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大數據殺熟,為什么差異化定價并非最優解
編輯導語:基于大數據之上的差異化定價在某種程度上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一方面,消費者失去了對價格的“掌控感”,另一方面,差異化定價也可能增添了額外的交易費用。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策略做了探討,一起來看一下。
今天我們來聊聊大數據殺熟,對,殺熟就是我們同行工作的一部分。
那么我們今天是要為大數據殺熟洗地嗎?先別急,看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你理解的大數據殺熟是不是這樣的:平臺發現你是老用戶就宰你一刀,提高售價,賣給你比賣給新用戶貴。
你覺得平臺這樣做不厚道,那我們再舉個你熟悉的例子,很多平臺都會提供新人優惠,什么首單特惠、新人禮包,你歡天喜地地注冊了,下單了,覺得薅到羊毛了,然后你就不是新用戶了,第二單就是原價了。
誒,等一下,這不還是一樣嗎?老用戶比新用戶貴。
我的同行們可能認為這是一個銷售策略問題,作為消費者你可能認為這是個商業誠信問題,但歸根結底是個經濟學問題。要把這件事兒說明白可并不容易,我想能不能讓我們靜下心來,放下成見,純理性地梳理一下其中的邏輯。
一、這是企業的銷售策略問題嗎?
企業不就是為了賺錢而存在的嗎?王健林也說不賺錢的企業不道德的。利用手頭的信息資源甄別客戶,為不同消費能力的人差異化定價,以此賺取更多的利潤,這不就符合企業多賺錢的目的嗎?這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道德嘛。
誒,為不同消費能力的人差異化定價這事兒,好像聽著哪里不對,但又說不出來哪里不對是吧?
因為這事兒在線下還真不少咧,比如你去菜市場買菜,同一顆胡蘿卜,賣給不同的客戶單價肯定不同。再比如去4S買車,同一配置型號的車款,賣給不同的客戶,價格肯定有高有低。
最終的成交價格一定是商家可以接受的下限,以及客戶可以接受的上限的交集,而客戶可以接受的上限每個人都不同。
那最終成交的價格取決于什么呢?客戶和銷售之間的博弈嘛,說大白話就是砍價。
那么注意,砍價這個過程對于企業和客戶來說,都是有損耗的。損耗了什么呢?首先是時間,雙方你來我往的砍價花費了不少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嘛我的朋友。第二個呢,就是企業還要給銷售一筆費用,不管是工資還是提成對吧。
好,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這種損耗,提升效率呢。信息技術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利用客戶的各項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描繪出客戶對某一個產品的需求程度和他的消費水平,然后直接進行差異化定價。
所以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本質上也是干了一部分銷售的活兒,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銷售小姐姐套路你,從你付的錢里面賺提成你覺得沒啥,但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你卻接受不了呢?你覺得這是商家玩套路,不誠信,不道德。
二、這是個道德問題嗎?
你打開任何一個購物網站,價格都是明明白白顯示在界面上的。既沒有告訴你這是不是最低價,也沒有強制要求你下單。你是個自由人,你肯定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強度以及價格承受能力來判斷是否值得。
既然你下單支付是自愿的購買行為,那就不存在欺詐和強買強賣的問題呀。
還有的人說,因為你選擇相信了某個平臺或品牌,成為了忠實客戶,反而被殺熟,這違背商家和用戶之間的信任。
誒,打住,你對某個品牌的信任是單方面的,但商家可從來沒有承諾過說,因為你是我們的老客戶或者忠實客戶,所以我們不會給你提價。
這就好比我說我愛你,天荒地老都是你,但是你依舊對我愛理不理,從不點贊轉發投硬幣,還整天和別人花天酒地。我說你辜負了我的愛,但你拍一拍衣袖,說滾!老子對你沒那意思。
在一廂情愿的愛,哦不,在一廂情愿的信任下,你就不能說它是個道德問題!
