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醫院各參與者的分析

0 評論 3939 瀏覽 26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醫療行業也逐漸趨于互聯網化。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衍生出了網上問診的醫療服務。對此,作者就中國互聯網醫院的各大參與者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自18年互聯網醫院新政后全國審批通過的互聯網醫院已過千,可真正運營起來的寥寥無幾,今天就來對互聯網醫院之現狀做一下分析:

一、互聯網醫院新政的相關規定

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對準入和監管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簡單說來就是:

以前的互聯網醫院牌照都作廢,現在全部按新要求來,限期重新申請(30日內);

規定啥叫互聯網診療活動(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首診不行),啥人(執業醫師)可以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

最重要的是,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等級醫院/診所),自己是醫院的可以直接申請,也可以和外面的科技公司聯合申請,非醫療機構的想獨立申請就必須自己去買一個實體醫療機構。

這三種情況,都明確規定了,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一個實體醫療機構才能申請,既然依托實體醫療機構,那么互聯網醫院的監管自然也就明確了主管單位。

互聯網醫院線上平臺必須接入各地的省級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通過api接口直接把互聯網醫院的診療、電子處方相關數據收集起來。有些區域借機要求把醫院原本的住院數據也上傳。

這些數據,在后臺經過分析,很容易就找出一些傳統線下的違規經營記錄。

看看這些要求,比如 :不能首診。那平常的頭疼感冒拉肚子,怎么算復診呢?其實,就這一條,如果較真的話,很多互聯網醫院的業務就無法開展了?,F在已經開始有說法,“首診限制”要放開,如果成真,那另說,本文是就目前的政策而言。

基于這些規定,我們不難看出,目前的互聯網醫院只能做復診,而且有專門的監管平臺對其診療活動進行統一的監管(通過API接口上傳關鍵的診療數據,后臺監控,發現違規就報警)。

受限于此,再加上醫療行業的資源稀缺性,目前互聯網醫院自身并解決不了引流的問題,只是現有診療場景下的一個線上補充,核心作用還是依托原有業務模型給出的一條合規化的線上補充路徑。

這里需要指出一個常見的誤區,如果原有業務本身就沒有流量或者出現流量危機,既希望搞一個互聯網醫院來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所以,當下的互聯網醫院的可以得出兩點主要結論:

  1. 更適合做傳統醫療/醫藥大健康行業的線上醫療行為合規化類CRM工具,而非引流拉新的工具;
  2. 圍繞互聯網醫院展開的項目運營模型應該是留存優先的RARRA,而非傳統拉新優先的AAARR。

上述結論暫不做展開,后面有機會再詳細探討。

二、目前互聯網醫院的各類參與者

第一類,公立醫院,純屬被動建設,無人運營,荒置(價值指數:★)

這類參與者其實本身并沒有動力建設互聯網醫院,大多是被動響應監管部門的號召,核心原因就是當前的互聯網醫院規定,并解決不了他們實際問題,反而對它們來說是一種負擔。

很多地方的衛健委要求新建的等級醫院,必須過互聯網醫院。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大醫院,不缺流量,他們的核心痛點不是缺流量,而是缺醫資。

解決他們的問題就是,要么可以多帶來優質醫生,要么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現有基層醫生的專業技能。很明顯AI才是最后能解決問題的出路,且不說,AI目前碰到的技術瓶頸,即便是有突破,那也是智慧醫院(提升醫療效率)的范疇,而非互聯網醫院(主要是鏈接醫患)解決的。

所以,公立醫院是沒有動力搞互聯網醫院的,他們更應該去發展智慧醫院(行業知識的沉淀與AI技術的有效融合)。從根上來解決好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向往與其醫療資源不匹配的矛盾。

第二類,民營醫院,開始很積極,后來很失望(價值指數:★★★★)

民營醫院,天然的流量渴求者,長期為獲客成本而苦惱,一旦停止三方流量平臺的合作,就鮮有人上門。一聽現在可以去申請互聯網醫院,想當然的就把這個東西當成可以引流的工具。殊不知,這個互聯網醫院,無論是App、服務號、小程序,其本身也是需要流量來源的。

這個并解決不了民營醫院引流需求,反而到時候可以用來做自己私域流量的一個外殼,但是,這個就要求民營醫院的運營者不要急功近利、涸澤而漁,需要用心好好的對待你的用戶,認真的做好診后管理,形成口碑,否則,就會形成口碑反噬。

所以,民營醫院首先就不應該把互聯網醫院當成一個引流工具,而應該當成為自己患者提供診后服務的效率工具,最終形成口碑傳播,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這恰恰是互聯網工具可以給民營醫院最大的幫助,也是民營醫院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和公立醫院產生差異化的地方(這里指的是借助互聯網技術)。

舉個例子:曾經幫一個健康集團打造互聯網醫院,一開始老板總是希望馬上可以給自己的實體醫院引流,為了引流而引流效果可想而知。

反而是在運營的過程中,發現其他的優勢資源(之前因為沒有利潤,醫院放棄)非常適合吸引私域流量(其實每家存活5年以上的傳統企業,都有類似的資源),借疫情拿下牌照后,利用10個月時間,完全依靠線上的活動,累計了本區域18w精準的目標用戶,然后給集團實體醫院導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帶動目標科室的月度業績實現5倍的增長)。

第三類,對于電商/O2O平臺,線上處方藥銷售的合規化工具(價值指數:★★★)

對于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美團這類的大流量平臺來說,互聯網醫院其實就是維系他們現在醫藥電商/O2O模式的合規化工具而已,無論是自建互聯網醫院,還是開放吸引互聯網醫院入駐。

