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模式的推演

4 評論 9455 瀏覽 26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讀:電商如今是一個紅海市場,競爭者多且戰況激烈,能夠脫穎而出的玩家少之又少。本文作者針對電商模式進行了五個維度的分析,與你分享。

一、電商是長且厚賽道

  • 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萬億,全國網上零售額11萬億元,占比24.9%,年環比增長10.9%。結合中國2020年人口14億,估算數值:平均年均消費近3萬,月均消費2000,月網上消費500左右。
  • 國內GDP年度增速6%,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4%。
  • 互聯網營收三模式:5成游戲,3成電商,2成廣告?,F在廣告公司(騰訊、頭條、快手、PDD等)均嘗試電商模式;

從以上數據,個人分析如下:

  • GDP>消費品,大家目前賺錢多于花錢,長遠內需拉動,消費品市場肯定會持續增長;
  • 電商增速高于消費品增速,說明當前模式的電商還未到瓶頸。屬于增長市場中的增長模式;
  • 11%為電商行業均值。頭部玩家的增速應該為20%+。才能帶動整體均值。頭部廠家的規模效應逐步明顯。
  • 廣告是成本,最后會用買賣利潤覆蓋。長遠廣告會直接變為電商。故互聯網模式長期商業模式可以粗顆粒理解為:線上服務盈利(游戲、內容等)和線下服務盈利(電商、線下服務);

二、電商的核心是供應鏈

電商的本質,是解決商品買賣。賺取的利潤,是商品差價。

買賣模式的核心動力,是普通消費者,希望隨時隨地、用最低價格、買到最合適的商品。

在兩家一樣做零售的公司,如何長期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結論是供應鏈成本。即東哥說的,貨品被搬運的次數。

電商模式長期競爭的護城河是供應鏈。

所以我們再來看京東和蘇寧的兩則舊聞:

  • 京東集團定位于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
  • 蘇寧。對于未來公司的發展,孫為民表示:“我們還是做零售,規規矩矩了解商品、了解客戶,不再去想其他事情。核心就是回歸我們的優勢,商品供應鏈、本地服務。另外,就是借助這個優勢,再借助十年來互聯網轉型積累的能力,發展本地在線互聯,本地互聯網的運營。

回顧十年前,電商曾經歷的凡客、騰訊電商。流量重要嗎?短期重要,但流量進來了,用戶買了,發現貨不對板/品質不如其他,差評,流失。

反觀當前,直播電商、社群電商、內容電商、云集電商,為何沒能持續積累競爭力呢?因為沒能力長期供應物美價廉的商品。短期補貼可以引導用戶,但“沒有1塊錢不能擊垮的品牌力”。

所以是否可以反推:

沒有供應鏈優勢的電商,都會成為短時的現象級產品。

所以長期看好京東,短期看空PDD。PDD也在補供應鏈,目前溢價認為5層以上來自于對創始人的光環?

區別電商模式,主要從供應鏈去劃分。

城市中心倉(JD模式、菜鳥),前置倉(每日優鮮、社區團購模式)、無倉(美團、餓了么)

三、電商極限是便利店?

結合當前電商市場玩家飽和背景,結合供應鏈,分析新競爭思路:

  • 先有競爭力,后觀市場。供應鏈有ABCD幾種,別人做了A,是否我可以從供應鏈創新角度,做B。然后反推市場;
  • 用戶場景推導商品類型,商品類型選擇供應鏈。

延續思考更前一點的問題,電商目前仍在傳統零售蔓延滲透,那電商模式針對零售領域的滲透極限是哪里呢?

認為是0秒零售。超過1小時以上的等待,都可以用電商解決。但所見即所得的場景,是電商始終無法覆蓋的極限。即,你現在在路邊看到了一盒冰激凌?想買一包煙?想買一些菜?

0秒零售所覆蓋的場景,是本地化,線上無法觸及,長遠可規模供應的一塊陣地。

任何不可替代的點,長遠具備巨大的戰略價值。因為意味著不可戰勝,一直在牌桌上就有可能翻盤。

在每一個居民附近,開一家小的店面,供應5000人的0s購物場景?

設想,例如一家電商公司擁有線上渠道,還有一套可盈利的711線下2萬家門店的線下渠道?會發生什么?

線上供應鏈能否進一步提效?線下不可撼動的點,可以提供更多服務,逐步擴散線上業務。是否在戰略上,等于拿到不可撼動的點。

四、便利店又是什么?

傳統便利店靠什么賺錢?4%的鮮食+飲料貢獻了65%以上的營收;

“便利店邏輯不再是賣貨,而是便利店外衣的快餐店”-源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380405/answer/1219449828

便利店的核心也是提供當地場景,最優的商品組合。從供應鏈角度,與傳統電商差異點是:

  • 鮮食。熱的,適應本土好的便當、面包;冰的,酸奶、鮮奶;
  • SKU需成系列。圍繞小區域特色,打造系列的SKU組合;

結合日本發展(零售的哲學-711的發展史),國內便利店逆勢發展,城市化進程,本身已經證明這種商業模式具有自身的內驅動力。

五、理解加觀察的匯總

國內14億人口,60%+的城市化率,假設即時性購物需求始終不會消失。一家便利店假設可以滿足5千人的即時性購物需求,那可以養活接近20萬家便利店;1家日均營收1萬,日均市場規模20億。通過供應鏈做到10%的利潤率,可以利潤2億,年利潤700億,10倍Pe,值7000億。整個行業規模。最大巨頭占比40%,可以有3000億估值;

美團瞄向的是本地生活,即服務線上化。阿里近在《阿里新一輪組織調整:餓了么、高德、飛豬組成生活服務板塊》強調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

如果某一家公司擁有一個,可以盈利的2萬家以上線下店鋪抓手。這個不可撼動的點,可以最近距離的滲透新業務、做好用戶關聯、甚至做本地社交呢?

線上稱霸的公司(騰訊、阿里、美團、京東、PDD、頭條),如果不能對這塊區域行駛管轄,那么這樣一個不可撼動的線下點的價值是多少呢?

阿里新零售、京東無界零售。布局盒馬、京東便利店、7flesh、蘇寧小店。已經充分看出頂層看見了戰略,持續投入,是執行層暫時問題。

結論:新便利店模式,可盈利且具有戰略價值。很慢,但值得長期做。

 

本文由@trum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供應鏈看起來都是B端的事情,0秒零售從用戶端縮短供應鏈時間,看起來有點道理。mark一下

    來自上海 回復
  2. 蘇寧有賣場、有便利店、有線上、有物流,最后還是被耗倒了,這戰略好是好,就是對企業管理能力要求高,也燒錢

    來自江蘇 回復
    1. 線上戰場,已有20年的大玩家,以及PDD這種張無忌式的玩家,真的沒機會了。破局者,也只有盡快在巨頭沒籠罩的地方盡快建立護城河了么。不然都白搭,只能吃邊緣市場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便利店 在中國總體處于蠻荒階段 未來的流量 電商占一部分 便利店一部分 極個別大型商超一部分 阿里騰訊已經 布局好了電商 便利店 方面 似乎反應特別差 不如代理 三大日系便利品牌 社區團購也不讓玩了。 新的流量風口在哪?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