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抖音、快手搶市場,內部付費用戶下降,秀場直播何去何從?
編輯導讀:幾年前,秀場直播曾經風光無限,但是短短三年,花椒、一直播、YY、映客、陌陌直播等秀場直播平臺已經風光不再。面對著短視頻搶市場,內部付費用戶下降的情況,秀場直播該何去何從?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從2018年到2021年,僅3年時間,但秀場直播行業就像過了“一個世紀”那么久。
2018年是秀場直播行業的巔峰。映客、虎牙紛紛上市,陌陌2018年全年凈營收達134.084億元,同比增長51%;YY 2018年總收入157.636億元,同比增長36%。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直播行業投融資事件共發生56起,直播行業投資額為224.4億元,創下行業記錄。
2019年是秀場直播行業的轉折點。2019年3月30日,曾獲得王思聰投資的熊貓直播發布關站公告,由此揭開了秀場直播行業的殘酷現狀,也許,美好的日子過去了。2019年1-9月,中國直播行業投融資事件共發生13起,投資額僅為4.8億元。
到2021年,花椒、一直播、YY、映客、陌陌直播等秀場直播平臺已經風光不再。
陌陌2021年Q1季度財報顯示,總凈營收為34.706億元,同比下滑3.4%。其中,陌陌直播服務收入為19.62億元,同比下降15.9%?;⒀?021年Q1季度財報顯示,直播服務營收為23.923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系歷史新低。斗魚2021年Q2季度財報顯示,直播服務營收為21.781億元,同比下降6%。
面對秀場直播的現狀,平臺不得不思考,未來將往何處去?
一、內憂外患
僅僅3年時間,秀場直播便命運迥異。為什么秀場直播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巨變?總結起來主要有兩點,內憂和外患,其中,外部的環境壓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曾經的直播熱潮,不止帶火了花椒、一直播、YY、映客、陌陌直播,還有兩個平臺并未被“收納”進秀場直播中,即抖音、快手,后者的title是“短視頻”,雖然名稱與側重點不與秀場直播掛鉤,但它們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2018年1月,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數剛剛超過3000萬,1年后,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DAU)就突破了2.5億,月活躍用戶突破(MAU)5億。截至2021年Q1季度,抖音日活躍用戶數量(DAU)平均值超6億。
快手的日活數據盡管弱于抖音,但相比較秀場直播平臺而言,同樣很快。2017年,快手的平均日活為6670萬,2018年已經增長到了1.76億。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應用平均日活躍用戶達2.95億。
抖音、快手對于秀場直播的壓力在于,它們既搶走了秀場直播的注意力和用戶使用時長,同時也瓜分了秀場直播的“蛋糕”。過去主播們可能會以秀場直播作為主要陣地,但在抖音、快手的龐大用戶量面前,秀場直播的吸引力明顯小于抖音、快手,由此所帶來的是整個市場的遷移。
2019、2020年快手直播收入分別為314億元、332億元。2020年全年,快手的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為5760萬,每月直播付費用戶平均收入為48元。
抖音并未公布其直播營收相關數據,但從快手一家來看,它的直播收入一家抵得上好幾家頭部秀場直播的年收入。
短期內迅速崛起的抖音、快手很自然地用短視頻帶動了直播業務的提升,由此搶奪了秀場直播的市場份額。
想當初各大秀場直播平臺為了拉來更多的人進行直播,紛紛對主播們進行了巨額補貼,有的MCN機構,僅靠補貼就賺翻了,但很快秀場直播的高額補貼策略就因為成本過高而難以為繼,它們培養的主播卻逐漸轉向了抖音、快手。
讓秀場直播更難過的是行業模式的變化。秀場直播的風頭被電商直播給搶走。秀場直播的主要盈利點來自于用戶打賞,這種模式有很明顯的缺陷,即它依賴于付費用戶規模和ARPU的提升,而要保持二者同時提升的難度非常大,并且它本身就有天花板。
電商直播的優勢在于:
- 離錢更近,更能吸引廣告主;
- 行業GMV規模更大。
阿里巴巴2021財年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12個月,阿里巴巴直播平臺淘寶直播的交易規模(GMV)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0%??焓?020年財報顯示,快手電商商品交易總額為3812億元,同比增長539.5%。
艾媒咨詢預計,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12012億元。
某種程度上,電商直播的興起,讓主播擺脫了只能靠打賞賺錢的痛點,在電商主播動輒日帶貨幾千萬、上億的誘惑下,難免有主播坐不住,將重心往電商主播靠。
過去秀場直播的突然爆紅讓花椒、一直播、YY、映客、陌陌直播們嘗到了甜頭,現在如果要讓他們從秀場直播轉變成電商直播,無異于“大換血”,難度非常大,電商這塊骨頭并不好啃,并且電商容易跟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等平臺競爭,看似容易做起來難。
秀場直播的內憂主要有兩點:
第一,平臺的付費用戶規模和ARPU。
第二,平臺的治理。
