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加服務,是付費內容的兩顆“原子彈”

0 評論 5350 瀏覽 20 收藏 12 分鐘

如果說成癮機制是好內容的天然屬性,一直以來都有清晰的路徑,那么內容的服務化,是這一波基礎設施完備后的新需求,屬于內容付費真正流行起來前的臨門一腳。

原子彈是什么?

普通爆炸,只是原子之間組合狀態發生了變化,原子核沒變化。核裂變不同,直接連原子核都參與變化,轉變成了其他原子核,超過臨界值后產生裂變式反應。

所以說,原子彈是打出了連起手式都截然不同的功夫后,一旦超過臨界值就效應驚人。

原子彈式的付費內容項目,具備什么特質。我認為是成癮和服務。

成癮機制很好理解,頭條創造了刷一下就能看到自己喜歡內容的下拉成癮,陰陽師創造了哪怕氪金也要刷出ssr道具的抽獎成癮,網文盜墓筆記創造了一更新我就看的追更成癮。成癮是內容領域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以成癮為出發點的內容項目,病毒式增長指標、留存率、活躍度指數級增長是順手拈來的事情。

內容的成癮機制,和游戲的運轉模式相同,具備實時的激勵反饋(刷新就看到自己感興趣的)、陌生人的關系共建(一起刷屏666)、持續性的滿足(看完一集還想再看一集的情緒)三種特質。

如果說成癮機制是好內容的天然屬性,一直以來都有清晰的路徑,那么內容的服務化,是這一波基礎設施完備后的新需求,屬于內容付費真正流行起來前的臨門一腳。

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

朋友參與投資的一個健身項目,對標keep,數據監測、視頻制作、社交圈等坑次坑次搞了半年多,可惜慢了半拍,生不逢時。

但是至今沒死,為什么?快不行時腦瓜一轉,在app中加了個月費1000多的減肥課程頁面,就這么一招,公司扭虧為盈。

課程設計也很簡單,付了錢,就給你做個分類,大意是有基礎的\太懶的\夠拼命等各色胖子,分別拉入40人微信群,定期從以前存的教學視頻里發幾條出來,每天盯著學員發一下自己吃了啥瘦了多少,偶爾讓1000塊一個月的實習生假裝專家說點減肥常識。

就這么一招,學員們紛紛感到了如春天般溫暖的專業指導,如夏天般熱烈的減肥進度,心甘情愿掏錢。

這個案例是說:內容+服務,改變了原本的信息消費結構方式,從人找信息,變成人給,足以建立起付費機制。在小額支付已經成熟的市場,這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第二個案例

我自己趁著直播大戰正火時,一度腆著臉加入了直播戰場,火速上線后再偷偷摸摸下線。

我印象深刻的,關停一個月后,有用戶尋著靠著產品名字搜公司、找郵箱、發郵件,“我能不能把aaa的直播下載到手機上來”。

aaa是花了月薪1000多請來的三線網紅,沒啥特別技能,顏值也就中等。翻看兩人的溝通記錄,用戶只是普通路人一枚,只是aaa偶爾會隔著屏幕打打招呼,用戶就摳摳索索發了點錢。形成了正向循環,你多賞點錢,我就多和你打打招呼,你招呼越多,我賞的越多。

問用戶為什么,他說:這是看著順眼的女生,對我也好,我也花過錢,就覺得關系很緊密了。

這個案例是說:內容+紐帶,粘度夠高,有生長空間。百度之于阿里和騰訊,就是缺乏賬號體系,紐帶不足,成為最薄弱的環節。當下,付費機制的成熟和視頻消費的興起,付費紐帶和情感紐帶建立門檻已經極度降低。

當然,上面說的案例,更偏向于TO C類,結果更容易量化的領域,涉及環節還不是最完整。一個完整的付費內容基本模型,應該是如下圖所示(自己手繪,稍微難看了點,點擊可看大圖)

成癮加服務,是付費內容的兩顆“原子彈”

我為什么看好內容付費

傳統做法,只做到第一個鏈條,新內容的做法,后面還有三個鏈條。

身邊做垂直行業內容的朋友,例如專攻wifi產業的猛科技,專攻餐飲市場的勺子商學院,在商業化這件事上,會更看重第四個鏈條。

因為普通記者/內容人提供那些行業信息,要直接收費的可能性很低,除非是數據庫玩法或信息代篩選玩法,但客單價太低撐不起一個公司。真正的突破估值天花板的口子,還是在深入產業鏈后,使用資源杠桿撬動資本杠桿,實現類似“小清科”模式。