這類平臺搞這個的目的就是為了線上處方藥銷售可以有處方來源,其實這個事情,就我看來是不長久的,合規性還是有待商榷。而且海南目前已經開始試點官方的區域處方流轉平臺,這種方式恐怕是今后線上處方藥的主流。

所以,現階段的互聯網醫院,對于流量巨頭來說,只是暫時的合規工具,并不穩定。對他們醫藥板塊的商業價值來說,其實并不大。

說個題外話,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和其他平臺不一樣,美團目前自己組建了線上用藥咨詢團隊(之前是有商戶客服完成的),這個東西如果用好了,將會是對其醫藥電商O2O業務極大的促進,簡單說來,就是一個線上大藥店的專業動銷團隊。

第四類,純粹的互聯網療平臺,仍然是合規工具而已(價值指數:★★)

對于好大夫、春雨醫生、丁香園這些老牌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互聯網醫院牌照其實也就是讓之前的線上問診行為可以合規化的一種方式,但是本質上并沒有辦法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僅僅就是讓之前的輕問診、健康咨詢,變成可以線上合規問診并開具復診電子處方罷了。

線上問診目前而言,產生的實質價值有限,原因如下:

目前的技術手段,注定了線上問診并解決不了實質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合規互聯網診療活動實質上淪為合規銷售處方藥開電子處方的一個附屬工具;

即便在一些可以解決問題的場景,比如:皮膚病、心理疾病、疑難重癥(主要是患者希望能多一個渠道咨詢)等,也更多的依賴接診專家自身的專業能力,這樣就注定了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接診名醫,越有名的醫生需要的資源也越多,接診量反而少,這不太適合互聯網的規模發展模式;

最后就是普通用戶,對線上問診的接受度遠遠低于線上購藥,付費意愿就更低了。

所以,互聯網醫院對于這類平臺來說,并沒有產生實際意義。

第五類,藥企工業,從合規工具到生態鏈入口(價值指數:★★★★★)

整個醫藥產業鏈中,最大的金主其實是藥品制造企業,他們為了實現其產品的動銷,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相關核心環節。

之前藥企也有很多直接投資建實體醫院,但是結果非常不理想。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我認為主要背后的邏輯還是藥品研發、生產的邏輯終歸是一個產品邏輯,其中優秀的企業自然是產品思維主導。

而醫院則是一個典型提供專業服務的行業,是運營邏輯,藥企很難把握好這其中的區別,自然在藥企的產品邏輯土壤上,很難結出運營邏輯的好果子。這是才根本,無論是藥企建醫院還是搞連鎖藥房之類的,統統鮮有成功的典范。

好,那現在互聯網醫院來了,很多藥企紛紛通過各種方式、渠道建設起了自己的互聯網醫院,寄希望于圍繞互聯網醫院打造一個自己核心產品的新渠道,比較典型的就是施強藥業和國際藥業巨頭阿斯利康。

從目前互聯網醫院的規定和職能上來說,對于藥企工業來說,反而是一個非常好的構建直達用戶的工具,自然也是一個相對合規化的新渠道,為何這樣說,原因有三:

第一,藥企自建互聯網醫院比建立線下醫院省心省力省錢。

藥企涉足醫療行業,畢竟還是跨行了,除了極其個別的企業家是為了心中的醫療夢想,通常還都是基于商業目的,絕不是為了搞醫療,而是為自己的核心產品搭建高效經濟、穩定可控的渠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醫院無需實體醫院那么高額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投入,就可以實現更高效、覆蓋面更廣的渠道網絡。

第二,藥企自建互聯網醫院替代之前的線下醫藥代表動銷模式,是目前藥企相對最合規實現自有產品專業動銷的途徑。

通過互聯網醫院,搭建起一個圍繞核心產品的學術傳播、醫患互動的合規平臺,最終實現在規則范圍內的合規專業動銷。

第三,藥企通過自建互聯網醫院平臺,可以前所未有的接觸到使用自己產品的醫生和患者。

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真真切切地實現藥企、醫生、患者的緊密互動,而不是像之前的業務模式中,醫生和患者僅僅是姓名電話年齡之類的一條條死記錄。通過互聯網醫院,才可以將自己產品的使用者,變成互聯網范疇的用戶。

目前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在廣東等相對靈活的區域,收購一家線下的診所(其它很多地方都是要等級醫院才可以),依托這個診所申辦第二名稱的方式獲得互聯網醫院的資質。

這個診所可以完全不開展線下業務,純粹為線上業務負責。而線上業務怎么來?只要是藥企,都具備相應的資源,就是把之前線下的醫藥代表模式,搬到線上來即可完成一個線上平臺的冷啟動。

有了上述前提,沿著:【產品上線】 ?【醫生上線】 ? 【渠道上線】 ? 【用戶上線】 ? 【私域流量聚集】 ? 【形成生態鏈入口】的路徑,藥企就可以利用互聯網醫院,圍繞自身核心產品進行生態鏈建設。

這里也特別提出一點,如果藥企僅僅是拿互聯網醫院牌照作為一個合規化產品動銷工具,其實還是不太穩妥,如果是真真切切的通過自己的產品,把相關醫患互動、學術交流、診前咨詢、診后管理落到實處,把之前使用自己產品的患者,變成自己真正的用戶,才是正道。

三、結論

當前的互聯網醫院,對解決醫療行業的核心痛點并沒有實質作用,反而是可以用來解決一下類似用戶管理運營方面的問題,其實是最值得藥企工業好好利用一下的,其次是民營醫院。

所以,目前互聯網醫院對于醫療相關參與鏈條的價值大小排序應該是:藥企工業 > 民營醫院 > 電商平臺 > 線上醫療平臺 > 公立醫院。

上述結論僅代表個人觀點和限于現有互聯網醫院政策規定,歡迎探討。

 

本文由 @老F@互聯后時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