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圍繞“生產力”——關于K12崩盤之后的思考

3 評論 3150 瀏覽 6 收藏 7 分鐘

編輯導讀:近段時間,K12教育企業大量裁員的消息一個接一個。這個在疫情期間呈爆發式增長的行業,卻在如今寸步難行。本文作者作為一個親歷了整個階段的相關人員,分享了自己關于K12教育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單介紹自己的工作背景:近兩年一直是在在線教育領域工作,先是一個在線課堂的SaaS項目,經歷了20年業務爆發式增長,后來去到了一個C端K12項目,在這里經歷了項目解散。現在非教育行業。

我一直認為教育這個領域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它和其他行業不一樣,它讓我覺得我的工作是有一些社會價值在里面的(現在復盤,會不會是變成了焦慮的幫兇?唯分數的產品是否真的有意義?)。本以為會一直在這個領域沉下去成長,但后來教育領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廢話不多說,先說自己的暴論:

  • 在老年化的背景下,無論黑貓還是白貓,能促進生產力的就是好貓。
  • 教培行業不會死,但是唯分數的教培會死。素質教育,創造力教育,市場會慢慢增長,前提是他和分數無關。
  • 職業教育,肩負生產力提升的重任,將會在未來幾年爆發性成長。

覺得文字太長的小伙伴直接下拉到最后看圖。

一、關鍵詞:生產力

從前幾年的延遲退休,到現在的開放三胎,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情況,人口紅利不在了, 將要迎接老齡化。在可能的人口老年化,勞動人口減少的情況下要維持發展,那只有提高人均生產力,重點是提高年輕人的生產力。產業升級,人才升級,其實都是在提高生產力。如何用更少的人,去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這個就是未來的挑戰。

而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的任務就是為社會輸出高生產力人才,人的技能升級去適應生產力升級。這里引出為什么現在開始鼓勵職校,鼓勵職業教育,因為相比起初中讀完直接去工作,或高中考不上大學直接去工作,職校的技能學習也是一門手藝,帶技能去社會打怪,總比空手出去強。一句話,“高職發展了個體生產力,它使部分不具備勞動技能就直接投入社會的勞動力擁有了勞動技能”。

這里注意的就是小學、中學、高中都是純文化課培養的,他并不是技能型的培養,高考是在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的一種教育資源的分配制度。可以說K12階段就是為了掃盲、普及基礎科學知識以及高考選拔。而掃盲和普及基礎科學知識,其實一般到初中就以及足夠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階段基本就是為了高考了,他所學的東西和提升生產力沒有關系,而不考慮進行純文化課學習的同學就在高中階段可以進行分流進入職中,早日進行生產力相關的提升。

二、為什么在線教育在這一輪中倒下了?

因為當前K12在線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分數,是高考。在某個層面上來說,花巨量的資源集中在這個上對生產力的提升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決定每年產生多少畢業生成為勞動力的,是學位的數量,而不是高考分數,大學總歸是有人去讀的,只不過是誰去讀而已,而從總體生產力來說,誰去讀并不影響大局。如果巨量的社會資源投入到無休止的補習內卷、分數內耗中,這些資源就是白白的浪費,并且當前已經形成一種脅迫,人家都去花錢補習了,但是你的孩子沒補習,那就是在吃虧,惡性循環,分數而論人人有等于人人無,那不如直接人人無。這樣還能釋放出家庭的資源去干其他事情。

所以在這一輪里面所有與分數相關的培訓,基本是全掛掉,但是與分數不直接相關的素質教育,還能活。素質教育他是個性化的,是校內教育的補充,可用讓學生去探索自我,有可能是綜合創造力的提升。它不會直接形成分數上的競爭優勢,不會教育導致不公平。學科培訓所空出來的市場,部分會由興趣教育接收,但如果某個興趣教育納入高考范圍,則該類目需要警惕。

三、為什么職業教育將迎來發展

一個詞:生產力。職業教育是最簡單有效的生產力提升的方法,他的資源消耗不是無意義的競爭,而是實打實的技能培養,于現在以及未來勞動人口降低的情況下,勞動人口的技能提升就是提升生產力的重要路徑。

 

本文由 @崇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因為當前K12在線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分數,是高考。
    高考錯了嗎?為什么就不公平了呢?職業教育是出路,更高知識儲備的藍領,和無知識儲備的藍領,哪個更優秀?
    你認為現在家庭的枷鎖是教育,真是這樣嗎?人人都能上大學,北上廣深的人就會放開了生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 1.高考沒有錯,他本身就是高等教育資源一種分配機制,他的存在就是為了選拔。
      問題是出在補習這個事情除了高考,他就一無所用(可能說得有點極端?)。 當大部分人都參與了補習,大家分數水平都提升了,對于選拔來說其實沒有意義(因為沒有差距),但是對于沒有參加補習的同學來說,他們就是劣勢的。這樣會逼迫沒有參加補習的家長也要去參加補習。 補了沒有優勢,不補就是劣勢。
      所以這種補習是真的有意義嗎?如果直接全部取締,是不是可以停掉這種消耗。
      高知識儲備總是好的,但是補習和知識儲備沒有關系,補習他是解題技巧的培養。

      2.公校的職業教育也不應是終點,他應該需要有和高等教育鏈接的機制,讀中專,依然可以去升入大學深造并且不受歧視。這才是因材施教,多元化培養搞人才。高知識儲備的藍領應該是這樣產生,而不是靠補習。
      而像成人培訓類的職業教育,他培養的也不是藍領。

      3.教育是家庭的負擔,但是還不到枷鎖的高度。純理想的狀態是教育完全交給公家,家庭不需要再額外地去進行付出(包括金錢和過量的精力)

      以上的教育討論是狹義的分數教育,而不是育人,家庭教育是育人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定需要花精力的。

      4.人人都能上好大學,大家不一定會愿意生,但是大家一定不會再愿意花錢去補習。說到底,就是唯分數的補習被全面否定了,唯分數的教育在校內也一直受爭議,但是校內分數教育還沒有到消耗很多社會資源的程度,但是k12的市場一開,是萬億級別的消耗,以及家庭的焦慮。

      來自廣東 回復
  2. 簡單概括:
    圍繞高考的培訓,只是為加劇高考分位的內卷,并沒有真正的實用意義,不具備提升生產力的能力,并且會造成分數上的不公平。大量的資本及人力資源聚集于此,其實是一種浪費并且綁架了家庭。一個家庭兩個勞動力,這可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成熟的勞動呀,需要給他們松綁。
    1.教育公平
    2.釋放是會非公資源
    3.釋放家庭資源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