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軟件上,我們都有脫單需求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社交軟件能幫我們脫單嗎?社交產品的出現無疑便利了人們的交往,因此即使社交軟件亂象迭出,仍舊有許多年輕人被社交軟件吸引。不過,軟件使用容易,脫單不易。不管是婚戀相親網站,還是當下的流行社交軟件,工具只是工具,相愛與否還得看真心。
社交軟件的迭代還在奔流不息。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再到各種概念的社交產品,都是在用自己的理解賦予社交更廣泛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依然感激,因為社交軟件的存在,我們的信息流通更快速了。
但我們也能看到社交軟件存在的種種待改進的問題。
雖飽受詬病,但在社交軟件上,依然出現了很多美好的愛情故事。社交軟件脫單的路依然能走通,只是變得不那么容易了。
一、社交產品發展史,奠定了如今的社交軟件繁榮
從1995年到2000年上半年,是中國互聯網推廣和網絡媒體形成的第一波高潮。也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社交產品算是真正搭載互聯網快車進入大眾視野。
縱觀整個社交產品發展史,每個階段都是在上一個階段的改進和創新。是產品深入洞察用戶需求的過程。
從整體演化來看,中國社交產品經歷了從現實世界——虛擬世界——虛實并存的發展過程。
1. 社交產品1.0時代:現實世界社交
在互聯網進入中國以前,人們的社交主要依靠現實世界來完成。參加朋友聚會,報名興趣社團,工作中結識……是社交的渠道和方式。
能接觸到的人群基數,決定了社交的廣度,即“社交圈”格外重要。事實證明,男生有“女人緣”,女生有“男人緣”則更容易脫單。這本質是概率事件,接觸的異性基數越大,則脫單概率越高。
工作和生活中,接觸異性的機會比較少怎么辦?“相親大會”和“紅娘”應運而生,做起了牽線搭橋的生意。比起自然結識,相親大會中的男生和女生目的更直接和純粹,雙方根據自己心中的伴侶標準,選擇可能的青睞對象,若雙方均青睞彼此,則進入面對面1對1交流環節,進一步了解彼此是否合適?!凹t娘”做的是信息匹配和連接的生意,根據雙方需求,介紹合適的人。
每年的正月初三,是少數民族土家族最重要的畢茲卡運動會,同時也是一場盛大的相親會。適齡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用最傳統的方式,挑選自己的愛侶。
現實世界社交的缺點:如果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異性,則很難脫單。
2. 社交產品2.0時代:虛擬世界社交
先普及一個概念,婚戀相親和交友是有區分的。不過兩者的界限正變得越發模糊。交友的目的是多元的,婚戀相親和脫單屬于其中的分支?;閼傧嘤H因目標更明確,需求更垂直,因此作為單獨的一個社交產品類目。
首先,出現的是聊天室。
那個時代,我們通過網頁端可以和陌生人進行聊天,完成最基本的社交。這個后續也逐漸衍生到QQ、微信這類綜合類社交軟件。
接著,社交平臺相繼登場。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世紀佳緣、百合網等,它們很像當年的門戶網站,起到的是匯聚和展示戀愛相親信息的作用。只需要注冊賬號,填寫基本的個人信息(頭像、年齡、地區、愛好、自我介紹等),等待被搜索和關注后,就可以和你中意的人溝通交流了。
正是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信息更高效流通。才讓戀愛相親網站得以發展并完善。
2003年成立的世紀佳緣,至今雖經歷多次改版,仍能看到歷史的痕跡
傳統戀愛相親網站的缺點:信息篩選和匹配效率較低。
與傳統戀愛網站幾乎同時出現的,還有論壇、貼吧、豆瓣等平臺。這些平臺擁有海量且愛好興趣相同的用戶,同時提供發表觀點的場所。
社交本質是人和人的交流。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有交流的地方就有社交。豆瓣小組、論壇討論、貼吧跟帖,都有脫單的成功案例。很多平臺解決的并不是社交問題,但卻真實地出現了用戶在平臺成功脫單的案例。每個人對工具理解和使用目的不同,自然會出現不同玩法。
社交平臺的缺點:目的不一,信息分散,交友效率較低。
然后,社交軟件走入大眾。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玩家紛紛入局社交領域,出現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社交APP。它們基于大數據和地理位置,提供效率更高、互動更強的服務,讓社交變得相對容易。
探探的左滑右滑,將選擇權還給了用戶
也得益于手機里的多種傳感器,社交APP更具可用性,解決問題的效率更高。社交APP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世界接觸異性少、傳統戀愛網站信息篩選和匹配效率較低、社交平臺目的不一,信息分散,交友效率較低的問題。
