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微博支持評論,推特卻不支持評論?

8 評論 5983 瀏覽 16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讀:同樣是社交平臺,為什么微博能夠評論而推特卻不能?這兩者的區別在哪里?是出于什么考量的?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微博上突然爆出一個瓜,看得你激昂慷慨、熱血沸騰,正準備去當事人的微博下面主持正義,結果點擊“評論”按鈕,提示“由于對方的設置,你不能評論哦”,敗興而歸。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有一個想法:如果我是微博的產品經理,我就會把“限制評論”功能給下掉。

因為我覺得普通用戶根本用不到,你頂多在微博上跟一兩個人掐架。你如果擔心他們來你的微博主頁胡攪蠻纏,你可以直接把他們拉黑,你不需要禁止所有陌生人評論。普通用戶能量太小,不太可能會招惹一大波網民,所以他們不需要這個功能。

只有名人大V才會有這個需要,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大眾的關注。他們如果翻車了,他的微博下面必將接受一波網友正義的輸出。而現在他們可以選擇直接關評論,眼不見心不煩。所以在我看來,“限制評論”是微博專門給名人大V縫的一塊遮羞布,防民之口。

當然也存在普通用戶騷操作引發眾怒的案例,但是成年人就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ㄎ⒉┬枰?4周歲以上才能注冊)。更何況這種情況,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來讓多數人發泄一下,又有什么問題呢?

想到這里,我突然有一個疑問——推特是否有類似的“限制評論”功能呢?因為在我們的固有認知中,微博就是漢化版的“推特”。

結果我發現 —— 我錯怪微博了,“限制評論”功能還真不是微博抄的,甚至連評論這個功能都可以說是微博的“原創”。

因為推特在早期根本沒有評論功能。評論這個功能,推特直到2015年才正式推出,更遑論“限制評論”。

在這之前,你如果想對一條推特發表看法,只能通過轉推的方式,也就是轉發。比如,你不喜歡扎克伯格發的一條推特,你不能直接評論“你說的不對”,你只能轉發這條推特,然后附上你想要說的話。

那為什么推特的評論功能姍姍來遲呢?

“評論”功能上的分歧又體現了微博和推特這兩款產品什么樣的產品架構乃至價值觀呢?

一、推特的誕生

推特于2006年正式上線,但是推特的故事卻要開始的更早。

1997年,美國在線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即時通訊軟件AOL Instant Messenger(AIM)。為了解決用戶暫時離開不在線的問題,AIM首創“離線消息”功能,也就是說用戶不在線的時候,可以用一小段文字記錄他們的去向。比如,我有事離開一會,大概下午5點回復您的消息。

可是用戶怎么使用產品,往往是不以產品經理的意志為轉移。后續漸漸發展成,用戶用這個功能來記錄自己的情緒或者當前的狀態。

我喜歡在雨里漫步,因為這樣就沒人知道我在流淚?!缙趪饩W友非主流狀態

一個叫杰克·多西的年輕人是“個人狀態更新”功能的粉絲。2006年,他把這個功能單獨拿出來,做了一款產品專門讓用戶更新個人狀態,這款產品就叫做推特。15年后,一個叫張小龍的中年人又想起了這個功能,推出了“微信個人狀態”??磥硖柕紫虏粌H沒有新鮮事,連新鮮產品都沒有。

所以推特最開始的初衷就是讓用戶來分享當前的狀態——自己在什么地方,玩了什么,吃了什么好吃的。早期推特輸入框的提示語是“what are you doing” —— 你在干什么?

早期的推特鼓勵用戶分享自己的日常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分享個人狀態,這不就是社交媒體嗎?Facebook也可以分享個人狀態啊,而且Facebook還早誕生兩年。推特上線的時候,Facebook的用戶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推特是如何在跟Facebook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呢?

答案也簡單—— 他倆不在一個賽道。

二、社交&新聞

網上關于推特和Facebook差異的分析汗牛充棟??偨Y起來一句話:Facebook是服務于強關系鏈的社交產品,而推特上弱關系的媒體產品。

怎么理解這句話呢?

