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家“摒棄”的養老風口真的就飛不起來嗎?

0 評論 4180 瀏覽 18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伴隨著老齡人口規模的增大,養老產業的發展與規劃早已逐漸提上日程,然而現在看來,當下養老產業的商業模式還不是十分成熟,數字化鴻溝依舊存在,尚未被很好彌合。因此在未來,養老產業的發展仍需多方進行合力建設。

“沒有誰不會衰老、當兵臨城下我們應該以一種什么態度去面對過半的人生”從13年開始國家層面加大了對養老產業的推進,出臺了很多利民,利商的政策,但是行業發展速度仍為緩慢,最終原因莫過于國內養老商業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單一和企業服務商能力層次不齊。

再加上、養老產業上下游未形成符合中華文化底層的標準化規則,其實模式不過是效仿國外一些主流養老理念。

雖然政府補貼老人、補貼機構、補貼企業,希望通過由政府牽頭,企業養老機構做支撐,推動國內養老產業的發展。

很明顯通過幾年的發展來看,根本解決不了當下國內存在的養老問題。

一、中國正在跨入深度老齡化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經濟發展催生了亞太地區的“嬰兒潮”可想而知,由此孕育的是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群體,雖然加速了地區的生產力和收入,但是這么龐大的群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發展,留下的是遠遠超其他地區的老齡化速度。

以前的人口紅利搖身一變卻成了當今老齡化社會無法避免的問題,養老問題將成為困擾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

其最核心的則是中國,在未富先老和強大的人口基數背景下,2005年,我國65歲以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老年型結構初步完成,20年后65周歲以上數目則會突破一億,根據艾瑞咨詢報告中顯示,預測我國在2025年左右,有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社會。

到2050年的時候,老人接近3.8億,占27.9%,也就是說每3個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由此可以看出,從現在到本世界中葉是中國人口老齡化高速發展的階段。

被資本家“摒棄”的養老風口真的就飛不起來嗎?

二、國內基本養老模式

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

目前國內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比如說北京的“9064”模式或者上海的“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家養老,6%~7%的老年人就近通過社區進行養老,3%~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

所以,養老企業是否應該與原有養老主業務布局方向互補,聚焦大眾和大眾富裕階層,因為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中端市場”才是中國養老最大的機會。

被資本家“摒棄”的養老風口真的就飛不起來嗎?

1. 居家養老

這種養老模式指的是由兒女承擔贍養照顧父母的義務,讓老人在家里而不是養老機構中安享晚年。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大多數老人對養老院或者護理院存在偏見和抗拒心理,他們不愿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希望能夠與兒女一同生活,這樣的老人大多會選擇居家養老的方式。

2. 社區養老

通過社區為單位,政府或者企業入駐管理機構,采取對老人最快速的日常照料進行服務,當下社區養老主要的服務內容有:助餐、助浴、娛樂文化、健康醫療等。

3. 機構養老

這種養老模式是為那些想要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但同時可能需要別人幫助以滿足個人需要的老人而設立的,而且現在的家庭都是4-2-1金字塔形的家庭模式,老人主要是為給子女減輕經濟壓力才會勉強選擇這種養老模式。

三、養老做好離不開這三方

困擾著“未富先老”的中國,從傳統意義上講,養老產業則是為老年人提供設施、特殊商品、服務、養老保險、養老院、滿足老人的一切特殊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用醫娛學等精神文化各方所形成的養老全產業鏈。

按照產品類別的需求產業可劃分為:養老地產、養老金融、養老服務、養老用品和養老服務。

其中養老服務產業蘊含著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醫療服務、生活照料具有涉及面廣,目前是國內最貼切老年人需求的方向,按照目前國內企業針對養老服務這塊,多數采用線上平臺,為老人進行服務,這些方面需要老人自主去尋找服務(但老人幾乎不會去操作任何一款軟件)。

按理說在人口基數強大的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方向應該不錯,但事實慘淡,相比較之下養老金融卻占領大部分的養老產業市場。

被資本家“摒棄”的養老風口真的就飛不起來嗎?

