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必爭之地”:元宇宙真的是個好概念嗎?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很多虛擬游戲和設備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娛樂中去,“元宇宙”的概念也逐漸鋪開,各行業(yè)開始發(fā)展關于“元宇宙”概念的產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元宇宙的發(fā)展和分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Metaverse(元宇宙)”這個詞像是一陣颶風,在2021年席卷了互聯(lián)網與投資圈,各大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與資本紛紛為其加碼。
先是今年三月,海外大熱游戲《Roblox》的母公司Roblox在美國上市,成為元宇宙概念第一股。四月,游戲《堡壘之夜》母公司Epic Games 憑借元宇宙概念加持,獲得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
縱觀國內,騰訊、網易、字節(jié)跳動等大廠早已經表現(xiàn)出對于“元宇宙”世界的野心;而MetaApp更是憑借號稱要打造全年齡段的元宇宙世界,拿到了1億美元的C輪融資。國內社交平臺Soul也是緊隨其后,把宣傳語改成了“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
就連看似與“元宇宙”概念并無過多交涉的阿迪達斯,也以一部非線性的第一人稱互動大片,推出了自家體現(xiàn)元宇宙概念的Ozworld系列。似乎,在大多數(shù)人還搞不懂“元宇宙”概念的時候,已經步入了“萬物皆可元宇宙”時代。
那么各大廠商競相入局、已經成為新風口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其概念中引領的這波潮流真的是下一個風口,還只是一個噱頭?被一個雛形期概念帶動的二級市場,上揚股價的紅火中跟風的股民,真的不是又一波“韭菜”嗎?
一、從科幻照進現(xiàn)實的“Metaverse”
“Metaverse(元宇宙)”,即是Meta (超越)+ Verse (宇宙),一種超越現(xiàn)實的虛擬宇宙。這個世界是龐大、自由并且是持續(xù)性不間斷的,能為用戶構建新的社交體系與多元化社區(qū)的建立,并且能通過真實感的還原技術與實時或低延遲的通信環(huán)境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體驗。
換句話來說,就是現(xiàn)實世界的“人造映射版”,我們在虛擬世界中與一個全新的身份一一對應,并且不會間斷的“生活下去”。大家所熟知的“完整體”元宇宙形態(tài),例如電影《頭號玩家》里的“綠洲”、動漫《刀劍神域》中沉浸虛擬世界或小說《無限恐怖》中主角歷練的那些科技創(chuàng)作類似電影的平行宇宙。
其實早在1981年,在計算機教授弗諾文奇的科幻小說《真名實姓》中就存在著一個這樣的虛擬世界:人們可以通過腦筋接口登陸新世界,按照自己的喜好幻化成不同的形象。同時,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人們還有真實的感觀體驗。
直到1991年,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把《真名實姓》的概念更加具象化,并且給這個世界賦予了一個專屬名稱“Metaverse”,曾經被譯為“超元域”,現(xiàn)在被稱為“元宇宙”。
在“超元域”到“元宇宙”的這些年中,現(xiàn)實世界也逐漸實現(xiàn)了曾經科幻小說中所描繪的先進技術。比如,可以進行實時視頻溝通的電子設備、與人交流的語音助手、通過電池進行驅動的汽車、還有當下VR/AR技術進一步的發(fā)展與腦筋接口的大量探索和實踐。
然而,隨著這些在科幻小說中基于元宇宙世界為背景的科學技術逐漸場景落地,“元宇宙”對于當前世界的人們,卻依舊只是個雛形概念。目前,最大的助力就是通過“概念”為科技公司加持,吸引資本的眼眸,獲取更高的社會期待值與聲譽。
二、概念落地也難逃“資本韭菜論”?
然而,在不少科技公司用短期難以落地的技術概念吸引注意,被資本熱炒,把二級市場股民當“韭菜”收割的現(xiàn)狀下,“Metaverse”概念颶風式的席卷真的不是培養(yǎng)新的一波韭菜嗎?
