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教堂、集市、部落與軍隊
導讀:人類社會和互聯網產業,都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情:生存和競爭。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生存和競爭的形態都會不盡相同,但根本的是:其背后的效率是否滿足當時環境及與他人相比高低。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提出并盡可能回答互聯網的“耶利的問題”:為什么昨天的樣子是昨天(教堂、部落),今天的樣子是今天(集市、部落),那么,明天的樣子會是明天(集市、軍隊)嗎?
人類社會和互聯網產業,都需要面對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情:生存和競爭。
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生存和競爭的形態都會不盡相同,但根本的是:其背后的效率是否滿足當時環境及與他人相比高低。率先能夠生存的,將會優先發展競爭力;率先形成競爭力的,將優先獲得最大的機會,并擠占他人的生存空間。
一、教堂與集市
在數百年的工業時代,逐漸形成了嚴密完善、標準作業的流水式生產方式,用于工業和服務業。而這些生產模式也一并傳遞給后來的互聯網1.0軟件時代,“大教堂”式的生產方式:依靠于少數最有知識的“專家”進行嚴密規劃,招募大量的工人進行流水作業、規模化生產,精心準備后大規模營銷,特點是封閉式開發生產、對資源和成本要求很高、生產周期很長、產品的成功是否決定于專家們研究判斷。就像過去的封建王朝(生產力落后、知識未開智),用知識集中管理做頂層設計,建立等級金字塔進行管理。
而在互聯網領域,從社會的知識能力來說,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經濟積累,隨著大學生數量不斷擴招、職業教育水準不斷提升、大型企業人才培養并對社會輸出,互聯網行業的人才密度越來越高,擁有著“專家”知識和能力的人員越來越多。
從市場的競爭來說,隨著Internet的興起,互聯網進入2.0網絡時代,大量的用戶涌入數字網格,度過短暫的紅利期后,互聯網的軟件或產品越來越多,同質競爭越來越激烈,新產品的時間窗口期也越來越短?;趦炔織l件滿足、外部市場需求,“大集市”也就孕育而出。
“大集市”式的生產模式是:建立一個內部與外部共同協同作業的“集市”平臺,對信息和能力共享交易。
- 連接外部:以用戶為中心,生產環境引進大量用戶參與,共享用戶需求、情感、行為,重新定義需求開發和生產管理流程。
- 重構內部:以一群不同專業能力的“專家”們組成扁平團隊進行能力共享,以有機協作方式形成強大組織生態,形成巨大的創造力和生產效率。
在“大教堂”式的作業方式:速度慢、試錯成本高,在無邊界、極速傳播的互聯網世界。
市場需求的準確性和作業效果(更快),在新的時間、新的空間中需要得到新的改造提升。
從過去的瀑布流開發到現在盛行的敏捷開發,便是“大教堂”式到“大集市”式的作業方式改變表現之一。
《大教堂與集市》中說:從眾多用戶挑出的主意比專家的更好。這句話反映出:從集市中獲取的需求準確性高于自身精英團隊。同時,以用戶為中心的生產流程上,團隊的作業方式就像螞蟻王國?,個體是獨立行動,?但實際上是通過一種可連接通信機制協調整體???行為。
對于C端產品來說,“大集市”建立:建立一個用戶社區(游戲化運作),吸引用戶參與生產環節和產品體驗,對用戶的正向行為賦予聲譽或利益激勵,讓用戶積極持續地參與反饋和分享傳播。國內最優秀的用戶社區建設最成功的是小米,以用戶為中心最佳產品實踐者是阿里。
凱文·凱利在《新技術·新規劃》中說:連接的節點越多,集群力量越強大。
如筆者在負責國內某領先的智能教育產品時,在“大集市”的建設:以用戶為中心的生產流程模塊之一,如下圖:
二、部落與軍隊
一個行業從萌芽到成熟,是從低效走向高效的過程;一家企業從萌芽到成熟,是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
不長時間的過往,互聯網產品的成功常常伴隨著一個個“首領”式精英的成功故事,在未開墾的土地上帶領“部落”開疆拓土。
在互聯網領域,一邊,一些領導者(核心團隊)他們依靠著過往的能力、經驗、本能和簡單工具,在不確定性的過程中生產不確定性的結果,常常沒有足夠的結果積累和過程沉淀(或者積累了也不去繼續投入發展技術、生產工具),無法形成有效的技術、工具和組織,“部落”的生存方式主要是依靠“強壯的首領”。
另一邊,一些領導者(核心團隊)在使用能力、經驗幫助企業獲得生存的同時,不斷地研究、積累、建設形成可復制的、可操作的方法、技術和工具,建設強大的組織和“軍隊”,能夠攻城略地。
善戰者,先勝而后求戰;不善戰者,先戰而后求勝。
從互聯網的上半場到下半場,最大的漸進變化是:從過去精英們的經驗控制(事件反思、思維升維、方式推理),逐漸改變成系統性方法控制(系統管理,應用技術與工具)?!笆最I”精英們的意識天賦和“打獵”經驗,抽象還原出思想邏輯,塑造成方法、工具,積累研究出技術,讓不能被重復的、不可控制的過程變成了可重復、可控制的過程。
生存能力的背后,是效率;競爭能力的背后,還是效率。
過去幾千年來,我們常常受到一些英雄給所在的國家地區帶來巨大推動影響。但是,一些事情正在發生改變。16世紀,西方國家對印第安人種族實施滅絕;18世紀,英國對印度占領;20世紀,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2003年,美軍用28天占領伊拉克首都……一系列的事情都在說明“部落”無力對抗“軍隊”的事實。
低效率的物種必然會被高效率的物種消滅。當下,“軍隊”的建設從一線大廠向二線企業邁進,特別是在一些新領域,在軍備競賽、搶灘登陸。如筆者曾經創業階段,基本上所有時間都花在思考什么是正確的事情:從企業戰略到企業文化,從用人構成到員工成長,從作業流程到生產工具……都為組建、形成高效有戰斗力的組織。
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國與國的關系,企業之間亦是如此。
本文由 @李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