉型與變革。伴隨著互聯網與各個產業的深度融合,企業生產逐漸實現數字化,專業化C2M商務平臺亦不斷興起。而若想探究產業互聯網的萌芽之所,可能需要追溯至筆者所說的那個,“‘互聯網’和‘產業生產’發展的交匯點?!?/p>
最近,“產業互聯網”異常火熱,眾多的企業紛紛宣稱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產業互聯網”的概念股也受到資本市場熱捧,不免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筆者查閱了各類資料之后,發現像“工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互聯網+”等非常多相似的說法,反而感到更加的困惑。順著“互聯網”和“產業生產”兩端的發展脈絡,筆者找到了“互聯網”和“產業生產”發展的交匯點,也許也正是產業互聯網真正的萌芽之處。
一、互聯網的線上和線下:從競爭到融合
從線上和線下的關系來看,筆者認為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的關鍵詞是“競爭”,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國內的線上購物蓬勃興起,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線上商業模式與傳統的線下商業相互競爭,呈現出相互對立的態勢。
線上商業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購物方式和習慣,也以驚人的速度搶占線下市場。最為津津樂道的是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現場,馬云與王健林也為線上和線下之爭立下了十年賭約:到2022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有,則由馬云給王健林一個億。
這一階段互聯網電商的商業模式主要有B2B(阿里1688)、C2C(淘寶網)以及B2C(天貓、京東、當當)三種,從商品的選購到訂單支付的各個環節全部在線上完成,隨后通過物流將商品寄送到客戶手中。單純依靠互聯網構建線上模式來顛覆線下傳統實體商業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2015年開始短暫成為風口的P2P互聯網金融也屬于這一階段,只不過是從零售業向金融行業的延伸。
第二階段的關鍵詞是“結合”,這一階段線上開始與線下實體相結合來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
最初興起的是線上團購。線上團購借助線上獲客成本低、快速推廣傳播的優勢,在線上快速聚集大量有相同需求的消費者,以較大的折扣在線上購買團購券,再到相應的線下實體店享受服務,從而將線上的流量引流到線下。
之后,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進行信息獲取和線上消費。隨之而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O2O模式開始向消費者的本地生活服務滲透,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出現了外賣上門、送藥上門、手機打車、共享單車、生鮮上門等新型的O2O服務模式,也誕生了餓了么、美團、滴滴打車等新興互聯網獨角獸公司。
第三個階段,線上和線下的業務開始融為一體。
隨著線上獲取流量和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傳統的線上電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亟需拓展新的流量入口和業務增長點。同時,O2O互聯網公司幾乎對于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重塑,也讓傳統的互聯網電商感受到了線下服務在體驗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線上社群營銷為主的小米開始布局自身的線下體驗店“小米之家”,到2020年全國已經有超過1000家的線下體驗店。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旗下的新零售品牌“盒馬鮮生”,以生鮮為主要特色,通過線上線下流量相互轉化的模式來重構零售業形態,如今盒馬鮮生的線下門店已經遍布全國20多個城市。
線下門店帶來了全新的流量入口,也彌補了傳統線上電商在體驗上的不足。借助線上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技術,根據用戶在線上和線下的數據進行全面的用戶畫像,線下門店能夠針對不同的服務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提升倉儲、物流等各個環節的運營效率,從用戶的“千人千面”升級為線下門店 “千店千策”。
二、產業生產:從信息化到智能化按需定制
在產業生產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企業開始廣泛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將生產運營涉及的人、財、物等資源的管理及各類生產流程進行信息化升級,使企業內部的資源能夠進行高效共享,極大提升了企業的管理和生產效率。ERP軟件作為企業信息化軟件的代表,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在企業生產運營上的廣泛應用,生產運營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都可以數字化呈現。通過對生產運營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可以進一步輔助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決策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使更多簡單低效的人工工作被智能化的機器生產所取代,并且能夠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主動的進行分析和預測。
