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音頻的“耳朵經濟”,需要圍建用戶精神世界的“烏托邦”?
編輯導語:隨著用戶需求的增加,耳朵經濟無疑存在著一定發展前景。不過,隨著音頻市場玩家增多,長音頻平臺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吸引更多用戶、提升自身競爭力?也許借用符號IP建立與用戶的深層聯系是一個有效手段。本文作者針對長音頻耳朵經濟的發展現狀發表了他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2021年,長音頻被“予以厚望”。
國內的老將們動作頻頻,“第一股”荔枝繼續加碼車載音頻與旗下音頻社交軟件TIYA的海外布局;喜馬拉雅在近年來多次否認上市傳聞后,在五月終于正式遞交IPO申請;蜻蜓FM,則是在近日獲得了國際私募機構微木資本的新一輪投資。
另一邊,騰訊音娛集團(TME)整合酷我暢聽與懶人聽書升級為懶人暢聽,加上自帶流量的微信聽書,開始構建長視頻生態。字節跳動一邊基于番茄小說推出番茄聽書,一邊通過抖音推出“DOU來聽我說”用聲音講故事活動帶動自身長音頻的發展。
可見,今年長音頻界“新兵老將”齊下陣,來爭奪“耳朵經濟”的版圖。然而,長音頻在發展的數十年來,多家頭部品牌至今為止仍在虧損,無論是UGC還是PGC仍未找出一個可持續盈利的平衡點。
那么,在這場長音頻的“耳旁風”里,新老玩家如何才能突出重圍,讓更多的用戶為“耳朵”買單呢?
一、持續的“增長+虧損”,進不去的市場“藍?!??
談論起長音頻,不少人都會質疑在當下“文娛興盛”的時代,長、短視頻用“視覺+聽覺”雙重的沖擊感占據著人們“片段式+碎片化”的業余生活,那么直觀感遠不如視頻行業的長視頻又怎么能侵蝕用戶的興趣呢?
由公開數據整理可得知,國內在線音頻無論從用戶規模還是市場規模,整個行業都在蓬勃發展當中。從數據來看,用戶規模已經從2018年的4.25億增長至2020年5.7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5%;其行業規模從2018年的113.3億元到2019年的175.8億元,同比增長55.16%,可以見得行業可謂是藍海一片。
當然這從頭部企業的發展情況也可以看出,“在線音頻第一股”荔枝其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別為8億元、11.8億元、15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更是達到了4.95億元,增長了34%。
喜馬拉雅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其營收分別為14.76億元、26.77億元和40.50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收入為1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5%。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行業藍海之中,無論是荔枝還是喜馬拉雅伴隨著快速增長的卻是連年虧損。喜馬拉雅從2018年到2021年Q1季度凈虧損分別為7.737億元、7.733億元、6.061億元和2.672億元。并且,由天眼查APP可得知,喜馬拉雅從2018年完成E輪融資后,就再無資本入注。
而荔枝從2018年到2021年Q1季度凈虧損分別為934萬元、1.3億元、8220萬元和7000萬元,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虧損增長45%,環比擴大10倍。
荔枝或許是因為第一季度荔枝播客上線,加上車載音頻布局及TIYA海外的投入,營銷費用的提升帶動了運營成本的提升。但短期內運營成本的增加未必是一件壞事,現市場階段的確需要賽道玩家去進一步布局。
如此看來,行業本身的確是一片藍海,會帶動行業玩家們的規模增長。但是目前頭部玩家由于仍在尋求自身的定位與發展布局,在藍海之中不能很好把握住用戶走向,為自身增加凈利潤的渠道與收支平衡點。
而伴隨著更多“大廠”的入局,通過自帶生態與流量的“降維打擊”,行業的老牌玩家們更要深思如何才能“擴大+穩固”自己的受眾群體,并且以何中模式圈攔用戶、讓用戶為“耳朵”付費。
畢竟,行業所提供“潛在版圖”再大,也需要自己去“探索+開發”未知區域,吸引原住民與后來者,并樹立自身的“領地意識”標識。
二、打造“超級符號”消免邊界模糊,“引導+圍獵”受眾群?