付費鏈條雖然拉長了,但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最終付出傭金、股份、資產的是用戶,而不是轉嫁到廣告商。

內容付費這事,基礎已經完善,能做還是做。因為:

  • 對內容主體的最大化利用,從離散型內容變成系統化內容,從傳播模型變成服務模型,從媒體價值變成沉淀價值;
  • 對用戶做深度篩選,建立深度鏈接,達到成癮和付費的效果 ;
  • 用來應對流量紅利期的結束,和應用層紅利期的復蘇;
  • 對20%內容覆蓋80%用戶傳統模式的優化,讓20%內容覆蓋住20%用戶,區分垃圾流量和高凈值流量;
  • 原有傳播價值內容的泛濫,和服務模型內容的稀缺,供需的不平衡撕開了一個新的市場口子 ;
  • 傳統內容離線消費即可,付費極難,新內容需要在線消費才體驗完整,商業模式天生健碩。就像單機游戲盈利困難,網游起來后迅速激活整個產業一般。

前幾天,優酷宣布付費用戶超過3000萬,喜馬拉雅FM的知識狂歡節付費金額達到5088萬,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雖然我認為這兩者本質上都是不夠徹底:

  • 遵循人格化、干貨足、娛樂化路徑出品的內容,只是把移動內容的基礎底子夯實了一遍,最多拿到及格分。
  • 可以被離線消費的視頻、音頻內容,做得再好,也是老物種,必須在線消費的內容才是新物種。
  • 把內容品質提升一檔半檔,是成癮路徑,把內容在線化消費,是服務路徑,結合起來打,才是閉環。

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件事在用戶教育上有價值。市場紅利會輻射更多形態和垂直市場,作為一劑強心針刺激更多付費內容領域的投入。

免費是最昂貴的,信息冗余、垃圾眾多(還記得我那天提到100家機構才能出1條能見人的東西不)。

免費這個模式造成內容產業偏離主營。現在做內容的人傳統做法是什么,用內容獲取流量賺廣告費,用內容撬動資源賺辦會的錢,用內容提升影響力拉高社會身價。內容只是為了吸睛,而不是為了吸金。那就做偏了。

拐彎抹角的生意,都不如簡單直接的生意來的高效,這是生意的本質。

正如四年前我看好自媒體的興起,隨后看著聯盟模式、平臺模式、直到超級自媒體的崛起。如今,我看好付費內容的誕生。

做幾個小預測:

  • 內容付費型的小工具會在2017年推出100個以上,聚集在便于付費關系鏈建立,便于多樣化服務,便于crm管理等領域。
  • 各類付費社群超過100萬個,可量化結果的為頭部,離錢近易轉化的為腰部,垂直稀缺的為尾部。
  • 具備內容服務意識、抓住人性需求、個人屬性強烈的頭部ip,會超過5萬個,平均年流水超過500萬,團隊規模平均在3人以下。
  • 現有內容聚合平臺,在完成文字到視頻的橫向擴展后,進入免費到付費的縱向迭代,并衍生出社區模塊,以滿足付費業務衍生的互動需求,預計發生在2017年中下旬
  • 傳統媒體估值的天花板就是媒體生產者,新浪的估值天花板是流量平臺,頭條的估值天花板是移動搜索,付費內容+成癮機制下的新內容平臺,是按照電子商務的估值模型考評,屬于全新的原子彈。
  • 作為消費升級品類的子集,相關項目投融資數量超過200起。
  • 盜版、盜錄內容興起,淘寶上出現新的類目。破解方法是把內容和服務捆綁銷售,從一次性消費思路調整為多次消費思路

內容付費這事,就像一個衡量價值觀的尺子。

互聯網原教旨主義者,深信信息免費,堅信數據流動速度是最大的價值,見不到一點直接付錢的粗暴做法。

內容創業者,特別是離科技圈近一點的,則低調嘗試,就像最早的自媒體來自科技圈一樣,摸索行業前沿。

由于我自己過去幾年的嘗試,集中在公關模型和流量模型基礎上,已經看到明顯的天花板,對付費模型的建立有更大的探索興趣。這是上次分享中我提到“看好的高價值內容”,下次我會分享的是這件事實際操作過程中碰到的難題。

新物種的誕生,必然有新的玩法的玩家。

 

作者:潘越飛,微信公眾號(panyuefei2013)

來源:http://www.tmtpost.com/2543730.html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