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給中國互聯網行業至少帶來六大風口
編輯導讀:說到巨頭企業,亞馬遜一定是繞不開的一個。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亞馬遜,但是對亞馬遜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其實是缺乏足夠直觀感知的。本文作者認為亞馬遜會給中國互聯網行業至少帶來六大風口,一起來看一下吧。
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在宣布卸任CEO之后迎來了第一次遠足旅行,那就是乘坐自己創辦的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到外天空溜達一圈。
走向太空是目前避免互聯網技術信息社會紅利停滯、打破平臺經濟與更多行業爭利和內卷的最佳出路。在開拓和摸索新路,并且敢于承擔其中巨大的投入和失敗風險上,我比較贊同網上評價中美頂尖科技公司愿景驅動力上暫時還是的確存在較大的差距。
把目光投向星辰的亞馬遜,其巨大的創新能力一直被我們低估,相對于蘋果、特斯拉這類軟硬件一體化的科技巨頭能創造出具有顛覆性的產品,很多人對亞馬遜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其實是缺乏足夠直觀感知的。在我心目之中,亞馬遜是一家比蘋果更加偉大的公司,當你了解到亞馬遜領風氣之先給中國帶來的六大風口,你會知道這個評價并沒有過譽。
風口一:算法推薦模式成為亞馬遜核心業務驅動引擎
算法推薦可以說是移動互聯網信息呈現方式的范式轉變。
除了廣泛應用在資訊端、短視頻平臺等網絡內容平臺上,實際上近年來所有電商平臺商品推薦實際上也從搜索模式轉向基于用戶數據進行精準推薦的算法模式。
在2013年時候國內有一本《大數據時代》(Big Date)的暢銷書,那時候算法推薦模式在國內PC互聯網上還是空谷足音,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教授已經在書中用很大的篇幅講解亞馬遜使用算法推薦技術,將用戶搜索和購買圖書信息進行自動匹配推薦相關性強的潛在感興趣的書籍給讀者,從而提升商城銷量;這種模式實際上也是后來字節跳動個性化興趣推薦的雛形。
實際上,亞馬遜早在1998年就上線了基于物品的協同過濾算法(ItemCF算法),將推薦系統推向服務百萬級用戶和處理百萬級商品規模。ItemCF算法的開創性在于能夠自動實現賬戶與賬戶之間的自動、潛在地的實現互相“幫助”;能拓展到給用戶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相對精準的推薦上,也就是說,亞馬遜是最早致力于將自身商城實現“千人千面”的互聯網公司。
ItemCF算法的發明給亞馬遜銷售額增長了不止100倍,很快從圖書擴展到其他品類,并涉及多個產業領域;并根據業務需求進行持續改進算法,基于這一核心技術,為很多新的業務線提供了新的更加精準的推薦。
(電商平臺后臺的算法推薦舉例)
當然,ItemCF算法除了在亞馬遜內部使用外,也逐漸在互聯網上廣泛流傳,2010年YouTube就宣稱他們使用ItemCF來做視頻推薦;一度Netflix有80%以上的電影觀看來自于推薦系統。此外,很多開源工具和第三方廠商都使用了該推薦算法,從而在網上零售、旅行、新聞、廣告等行業中廣泛出現,算得上是國內算法業務的鼻祖了。
風口二:跨境電商,成為多年屹立不倒的熱門領域
國內風口賽道一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跨境電商可能是比較特殊的,綜合電商平臺都沒有放棄做跨境電商,比如阿里巴巴的海淘、天貓國際;京東和拼多多也都有自己的海外購業務;網易20億美元把自身的考拉海購賣給阿里巴巴,實際上不算失敗;此外國內還有洋碼頭、蜜芽、寶貝格子等。
亞馬遜電商平臺與國內綜合電商平臺一大區別是其全球市場的覆蓋能力,當然這與美國本身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驅動者地位有關,具體落腳在亞馬遜上,能夠在聚集全球企業、商家、點單份額以及包含不同語言群體的客戶,這些優勢奠定了其在跨境電商領域不可撼動的市場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亞馬遜強大的物流體系,截止2021年在全球擁有185個運營中心,能快速商品配送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手中,并且能幫助客戶打理發貨,管理后期的倉儲、配送、物流包括可能出現的退貨問題。
由于亞馬遜在國內電商市場并不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實際上已經把優勢聚焦在跨境電商領域。近年來由于我國提出要構建國內市場內循環與國際市場外循環的“雙循環”模式,實際上亞馬遜在國際市場上優勢地位在提升。
