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全面“今日頭條化”?
編輯導語:近期,微信又有新動作了!微信公眾號正在變成另一個“今日頭條”微信訂閱號列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許多自己從未關注過的公眾號。這樣一來,公眾號開始受算法的控制,算法是座大山,有人爬上山頂,有人被壓在山下。
微信,正在變成另一個“今日頭條”?最近,有不少安卓手機的用戶發現,微信的訂閱號列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繼時間線亂序之后,訂閱號的消息列表被徹底打亂,出現了諸多自己并未關注過的訂閱號或內容。
“自己訂閱的號翻不到,推送的內容倒是給了幾屏。”“微信公眾號閱讀怎么一打開這么多垃圾推廣?”面對這樣的變化,一些用戶直言“不習慣”。
經了解發現,這樣的變化,只有少部分用戶收到,以此可推測,此次調整,應該是微信正在進行相應的灰度測試。
其背后,是微信對算法的引入。更深的影響在于,在算法的侵襲之下,張小龍所推崇的“克制、極簡”的社交哲學勢必遭到破壞。
一、微信,為何要變?
1. “今日頭條化”
雖然賈方的微信早在7月29號就已經自動更新到了8.0.9的最新版本,但直到前幾天,她才收到最新的灰度測試內容。
“這幾乎都沒關注過?!痹诖蜷_訂閱號消息列表,接連刷出的幾屏都是非關注的訂閱號內容后,賈方有些無語:“我關注的公眾號都是我篩選多年的結果,(現在推的內容)根本不是我需要的,太神經病了?!?/p>
與大多數人所使用的微信不同,在賈方收到的灰度測試版本中,在訂閱號信息列表中出現了“推薦”的按鈕,緊隨其后的便是接連多屏的推薦內容。
讓賈方感到不滿的,主要有兩點。首先,在灰度測試中,有太多無關的,自己并不感興趣的內容,“你不知道,打開訂閱號全是阿里,還給我推薦《王者峽谷》的游戲?!辟Z方說。
另外,賈方還比較在意的是,在她所收到的灰度測試版本中,訂閱號信息列表的前幾屏均被無關的內容所占據,而自己所關注的訂閱號信息被淹沒了。
雖然長期關注和觀察互聯網和科技行業,但當微信開始采用這樣的推薦邏輯和算法時,賈方還是覺得有些不適應:“估計很多人會煩?!?/p>
訂閱號信息列表灰度測試樣式雖然在此次灰度測試中引入算法,對用戶的訂閱號關注列表形成了極大的破壞,對用戶的閱讀習慣和使用體驗均造成了顛覆性的改變,但賈方也不得不承認,用戶的使用習慣是可以培養,等時間一長,大家都會習慣一個被算法推薦和信息流改造過的微信。
其實,很多用戶并沒有意識到,在功能“上新”方面一直比較謹慎、克制的微信,在讓算法介入微信內容生態,從社交分發到社交關系鏈+機器算法雙重分發機制,“小步慢跑”的微信早就動作頻頻,其伏筆早已埋下。
早在2017年,微信“看一看”功能上線,用戶可以瀏覽熱點資訊、好友關注的資訊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
與“看一看”同期上線的,還有“搜一搜”功能,通過這個全新的搜索入口,用戶可以主動搜索關鍵詞,獲得相關文章、公眾號、小程序等信息。
雖然一個是被動推薦,一個是主動搜索,但“看一看”和“搜一搜”功能的內容分發邏輯,都是基于海量內容信息,根據信息的時效性、內容的原創及質量、用戶體驗等維度,通過推薦算法和搜索算法對內容進行分發,讓用戶獲得個性化閱讀體驗。
到了2020年年初,微信新增“看一看精選內容”功能,進一步強化算法推薦在功能端的落地。
另外,在微信最重要的訂閱號板塊,算法的體現和介入也在不斷加強。例如,訂閱號信息列表打破時間排序而是通過算法進行優化排序,公眾號信息流中出現算法推薦的公眾號,公眾號文章末尾出現推薦文章等。
除了文圖信息,視頻號也是承載微信算法邏輯的重要試驗場。
2019年年初,微信視頻號開始灰度。當時,為了提高算法推薦的質量和效果,張小龍組建了三個做推薦算法的團隊,每個團隊十幾個工程師,希望各自用不同方法去找到推薦的最優解。
到了2019年5月,微信視頻號團隊發現,在現有內容下,基于機器推薦是走不通的。最終,張小龍確定了視頻號“以實名點贊的社交推薦為主,機器推薦為輔” 的內容推薦機制。
除了通過算法對視頻號內容進行排序外,此前,微信視頻號還上線了“熱門”標簽,通過算法聚合相應內容,進行個性化推薦。
但是無法忽視的是,在視頻號的早期,由于平臺的內容豐富度不夠,算法推薦很難發揮出更大的能力,平臺就必須依賴于社交推薦,提高內容分發的觸達效率。
此時,社交推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算法推薦只能處于輔助地位。但是隨著視頻號內容和流量的日漸豐沛,在效率的優先級之下,機器算法的作用便日漸彰顯。
隨著此次微信灰度測試打破訂閱號信息列表的時間排序,開始引入算法推薦內容,算法將全面滲入到微信內容生態的各個環節中,已是可以想見的事情。
微信全面“今日頭條化”,或許很快就要來了。
2. 邏輯和生態變了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2021微信公開課Pro版上,張小龍曾如此描述將算法引入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的緣由:
“我們在公眾號里在給關注的號的內容做排序,以及在視頻號里,也會通過算法對關注的內容做排序,也是為了提高命中率。特別是全屏之后,因為用戶的選擇余地是零了,更需要算法來做排序?!睆埿↓堈f。