例如,華為2015年每條生產線需要97個人,2020年Mate40每個生產線只要14個人。小米的智能化“黑燈工廠”,全廠生產管理過程、機械加工過程和包裝儲運過程的全部實現自動化無人生產。工廠還具備決策判定系統,能夠利用大數據、分析引擎、動態知識圖譜、自適應能力,在動態和多維信息收集的基礎上,對復雜問題進行自主判斷、推理,做出前瞻性、實時性決策。
在生產的數字化和自動化幾乎將單位時間的產能提升到了極限時,智能化按需定制生產的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悄然成為了產業生產發展的新方向。
C2M可以將生產和需求緊密關聯,用戶實際的訂單需求直接抵達工廠,工廠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生產,生產的產品直接通過物流送到用戶手中。不僅是將生產的觸角直接延伸到終端用戶的需求上,而且可以跳過代理商、經銷商等中間環節,節省原料和商品的倉儲成本,大幅的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阿里巴巴在2019年底成立了專門的C2M事業部。2020年12月,“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年度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已有近7000家工廠入駐。
2018年12月,拼多多啟動“新品牌計劃”,采用C2M模式幫助1000多家工廠打造爆品。一年半時間,參與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定制研發的企業已經超過1500家,累計推出定制化產品達4000多款,訂單量突破4.6億單,2020年三季度日均定制化商品銷售量超過200萬單。2020年10月,拼多多發布了“新品牌計劃2.0”,訂制10萬款新品牌產品,帶動1萬億銷售額,同時將1000家工廠升級為5000家。
三、OAO+C2M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我國的Z世代(1995年到2009年出生)總人數約為2.6億,占總人口的19%。Z世代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互聯網和數碼產品一直伴隨著他們的成長。我國的Z世代的成長于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的時期,生活條件富足,使得他們更加注重人生體驗、喜歡能夠表達個性的產品和服務。
2020年阿里媽媽發布的《雙11投資指南》指出,“Z世代占據近30%的消費份額,且消費增速超過400%,幾乎為整體市場的兩倍”。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市場對個性化定制的需求日益增加,規模經濟開始向定制經濟轉型。
在互聯網端,傳統互聯網電商由線上走向線下,借助互聯網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優勢和數字技術,不斷在各個產業通過線上和線下融合進行行業重塑,伴隨而生的是前所未有的量級的數據。這些數據成為了模型和算法生長的土壤,人工智能技術也借此得到了廣泛應用和跨越性的發展。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讓“用戶畫像”也不再局限于某類用戶群體,而可以清晰地對個體用戶的需求進行全面細致的畫像分析,引領著商業模式向滿足個性化需求定制的方向發展。
同時,物流行業也迅速發展,商品生產和消費者需求能夠更加快速地連接,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距離限制也逐漸被打破,促使各個產業向用戶看不見的生產端進行智能化升級,使整個產業鏈都能夠滿足個性化定制的需要。
從產業生產方面,企業生產從工作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升級到生產的各個環節的數字化,使得企業有了大量的生產數據進行分析和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在企業的生產端也找到了生長的土壤。
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開始向更為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按需定制生產的C2M模式轉型。工廠想要直接獲取到用戶的需求、工廠生產的產品能夠直達用戶,也勢必需要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
從互聯網到產業生產,發展的路線各不相同,但最終都匯集了“個性化定制”這個關鍵詞上。實現個性化定制,需要從生產到消費的整個產業鏈進行配套的智能化升級,產業互聯網也由此產生。
筆者認為,產業互聯網是互聯網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匯點,是互聯網與各個產業的全面深度融合。無論在產業鏈的哪個環節,以個性化定制為方向的智能化升級都是實現產業互聯網的過程。而“OAO+C2M”,也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個性化按需定制生產,則是產業互聯網最終也是最為典型的模式。
