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反壟斷,互聯網行業需要一場“流量改革運動”

2 評論 6821 瀏覽 5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語:“共同富?!边@一概念提出后,不少企業紛紛采取措施,相應這一趨勢。不過,“共同富?!钡谋举|為何?在互聯網領域,“共同富?!睉撘允裁礃拥男问綄崿F?本篇文章里,作者就互聯網的“共同富?!弊隽私庾x,一起來看一下。

最近,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反壟斷、減負政策和相關動作,“共同富?!边@個老詞熱度不斷攀升。受影響最大的互聯網行業巨頭們也紛紛開始響應這個趨勢:有直接成立“共富助力基金”的,如騰訊500億、阿里1000億(優惠券?);也有從企業平臺名字上進行愿景新詮釋迎合的,如美團、58同城等(喊口號?)。

可這是“共同富?!钡谋举|嗎?當年打土豪分的也是地而非錢啊。今天就來聊聊“共同富?!痹诨ヂ摼W領域該有的體現形式。

一、互聯網領域的先“富”們到底“富”在哪?

目前互聯網領域各巨頭、獨角獸們,無一不是靠著互聯網便捷高效連接的特性“先用某項高頻剛需便捷服務,通過低價、免費、甚至是倒貼的方式吸引巨大流量,再通過其它增值服務進行便捷地、大面積地、高頻低客單地變現”。

做生意通過免費、打折等促銷手段來吸引客流,本無可厚非:就好比小區門口新開了一個飯館,打折促銷三天,吸引吸引人氣,很正常的手段。關鍵在于“巨大”一詞,通過技術手段高效便捷聚集了大量的流量,這才是互聯網巨頭們“富”之根本,在這種巨大流量支撐下,通過技術手段可以高效地實現大面積高頻低價變現,總量就很可觀了。

基于流量聚集到現象,自然就形成了一種互聯網行業獨有的特點“老大吃肉、老二喝湯,其它餓死”。頭部企業自然是可以呼風喚雨,利用流量優勢讓后來者無法立足,但是對于整個賽道來說其實是蛋糕變小了,而傳統行業一個賽道可以有成百上千家企業生存,從整體市場監督管理角度來說,是不愿意任由這種情況自由發展下去的。

所以,對于互聯網領域來說,“共同富?!钡哪繕藨撌恰胺至髁俊?/strong>。

二、為何一定要“分流量”?

如前述分析,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是建立在流量壟斷上來實現規模效益的,本質上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高效聚流量,雁過拔點毛,聚沙成高塔,重形而輕質。其成因有兩個重要前提:中國社會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監管層對新經濟業態的暫時綏靖觀察。

1. 人口,紅利不再

一方面,20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化大運動,中國該上網不該上網的用戶基本上都已成為網民(你我皆韭菜?),從近年經常報道的一些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無法正常購物、出行的現象就可見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的滲透深度。

從廣度來說,從一二線城市一直捅到縣域,高端搞完搞下沉,基本上在各路資本的支持下,把互聯網旗幟插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所以,流量新增空間已經很小了,這是互聯網經濟的內因。

另一方面,近年來因為各種原因,結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這個影響的就不僅僅是互聯網一個行業了,而是對全行業全社會的長期深遠影響。這對于互聯網經濟來說是更為嚴重的外因。

內憂外困的合力影響下,互聯網行業再像之前那樣高歌猛進、靠規模拔點小毛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不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這兩年迫于資本壓力,各平臺均加大了對線上商家和用戶的收割力度,搞得民怨四起。

深層次的原因是互聯網平臺本身只是在某個賽道起到高效中介的作用,只是擅長連接、推薦該賽道現存的服務或產品給平臺的用戶,創新點僅僅是在連接模式上,沒有在該賽道深入下去,從根本上去提升相應產品或服務的實質價值。

舉個例子:外賣互聯網平臺只是把一份快餐快速地送到需要的用戶手上,平臺本身并沒有生產出更味美、更營養、更低成本的快餐。平臺的戰略、資本也不允許它做這樣的苦活,而是花了大量的資源和心思去研究,如何對其連接商家和消費者展開花樣繁多、層出不窮的各種收割(內部美名其曰:商業化變現)。

這非但沒有對餐飲賽道產生本質的進步,反而讓商家花更多的心思去偷工減料轉嫁成本,最終并沒有產生正面的行業貢獻。

2. 政策,態度轉向

互聯網行業經過20來年放飛自我式的發展,社會越來越發現這種通過簡單連接供需端、聚集流量后收“過路費”的模式,會出現一個非常典型的“老大吃肉、老二喝湯,其它餓死”現象。

該現象與“共富發展”的意識形態從頂層邏輯上就是矛盾的,所到之處對該行業整體長期利益正向貢獻有限(甚至是負向的),這對于一個以社會主義為內核的經濟體來說已經難以為繼。

所以“打破平臺之間的流量封閉”、“禁止平臺二選一”、“取消互聯網企業的優惠政策”等一系列針對互聯網行業反壟斷的政策陸續出臺,不過目前看來并不是全面否定,而是希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加以利用,引導到全社會全行業利益最大化的正確道路上去。

3. 共同富裕在互聯網領域的體現形式:“打壟斷,分流量”

當下,無論是人口增長率下滑趨勢(人口紅利沒了),還是國家政策層面對純互聯網大平臺反壟斷措施(政策不支持了),再加上貿易戰的大背景作為導火索,均表明今后中國經濟的支撐不能建立在“流量壟斷”的模式之上,而是需要到一種“由虛向實,以實體為主發展硬科技”、對整體各行各業的本質實力有提升的“真”自主創新時代。