當然,社交APP也有它的缺點:每個人接觸的社交圈被指數級擴大,選擇面變寬的同時也面臨挑花眼的現實問題。移動互聯網讓每個人通過網絡社交的門檻變得足夠低,社交軟件用戶質量難以得到根本保證,長期被用戶詬病。
社交軟件目前仍然是我們線上社交的主要途徑和渠道。這也是我們本文重點討論的范疇。
不過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社交軟件已經在交友和匹配規則上,試圖用產品的方式解決社交APP存在的缺點,比如:不以照片作為心動標準;增加戀愛游戲,雙方共同完成一些任務后確定心動再開啟聊天。
社交軟件中,人的角色和屬性,應該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話題還在不斷討論,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罷了,這和軟件的價值觀和使命設定密切相關。
現在,衍生新的社交途徑。
社交途徑發展的步伐還在繼續向前。從本質來說,仍然是人和人的交流,只是換了一種接觸方式和渠道。
以「概率論」公眾號為例,報名者成功入選后,會組成CP進入各個虛擬房間(社群),完成每日房主發布的打卡任務。通過戀愛劇本、心動任務等方式,讓雙方深入接觸,判斷是否合適。
以戀愛社群為例,報名者付費幾百到上千元的費用后,可以加入戀愛交友群,群內不定期舉辦線下聚會,幫助匹配合適的人選。付費的模式篩選了部分低價值用戶,從某種程度來說,確實人群變得質量更高,更精準。
這個階段開始,陸續出現了更多小眾的平臺和玩法。它們聚焦某個細分群體或使命目標,通過設定的進入門檻(付費,或者滿足某些條件,比如身份、學歷等),保證了用戶的質量和精準度。但也確實存在用戶不夠多導致匹配難度高的問題。
3. 社交產品3.0時代:虛實并存的社交
其實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社交一直都是互相融合發展,畢竟,在虛擬世界聊得合適的,還是會回歸到現實世界中。只不過,在社交產品1.0時代,只有現實世界社交;社交產品2.0時代,大家會更將重心放在線上;社交產品3.0時代,大家會更在乎線下相處是否合適和融洽。
社交軟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亂象,正在擾亂正常的秩序和規則。
二、社交軟件亂象:撩騷、約炮、殺豬盤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話題,“交友軟件到底有多亂?”,累計1504條回答,話題被4900萬人瀏覽。
有網友分享了她的男生朋友的經歷:“我有一個男生朋友,閑的沒事做了,拿了幾張自己朋友圈里一個女生的自拍當頭像注冊了兩三個社交軟件,結果在5分鐘之內收到了362個打招呼的信息,這其中有39個直接問”約嗎”,有52個開口就說“離得這么近要不要出來坐一坐”,有兩個甚至直接給他發了自己某個不可描述部位的照片……”
還有網友在網絡遇到了詐騙:“在交友軟件上認識一美女,她引誘我視頻艷聊,卻很快發來一段我的視頻。 我以為是惡趣味,沒想到卻是我噩夢的開始!”
當然,也不乏很多“勵志感人故事”:有來自云南茶園的妹子幫著爺爺賣茶葉的,有來自大山深處逃婚跑出來的女孩,有西藏挖蟲草的少數民族姑娘,還有遠離城市冰清玉潔的支教老師。
防不勝防的騙局,大跌眼鏡的黃段子,沒有底線的撩騷內容。不良風氣的人和內容正在沖擊社交軟件正常的秩序和氛圍,很多人開始“逃離”社交軟件……
虛擬世界背后,本性和丑惡在持續。這也是社交軟件飽受爭議的詬病。很多人開始不相信社交軟件。在卸載和重裝之間反復循環。
比起善,社交軟件的惡似乎更容易被放大。不禁想問,社交軟件真的一無是處嗎?大家真的都逃離社交軟件了嗎?事實是這樣嗎?
三、網民涌入社交軟件,年輕人成主力軍
1. 社交軟件仍是脫單主要途徑
最新數據顯示,國內排名前三的社交軟件(陌陌、探探、soul)用戶月活達1.36億,這意味著每10個使用互聯網的人里,至少有1個人在用社交軟件。
2020年8月份,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95后社交觀念與社交關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六成用戶通過社交軟件尋找到另一半,而很多處于單身狀態的受訪者則表示希望通過社交軟件尋找到未來伴侶。
2020年底,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對逾萬名網友進行抽樣調查,發布了《2020雙十一光棍節報告》。報告顯示,社交軟件是網民心中脫單最有效的途徑,44.6%的95后通過社交軟件成功脫單。
這也應了那句網絡熱句,“嘴上說不喜歡,身體卻很誠實”。我們也可以看到,社交軟件不僅依然是脫單的主要途徑,同時,從脫單數據來看,社交軟件依然值得相信。
2. 年輕人成社交軟件主力軍
2020年,社交平臺探探首次公布上線6年來的大數據信息,90后用戶占據總用戶比例近80%,成為主力用戶群。
作為頭部社交平臺,探探的用戶群體數據也可以反推同類產品的用戶群體特征,用戶越來年年輕化。
四、既然陷阱那么多,為什么還在用社交軟件?