陌陌2021年Q1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3月,陌陌月活躍用戶(MAU)數量為1.153億,盡管月活用戶數得到了提升,但它的付費用戶規模卻出現了下降,該季度陌陌的直播服務和增值服務的付費用戶總數為1260萬,低于去年同期,離高峰期更是少了100多萬。
虎牙2021年Q1季度財報顯示,付費用戶數為590萬,低于去年同期。
斗魚2021年Q2季度財報顯示,平均付費用戶數量為720萬,低于去年同期。
怎樣保證平臺的付費用戶數,成了秀場直播的難題。
秀場直播平臺早期的快速增長,與用戶的巨額打賞有非常大的關系。陌陌曾公布過一組數據,2016年陌陌十大主播總收入達1.15億元。頭部主播是賺錢的大頭,一個頭部主播的收入可能抵得上數位普通素人主播的收入。
但是隨著直播行業的發展,直播行業的相關規定也越來越詳細,比如限制“天價打賞”,要求主播在直播過程中更加規范等,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直播行業更加走向規范化,也是直播平臺必須經歷的一步,早期的“野蠻生長”一去不復返。
二、主動求變
誰都不想被時代淘汰,但在行業趨勢面前,想要扭轉乾坤并非易事,互聯網上能夠賺錢的業務早已被大大小小的巨頭給瓜分,但凡有“發財”的地方,競爭都很激烈,秀場直播只能主動求變,化被動為主動。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兩年內,陌陌一共推出了包括咔咔、對眼、哇偶、對眼、赫茲等在內的12款App,既有工具型產品,同時也有社交類產品。陌陌之所以如此大規模進行新產品的嘗試,無疑是想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陌陌這種“全家桶”式創新,究竟有沒有作用呢?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大多數產品都處于聲名不響的狀態,唯一爆紅的產品是短視頻App“ZAO”,但是這款產品很快陷入“火一把就死”的窘境,迅速爆紅又迅速跌落,其余的產品要么不溫不火,要么在產品沒有看到效果后迅速關停。
陌陌的諸多產品嘗試中,它最想要創新的領域就是“社交”,一方面,社交是它本來就擅長的方向,當初之所以能從眾多陌生人社交產品中脫穎而出,也是靠自身實力打出來的,。另一方面,外界對一款新的社交App呼之欲出,多閃、聊天寶、馬桶MT雖然沒有完成使命,但市場的需求和聲音卻被傳達了出來,陌陌當然想要嘗試一番,可惜到目前為止,效果不佳。
跟陌陌曾經收購探探類似,映客也收購了一個社交產品——積目,陌陌花費了265萬股的ADS及約6億美元現金,而映客僅花費了8500萬美元。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最近映客低調上線了一款導購返利App“小羊秘籍”,七麥數據顯示,它的開發者是“Beijing Hongf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該ID曾在2020年11月10日將“映客極速版”的ID由“Beijing MeeLiv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變成了現在的ID?!靶⊙蛎丶钡拈_發者網站也顯示源自映客。
郭靜的互聯網圈體驗后發現,“小羊秘籍”并沒有獨立的電商體系,而是與淘寶、天貓、拼多多、美團等平臺合作,用戶開通會員卡后享受相關福利,而遇到所謂的優惠產品則會跳轉到對應的App上去。
從“小羊秘籍”不難看出,映客也想分電商的蛋糕,不過不是與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直接競爭,而是給他們導流,雙方是合作關系。
但回到互聯網行業來看,第三方平臺給淘寶、京東、拼多多們導流,很容易淪為大平臺的自來水,導購平臺很容易受到電商的壓制,且導流價格很難提上去,只能賺取很少的錢,考慮到“小羊秘籍”又是從“便宜”入手,其能獲得的利潤率會更低。
包括小紅書等平臺在內,他們都不愿意做電商平臺的自來水,與其低價將流量賣給別人,不如將流量導給自己,只要用戶量和流量足夠,電商的框架并不難,這也是為什么抖音、快手自己做電商的原因之一,它們也想賺大錢,而不是做低價的“自來水”。
陌陌似乎也有涉足電商的打算,根據《松果財經》報道,陌陌近期打算推出一款分享社區產品“樹莓”,對標小紅書,盡管產品雛形是社區,但如果用戶量起來后,做電商是順勢而為的事情。
電商不好做,但似乎又不得不做,這是秀場直播需要面臨的選擇。
跟陌陌類似,映客也做了“全家桶”式的創新嘗試,盡管映客網站上只展示了4款產品,但它曾在財報中提到稱,映客集團旗下已有20多款音視頻產品。映客最近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團營收規模達37-40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8-82%;稅后凈利潤約1.1-1.4億元,同比增長約50-91%。
秀場直播的變局,其實也是互聯網行業千變萬化的縮影,對于網民來說,變化著的互聯網反倒有自己的魅力,如果它真的僵化了,那才是真正的無趣。對于秀場直播平臺來說,變局也是“洗牌期”,若沒有好的應對策略,就很有可能關停,它們將往何處去,這個答案或許只有它們自己能回答。
傳統行業的3年可能只是“打個盹兒”,互聯網行業的3年卻是風云突變,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也許我們這些互聯網從業者都得思考自己將往何處去。
#專欄作家#
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自媒體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體成員,鈦媒體專欄作者,網易科技專欄作者。同時為多家雜志長期供稿。關注互聯網,關注TMT,用心做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原創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