但是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喜馬拉雅、荔枝還是蜻蜓FM,哪怕發展方向的側重點不同,但是總會讓用戶感覺到“同質化”過強。比如,荔枝主要深耕于UGC(用戶生產內容),而喜馬拉雅雖然為用戶提供PGC、PUGC與UGC綜合性內容,但是到2020年底,其UGC內容在整個平臺收聽時長中占了52%。
就車載音頻來說,除了荔枝的與小鵬汽車等多家廠商合作外、持續布局外,央視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云聽與蜻蜓FM、喜馬拉雅都有所涉獵,并都進一步加深布局。
對于播客分道來看,荔枝播客獨立運營時,喜馬拉雅上線播客頻道、即刻上線小宇宙、快手推出皮艇、網易云音樂開通播客云圈、QQ音樂也推出了獨立播客板塊,大家似乎不約而同走在了同一條路上。
而且,自身“標志”的缺失,也讓潛在用戶無法辨別其在行業內的差別,導致了產品本身“記憶點”模糊,使其無法準確定位其基礎受眾群體。
就正如當你從百度搜索喜馬拉雅與蜻蜓FM時,其標語收入眼眶的都是有聲小說、在線聽書,很難讓人區分有什么不同,而荔枝倒是排列出了相聲、評書、脫口秀、廣播劇等內容類別,但是也難以讓用戶產生“記憶點”,形成自身的“超級符號”。
就像是UGC板塊,沒有像李佳琪、薇婭那樣“出圈”,能為淘寶代言的主播。PGC與PUGC板塊,也并沒有自身帶動流量與“高吸金值”的作品或者圈層產生,哪怕類如曾經紙質內容時代,被人詬病卻圈粉吸金無數的《小時代》系列、傷痛文學這般都沒有出現。
一個“超級符號”的形成足以圈攔一大批為之“買單”的死忠粉、并且逐漸形成“肌肉記憶”,哪怕是“小而美”,依舊能形成自身的“護城河”。
就像是“AIDA”法則,它的第一要素就是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引起注意就必須刺激消費者,也就是巴浦洛夫的刺激反射原理,只有刺激才能引起注意。就正如最近靠著一首“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洗腦大眾,進而出圈的蜜雪冰城?;蛘呦袷俏膴式?,曾經爭議人物韓寒火起來的電子雜志《ONE:一個》和當年世界杯期間因廣告惹熱議的BOSS直聘。
又比如長音頻界,“來自二次元的聲音”貓耳FM,以其二次元、耽美的主打風格,通過與聲優工作室的合作,推出了一大批優質的廣播劇,圈攬了一眾粉絲,以“粉絲經濟”與“飯圈文化”為平臺創收。
其中單期點擊率過億的《魔道祖師》,與眾多單季千萬級別的劇集,比如《撒野》、《默讀》、《全職高手》等等。而僅按單季20塊左右的中位數,不算衍生周邊收入,就足以見得其收入的客觀性。
并且,“超級符號”的誕生,已經使得貓耳FM與優質廣播劇劃上約等號。提及廣播劇時,就會在其受眾群體內延伸、傳播、形成社交裂變,這種粉絲群體的“私域性”分享,也降低了平臺為了提高用戶規?!皬V撒網”的營銷支出。
當然,類比如荔枝在海外遍及200多個國際和地區的音頻社交平臺TIYA也可以被稱之為一個“獨特”的標簽,與國內其他平臺作為區別。但是就目前國內行業從業者來說,各家發展重心依舊是在國內,那就使得各家如何在國內盡快創建自身的“超級符號”,用以引導和圍獵受眾群。
哪怕是一場“華與華式”的“土味”營銷,無論是起碼能消免用戶對自身邊界的模糊感,突出于“其他”之外。
三、“IP+共創”,用“沉浸感”圍建精神世界的“烏托邦”?
如果說“超級符號”是一個吸引用戶的廣告牌的話,那么習慣培養與社區氛圍感就是平臺城墻的高度。
無論是文字、影視還是聲音,做的都是內容的生意,而如何讓用戶能有“沉浸感”,在其平臺的內容社區里找尋到自身的共鳴、與圍建自身精神世界的“烏托邦”對于平臺可持續發展與口碑情懷來說,尤為重要。
首先,長音頻與在線音樂不同,音樂自帶的律動感與氛圍感就能在潛意識帶動用戶本身。而長音頻更重要的是內容輸出,尤其是這種內容僅僅靠耳朵來接受,失去了文字的輔佐與畫面的直觀感,能讓用戶在一長篇內容傾訴中“沉浸”進去,增加氛圍感,是保障收聽率與收聽時長的關鍵。
而且氛圍感也包括平臺自身的社區文化,尤其是當下攜“資本”入局者越來越多,當下長音頻戰局已經逐漸陷入了在線音樂“蝦米已死”的光影之中。無論是喜馬拉雅、荔枝還是蜻蜓FM,如若通過“走量”,以“廣而大”迎戰的話,顯然比不了TME旗下的懶人暢聽等。畢竟TME依靠著閱文集團海量IP,加上騰訊系獨有的社交與流量紅利,是最有可能以“海納百川”的內容量取勝的玩家。
不過“知識付費”的內容IP,尤其是故事情感類,對于用戶來說,真摯感與共情力遠比老舊IP更加有吸引力,并且更容易通過“IP打造”策劃出屬于自身平臺的“超級符號”與分支門面。
同時在帶動原創內容創作者的內容創作與IP營銷下,激發平臺用戶的共創熱情,在進一步營造社區氛圍下,增加用戶的參與感與“沉浸感”。
所以說,在減輕內容成本壓力下,“沉浸感”的聲音體驗與社區氛圍,加上“IP+共創”的參與感體驗,或許會是當下“無現存IP內容生產源與無IP第一生產者”平臺的不錯走向。并且在這條路上無論是在線音樂的網易云音樂,還是長音頻賽道“獨樹一幟”的貓耳FM都交出了自身不錯的答卷。
畢竟市場的藍海就在那里,并且當伴隨“精神孤寂者”人群越來越多,“耳朵經濟”也將有可能是下一個風口,畢竟總有一部分人想在“嘈雜”里尋求一個屬于片刻安穩的“烏托邦”,去滿足自己“沉浸世界”的幻想。
不過人類的精神世界終究是“挑剔的”,如何讓用戶跟隨“耳朵”粘上你,各大平臺依舊有很遠的路要走。
本文由 @摩根頻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