眾所周知,“元宇宙”這個概念在曾經VR圈最火爆的時期就經常被人提及,設想為再造一個以VR為接口的虛擬世界,以給用戶使用VR時沉浸感的體驗,而隨著VR由熱變冷,這個設想逐漸淡化出人們的視野之外。
而這場來自未來的VR概念,造就了一個國內VR圈的傳奇公司——暴風科技。
暴風科技曾經趕上了2016年VR發(fā)展的浪潮,憑借著未來VR的概念,暴風科技在上市之初股價一路從7.24元/股飆升至327.01元/股,漲幅高達45倍,市值一度突破400億元。而隨著其概念無法落地,隨著創(chuàng)始人馮鑫被捕、主業(yè)停頓、年報遲遲未出等利空消息;暴風科技股價急劇縮水,直至退市。只能說,曾經的餅畫的有多大,落幕的就有多辛酸。
對比于當前的“元宇宙”,Epic Games 僅僅憑著“紙上談兵”收獲10億美元的投資,元宇宙第一股Roblox首日股價上升54.4%,公司市值超過400億,身價比上市前一年翻了10倍。但是其都沒有可以稱得上“完整體”元宇宙的作品,哪怕當下最具元宇宙特色的《Roblox》不過也是元宇宙概念的一個雛形。
國內號稱要打造全年齡段元宇宙世界的MeteApp公司,由天眼查APP得知,憑借著“元宇宙”概念在Roblox上市后,拿到了SIG海納亞洲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的C輪融資;就是一家如此有野心并且被資本看好的公司,其官網上竟然沒有其概念產品的下載地址,甚至連產品實機畫面都看不到。
而國內社交軟件Soul在今年也打出了“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的概念,恐怕也是想借元宇宙的東風使得自身的上市之路與上市之后二級市場的發(fā)展都更加順暢,只是沒想到距離納斯達克敲鐘臨門一腳,因“故”放棄上市。
似乎當下的境況讓人回到了2016年VR圈的浪潮里面,空有其表并且處于雛形形態(tài)的未來性概念,怕是在此股浪潮中不乏被資本肆意炒作,讓元宇宙的熱度達到最高點,使得成為了資本韭菜的股民們被一波收割。
三、“Metaverse悖論”:為什么復制一個新世界?
然而,元宇宙概念雛形下對于“韭菜”的收割,大廠們的算盤或許不在二級市場的股民里,而是通過一個終端設備與交互產品再把存量市場重新分配一遍,畢竟當前科技的發(fā)展都在“向虛而生”。
不過,對于任何新技術的出現(xiàn),大多都是符合高德納咨詢公司1995年提出的技術成熟曲線。首先,在科技誕生的初期,由于媒體的大肆報道、非理性渲染與宣傳,使得產品知名度無處不在,從而使得公司在市場中過高的峰值,最后進入泡沫化的低谷期,這時候失敗案例大于成功案例,正如國內VR公司暴風科技的遭遇。
隨后,會進入低調的穩(wěn)步上升期,使得與此相關的新科技一一誕生。最后實現(xiàn)產品的場景落地,被市場所接受,經歷數(shù)代的演化進入成熟階段。正如大家如今已經普遍接受的互聯(lián)網、移動網絡產品。
而像是騰訊、Facebook、英偉達等各個大廠的巨額投入,面對于自身本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與極高的市場估值,很難被資本炒作與收割,其野心所在定是技術落地后所產生的新格局的劃分。
尤其是“元宇宙”世界所具有的社交屬性,一旦落地很容易瓦解騰訊與Facebook這兩家龐大的社交帝國。
其次,“元宇宙”作為真實世界的映射與商業(yè)產品,其規(guī)則與構架一定來源于真實世界。當一家企業(yè)足夠大,你在這個宇宙中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會被監(jiān)視和掌管,并且留存建檔,被用作為個人隱私數(shù)據(jù)資源。
同時,作為一個虛擬世界,身份與地位的產生與現(xiàn)實世界的金錢掛鉤。似乎一切都等同于一款模糊掉現(xiàn)實與虛擬界限的龐大游戲:你想擁有更好的外表、穿戴與住行嗎?請刷卡付費。出行沒有錢怎么辦?請觀看廣告或者開通會員送資源。那為什么非會員比會員還便宜呢?那就是“韭菜們”的另一個問題了。
就像是美劇《上載新生》中演繹的那樣,在哪個虛擬世界中,凡事都需要消費。對于貧民區(qū)的上載體,每個月只有2G數(shù)據(jù)流量,用完之后即被凍結,除非有人給他們的賬號充值。
那么,沉浸于虛擬世界的人群往往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世界,當虛擬世界變成了另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總體規(guī)則無二的世界,形成一種悖論,那我們建立元宇宙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是為了社會存量資源的重新劃分?還是使得科技繼續(xù)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催化劑?還是僅僅按照歷史的進程,完成人類由碳基生命到硅基生命的演變?
而誰又能證明當下的我們生活的就是真實的世界呢,我們通過視覺、嗅覺、聽覺與觸覺的感知、又如何證明不是大腦穿戴的VR類設備,而我們究竟是不是一排排大型實驗室中的“缸中之腦”來造就我們世界的“缸中之腦”呢?
就像是國內網絡文學“無限流”的鼻祖《無限恐怖》中寫道:“書中的人物對于我們來說是虛擬的,但是相對于書中的世界來說,卻是真實的。那么是否可以認為我們也只是一本書,一場電影或是一個程序中的角色呢?”
或許,有一天,當我們伴隨著鬧鐘醒來的時候,耳朵邊聽到的是:“歡迎來到我的世界?!?/p>
本文由 @摩根頻道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怎么感覺完全是割韭菜的概念,舊的觀念包上了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