并且在疫情期間的數據顯示,跨界電商銷售額增長迅速,國內就有很多跨境公司、團隊在疫情期間專門轉型做國內市場的口罩以及醫療物資出口業務,實際上很多依然需要依靠亞馬遜作為接單和交易平臺。
風口三:亞馬遜首開Prime會員服務,帶動中國電商平臺開啟構建收費會員服務體系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發現,一直主打免費模式的中文互聯網在移動互聯網時期開啟了收費化,平臺給予收費用戶更高的產品體驗和服務權益。不過在電商平臺本身賬戶就是要消費、花錢的,是很難做到收費化的。
而自從亞馬遜Prime(優先)會員模式大獲成功之后,國內天貓VIP推出了88元/月、888元包年的VIP會員權益;京東Plus會員是一年149元一年,而一向主打性價比的拼多多也推出了58.8元半年卡和相應的月卡。
亞馬遜最早于2005年2月就推出付費賬戶的會員服務:顧客預付79美元后,就可以享受隔天送達的免費快遞服務;而亞馬遜向非會員顧客收取9.48美元的隔天送達快遞費,也就是說,如果客戶在1年內下到9個訂單,Prime會員費就會覆蓋這一費用。到2019年4月,亞馬遜改變了Prime規則,有關隔天送達的標準承諾被削減了一半,Prime快遞承諾變成當天送達。在國內亞馬遜Prime價格為79元/季;288元/年,每年都會舉行Prime Day 會員日活動。
亞馬遜電商會員模式(Prime)不僅為電商平臺帶來核心購買用戶重度高頻的粘性,成為平臺創收業務之一,還提升了單客戶的成交量。
據權威機構統計,購買了Prime會員服務的用戶和非會員用戶相比,除了會員費本身,每年在亞馬遜上的開銷要多出后者接近一倍。截至2021年,亞馬遜Prime會員用戶已經超過2億。
亞馬遜的會員經營思維是解決客戶物流核心痛點,從服務切入,經營一種享受包郵、更快送貨、更多折扣券、更多優質商品專區選購以及特定商品會員特價的網購新模式,實際上代表了整個電商行業從追求GMV(整體的交易量)轉向追求CLV(單用戶生命周期成交額),會員模式的高明之處在于提供給客戶超出預期的消費服務,為客戶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亞馬遜Prime會員服務巨大成功除了啟發了國內電商平臺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目前美團、餓了么、順豐等推出了會員卡模式,可謂是商業模式上的重大創新。(詳細解讀見《新消費浪潮之下,亞馬遜Prime會員日購物狂歡節的營銷邏輯》)
風口四:亞馬遜云科技成為全球最大云服務商,公有云市場成為數字化基礎設施
如果把家家戶戶都用煤氣罐看作是企業自存儲數據,那么現在依靠天然氣模式實際上是就是公有云,企業把云服務和大數據集中在公有云端。國內目前公有云市場主要是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浪潮云等。
不過國內的云服務市場實際上是從移動互聯網之后各個企業開始轉型線上之后才快速出現,國內阿里巴巴做云計算實際上也是在雙11為解決網絡宕機才出現的。
而在亞馬遜自2006年在全球范圍內推出云服務,亞馬遜云科技已經連續十年被評為云計算的領導者,穩穩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在全球公有云市場份額最大。眾所周知,亞馬遜公司從1995年成立,直到2015年才開始擺脫虧損,正是由于亞馬遜的云服務成為內部最早盈利業務板塊。
近幾年來,全球云服務市場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來自權威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日前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同比增長37%,達到390億美元,過去12個月達到1400億美元。而全球市場,亞馬遜(云科技)與微軟(Azure)這兩大云廠商占據全球一半以上云服務市場份額,呈現出雙雄競爭格局。2020年,亞馬遜云科技營收規模達454億美元,運營利潤為135.3億美元,運營利潤占總利潤比例高達63%。2021年第一季,該板塊營收達135億美元,同比增長32%,運營利潤41.63億美元。
由于市場準入限制的原因,亞馬遜云科技在國內市場很難取得與其在全球市場一樣地位,在中國開展業務建數據中心的一個基本條件是中國的數據中心不能與亞馬遜在全球的其他數據中心有任何的互聯。
國內阿里云布局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亞馬遜云科技布局的影響,因為亞馬遜本身是電商平臺擁有商家和企業,其自身擁有對數據安全、存儲、上傳下達、用戶反饋足夠的經驗和使用場景,在國內市場上阿里云實際上占據公有云市場頭把交易。