Facebook和推特都是基于訂閱關系完成內容分發,你只要訂閱了這個用戶,就可以在自己主頁的信息流中看到他更新的內容,不需要進入這個用戶的主頁。

好友申請

在Facebook中,你要關注誰,必須要經過對方的同意。所以Facebook中關注的多數是現實生活中認識的好友,它更偏向于熟人關系之間的連接。Facebook的產品愿景是 —— 我搭建一個平臺,用戶可以在上面更好維系他的家人和朋友的關系,查看他們最近的動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日常。把線下的好友關系線上化。

而推特中,你想關注誰,就關注誰,想看誰的內容,就看誰的內容,不需要征得對方的同意。反過來說,你更新的內容任何一個人也能看到。所以推特所追求的是大家可以在推特上面自由的發聲,他們的聲音可以傳播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Facebook追求熟人關系的連接,而推特的產品基因偏向于信息的自由傳播。

雖然推特最初的愿景是讓用戶在這里更新自己的個人狀態。但是它早已超越個人狀態更新這一概念,更像是一個新聞媒體。用戶到推特來不僅僅是記錄自己當前的狀態,而是看看最近又發生了哪些新聞。

2016年4月,Twitter更改App Store應用類別:從“社交網絡”轉至“新聞資訊”。

推特的輸入框提示語也從“whatare you doing”改成來“what’s happening?”有什么新鮮事?

三、信息的自由傳播

傳統的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是中心式、單向。廣播、電視、報紙這些大平臺壟斷了信息的傳播路徑,什么樣的信息可以被傳播取決于平臺,個人很難有發聲的途徑,平臺只是單向的把經過他們篩選過的信息傳播給用戶。

推特的出現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去中心、雙向。每個人都可以發聲,不管你是還沒畢業的學生,還是名人大V,每個人既是發聲者,也是傾聽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發出的信息也是平等的。只有所有的信息都在同一個層級,信息才可以自由的傳播。

而評論功能的出現,意味著信息不再平等獨立,出現了明顯的從屬關系。比如,你評論了好友的一條微博,那么評論就是從屬于這條微博下,如果好友哪天把這條微博刪了,那么評論也就不復存在。

此外,因為用戶無法直接評論推特,所以用戶的評論必須以轉推的形式來實現,這樣只要推文有被討論的價值,就會得到充分傳播的機會。例如,你的推文引發了100個用戶討論,如果沒有評論功能,那么意味著你的這條推文要被轉發100次;如果有評論功能,那么其中50個用戶選擇直接評論不轉發,那么你的推文就只能被轉發50次。信息的傳播機會會被減少。

可是過度追求信息的傳播,會造成新的問題,那就是信息過載。一些沒有價值的信息也會出現你的首頁信息流。

比如說,你去成都玩,吃了火鍋,然后發了一條動態 —— 成都火鍋,yyds!

過了一會,一個朋友評論:重慶火鍋才更加正宗;

然后你們倆可能就針對這個問題,你來我往的回復若干條。如果不把這些評論收起來,那么關注你的朋友,就會在首頁看到你倆針對哪里的火鍋更加正宗所引發的一系列爭論。這些爭論是低質量的。

另一個問題就是用戶隱私。曾經微博做過一個嘗試:評論內容默認轉發。這個引發了用戶的反感,他們不希望自己的每條評論被廣播出去。

最后總結一下,推特因為追求信息的自由傳播,保證信息的獨立而平等,所以沒有提供單獨評論功能。而微博是披著推特外衣的論壇,用戶可以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所以給用戶提供了單獨的評論功能。

最后我們來預測一個問題:微信個人狀態什么時候支持評論?

#專欄作家#

王M爭(微信公眾號:王M爭),人人都是經理專欄作家,資深互聯網人,B站賬號:王M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汗牛充棟這個成語用錯了??。如果要形容討論很多,可以用眾說紛紜

    回復
  2. test

    來自廣東 回復
  3. 不能因為推特沒有評論區,就說微博是原創吧

    回復
    1. test

      來自廣東 回復
    2. 12345

      來自廣東 回復
    3. test12345

      來自廣東 回復
  4. 一直覺得微博限制評論這個功能真**

    回復
  5. QQ空間表示不服,評論什么時候是你微博首創了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