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滴滴服務管控看如何提升用戶體驗

0 評論 14144 瀏覽 29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用戶體驗好是用戶無阻礙、高效率、超出主觀預期地完成目標。本文作者從業務場景相對復雜的滴滴切入,從用戶可感知的產品設計來簡單分析滴滴服務管控的策略,借鑒其提升用戶體驗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做用戶體驗的這一年」一文中,曾提及我認為“用戶體驗好是用戶無阻礙、高效率、超出主觀預期地完成目標”。

其實,不論是普通人的直覺還是實際情況,用戶認為體驗不好的主要場景常發生在各類異常場景中。這里說的異常場景如“用戶想查詢公積金,但是無法打開頁面、可以打開頁面但是點擊查詢報錯、可以點擊查詢但是未查詢”等等情況。

也是基于這樣的前提,當我們去提升用戶體驗時,會優先從用戶投訴、用戶低評分等負向反饋切入,并優先解決此類問題;當然,采用此方案會導致對問題了解不夠全面,更加全面的體驗評估體系如NPS、CSAT、HEART等,如有機會將在以后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本文試圖從業務場景相對復雜的滴滴切入,從用戶可感知的產品設計來簡單分析滴滴服務管控的策略,借鑒其提升用戶體驗的方法。

一、滴滴服務管控是什么

用戶在打車時購買的是出行服務,是非標品。以上下班通勤為例,用戶購買的打車服務雖然價格相差不大,但是車況好壞、車內環境、司機服務會存在很大差距。也因此,為了盡量保持服務水準,滴滴會對用戶關心的核心體驗問題進行管控。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不同業務、不同場景的服務管控水平會存在差異。

不同的業務,如定位高端出行的“滴滴專車”,不僅限定準入車型、要求車內環境保持干凈整潔、車內配備紙巾和瓶裝水,也對司機服務進行嚴格規定,普通用戶最有體感的是專車司機六句標準話術(您好滴滴專車為您服務、請問車內的溫度合適嗎、請問是否按照導航行駛、請您系好安全帶現在開始出發、請您帶好隨身物品并從右側下車、感謝您使用滴滴專車服務);與專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車,基本可以理解為負責“安全”“準時”送達,其他服務均為做規范。

不同的場景,如預約,在預約接送機場景下,在乘客預付費的前提下,司機可無責取消的條件更為苛刻。

二、打車核心體驗和服務管控范圍

如上所述,為了保持服務水準,滴滴會對用戶關心的核心體驗問題進行管控。

以用戶最常體驗的快車為例,排除派單相關場景后,結合用戶經常投訴的場景,當前滴滴主要的服務管控場景如下

  • 費用相關:主要是多收費,具體又可以分為為繞路、提前計費、延遲結束計費、(一口價下)更改目的地等場景
  • 服務相關:主要是取消,具體又可分為乘客取消(接單前取消、司機接單后取消、司機到達后取消)和司機取消(司機接單后取消、司機到達上車點后取消、行程開始后取消)等場景

三、解決問題第一步是拆解問題

解決問題首先需要基于問題進行詳細拆解,明確場景和具體原因,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其實,在2中,多收費這個問題已經根據邏輯和用戶反饋進行了一次拆分,拆分完后粗略分為繞路、提前計費、延遲計費、更改目的地等子問題。

針對子問題,還需要基于case和用戶反饋,拆分出具體原因有哪些。以繞路為例

  • 用戶反饋繞路,實際并未繞路,價格差異是因為路況變化新增擁堵導致的
  • 用戶反饋繞路,實際路線繞路,根據司乘軌跡和其他信息可推測/判定是司機原因(如,司機在五環上錯過路口,只能在下一個路口掉頭)
  • 用戶反饋繞路,實際路線繞路,根據司乘軌跡和導航路線可推測/判定是平臺原因(如,平臺導航路況更新不及時,原規劃路線司機無法行駛)
  • 用戶反饋繞路,實際路線繞路,根據司乘軌跡和其他信息可推測/判定是乘客原因(如,一口價場景下乘客接送朋友)

