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早就涼了,只是我們現在才發現

3 評論 4011 瀏覽 0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近幾年來,民宿一直是人們外出旅游居住的不二選擇,民宿行業在大家的眼里一直發展得很好,然而疫情期間下,民宿也并不樂觀,本篇作者就對民宿行業現象做了分析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9月,民宿行業的動蕩時刻終于來臨。

上個月底,北京市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通知確定了平臺發布短租住房信息需要核驗短租住房經營者提交的六項材料,業內稱“六證要求”,其中包括所在小區管理規約或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本棟樓內其他業主書面同意的材料。

這次會議給予平臺7天的時間,下架不合規房源,如今北京市城市民宿房源已經全部被下架,除少數鄉村民宿外,其他民宿至今在各平臺均搜索無果。

環球影城開業、臨近中秋及十一長假,原本想靠著旅游高峰期挽救日常稀松客流量的民宿主們,瞬間心態崩了,一位北京民宿的負責人悲觀地表示“疫情沒有打倒我,不可抗力把我整趴下了”。

不過,打碎業內人民宿夢的真的是民宿規范化嗎?

其實不是,早在規范化管理以前,民宿已然走在危機的邊緣。

一、疫情之后民宿沒有等來春天

今年五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

隨后去哪兒網也發布了一份《2021“五一”假期出游報告》,稱今年“五一”期間,該平臺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超3成,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超4成。

旅游市場慢慢恢復至疫前,這似乎是業內從業者和宏觀數據透露出的共識,而在住宿上,比較民宿和酒店的業績,很多人也開始揣測,2021年民宿業將會先于酒店業扭轉業績不佳的局面。

然而,民宿行業真的迎來春天了嗎?

2020年,疫情對旅游行業的影響直觀體現在城市民宿商圈數據上,即便是訂單量排行TOP10的商圈,2020年訂單量同比2019年全部呈現同比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大研古鎮損失了1/3的訂單量。

但是,訂單量的下滑卻并沒有造成城市民宿商圈房源數量的減少,反而逆勢上漲。

根據中國旅游與民宿發展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民宿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民宿房源總數達300萬套,房源總量增長率在25%左右。

民宿房源數量上漲,看似行業已然復蘇,但這背后存在兩個事實,一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離開民宿行業,二是,房源的上漲并沒有帶來入住率的大增。

2016年,90后女孩木木在天津陸續開辦了6家民宿,本來準備2020年再擴張幾家,但疫情打破了計劃,她的6家民宿中,3家瀕臨倒閉,剩下的也“快撐不下去了”。濟南民宿主阿杰入行三年有余,去年五一期間迫于無法承受的資金壓力,決定“割肉”離場。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3年民宿相關企業吊銷及注銷的數量為2018年846家、2019年2339家、2020年2755家,離場的民宿主正在逐年上漲。

但為什么民宿房源反正激增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體量民宿被淘汰,頭部品牌趁機拿下低價的房源,擴大經營規模,加速了民宿行業的洗牌。

但這些存活下來的民宿情況如何?

一位民宿從業者表示,“目前,城市民宿行業大概恢復了75%”,北京、上海和長沙等部分一二線城市,甚至還出現了“一房難求”的狀態。

從具體數據看,早在去年6月美團民宿已實現同比前一年恢復正增長。

但不是所有的民宿都如此樂觀,在入住率上,整個市場呈現出了冷熱不均的狀態,有的一房難求,有的則門前冷落。

去年5月底,可以營業的通知姍姍來遲,雖然木木主動降低了房價,但入住率也僅有去年的30%。

位于八達嶺長城附近的民宿在疫情變化后的入住率也不是很理想,現在每天平均入住僅有3、4間。疫情反反復復,就像地鼠一樣,這邊打下去,那邊又蹦出來,民宿面臨這樣的環境,想要全面復蘇依然很難。

二、民宿之殤的本質

2011年是我國短租民宿的元年,自在客、途家、螞蟻短租等本土品牌相繼成立,隨后的2012年正式邁入發展起步期,但直至2015年《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出臺,民宿在我國才正式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而時隔6年,我國卻不得不出臺新政策,規范民宿,這其實意味著民宿當前的狀態已經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如果民宿不規范化,民宿多少有些“自取滅亡”,這從游客對民宿日益增長的投訴可以看出。

在新浪旗下的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民宿,關于民宿的投訴高達13581,尤其是疫情后的這段時間,網友因疫情退款、退款改價、給差評后被騷擾等方面的投訴激增。

而在疫情前,引起投訴的往往是實際體驗差。早在2017年,蘇州在3·15之前發布了一份投訴報告,全市各級消保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2395件,而在535件食宿類投訴中,涉及民宿的有105件,占了該類投訴的近20%。

