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人泥腿子?農業管理很粗獷?看人力資源管理對傳統農業的價值(附使用小技巧)
編輯導語:有效的農業人力管理可以幫助農企走向數字化,進而實現降本提效。那么,具體到實際操作層面,農業人力管理該如何進行?也許可以從體系建設、工種分配等方面入手。本篇文章里,作者針對農企人力管理如何改善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農業很傳統?農業管理很粗獷,很野蠻?農業管理者管理意識不高?農業人泥腿子?
不管你怎么回答這幾個問題,希望你看完此文之后,能夠有所感悟,能夠以人資資源角度去做好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資源管理,最后做成人力資本管理,然后將農業做得更好更大更出色。
人力資源管理作為管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咱們的傳統農業除了上市那幾家綜合性農企,一般的傳統貿易企業是不會太開設人力資源部門和人資工作體系。
在他們心里財務很重要,需要會計算賬(也就是財務會計范疇,還沒到管理會計),不需要人力資源,不考慮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薪酬激勵與員工福利。都快步入數字化時代,農業企業家能不能多考慮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否則擺脫不了傳統農業大老粗的印象。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人力資源對傳統農企的幫助,可以助力農企走向數字化,構建數字農企人資體系,輔助企業降本增效。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很多農企,很多國內的小企業家都喜歡人員一專多能,用一個人干多個人的事情,就是簡單地省成本。
所以越是能力強的人,越是干多的事情,卻忽略了,這個人是不是擅長,當然小企業人少也是個重要原因。所以很多農企沒有崗位職責、沒有職級體系,嚴重限制了企業人才的識別和管理。沒辦法做到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所以先幫農企建立一個簡單的崗位職責說明,也是可以輔助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
比如一個貿易企業,可以將采購、倉管、質檢、制冷員定崗定級,與工資和獎金掛鉤,支持操作工的內推,并制定內推獎金發放規則。
二、有些工作分包或找臨時工
企業需要明確自己,哪些工作、哪些工種必須是自己承接的。
對于明確可以找臨時工的工作和工種,只需要抓住包工頭即可,比如小貿易企業的加工崗位、卸貨工等,這些都是臨時招工一批,然后用兩三年。
還比如物流司機,也是可以分包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沒必要自己去養一支車隊,除非獨立成立法人單位了。
農機可以是公用的、公共的,降低營運成本。
三、對管理標準化的合理體系建設
管理體系對于很多農企來說,實在是太難了,除了那幾家上市企業必須要有這些,那些互聯網基因企業必須學這些外,很多農企還是沒有合理的標準化管理體系。
當然如果你不是農業企業家或者管理層,請忽略此條。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體系構建完成之后,是需要去看護和應用的,如果僅僅是掛在墻上,那就是另外一道風景了。
所以農業企業家們,別讓管理體系建設成果就只有墻上掛的那幾個公司規范。
你們可以有流程管理、組織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從選育用留這幾個角度,結合組織文化、組織結構去做一點高端的管理工作。讓專業的人去做采購、銷售、品控、物流。
四、對農企長治久安的價值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沒有太年紀長久的企業(百年企業很少),尤其農業里面,很多就只能做到一代,無法將企業很多東西延續。
粗獷式、家族管理、泥腿子成為了農企的代名詞,也是限制農企往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妨去看看打著“互聯網+農業”和“鄉村振興”的涉農互聯網公司,他們絕對是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管理的典范,他們首先實現的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
為什么?因為人家更懂得學習的艱難、虎口奪食的壓力,然后作為回報是這些公司的估值越來越好,有科技的加成,上市后又能創造一批財務自由之人。然后將財務自由交給下一代。而我們傳統農業人的財務自由呢,那是真的一刀一槍,一口一眼積攢下來的。
農業又是一個長期投入緩慢產出的行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投入,此時從人資角度出發的企業文化建設就尤為重要。請把企業管理文化和人力資本管理理論一并帶入。
最后致敬袁老,我等農業人楷模,解決無數人吃的問題,也讓水稻種植變得簡單高效量產。
#專欄作家#
清河落河清,公眾號:農業一二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名熟悉農業的IT架構師,現從事企業架構工作,創建農業微信公眾號、農業社群。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