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管理——認識預期

0 評論 8460 瀏覽 5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讀:每個人心里的預期不同,從集體意識的角度來講,就是每個用戶群體的預期不同。我們有必要了解預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產品與服務追求精進的戰役中,“預期”就是我們要正視的敵人。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有沒有想過:

  • 為什么人們喜歡討價還價?
  • 為什么熱衷于打折促銷?
  • 又為什么可以接受馬云家財萬貫,卻對鄰居發小財耿耿于懷?

因為“預期”。每個人心里的預期不同,從集體意識的角度來講,就是每個用戶群體的預期不同。

  • 喜歡討價還價是因為沒有達到自己價格預期;
  • 熱衷打折促銷是因為商品價格低于自己預期;
  • 不能接受變富的鄰居,是因為大家門對門幾十年,為什么你家突然有錢,這不符合我對你家的預期。

就像我在其他用戶行為研究文章中講到的觀點:這沒有對錯,因為這是人性——人總是在追求心里的平衡與安慰。

產品服務于用戶,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

產品是否滿足了用戶、是否給到用戶驚喜,從辯證的角度講,這不是產品所決定的,而是用戶決定的,是用戶的預期決定的。產品只是在設法達到用戶預期。且這是一個互相正增強的過程,產品滿足用戶-用戶習慣并提高預期-智慧和新技術創造更優質的產品并再次滿足用戶-用戶習慣并提高預期。

我們有必要了解預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產品與服務追求精進的戰役中,“預期”就是我們要正視的敵人。

先擺出定義:

所謂的預期,就是主體心理有個閾值,并為達到這個閾值制定了行為策略。

既然預期是主觀意識,那就可以被外部客觀因素影響。如何施加影響使用戶預期與業務增長目標相一致,就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研究如何“管理”預期。

完整的預期循環包括三部分,分別是“現狀”、“預測”和“社會行為”。而預期管理就是對這三部分中的一個或多個部分進行引導,達到管理預期的目的。

1. 現狀

“現狀”是基礎,也是預期循環的開始。當前現狀的好壞影響預期結果的高低。

有個段子:乞丐A問乞丐B,“如果你有錢了,你會干什么?”乞丐B想了想回答道:“我會買個金碗要飯,你呢?”乞丐A驕傲的說:“你就沒我聰明了吧,我會雇人幫我要飯?!?/p>

從另一個維度講,現狀也是指主體當前認知和文化水平。

認識“現狀”就是我們管理預期的第一步,用戶畫像就是用戶現狀的縮影,行為數據分析就是我們不斷加深了解用戶的有效途徑。

“新激活用戶、普通成交用戶、高價值用戶、流失用戶”是產品經理對平臺用戶現狀的抽象化描述,精細化運營的目的,就是有針對性的滿足差異化預期。

2. 預測

預測是基于當前所掌握的信息量來做出趨勢性的判斷,預測是具有主觀性的,掌握信息量的廣度及真實性直接影響了預測結論。股市是無法被預測的,但散戶都是按照預測在操作,預測未來會漲就買入,預測未來會跌就賣出。

通過控制信息,就可以影響預測,從而影響預期。所以,在預測環節,“信息”至關重要。信息可以是客觀存在的一手信息,也可以是有意處理后的二手信息,大部分人無法區分。即使能區分,也會因為“現狀”不同,而進行不同的解讀。

每年的618、雙11前期,各大電商平臺都會用鋪天蓋地的廣告,向用戶傳達一個信息“我們平臺商品全網最便宜”。進而受眾用戶形成一個預測“在某平臺購買最省錢”?!肮俜綑嗤l布、輿情輿論、好友推薦”等。選擇合適的信息散播渠道及信息形式,都可以成為管理預期的工具。

產品經理使用產品語言及營銷策略,不斷強化用戶痛點,營造出用戶問題被高效解決的情景。使用戶形成一個清晰的預測:“這個產品(功能)可以完美解決我的需求”。這就是拉動增長的用戶側動力來源。

3. 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是一個大學科范疇,按照是否“慎行”,可籠統的分為“理性行為”和“非理性行為”。其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1)主體基于預測后對自身行為策略的制定

用戶在閑魚、轉轉等平臺出售二手商品,起售賣價格就是基于對自己對商品質量判斷來預測可能成交的價格,然后進行發布。

2)群體行為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你發布的商品定價100,但你發現平臺上類似的商品都掛150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賣低了,馬上修改價格到149。你心滿意足,因為按照你的預期,不會少賺,而且低1塊錢可以換來更高的成交效率?!坝绊懹脩粜袨椤焙汀袄靡延行袨椴呗浴?,就是此環節管理預期的最佳方式。

  • 二手3C產品出售前的系統評估價格建議;
  • 在業務關鍵轉化環節,增加權威引導或朋友建議;
  • “98%的人選擇升級新版本”;
  • 著名的“價格誘餌”定價策略;
  • 傳播大量負面消息,造成信任危機,導致恐慌性拋售;
  • 社群營銷中發放限時優惠券,刺激成交;
  • 部分理財產品利用國人淺薄的投資知識,進行“剛兌”誘導;

4. 預期可以被提高,同樣也可以被降低

提升預期相對容易。提升意味著要不斷的滿足,持續為用戶創造愉悅與驚喜。用戶對產品的預期越高,同時關注度也就越高,只要不破壞預期,就更容易產生轉化。就能在這條道路上愉快的走下去。

降低預期是痛苦的,降低用戶預期意味著為制造挫敗和失望。意味著注定要失去用戶,因為用戶不愿意損失,損失是令人痛苦的,人會躲避痛苦,這是人的天性。

但有時候我們卻不得不去降低預期,因為預期的提升是無止盡的。預期無法被滿足就會產生失望,當失望積累到一定量級就會形成動蕩與不安定,為避免產生危害事件,我們需要主動去降低預期,雖然痛苦,但適當的降低預期是為了化解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本文由@Zer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