張小龍所說的“命中率”,指的是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條數的比例。他舉例說,比如10個郵件,只有一個是我想要看的,命中率是10%。
只不過,彼時,微信將算法引入公眾號內容,還只是對用戶所關注的公眾號的內容進行算法排序并插入推薦內容,而這一次的灰度測試,則引入了更多非關注的公眾號的內容,算法的介入程度更深。
十年時間,微信從當初的一款通訊工具變成如今中國最大的社交和內容平臺,張小龍——這位被稱作“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的教父級人物,自始至終都有著自己的產品觀:簡單、好用、合理。
可以說,在微信上線后的大部分時間里,這款產品都是張小龍產品哲學的完美復刻。
根據最新的公開數據,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已經超過12.1億。張小龍在上述微信公開課中公布的數據顯示,每天,有超過10億用戶打開微信,3.3億用戶進行了視頻通話;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表朋友圈;有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
但時間在變、技術在變、人與社會的關系在變,取得如此非凡成就的產品和應用,卻在日漸陷入用戶增長逼近天花板,公眾號打開率持續下滑,內容水化嚴重以及產品功能日漸臃腫的“創新者窘境”之中。
算法,成為張小龍帶領微信跳出增長桎梏的不二之選,別無它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算法的深度介入,此前一直堅守克制和極簡的微信,逐漸變得“面目全非”:訂閱號越來越像今日頭條,視頻號越來越像抖音。
要使用體驗,還是要命中率?森林里分出兩條路,站在岔路口前的張小龍,似乎已經有了答案。但微信即將要走的這條路,亦并非鮮花大道。
“微信在尋找掙錢的方法。”在體驗了灰度測試內容后,對于微信為何急于求變的心理,賈方分析道。
在過去,當社交推薦成為平臺流量分發的主要手段時,將社交關系鏈沉淀在自己的個人微信流量池中,利用微信的公域流量,來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是微信流量玩法的基礎。
但是,當算法分發深度介入后,對于那些基于微信的私域流量玩家來說,微信平臺所一以貫之的流量生態和邏輯,可能要被徹底顛覆。
從本質上來說,算法的介入,是對社交關系鏈的重構,是對私域流量的消解。將龐大的微信流量沉淀在平臺的公域流量內,也是微信商業化提速的重要推動力。
“微信好友、社群這些私域流量玩得再好,不如將心思放在摸清機器算法的脾氣上。”有內容創作者表示。
3. 算法的價值觀
算法作為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它在提高效率上的作用顯而易見,但各界對于算法過度使用所帶來的利弊的討論,從未停止。
此前,有媒體曾發文直指外賣騎手被困在“算法”里造成悲劇頻發,引發外界關注算法積弊的討論。而算法在內容平臺上的使用,則引發外界關于其是否會造成“信息繭房”等問題的擔憂。
近期,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網絡算法研究和引導,開展網絡算法推薦綜合治理,不給錯誤內容提供傳播渠道?!?/p>
在立法層面,國家有關方面也不斷有新的動作。據公開報道,在即將提請審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三次審議稿)中,對“算法推薦”等涉及個人信息自動化決策的概念和處理規則進行了明確規范。
“包括用戶畫像、算法推薦等,應當在充分告知個人信息處理相關事項的前提下取得個人同意,不得以個人不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辈莅钢忻鞔_表示。
與此同時,草案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向個人進行信息推送、商業營銷,應當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個人提供拒絕的方式。
監管層向算法“動刀”,傳遞出的意味十分明確:算法,也是有價值觀的。如何將“算法”關進“法律的籠子”里,而非把人困在“數字圍城”里成為算法的奴隸,監管層已有明確態度。
作為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國民級應用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內容和信息平臺,微信如何把握好算法對個人社交關系鏈的破壞程度,如何平衡好用戶信息保護與算法推薦的效率要求,都是現在的微信所無法預料和把控的。
算法是座大山,有人爬上山頂,有人被壓在山下。當這座大山開始松動,身處山中的人,終將命運難料。
在算法的加持之下,未來,微信可能會成為今日頭條,或者成為其它,但唯獨失去了自己。
作者:陳實,編輯:姚碧;公眾號:花心社
本文由 @花心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