這個過程注定會異常艱難,所需資源也是巨大的,不可能靠國家來輸血,需要引導市場上的社會資源積極參與其中。

當前社會資源集中度最高的行業當屬房地產和互聯網,“硬科技”轉型所需資源自然也是主要從這兩個行業中獲取,需要通過政策調控的力量把這些資源“趕”到真正應該去的地方:房地產吸納了社會大量資金,需要“分流資金”。

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根兒上的資源就是流量,獲取資源的手段就是打破流量壟斷,最終的表現出來的自然就是“分流量”。

通過打破過分集中的流量壟斷效應,讓以往“雁過拔點毛”式的盈利模式沒有了規?;耐寥?,自然就破除了中國互聯網行業長期以來單純靠模式創新實現的粗放式發展套路,倒逼行業巨頭們沉下心來破解行業核心難題,同時引導更多的參與者(實體為主)利用互聯網工具真正了解自己的用戶,結合相關行業沉淀,找到真正提高所處行業的實質性社會價值和競爭力。

三、怎么“分”,誰來“分”?

1. “分流量”的總體思路:限大、立小、不脫實

當下,我們正處于“互聯網時代”開始向“硬科技時代”轉型過渡期,可以稱其為是一個“互聯后時代”,其特征如下。

首先,符合國家以實體為主的合規化發展要求:限制大互聯網平臺的過分壟斷行為,避免某一領域某一賽道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推動各行業整體的良性發展。

其次,打破互聯網巨頭對流量的壟斷和封閉,讓更多的企業組織,尤其是實體企業利用互聯網行業的連接功能,形成許多小流量平臺,吸納從大互聯網巨頭分流出來的流量及利潤,從而有實力基于自身產品向“硬科技”的轉型。

最后,這些小流量平臺一定是以各個行業各賽道的實體為主導,不偏離主業,要建立在實體的核心產品之上。

總結一下就是“限大、立小、不脫實”。

上述結論,主要是參考近年來,ZF層面針對互聯網醫療和互聯網金融出臺的相關監管政策中可見端倪,比如:互聯網醫院的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所有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實體醫療機構才能申辦,所有互聯網診療相關數據必須上傳至省級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互聯網金融科技與業務分離、屬地化限制等等。

這兩個賽道長期處于高度監管之下,所以先行一步,做個示范,其它賽道陸續跟進中。

這種分流,要和之前的“互聯網+”區別開。

互聯網+說白了還是以互聯網巨頭為主,還是建立在其流量生態上的一種漸進式的轉型模式,本質上的主角還是互聯網平臺,參與其中的實體只是扮演了貢獻者的角色,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其效果遠未達到當前新形勢下的社會預期。

2. 以實體為主角的“流量改革”運動

互聯網流量經濟這些年高速發展的高光時期,動不動就是要顛覆某某行業,對于受其沖擊下實體行業,用“天下苦秦久矣!”來形容絲毫不為過。記憶中最早被干掉的就是傳統紙媒行業,這個還真算得上是淘汰落后的業態,但是,發展到現在就有點曾經的“屠龍少年”的感覺了。尤其是在醫療行業、醫藥零售等行業,堪稱挖地三尺、涸澤而漁。

比如:在醫美行業,互聯網引流成本可以占到40%以上的消費金額了,這么高的費用,再刨掉不能動的醫生成本,醫院經營者怎么賺錢?拿什么去買好的耗材和發展醫療技術?醫藥電商對實體藥店線上的壓榨一點也不為過,很多藥店上線發現沒錢賺,不上又沒流量。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原本的實體經營者耗費大量資源在獲取流量上,而沒有資源投入到能提升行業實質價值的產品研發、服務質量保障等方面,最終還是消費者受傷和行業整體受損。

只有打破不合理的流量壟斷,而降低在引流環節的過分資源占用,才能將資源引導至能提升行業價值水平的核心環節去,進而帶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這需要一場類似當年“土改運動”所達到的“讓耕者有其田”的效果,讓真正的行業參與者直接擁有自己的用戶流量池,直面用戶。而非在中間還有一個“導購”或“搬運”性質的大中介來利用信息不對稱分取超額的行業利潤。

3. 原有流量巨頭回歸“搬運工”的輔助角色,而非“挾用戶以令諸侯”

互聯網時代一直奉行的宗旨就是“得用戶者得天下”,打著幫用戶得實惠的口號,一方面無限壓榨行業內的實體利潤,另一方面通過規?;摹斑^路費”方式占有了過多的行業利潤;而對整個行業的價值流通環節,只是起到了類似“導購”、“搬運工”的作用。

對于這樣的行業貢獻來說,占有過大的行業利潤份額和話語權來說,是非常不合理的一種現象。中國一直有句老話“德不配位 必有災殃”。在今后的全行業大升級轉型的時代背景之下,會有兩種選擇:

  1. 由前臺“弄潮”退居幕后“支持”,把多年對用戶運營方面的沉淀,以咨詢顧問的方式實體行業真正的參與者進行輸出,而非自己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2. 降低各種“過路費”式的收費比例,讓出更多的行業利潤,回歸“導購、搬運工”的本色,按行業實際貢獻獲取合理回報與合理地位。

兩種選擇,均表明今后再想靠流量把持分取過大的行業利潤份額的日子將大江東去了,傳統的互聯網流量平臺漸漸會變成類似基礎設施一樣的社會公共資源。

對于實體行業來說,需要學習運用好互聯網平臺用戶運營思維,才能在這場“流量改革”中獲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本文由 @老F@互聯后時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理解呀!

    來自廣東 回復
    1. 這個是中間少了一個字嗎?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