社交軟件仍然值得相信,但也正如文章第一部分講到的那樣,確實存在魚龍混雜的亂象,大家為啥不選擇風險更低、更靠譜的現實世界社交呢?這來源于用戶群體、需求和外部環境等的變化。
從現實情況來說,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線下結識更多人是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現實世界無法無限擴大社交圈,社交軟件打破了這個窘境。
從用戶特征來說,年輕人恐懼現實社交可能出現的冷場和話題中斷會讓他們感到巨大壓力,同時也不愿參與和自己相關度不大的無效社交。另外,使用社交并不一定是為了脫單,而可能只是打發時間。
五、在社交軟件中,哪種方式更容易脫單?
各路玩家相繼入局社交領域,竭力廝殺。要知道,做社交,就是在搶奪用戶時間。唯有搶奪更多的用戶時間,才能實現更好的用戶價值變現。這條路,已經被資本無數次印證和實踐。
社交軟件的迭代升級從未停止。各家對于社交的理解和期望,可以從產品邏輯上一探究竟。
1. 顏值即正義(探探、陌陌、臉球)
在用戶匹配上,以探探、陌陌為首的陣營做了有益探索。顏值即正義,這是看臉的時代。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則后續社交成功概率更高。探探們的邏輯是將顏值選擇的過程前置。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不喜歡左滑,喜歡右滑。雙方均右滑后,則匹配成功,開啟聊天。
雖然被很多用戶吐槽產品支持“顏值即一切”的理念,但它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傳統社交軟件的缺陷:添加好友后,可能聊了很久,才要照片,發現不合適,然后停止聊天。這樣的模式顯然效率低下。
探探、陌陌等軟件可能會存在修飾美化的可能,出現“照騙”的風險。臉球APP的真臉識別是非常強大的功能,認證真實頭像必須是真人識別,無法通過上傳照片來添加頭像。
知乎上有網友分享自己的奔現經歷:看過她的照片,身材瘦瘦的,也挺白的,主要是氣質很好,是我向往的類型。雖然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一直沒有和她提過見面的事情。聊了3個月終于決定奔現了,是我去找的她。見面的那瞬間,徹底絕望,身材微胖,氣質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我當場和她說我們不合適。
臉球的真臉識別機制就是在源頭避免“照騙”。
2. 興趣和有趣靈魂(soul、uki)
主打興趣社交的產品,摒棄“顏值即正義”,大家能聊的來純靠興趣。soul想解決的是長久相處問題。畢竟,即使樣貌是自己喜歡的,但如果沒有共同的興趣和話題,也無法長久。
soul是匿名社交,它并不提供照片展示功能,你可以看到對方捏的臉廓和興趣愛好來判斷是否喜歡。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和文字運營自我空間。匹配成功后,soul會推薦三個破冰小問題,如果不知道聊什么可以根據這些問題展開。
國外軟件Schmooze產品團隊也有類似的設計,他們左滑和右滑的不是照片或資料,而是一個MeMe(可以理解為模因,通常是一句話或表情包)。
uki軟件也做了類似探索。一鍵即時匹配,3分鐘假裝情侶,全程匿名聊天。3分鐘后如果滿意,可以開啟暢聊。這讓用戶快速試錯和匹配,因興趣而始。
特別想補充一點的是,游戲軟件也是很好的交友平臺。本質上都是因興趣結緣。
3. 嚴肅關系(她說)
每天推送21個用戶,可以看到照片和個人介紹等信息幫助選擇。若雙方相互喜歡,由女生出題,男生回答后,女生決定要不要開啟對話。
本文的后半部分會提到,社交軟件中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她說正是在將選擇權重新交還給用戶。
4. 垂直社交(summer)
專注大學生戀愛圈,做垂直社交。在summer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試題,如果想認識同學,要答題并且通過對方的打分考核,才可以自由對話。通過答題審閱,找到志趣相投的新朋友。
實名認證+人工審核,保證注冊用戶都是真實的大學生,保證圈子的單純性?;诘乩砦恢每梢哉业礁浇膯紊懋愋源髮W生,如果本校男女比例失衡,可以非常方便地漫游到其他學校,實現了男女生資源的動態平衡。
女生出題,男生考試,考試通過才能自由對話,通過答題考試的形式實現一種精神層面的深層次交流,減少無效社交,提高篩選門檻和社交的效率。
六、都在用社交軟件,為什么脫單還這么難?