其中導致養老發展緩慢的無非三種原因,下面通過三個方面來分析國內養老產業痛點。

1. 老人層面

老人作為我們的終端受益者和消費者,首先一定要先從老人層面去思考問題。

在調研多個城市的老人需求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北上廣深像這樣的一線城市,老人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更多的精神支持,老年大學、老年旅游團是他們最向往的地方。他們在這里結交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閑暇時間可以一起組團去游玩。

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不斷的學習和旅游可以讓自己的時間過的充實,其中更重要的是集體的參與感,因為他們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加上一線城市的生活節奏快,兒孫也不和長輩住在一起。

然而三四線城市的老人,通常會在家帶孩子和逛公園,其中發現清晨的菜市場是他們的最愛,拿一個剛60歲的老人來舉例:5點半起床,6點到公園活動一圈,6點半準時抵達菜市場門口,7點回家給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到這一步上午的任務基本就已經完成了,最后我們肯定也猜到了他們下午再去接孩子放學、做飯、睡覺。

那對于最美好的白天的時間,他們都在做些什么呢?家里有老人的可以思考一下,你家的老人這段時間在干些什么。

那么在農村的老人又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呢,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沒有城市的熱鬧,也沒有設施齊全的公園,他們大多沒有上過學校,文化水平低下,他們幾乎全是低保,有甚者什么都沒有。

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平常農耕自己的土地以外,他們很多都還在活躍在工廠的一線,這種現象在我們家鄉極為普遍。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老人的孩子都不管嗎?為啥還要這么辛苦的工作?

其實并不是孩子不管,而是他們覺得需要一份工作來支撐自己的精神。我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他們會把“人活著就是要干活的,活到老,干到老等那一天干不了,也就離開了”這段話做成他們的“人生格言”。

很心酸但很現實,如果不上班那他們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呢?

2. 企業層面

企業以優質的商業模式爭取最大的利潤。

可惜養老目前并不能通過好的商業模式來賺取利潤,企業資金支撐不足、市場服務人員水平不高,沒有獨立學習養老服務的院校,都成為了阻礙養老市場發展的絆腳石。

在養老企業當中,多數采用開發線上軟件系統來完成對老人服務的需求,但事實中老人用手機點餐和預約上門服務的次數微乎其微,更別說助浴和打掃房了。

最核心的問題是,老人對網絡信任度極低,缺乏網絡知識,學習能力差,市面上針對老人的App也都大小不一,有甚者基石沒有搭建好,就開始在平臺上植入廣告,保險、保健品滿天飛。

相對于老人而言,今天下載個這個軟件,明天又下載個其他軟件,高額的學習成本讓更多的老人止步于外。

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幫助老人可以線上購買服務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需要獲取老人對平臺的信任,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平臺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便捷和優質的服務。

企業想要在養老市場中占的一席之地,必須要通過不同地區不同老人底層文化來進行開展,任何一種完全復制的養老模式只會讓企業的努力付之東流!

SaaS養老是一個不錯的方向,顛覆傳統養老軟件開發,為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的無(低)代碼開發服務,為政府降本增效。

我們知道傳統軟件開發時間周期長,費用高,很多企業不敢輕易地嘗試。試想一下企業消耗幾百萬、用一年的時間搭建一個不確定盈利的系統,他的期望值有多少?

相比之下采用無(低)代碼平臺,通過花費較少,周期短的方式去驗證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更加可行,期望值是不是會變得更高。

3. 政府層面

根據國家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很明顯的感覺到國家對養老產業的期望。我一直闡述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18年在我調研某省的養老項目的時候,我發現政府對于養老體系的構建,多數會通過市場招標的尋找契合自己的養老企業。很榮幸,我被邀請要參與其中。

通過半個月的調查發現:省級的要求很簡單,需要掌握全省老人的數量以及老人分類的劃分,但市級則需要調查老人的基本信息、生活狀態、和消費能力等等。當調查時發現每個市和每個市的補貼等級、補貼金額截然不同。

區跟區又一個樣,雜亂無章的區級劃分,讓項目無從下手。想必這并不是一個省的“病態”。

政府想要構建完整的養老體系,需要制定統一規范和標準的流程,方可進行養老新模式的搭建,否則很難做到統一,注定實現不了當地特有的養老文化體系。

被資本家“摒棄”的養老風口真的就飛不起來嗎?

小結

在新消費、新養老模式下,離不開老人、企業、政府,需要三方面共同研究整體養老方案,共同推進中國養老新發展缺一不可!

我們終將都會老去。當我們面臨養老問題的時候,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生活!

 

本文由 @秀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