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藏”起來的共享單車

4 評論 9096 瀏覽 15 收藏 12 分鐘

昨天,因為一些原因,下班沒有交通工具了。于是從中午開始就很期待下班,因為想體驗一把最近很火的“共享單車”,但尋車過程給我一種感覺,現實還是那么骨感。

找不到的單車:

下班了,按照系統的最近單車推薦,開始了我的尋車之旅,耐著性子走了不遠的路,抵達地圖指引的位置后,發現目的地是一座封閉式的辦公大廈。

可以理解,上班嘛,停在公司樓下很正常,但是門衛不讓外人進出啊。

遂告知門衛,小區里停放了一輛我預定的公共自行車,然后門衛通知保安去看看地面上有沒有單車,結論是沒有。

第一次尋車吃閉門羹的我,挺不甘心,于是尋覓下一個目標。

又走了一段路,由于是下班高峰期,擔心別人搶先開鎖, 我便特意的將這個目標預定了,按照系統的提示,這輛單車會被鎖定15分鐘時間,不會被他人開鎖。

揮手告別了沿路的三輪車或者黑車,拒絕了雙倍收費的滴滴,走到了下一輛車的停放位置。

我在這棟大樓附近走了一圈,但是很遺憾,沒發現我預定的單車,仔細看了下定位的坐標,指向的是“大樓內”。

這是在告訴我這輛單車被停放到大樓內了嗎?話說,能告訴我是幾樓幾號嗎?

后面陸陸續續又找了兩三輛車,仍然是神奇的“找不到”

最后,總結一點,押金退還還挺快的,雖然提示說1-7個工作日,實際上在申請后的兩小時內,已經退款到賬。

我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共享單車,讓退款超出你預期的快。

嗯,故事結束。

需求層次

我們先把來自于官方的可能忽略掉,比如數據延遲,假數據,GPS精準性??墒菫槭裁磿也坏絾诬嚹??

單車被“藏”起來了。

在一個指定的GPS地點,沒有發現目標,只有一個可能,這個對象被藏起來了。

故事里,我預約的單車都在辦公樓附近,可能被“藏”到了地下室,也可能直接被放到了室內。

這讓我開始思考,人們為什么做這樣的事情呢?

馬斯洛將人們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成了5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將單車“藏”起來屬于“安全需求”的層次,人們潛意識里擔心“返程”問題。

這個故事是上下班的場景,這是一個出行的“往返”需求。

單車的共享及流動性質,對于“往返”需求讓人們感覺到了不安。

“下班的時候,沒有車,怎么辦”

我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一個比較幽默的故事,把這種“不安”進行了放大。

故事2

我們使用共享單車去附近的一個生態公園,距離并不遠,但比較偏僻,比較適合騎車,約上幾個朋友,作為周末休閑的一種方式。

在公園休息的時候,單車被我們停到了一個地方,公園比較偏僻,地方也比較隱蔽,再加上不是私人財產,也不擔心丟失的問題。

返程的時候,發現找不到車了。

于是,除了騎行,我們還體驗了一段不短距離的“徒步”

往返場景

單車的使用,我們可以視為“往返”與“單程”,典型的案例則可以參考“辦公園區”與“街道”

  • “往返”場景下的辦公園區,會有這么一些特征:人流量大,使用時間集中,流動性弱。
  • “單程”場景下的街道,特征是:人流量大,使用時間分散,流動性強。

前文已經提到了共享單車的核心依賴車輛數目以及流動性,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共享單車產品在單程場景里體驗還不錯,人們的使用時間分散,流動性也比較強,綜合評估下來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一旦轉移到了“往返”場景,流動性被極大的削弱,再加上使用時間過于集中,實在太難搶到車了。

一線城市對于上下班時間的“出行高峰”體會深刻,滴滴還針對這段時間設置了雙倍收費,這樣的環境滋生了人們對于“返程”的不安,也就出現了故事里的“藏起來的單車”。

似乎,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出現好的辦法去解決。

思考

與我而言,問題必然有解決辦法,這里僅提供兩個解決思路與大家分享探討。

滿足“往返”場景:

將車藏起來,是由于人們對于“返程”的不安,也是因為目前共享單車的模式并非針對“往返”場景設計,因此,這會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往返場景本身也會有不菲的市場價值,比如固定的一天兩次使用頻率,大部分的辦公園區的工作人員都會存在這樣的訴求,市場價值較為可觀。

可以向辦公園區投放較多的單車,借助人們“返程”需求,將單車帶入市場。(不是已經有很多的校園共享單車了嗎?)