既然這是個合理的銷售策略,又不是個道德問題,那么我們為什么依然對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感到反感呢?
三、三個理由
在阿木看來,反對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至少有3個理由,我們一個個來看。
1. 我們不想被區別對待
我們來試想一下,假定商家為每個人都定制不同的價格,而你永遠是最低的那一個,你接受嗎?我想沒有人不接受對吧,你甚至可以借此倒賣商品獲利。
但現實的情況是,你不可能每次都是價格最低的那一個,甚至沒有辦法確保大多數情況都是。所以,借助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無知之幕的思想實驗,你站在遮擋一切的幕布之后設計定價規則,最優解就是統一定價。
因為你不知道幕布揭開之后,大數據的算法對你是好還是壞,你希望無論你是什么身份,商家給你的價格都是友善的。
因為我們無法選擇出生,所以我們希望無論什么身份,都不會被區別對待。
2. 我們希望有掌控感
之前我們提到砍價的例子,根據大數據分析出來的差異化定價雖然代替了一部分銷售的工作,但并沒有完全替代,這有什么區別呢?
你跟銷售之間的博弈取決于你的個人能力,不管你們最終談到了什么價格,都是人為參與的結果,你具有直接的掌控感。
說大白話就是,如果你直接參與,那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你都認了,怪不得別人。
而基于大數據分析出來的差異化定價沒有給你這種掌控感,反而會讓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接受。
德國著名思想家馬克思 ·?韋伯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命題,叫做“現代化的鐵籠”,工具理性壓倒了價值理性,我們已經被“大數據和算法”這種工具理性所囚禁。
我們追求自由,我們不喜歡被囚禁,不喜歡被操縱。
我們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
3. 差異化定價并非最優解
其實針對不同人群設定不同的價格,這在經濟學上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價格歧視。
你千萬不要認為歧視是個貶義詞,因為歧視伴隨著選擇出現,剛剛我說我愛你,你能不能給我評論轉發投硬幣,你說下次一定,然后轉頭就去看其他人的文章,這就是歧視。你選擇了別人就是歧視我,選擇了我就是歧視別人。
請注意,不同商家給出了不同的價格這不叫價格歧視,這是一種競爭,這在經濟上是有利的,因為無形之中會增加社會效率。但是同一商家把針對不同的用戶的定價方案隱藏在暗處,這就有問題。
我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規則,去想辦法應對,因為剛剛說了,我們需要掌控感??墒?,一旦我們去應對了,就會產生損耗。
比如商家要記錄你的個人信息,你就會想辦法利用小號,或者更換設備,瀏覽器來隱藏個人信息。商家要想知道你的偏好,你可能就需要瀏覽一些不相干的商品來隱藏自己的偏好。商家知道你在干擾他的數據,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們就會想新的辦法來獲取你的信息,這種無休止的對抗會增加額外的交易費用。
我們姑且把這個費用稱之為“反歧視損耗”,而這個“反歧視損耗”降低了社會總體效率。所以差異化定價并非最優解。
四、總結
我們有3個理由來反對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
-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遭遇最差的那一個,所以我們不想被區別對待。
- 我們不喜歡被囚禁或者操縱,我們都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親自作出選擇并為結果負責。
- 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不是最優解,因為增加了額外交易費用,我們稱之為“反歧視損耗”。這種損耗提高了社會總體成本。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所有違法的,不道德的行為,都是是增加社會成本,降低社會運行效率的行為。
小偷增加了造鎖的成本,隨地吐痰增加了清潔的成本,插隊增加了維護秩序的成本,而基于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增加了反價格歧視的成本。
我們都希望提高生產效率,讓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
所以在設計產品,制定運營策略的時候,我們就要格外注意,避開那些會讓我們陷入無盡損耗的陷阱。
本文由 @產品經理阿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有過數據產品的經驗嗎?
混淆概念
混淆哪些概念了?
殺熟和價格歧視是倆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