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為什么購買

0 評論 7540 瀏覽 4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讀:現在的產品可以被簡單粗暴的分為toB、toC和toG,也還有其他分法。不管是哪種產品,都需要面向市場。那么,顧客為什么會購買你的產品,受什么因素影響?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現在的產品可以被簡單粗暴的分為toB、toC和toG,也還有其他分法,這里先列舉這三類我有接觸過的類型。

一、B/C/G買方分析

G端主要是吃政府資源及政策趨勢,B端客戶也可以從開源節流角度出發把握,C端用戶可以從馬斯洛需求分析方式著手,做過對這方面的買方分析之后,發現三者共同點在于解決一個課題——“動機挖掘”,對決策鏈條進行分析,回答顧客為什么購買,深挖動機,得出解決方案。

G端,由于是政府出手,會有足夠的財力采買較為大體量的解決方案??梢钥吹饺A為盛產各種類型的解決方案。這一塊的市場分析更多的是政策趨勢,會更加關注一些行業相關部門發布的最新政策,及政府招投標內容,招投標要求也能在一些公示網站上找到,會有非常詳細一五一十的功能需求點,可以去測算出投入產出比,市場份額,競品等相關內容。

B端客戶,很多時候購買一個小體量的平臺或大體量的解決方案,是為了能夠開源或節流。由于決策鏈條非常長,再大的公司花錢都是精打細算的。需要非常了解這塊業務內容的每一個鏈條,要能夠計算出能夠在哪個地方省錢,能剩下多少錢;或者是能夠幫助在這塊業務提高多少,購買的性價比高不高。

對C端用戶來說,更多的是購買單個小的服務或服務包,對B端客戶來說,更多的是購買一個解決方案。通常我們所提到的“服務”,更多的沒有構成一個真正的業務閉環,他是解決一個業務問題的其中一個部分,對C端用戶也可以購買一套解決方案,花足夠的錢總是能夠解決的。

可能上面太抽象了,舉例來說,類似于你買個搗蒜泥的工具,他只是提供了搗蒜服務,沒有真正解決做這道菜的問題,但也不妨礙你買它來用。買搗蒜泥工具的動機是,想吃的飯菜里面需要用到蒜,那更背后的需求點是,人餓了需要吃飯。完整的解決方案是解決做飯這個問題,可以從完整的半成品配菜入手,里面配料包就包括打好的蒜泥,或者花更多錢,請個固定做飯的阿姨或者三餐都出去吃,完整的解決從想吃到吃完什么都不干,但是需要吃飯攝入能量的需求。

對B端客戶來說,更多的是購買一個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能夠解決某一細分場景里面的整體問題,用戶在里面的能夠實現完整的業務閉環操作,不用跳出這個解決方案的系統之外用到其他方式去解決。像是完整的智慧食堂解決方案,智慧樓宇解決方案這種大體量的內容。里面包括不止一個平臺,平臺里面集成了很多系統,系統里面包括了很多服務。這樣排列組合下來的,對C端用戶來說,體驗到的就是一個個顆粒度的服務。

例如智慧樓宇,智能訪客就是一個體量不小的完整的系統了,但是對樓宇通行這個場景來說,他還有停車場可以出呀,那聯動了智能停車系統好了,那這樣也就只是管理到了進出,他在樓宇內的動向是一無所知,那就聯動樓宇內的門禁及各個攝像頭,光是人員管理平臺,就需要集成不小的系統進行數據聯動管理。對c端用戶來說,體驗到的就是一個出入登記的服務,但這個其實在大的系統里面,沒有構成業務閉環。這個只是智慧樓宇里的一小部分,在這個大的解決方案里面,包括了對人的管理,對空間的管理,對設備的管理,在這里不做詳細贅述了,只是為了說明這個解決方案、平臺、系統、服務這個顆粒度。在解決方案這個大的顆粒度里面,例如管理樓宇就可以在這個大的集成管理平臺上解決了。

二、B/C端產品設計

從產品設計上來說,其實不管是做toB還是toC的產品,也有B端和C端,叫后臺和前端可能更為明白些。

設計前臺C端的時候,也會需要要求后臺B端具備哪些功能。對做前端的產品經理來說,也需要了解到后臺的業務架構能否支持實現這個功能,不能的話,從基礎服務到行業服務需要新增哪些模塊才能實現。

做toC產品的時候,可能更多的從前臺C端反推到后臺B端需要哪些功能支撐,做toB/G解決方案的時候,更多的是從后臺B端行業服務,推導出基礎服務的支撐和前端的內容,從而得出業務架構圖。