四、產業互聯網帶來的變革
1. 行業化產品經理成為剛需
筆者認為,“個性化定制”并不是產品的任何功能和特征都可以按照用戶的想法進行定制。
首先,每個產品都有自身的基礎組件不能去除,沒有這些基礎組件會導致產品功能無法正常運轉。
比如電腦中的風扇既占空間又會在使用過程中發出噪音,但在沒有更好的散熱方式的前提下,風扇不能隨意地去除。
其次,不同的用戶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需要有專業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和自身的經驗,提煉出真正具有價值的需求點,基于對產品及相關資源情況的了解,評估個性化的需求的實現的可行性,同時細化為具體的解決方案。
目前,產品經理在互聯網行業已經十分普遍,但在傳統行業中還很少有相應的角色。筆者認為,隨著產業互聯網的變革,個性化定制在各個行業開始普及,各行各業都需要類似產品經理的工作來分析產品的共性和個性特征,將產品進行解耦并重新定義,驅動產品相關的整個產業鏈向個性化定制方向轉變。
隨著產業互聯網在各個產業的深入發展,也更需要產品經理對所在的行業的業務、用戶、行業規范等有著深入的了解。
在教育、醫療、旅游等行業,越來越多的有著在自身行業多年從業經驗的人員選擇從事與行業相關的產品經理的工作,他們往往能夠利用自身沉淀的行業經驗,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引領行業進行產業互聯網變革。
同時,對所從事的行業領域具備深度的認知,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有敏銳的洞察和判斷能力,也成為了高級產品經理的必備能力之一。
2. 專業化C2M商務平臺興起
首先,經過這些年線上購物的發展,支付和物流的體系已經十分完善,逐漸發展成為了具備通用能力的行業基礎設施,新興的交易平臺可以直接對接成熟的支付和物流體系。
其次,在需求定制的環節,需要線上平臺能夠提供對各類的產品的可定制化的功能進行展示,支持用戶在線進行定制操作,在線展示出用戶定制的方案的效果。
比如展示用戶自己選擇款式、面料和配色的鞋子的樣式,顯示全屋定制化裝修的效果圖,亦或是根據自身喜好設定好大小、形狀、配色和圖案的馬克杯等等。而傳統基于“規模生產”的線上交易平臺,無法為每個產品開發一套用于用戶需求定制的功能。
例如,耐克自己的移動端平臺SNKRS可以支持用戶自己定制鞋子的配色,保存后直接在平臺上下單購買。開售之后立即被搶購一空,而且大家紛紛曬出自己搭配好的鞋子的樣式,一時間也成為了朋友圈的熱點。而像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是不會只為支持耐克的用戶定制鞋子的配色而去進行平臺功能的改造的。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只有產品的相應的產品經理和生產者才能夠清晰地定義而且不斷挖掘出產品能夠個性化定制的部分,平臺無法對各個行業的產品認知上達到所在行業的深度。
筆者認為,隨著產業互聯網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行業走向C2M模式,線上電商平臺需要逐步升級為線上開放生態平臺,在沉淀流量、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同時,能夠支持各個行業根據各自產品的特點對自身線上店鋪的功能進行改造升級,以滿足C2M模式下用戶線上定制的需求。
與此同時,也許我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鏈接自身產業上下游、將自身行業的產品進行解構、支持用戶線上個性化定制和購買的深度產業融合的專業化C2M商務平臺。
3. SKU化生產端供應鏈升級
個性化定制并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產品的功能和特征,還包括對產品服務及用戶解決方案等的定制。
由消費者的需求直接對接生產的工廠,生產工廠需要支持原來各類分銷渠道所對應不同數量級、不同種類的產品需求。比如一個品牌服裝生產工廠,需要可以支持單個人在平臺上定制一件衣服,也可以支持企業通過平臺定制幾萬件不同款式的衣服,而且定制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衣服本身,還包括衣服的包裝、配送、售后等相關的服務內容。
這樣場景的實現,依賴于產業相關的供應鏈管理與倉儲物流體系進行相應的智能化升級,以支持工廠定制生產的需要。
單個產品的不同SKU在訂單的數量上都會有非常大的差異,生產端的供應鏈管理需要精細到產品的單個SKU。按照工廠單個SKU的生產需求量,結合大數據的預測分析,實時動態地對生產供應鏈的各類原材料或零配件進行調配,避免為支持按需生產而囤積過剩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導致在生產環節的倉儲成本的上升。
除了對生產原料的管理進行升級外,相應的物流體系也需要針對單個SKU建立生產原料的物流配送數據模型,制定單個SKU的物流配送策略,實現SKU化的生產原料物流配送升級,從而及時滿足各種生產原料動態的配送需求,以使工廠能夠在按需生產的基礎上確保穩定的交付時間,保證整個產品服務的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作者:吳之貓,健康管理小碩,醫療健康產品汪+文藝貓。微信公眾號:有不知
本文由@吳之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看到阿里媽媽,我震驚了:原來還真的有媽媽
感謝 提供了一些思路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