需要強調的是,在做子問題歸因的時候,不要停留在邏輯層面進行枚舉,一定要去看具體的用戶投訴case(一天100個不再話下,至少看1000條)。

通過用戶反饋原文/錄音、規劃路線、司機實際軌跡、乘客實際軌跡、司機被投訴次數等嘗試還原當時場景。在這個過程中,總是可以發現很多意想之外的場景,這既是線下服務的服務管控的挑戰,也是它的魅力之處。

四、事前、事中、事后三管齊下保效果

滴滴的服務管控采取了事前、事中、事后三管齊下的解題思路。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下文采取用戶端來進行舉例。

想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在解決用戶體驗問題時,除了真正去解決問題、降低發生率外,如何管理用戶預期提升用戶感知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1. 事前教育

如3中所述,“用戶反饋繞路,實際并未繞路,價格差異是因為路況變化新增擁堵導致的”,此種場景大多是因為用戶不了解計費規則。

當前國內快車的計價模式多為實時計價,即根據時長和里程進行計算-在用戶輸入起終點后根據當時的時長和里程進行預估。然而路況是瞬息萬變的,快車實際價格會與預估價產生差異,當價格超出一定范圍時(如,預估29元實際31元這種典型場景,用戶記憶中的是二十多變成三十多了),用戶就會感到多收費從而投訴繞路。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除了通過預測路況等方式來提高預估價的準確率外,對用戶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下圖,在打車確認呼叫前、等待應答時均在做用戶教育

除此之外,在新功能上線或用戶第一次使用時也要對用戶進行教育,尤其是費用相關功能,必要時可以采用彈窗等強提醒的交互方式。

如下圖,成都打車時收取超時等待費

很多產品經理會誤以為用戶對業務很了解,然而,事實是大部分用戶沒有我們想的對業務這么了解。即使用戶很了解很聰明,告知義務也是人之常情,在這一點上切忌用中國家長式思維的“你怎么連這個都不知道?”來思考問題。

2. 事中干預

與線下揚招出租車相比,網約車受益于更多的數據,可以在部分場景下根據數據直接進行干預和判責。

滴滴當前可以獲得的數據包括但不限于預估路線(時長和里程)、司機定位畫成的行車軌跡、乘客定位畫成的行車軌跡、行程結束后的提問式評價、車內的錄像錄音等。

舉一個事中干預的典型案例,司機手機沒電后導致當前乘客計費異常,在此情況下可以主動詢問司機是否需要更改價格。下文再舉兩個乘客端案例,方便大家感知。

Case 1 司機在未按照規定路線行駛(高速上錯過了路口),到達終點后支付時,系統自動改價后直接按照預估價進行支付

Case 2 杭州蕭山機場司機添加過路費,系統提示用戶確認費用是否合理

3. 事后反饋

經過這么多年這么多App的教育(尤其要感謝淘寶),普通用戶已經知道了遇到問題可以找客服。然而,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客服是一個成本部門,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做智能客服、語音客服,同時還會把客服入口藏的很深以減少人工客訴。

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是,把客服入口藏的深并不能解決客服投訴量這個問題,用戶是帶著極大的情緒才想要投訴,藏的深只會讓用戶付更多的努力找客服入口,而付出的額外努力會更加加劇用戶的情緒,最終反而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來解決用戶問題。

一個正確的思路是,當用戶遇到問題時能夠讓用戶便捷的找到客服,同時可以根據場景推薦猜測用戶遇到的問題,引導用戶自助解決,最終可以實現人工客訴量的減少。

仍以滴滴為例,用戶集中投訴的場景集中在行程結束后(主要因為牽涉到費用)。滴滴的做法是,在行程結束頁面,客服卡片高優并采用大卡片進行展示,并根據用戶場景推薦常見問答(如,根據策略識別可能存在司機延遲結束計費問題,則優先展示“司機延遲結束計費”)。

實在找不到滴滴國內的截圖,只能用一下DiDiglobal的圖示意

以上。

希望對你有啟發。

 

本文由 @Estel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