之所以會聊到這一塊,其實我覺得“定義”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自“上”而“下”的定義,“上”指的是市場,當前這個產品的市場在哪里,會買單的是哪類客戶群體,這個市場份額有多大,值不值得去做這個事情?!跋隆敝傅氖菍崿F內容,需要哪些功能點,怎么實現,實現之后的呈現方式。也可以理解為產品最重要的兩個交付物,MRD市場需求文檔和PRD產品需求文檔。

一般是由產品經理來負責這一塊的內容,也有從級別或崗位就切出來的,產出MRD產品經理和產出PRD的產品經理,PRD更偏向執行層多一些,MRD更往市場上游方向走。做執行層的產品經理,也是需要了解業務背景的,也就是MRD的產出結果內容。更難的需要交付MRD的產品經理,需要去了解市場及運營,產出接下來的規劃方向。

但總得來說,不管面向的是哪類類型的購買方,需要去考量他的購買動機,對他的決策鏈條進行分析。對toC產品來說,其實也會出現購買方和使用方不是同一位,例如父母給孩子買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丈夫給妻子買化妝用品。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購買動機,有不同的產品設計及運營方式,這個也是蠻有意思的。其實越往市場上游走,跟銷售/運營有幾個點是相同的,知道要打動你面前的客戶哪些點他們比較關注,要揣摩進行決策的考量。

三、決策者考量

決策者考量這一塊,是有很多方法論可以套的,利益相關者分析,點線面體分析等方式。從剛剛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定義”這方面的能力,拉下來繼續展開講講,是邏輯能力要求非常高,這個思考模式是可以通過積累各種分析方法儲備各種模型達成的,以及不斷追問,多觀察身邊事例總結可以鍛煉到的。

我有一段時間沉迷于研究“動機”,動機決定了心態,心態影響了動機。我很多時候只看到了表象有問題,琢磨動機和心理行為,其實還有生物行為的部分,就是偷懶,為了儲能。與最近在看的《社會動物》聯系起來了。馬斯洛需求層次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其實很多都是生物本能類型的影響,是不自覺被刻在DNA里面的。人不過也是一種生物,貓狗動物的行為也自有它的動機。

除了這一塊之外,在可選擇范圍也會影響動機,人多少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有很多方面的影響,時間、資本、欲望、視野、能力等等等等,能夠得到的選擇有限,讓他做出了這樣的行為,在讓這樣的行為產生的動機背后,也是有蠻多可探索的內容。

對于C端的需求挖掘,可能需要經過很多的用戶調研用戶訪談,通過不斷追問的方式,去探索用戶背后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才可以旁敲側擊問出為何做出這個決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

例如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一個用戶過來買特定尺寸的釘子,但是我們這邊不提供這個尺寸的釘子,那客戶需求是這個指定尺寸的釘子嗎?深挖下去之后才發現,他其實買釘子是為了掛一幅畫,畫的掛鉤需要這個尺寸的釘子。那這個的解決方式是提供一個掛畫的貼墻掛鉤嗎。不一定,我們的主營業務是賣釘子的話,每個人來買這個指定釘子的需求可能都不一致,掛畫呀掛花呀或者其他類型的需求都可能會有,需要調研細分場景后,抽出共同的底層邏輯去進行設計。

除了這個需求點本身,還有就是影響這個選擇的其他因素。例如為什么是選擇無痕釘,而不是更為牢固的有痕釘呢,因為大部分是租房,不能影響墻面,是這個原因,讓他做出了有限的選擇行為啊。選擇釘子尺寸,也跟畫框尺寸有關系,畫框尺寸的選擇,也跟房間空白墻面的大小有關系。就這種不斷深挖背后的影響因素本身,覺得蠻有意思的。

很多時候,金錢可以等價換取的更多是時間和人力。在優先的預算下面,會考慮的是能實現最小的需求點即可,無法靠人力填充或時間投入代替去解決的問題。

為什么不愿意購買全套更好的服務或者是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因為預算有限,花在更為緊急且重要的地方。當前所處在的場景可能是緊急但非重要,權衡之下不值得為這個問題投入那么多資金解決。

這個可能更偏C端的一個例子,但總的來說,底層邏輯都是共通的。能夠做好某部分市場的人員,除了日積月累對業務本身的了解之外,還能夠抽出更有效的方法論復用。歡迎交流討論~

#專欄作家#

Jocelyn,公眾號:萬象青年歡樂多(ID:wxqn-helloworld),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早上產品狗,晚上公號狗,時不時會分享一些產品心得和復盤總結。

本文由 @Jocely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