消除人們的“不確定”感:

我們將對“返程”的不安感再進行深入的分析,會發現這種“返程”的不安感,更深層次是源自于對下班時間還能找到車的“不確定感”。

目前共享單車的產品無法向我承諾,“下班時,我能夠找到車”, 解決這個不安,也能有效解決“往返”場景,人們的需求。

這需要加強對于單車路線的“預言”,借助大數據,歷史軌跡,進行推測和策略調整。

我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兩點是解決思路,并不是解決方案,相信會有朋友提出質疑辦公區域的流動性弱,降低了單車的使用率這樣的質疑。

以第一個解決思路為例,我補充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往返場景”的特征是使用時間集中,流動性弱,我們可以借助“使用時間集中”這個特征,只在特定的時間段,將周邊的單車聚集到辦公區域,而不需要所有時間的集中。

可以嘗試在指定時間向單車用戶投放活動,比如將單車停放到辦公區域,可以獲得優惠券,這樣來趨勢自然用戶將單車進行聚集,同時也能促進用戶的二次消費。

這個解決方案本身也是一種“簡單”方案,由于筆者并未從事該領域,沒有進行深入研究考證,解決思路以及這個解決方案,僅供參考,擴寬思維,不做實際方案輸出。

消失的“監管者”

我們發現Uber和Airbnb采用的共享模式,明確賦予用戶對商品的“使用時長”,且商品的擁有者同時扮演了對“使用時長”監管者的角色。

共享的模式下,缺少“監管者”的角色就會導致無法對“使用時長”進行有效的控制。

這是共享單車當前面臨的阻礙之一,我們來看一個新聞。

以下內容引用網絡新聞,類似新聞還有許多,可百度 “共享單車 密碼破解”

根據市民陳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位于波陽路的一個弄堂里,看到了被占用的共享單車。短短一個不到二十米的小弄堂里就停了兩輛ofo單車,并且有一輛,還是裝了兩道密碼鎖的“雙保險”小黃車。

為了占為己有,用密碼鎖“加固”。這樣即使其他人找到單車,也無法正常使用。記者沿著波陽路走了一、二百米,一共四輛共享單車,不僅被人上了私人鏈條鎖,還有的車身上二維碼被涂毀。市民熊小姐說,她和朋友本打算騎小黃車去上班,雖然一路找到了好幾輛,可沒有一輛能夠正常使用。

不論是將單車藏起來,又或者是增加一個鎖,都會導致無法控制人們對分享物品的“實際使用時長”

共享單車的創業者們需要深入思考,找到“監管者”的替代角色,或者替代方案。

切勿以人們的道德素養來作為自身不作為的理由。

人們的善惡,道德,源自于“趨利避害”的人性,實際上這是生物的共性,不論是動物,植物,甚至細菌,都具備“趨利避害”的本性。

過度提高對人們素養的評價,盲目相信“社會的美好”,實際是在與人性背道而馳,最終問題任然不會被解決。

對于市面上的共享單車而言,缺少的是能夠承擔“監管者”的有效方案,而不是去考驗人們的素養。

共享單車市場目前還比較混亂,即便是解決了本文所述的兩個問題,仍舊會出現新的問題,創業本該如此,我也非常期待共享單車進入更成熟的一個階段。

路還長,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好的產品”,能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舒適。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素質問題體現無疑,又要對本地專定規定了,真的有點羞恥。

    來自廣東 回復
  2. 1.作為用戶,我希望有這樣一個功能。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一把私人鎖,在這個期間,只有你能打開。功能的實現上就像提前預約保留一段時間一樣,不同的是,這段時間內用戶需要照舊付費。這個功能,我想他們肯定是能想到的,但是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2.解決被用戶“占為己有”的問題。拓展到亂停放的問題。押金用來干什么的呢?不就是為了約束這樣的現象的么?只是有待提高的是單車周圍周邊環境的監測。
    3.手動上鎖。這個不太明白為什么只提供手動上鎖的功能不像一步車那樣可以直接線上結賬自動上鎖。
    4.摩拜app上的路線軌跡到底是自行車的運行軌跡還是用戶的行動軌跡?

    回復
    1. 如果手機上的路線以及距離都是基于手機上的定位來的,那第三個問題基本可以解答了
      但是:如果我在騎行過程中關閉流量或者app那就沒法獲取我的定位信息了,所以應該是單車的定位吧。那我的第三個問題還是想不明白。

      回復
  3. 共享單車最大的挑戰就是人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