風口五:電子書(kindle)帶動國內的電子閱讀器出現和流行
談起電子閱讀器首先就會讓人想到Kindle。
第一代亞馬遜Kindle在2007年發布,盡管當時的售價高達399美元,比其他的電子閱讀器都要貴,但在11月19日發售的第一天,Kindle就在數小時之內被搶購一空,當時外界將第一代Kindle稱作“閱讀界的iPod”。其后亞馬遜在10多年時間內持續推出了多代Kindle產品,故意使其區別于智能手機不具有多項應用功能,讓讀者更容易專注于閱讀。因此,Kindle盡管不完美,但是獨特。
Kindle出現實際上是補充亞馬遜圖書品類運營的一些場景,比如與眾多出版社合作之后掌握了大量的書籍版權資源,比如一部分用戶不愿意購買大量紙質書,而傾向于購買廉價的電紙書一睹為快。正如亞馬遜硬件設備實驗室設計副總裁克里斯·格林說,“我們永遠不會比紙質圖書更好,但我們可以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在kindle的帶動之下,國內做電子書的廠商實際已經形成一個細分市場,主要有主打商務本的漢王、科大訊飛智能筆記本;還有電商平臺推出的閱讀器比如京東閱讀器、當當閱讀器;還有小說或者聽說App推出的掌閱、得到、微信讀書等閱讀器;此外還有整合了市面上的各種應用端的閱讀器比如文石booX、海信A5手機等等。(詳細參考筆者撰寫《電子閱讀器“四大門派”激烈爭奪,其出路在何方?》)
風口六:智能音箱(Echo)與語音助手(Alexa),推動國內智能音響火熱
國內智能音響大致興起于2018年前后,當時正值人工智能落地找到了智能語音作為突破口,而智能語音技術軟硬件產品主要是智能音箱,一時間幾乎所有的頂尖互聯網公司都進入到智能音箱這個賽道之中,有京東叮咚、天貓精靈、小度音箱、小愛同學、小雅、阿爾法蛋等智能音箱產品。
亞馬遜憑借其強大的云計算服務于2014年11月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Echo,搭載語音助手Alexa,開啟了智能音箱這一新消費硬件產品的時代,并在2015年亞馬遜正式向公眾發布了Echo和Alexa。
而Echo堪稱是家庭物聯網的現象級產品,在家庭環境之中,用戶可以通過Echo打電話、控制智能家居、獲得新聞、陪孩子聽故事等功能,還可以控制家里的電燈、門鎖、家用電器開關以及其他智能家居設備。在Echo之后,亞馬遜陸續推出多款類似Echo的智能家居設備,將Alexa智能語音助手能夠接入的功能和應用也逐漸增多。
而Alexa實際上是在智能音箱上的操作系統,這給了后來百度從小度智能語音助手升級為DuerOS的操作系統的靈感,而其他開發智能音箱的很多品牌實際上也一直在學習Echo,并不是模仿其音質和產品結構,實際上是學習其智能模塊,如何通過智能語音助手與互聯網開放的內容資源,智能家居、物聯網設備連接起來方面發力,實際上智能音箱的市場份額已經超出很多人想象,除了家庭物聯網外,還有車聯網也將迎來爆發。(詳細解讀見《智能音箱的“兩派四分支”,為何內容成為勝負手?》)
最后需要反思:
國內的風口變化實際上一直捉摸不透,除了華為以外很少有國內的科技巨頭能夠直接引領互聯網行業創新前沿,上述我們不難看亞馬遜本身強大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能力,為什么亞馬遜推出的創新是風向標,能夠引領全球科技互聯網發展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 亞馬遜本身是電商平臺其很多創新能夠很快在市場驗證之中得到檢驗,并被國內的電商平臺所重視和跟進,比如算法推薦商品技術、云計算、智能音箱,還有上文沒有提到的無人便利店 Amazon Go基本被阿里巴巴跟著抄;以至于很多資本機構和投資者看到亞馬遜跑通了模式也會相應的加大對相應的賽道的扶持力度。
- 亞馬遜無論做什么行業實際上還是堅持用數字技術創造社會價值,并且相信業務數據本身能作為產品創新的引擎,正是由于抓住了這一互聯網本質使得,亞馬遜本身能夠在算法、公有云、智能語音和智能音響等方面創造奇跡。
- 亞馬遜本身的企業文化,亞馬遜要求所有管理人員和員工堅持“以主人翁心態,高標準嚴要求、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看起來樸實無華,但關鍵是能夠落地,這是亞馬遜能夠用戶信賴、取得卓越的成就的根本。
亞馬遜無疑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也為我們創造了一個以科技和管理驅動業務創新,創造出無窮的社會價值的典范。
#專欄作家#
靠譜的阿星(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科技自媒體&媒體專欄作家,專注于公司商業模式研究和互聯網行業分析,靠譜匯創始人,個人微信號:kaopuhuiclub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