對民宿的期待越大,消費者的體驗往往就越差,在這一因果關系中其實潛藏著一條條灰色產業鏈。

比如民宿評價,預訂民宿前,多數消費者習慣將已有訂單評價作為參考,但實際上不少商家通過刷單產生點評內容,以虛假消費和虛假評價吸引顧客。

有記者以刷評、民宿等關鍵詞搜索QQ群,加入了多個群聊,不少群里都有成員發消息稱,能在多家知名民宿平臺刷銷量。

小紅書上的種草視頻也是民宿吸引流量的關鍵,可該平臺代寫文案的野蠻生長讓這些種草民宿的內容也不再真實。

一位小紅書的深度用戶表示,“小紅書從當年的種草社區已經變成廣告社區了,它推薦的民宿未必可靠”,如今小紅書已經支持在其站內直接預訂民宿,商業利益的驅使下,更難展示推薦民宿的真實情況。

實際上疫情之前,民宿的用戶口碑已然偏向負面,而層出不窮的亂象也一直制約著這個行業對消費者群體的滲透。

一方面,民宿設施陳舊不齊全,環境與宣傳存在較大的差異,消費者產生落差后自然不會下次再去;另一方面,民宿的服務提升遠跟不上民宿的擴張速度。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我國的民宿在大住宿中的滲透率只有2.5%,而國外不少國家的民宿滲透率高達25%。

至今,我國民宿的滲透率依然徘徊在原來的水平。

三、民宿跌倒,酒店也吃不飽

旅游市場、行業亂象以及受疫情的影響,這些因素都讓國內民宿近幾年的發展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過相比這些內因,政策環境的改變可以說是一次更大規模的重擊,這讓全國各地的民宿主異常悲觀。

拾念創始人Abby曾在合規性上做出過種種努力,包括注冊酒店管理公司,多方聯系短租平臺和街道,但最終仍未完成。

對于大多數民宿主而言,辦齊六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所在小區管理規約或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本棟樓內其他業主書面同意的材料。

因為民宿主中很多都是租了業主房子的二房東,在小區內,被其他業主投訴開民宿擾民的案例比比皆是,民宿主想要獲得這部分業主的同意,著實是件難事。

我們看到,北京目前大部分的民宿都已經被下架,也有媒體報道,木鳥民宿此次下架的房源數量約有數千套,約占北京房源總量的15%。而若是整改擴大到全國,估計下架的房源遠不止這個數字。

民宿市場是否會就此涼涼呢?樂觀來看并不會,因為這次整改所清理的民宿可能更多的是分散式民宿或者自家民宅,品牌化的民宿沒有擾民問題,物業也更有安全保障,極有可能會成為合規化后的市場幸存者,這也與民宿行業日漸集中的趨勢一致。

疫情過后,單體民宿在市場與資源的雙重壓力下,逐漸萌發合并、形成民宿聯盟的念頭。

44.08%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嘗試或接受與其他民宿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共享同一個民宿品牌,另有16.6%的民宿主強烈表示很期待形成合力。抱團取暖的作用,在黃河宿集、莫干山等地都有不錯的效果。

而且從長遠角度出發,民宿品牌化、集群化,有利于未來民宿服務的標準化,這才是解決民宿弊病、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認為民宿洗牌,酒店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加速酒店行業的復蘇。

表面上確實如此,然而整個民宿的住宿供應和最終入住人數,在整個住宿市場的占比其實并不高,酒店要想徹底復蘇,不能只依賴從民宿流入酒店的客源,而是要看長途旅游的市場需求及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的增長。

當然,民宿的客流量也不會只流到酒店,我們看到,2020年新式露營爆發,正在成為年輕群體的新選擇。

企查查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2.1萬家露營地相關企業,2020年新注冊企業7933家,同比增長331.6%,今年前5月新注冊6957家,同比增長286.5%。一位已經離場的鄉村民宿主稱,“相比鄉村民宿,帳篷露營地的成本更低,還可回收利用”,他現在已經轉型露營社區。

總的來說,無論是民宿還是酒店,被疫情沖擊的沉痛都還未消失,誰也無法樂觀。

從2015年至今,民宿作為閑置經濟的產物,曾一度讓民宿主和旅客找到了相互受益的機會,作為酒店的補充,更是承載了消費者對民族風情與地方特色的向往。

只可惜,民宿到現在帶給我們的不是便利,如今合規化勢在必行,這或許是民宿新的開始。

#專欄作家#

道總有理,微信公眾號:道總有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愛彼迎現在上面都是酒店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疫情期間,啥都不好過,倒閉了不知道多少

    來自浙江 回復
  3. 感覺不只是民宿,疫情之下酒店也不好過,大家都無法自由出行。

    來自香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