上文已經提到,每10個使用互聯網的人里,至少有1個人在用社交軟件。根據常識,用戶多的地方,自然脫單更容易。但為什么大家還是感覺脫單依然比較難?
1. 用戶過度的期待
網絡上,人們會不自覺地美化自己。以探探、陌陌為首的軟件,需要根據照片來匹配,免不了有用戶對照片進行修飾。即便是以soul為首的興趣類社交軟件,也需要文字或語音等介紹,自然也會出現被美化的可能。
人是會腦補的高級物種。被夸大和美化的印象會讓對方產生誤判和錯誤的認知。這很有可能造成,見面時和自己心目中期待的感覺嚴重不符的情況。
2. 可選擇更多,永遠在尋找更合適的那一個
網絡讓信息流通更快速,在某些時候不一定就是好事。社交軟件讓人看到了一個很大但并不真實的潛在市場,使用者會覺得“有很多其他選擇”,不愿意在一個目標上耗費太多時間?,F實世界交友中,因為接觸的社交圈子并不能無限擴大,因此可以很快確定最合適的那一個。當可選擇的范圍變得很大時,反而讓大家視野更分散,很難專注和安定。永遠在尋找“更合適的那一個”,舍本逐末,陷入惡性循環。
一項對Tinder用戶的采訪中,有用戶曾說自己在手機左滑右滑的時候,很像在翻閱一本商品目錄,總覺得自己會遇到更好的。
3. 男多女少,性別比例不均衡
社交軟件鼻祖Tinder在美國近9成用戶都是男性。國內的陌陌,用戶男女比例2:1。社交軟件都很難逃過性別比例不均衡的噩夢。這也導致,社交軟件上女性用戶總是稀缺的,是供不應求的。這會導致軟件在匹配上存在難度。女性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匹配到更多男性用戶則聊不過來,繼而導致男性用戶體驗的不適。
對于絕大部分軟件來說,用戶數量和活躍均是較大的考驗。尤其是需要匹配的軟件,考慮到用戶體驗,會推薦很多馬甲號。這種情況下,脫單是較困難的。
4. 缺少共同的朋友作為粘合劑
一項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從網上相識后結婚的情侶,在一年內就離婚的概率比從現實中結識的情侶高出28%。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心理學教授阿特·馬克曼解釋,現實世界中脫單的概率和穩定性之所以更高,是因為大家來自相似的社會背景,生活圈子也有很高的交集,有共同認識的人或朋友作為連接,起到很好的粘合作用,因此出現問題時,會更慎重地對待彼此。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副教授保羅·伊斯特維克認為:“認識相同的人,并且有人支持你們的戀情,對親密關系的最終結果有影響?!蓖ㄟ^社交軟件認識的人,往往缺少這樣的共同的人或朋友,出現問題,沒有旁人幫助化解。
5. 泛娛樂化,效率和商業權衡
社交軟件也在用一些迂回的策略和方式提升用戶生命周期內的變現價值。對于社交軟件來說,脫單意味著兩位活躍用戶可能會流失。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及流量資費的降低,讓隨時隨地直播成為可能。直播讓用戶的停留時長得以提升,同時也豐富了軟件的內容豐富度,讓用戶更有事情做。
但社交軟件的核心是交友脫單,而不是看主播,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降低了效率。
6. 社交的目的不一定是脫單
前文已經強調,社交和婚戀是不同的場景。使用社交軟件的用戶很多可能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或認識有趣的人,脫單反而是最不重要的那個目的。
七、結語
斯坦福大學社會學教授邁克爾·羅森菲爾德調查了沒有結婚的情侶在一年中的分手情況,發現無論是線上或線下結識,都不會決定親密關系的質量和時長;通過朋友或家人認識的情侶,也并沒有因此過得更快樂或更長久。
從傳統的戀愛相親網站,到社交軟件,關于網絡社交靠不靠譜的從未停息。這是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對立和沖突。完全贊成或否定都是不理性的聲音。畢竟,現實世界仍有許多單身群體,虛擬網絡世界也有很多牽手成功并相愛終生的愛情故事。
社交軟件只是工具,能否脫單,需要靠個人的選擇和判斷。對對方過高的預判、高估自己的優勢都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它是現實社交的有益補充,我們在看到社交軟件帶來益處的同時,也不能無限放大社交軟件帶來的潛在危害。
殊途同歸,愿有情人終成眷屬。
本文由@李云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專欄作家
李云琪,公眾號:李云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癡迷于研究心理學和傳播學,志向成為產品+運營的復合型人才。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