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未來展望:更輕的應用 更重的商業

0 評論 7936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隨著 Web App 開發者的不斷增加,人們對于所謂 Web App 和 Native App 的「存廢之爭」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開發者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觸及到用戶的渠道有很多,盈利模式也可以變得更加多元化。10 月 26 日,極客公園舉辦了第 48 期線下活動「更輕的應用·更重的商業」,從平臺和開發者的雙重角度解讀「輕應用」的前景。

朱挺:超級 App 與輕應用如何互利共生?

朱挺認為,原生應用正遭遇著頭部應用和尾部應用的巨大分野,0.1% 的應用占據了 70% 的下載量。尤其是像 QQ、微信、UC、微博和 360 這樣的超級 App 屬于大部分用戶的「裝機必備」,擁有龐大的用戶量和極高的使用頻率。那么這些超級 App 應當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 如何向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內容?
  • 如何將流量供給合作伙伴?

輕應用的機遇由此而來,它往往建立在超級 App 搭建的平臺之上 ,圍繞手機特性進行開發,能夠更方便地曝光在用戶面前和被調用。典型的就是 UC+ 輕應用和微信公眾賬號。超級 App 打造的生態可以比作「Shopping Mall」模式:超級 App 就像一座購物中心,而里面的輕應用則是各家超市、商店、餐廳和影院。

朱挺對輕應用開發者提出的建議是:內容為王。用戶關注的并不是哪個應用來給他提供內容,用戶需要的是好的內容。只要有好的內容和服務,無論開發者處于哪個平臺,都會受到用戶的支持。

李楊東:輕支付,重服務

在李楊東看來,裝機量和支付量是應用所追求的兩個核心維度。但是目前原生應用的開發成本居高不下,比如 CPA 推廣、應用市場、渠道預裝、實名認證等都需要較大開支,同時用戶的留存度也不夠理想。

目前支付寶移動端每天處理的交易達到 1000 萬筆,2013 年累計活躍用戶過億。今年下半年,支付寶將在支付領域積累多年的數據和資源進行開放,在移動端為開發者提供了三種接入模式:一、native app——引導下載,免去流量推廣,會員黏性高;二、公眾號——無需安裝,用戶主動關注,可進行用戶管理和定點營銷;三、深度集成——IT系統互通,會員卡等數據集成。

相比于其他超級 App,支付寶所具備的優勢是低成本接入阿里的生態圈;面向教育、游戲等行業進行特殊金融工具支持;近場卡券核銷和支付功能。

姜燕北:如何解決小應用分發難題?

根據百度的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雖然用戶手機里的 App 越來越多,但用戶日均啟動的 App 數量不升反降;日均啟動超過 1 次的 App 占用的時長從 83% 增長到 85%。Top1000 的應用只占總應用數量的 0.1%,但占據了 55% 下載量。這說明和 PC 一樣,Native App 已經嚴重向頭部集中,尾部應用陷入嚴重危機,分發和留存成本越來越高,但用戶使用頻率卻越來越低。

姜燕北的觀點在各家平臺中似乎更加特立獨行:輕應用只不過是瀏覽器之外的一個新的移動網站的載體而已;如果產品服務不適合以移動網頁的形式提供,那么開發者就不要去考慮輕應用了。在360 看來,服務提供商(開發者)要做的原本有兩件事:開發移動網站和開發移動 App。但這兩件事可以變成一件事,那就是僅僅開發移動網站,然后同時在瀏覽器和其它輕應用平臺上進行分發。這樣服務提供商就能夠專注于產品的服務,而不是開發上面。

根據 360 手機瀏覽器和手機助手上的輕應用統計數據,總的日活躍率在 6%-7% 左右,和 Native App 的總日活躍率較接近;同時單次進入輕應用商店的添加應用數量,略高于 Native App 的添加比率。從中可以看出,輕應用的確更容易分發,但最終能否留下來還是得看提供的服務。姜燕北認為,小應用的分發難題其實并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360 希望開發者把精力放在產品的服務上面,而不是在 Web 和 Native 之間做雙份工作。

沈卓立:如何選擇合適的輕應用平臺?

景點通是 TouchChina 旗下的核心產品之一。在長期的應用開發過程中,沈卓立發現,流暢的用戶體驗、離線使用、硬件接入無疑是原生應用所固有的優勢,然而分發渠道、用戶安裝、內容更新和部署的成本日漸高昂,多平臺支持也是原生應用一直要面臨的門檻。

輕應用從廣義上來說其實就是無需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目前以 Web App 為主要表現形式。輕應用與搜索緊密結合,能夠將其發布到精準用戶群;可以與上下游產業緊密聯系,業務相互嵌套,形成良好的用戶體驗;適合以信息呈現為主、交互不多的應用;應用的開發和發布成本低,支持內容的快度迭代更新。但是要獲得大多數用戶的認可還需時日。

不過需要正視的是,Web App 必須需要連網才能使用,其交互體驗與 Native App 尚有差距。Web App 對硬件的支持和接入目前相當不足,此外與 Native App 的機型適配類似,Web App 同樣需要解決在不同瀏覽器或超級 App 平臺的適配問題。

沈卓立最終認為,移動端應用的發展路線其實與 PC 類似,會以 Web App 為主,Native App 為輔。從目前來看,Hybrid 是取得兩者權衡的折衷方式。(關于景點通進行輕應用開發的詳細介紹沸沸揚揚的輕應用是如何在產品上落地的

陳作智:輕應用≠輕技術

陳作智將一塊去旅行網定義為「面向移動端的 OTA」。他坦言盡可能多地導入流量是他進行輕應用開發的首要目的。目前一塊去旅行網在百度、UC、微信和高德地圖中均有相關產品,提供的服務包括門票打折、景點地圖、AR 實景、導游導覽等。

陳作智認為,應用可以「輕」,但其吸引用戶依靠的是背后更「重」的數據。一塊去旅行網采集了 3 萬多個旅游景區的數據,以及超過 10 萬個景區內 POI 和超過 100 個景區電子地圖。

對于瀏覽器、超級 App 等輕應用平臺,陳作智希望它們鼓勵創新,讓具有創新能力的小團隊獲得更多展示機會;此外還需構建良好的輕應用生態環境,讓用戶擁有更高的選擇權重,而不是完全依照競價來排名。(關于一塊去旅行網進行輕應用開發的詳細介紹“開發者經驗談:初創團隊如何基于平臺做產品”

圓桌討論:更輕的應用,更重的商業

超級 App 與輕應用相互之間可以形成多方的合作關系,其終極目的是讓用戶體驗到順暢的使用閉環。輕應用的一個天然優勢就是不斷產生新的內容,而超級 App 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內容自由地流動并呈現給用戶。超級 App 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能夠因為自己所具備的影響力而試圖去打擾用戶,改變用戶的習慣,而是應當順著用戶的行為去提供用戶下一步有可能采取的行動。提供內容的輕應用無論基于何種平臺,它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機,也就是用戶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這才是輕應用提供服務、到達用戶的恰當渠道。

傳統的 Native App 之間其實缺乏信息、數據和流量的互通,而輕應用在未來更大的價值可能在于,讓不同的內容之間形成良好的關聯效應,降低了應用間的跳轉和通信門檻。尤其是對于那些正在進行互聯網化、信息化轉型的傳統行業而言,輕應用提供了觸達用戶的新渠道,可以讓企業在平臺的閉環之外打造屬于自己的渠道。而輕應用所賴以存在的整個移動互聯網更能夠幫助傳統行業積累用戶數據,以更多元的渠道發現自己的用戶。

來源于極客公園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