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互聯互通,到底要「通」什么?

0 評論 3954 瀏覽 5 收藏 16 分鐘

編輯導讀:自從各大平臺屏蔽外鏈之后,“復制到瀏覽器打開”已經成為了常態。但是,隨著工信部要求互聯網開放互通后,這樣的場景將會成為歷史。而平臺間互聯互通,到底是要通什么?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來看看吧。

回顧中國互聯網發展史,2021年注定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梳理「互聯網編年史:2021」的關鍵詞,有四個字恐怕繞不開——「互聯互通」。

拆墻,打通,互聯,緊隨而至的,是中國互聯網十年未有之大變局。

置于平臺經濟與消費互聯網發展遭遇瓶頸的語境中,平臺間互聯互通,意味著太多東西。

比如,平臺經濟迭代;比如,產業互聯網底板夯實。

要看清其深層次影響,還得先弄清楚——

平臺間互聯互通,到底是要通什么?

01

「互聯的網才叫互聯網」,有人如是說。

開放是互聯網精神的重要內核,也是被說過很多次的大道理。

但認或不認,都無法回避一點——

互聯網的圈際生態,往往取決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競爭強度與層次。

在早些年,互聯網行業還處在產業演進曲線的初創階段時,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是憑著在某個業務上的「單點極致」,占據了所在領域的生態龕位。

拿當時的BAT來說,阿里靠電商,騰訊靠社交,百度靠搜索。

那時候平臺已成型,但還構不成平臺經濟,平臺更多的是信息撮合方和「互聯網中介」。它們各據一方,卻還沒形成能覆蓋各類需求的業務生態鏈閉環。

這時候,不同流量單元之間存在利益博弈,但因為誰都沒法「自帶體系」,開放合作是主流。

到了前幾年,互聯網朝著規模化階段、集中階段、平衡階段演進,合縱連橫上演,頭部企業能力半徑擴大、商業版圖擴圍,平臺經濟日益蓬勃,圈地為牢景象頻現。

當此之時,部分頭部平臺已具備了構建自循環的閉環生態系統。

這些系統呈復合型結合:每個生態體系下,都有個APP集群或矩陣,合起來能將用戶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需求「一網打盡」。

此時的互聯網產業基本形態,仍是以平臺經濟為主戰場的消費互聯網,而消費互聯網中的競爭又以用戶為核心。

所以,系統之間缺乏打通的動力,更多的是圍繞用戶展開激烈競爭。

但時至今日,平臺經濟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多困境:舊技術周期里的創新瓶頸,「存量競爭期」的高度內卷,外加「無邊界擴張」碰上的反壟斷之墻……里外都寫著一個「難」。

在此節點上,現實掏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解題思路,扔給了互聯網平臺們。

怎么變?

監管部門給出的參考答案是:互聯互通。

02

就平臺生態的關系調整而言,這些時間點顯然值得記下:

7月26日,工信部開展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將屏蔽網址鏈接列為了重點整治對象。

9月初,工信部召開了「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要求從9月17日起,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

9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回應互聯互通問題時稱,「安全是底線」。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網址屏蔽是重點整治的問題之一,要求企業按照整改要求,務實推動分步驟、分階段得到解決。

互聯網平臺之間的「拆墻」,由此開啟了倒計時。

主要平臺都及時做了回應:

阿里:「互聯是互聯網的初心,開放是數字生態的基礎。阿里巴巴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

騰訊:「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

字節:「保障合法的網址鏈接正常訪問,是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要求,事關用戶權益、市場秩序和行業創新發展。字節跳動將認真落實工信部決策。呼吁所有互聯網平臺行動起來,不找借口,明確時間表,積極落實,給用戶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網絡空間,讓用戶真正享受到互聯互通的便利」。

9月17日,騰訊發布了《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調整聲明,稱將在「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以「四項原則三條措施」實施第一階段的互聯互通,同時將與其他平臺共同探討進一步的互聯互通。

更大的進展出現在移動支付領域。

阿里在「相向而行」上的更進一步,帶來了互聯網平臺場景開放與支付互聯的新局面——9月28日,媒體報道,此前接入淘寶APP的銀聯云閃付已全量覆蓋,運行良好。同時,阿里旗下餓了么、優酷、大麥、考拉海購、書旗等App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淘特、閑魚、盒馬等APP也已申請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后者審核。

這意味著,支付行業在互聯互通方面已先行邁步。

事實上,支付領域的互聯互通,也得克服不少利益小算盤:移動支付是互聯網平臺之間形成壁壘的基石,它背后是支付大數據的金礦,在算法的加持下,不難從中挖掘出控制場景、個體支付能力、增值服務空間等信息,進而獲得很多商業上的可能。在此之前,互聯網巨頭支付方式上的排他性就普遍存在。

從北京商報報道看,即便阿里已邁出了步子,部分平臺在接入云閃付或其他支付工具上仍動作緩慢。

03

但「拆墻」已不可避免。

監管要求,社會期待,互聯網本質,都決定了:互聯網走向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

互聯互通,不光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銀行業務辦理中的通存通兌,三大通訊運營商的IMS網絡網間互聯,就是印證。

互聯網平臺的業務標準與功能性差異更大,的確是掣肘因素,但互聯互通也會帶來正向反饋回路——

對平臺,助其吸納第三方平臺業務,從多樣化數據中挖掘更多數據紅利,提升整體運行效率;

對商家,降低市場進入門檻,突破單一平臺流量瓶頸,打破獲客困境,降低跨平臺運營成本;

對用戶,提升用網便利性。

平臺經濟確實能培育自己的小生態圈,里面「五臟俱全」,但并不能借由資源整合最大化、最高效地滿足用戶全部需求。將自身放在高度互通的大生態系統框架下,資源配置效率與服務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這指向的,是平臺經濟的迭代路徑。

在國外,歐盟《數字市場法案》草案和美國相關法規等,也都很關注平臺的鎖定效應問題?;ヂ摼W巨頭鏈接可隨意添加訪問,在當下已是常態。

像阿里、騰訊、字節等企業的表態和探索,就是順發展之需、未來之勢而行。

某種程度上,阿里推動支付互通,也是跟監管的良性互動:生態開放、互聯互通,是反壟斷監管棋盤中的落子,即便開放意味著利益讓渡,也要推行,顯然是對反壟斷內在要求的呼應。

「良性互動」之下,互聯互通的進程也會加速。

04

都說要互聯互通,那到底要「通」什么?

究其內核,要通的無外乎幾點:

一是通API接口規范。

平臺互聯互通至少會涉及「互操作」問題,這就需要不同APP之間部分功能互通。我可以在微信上直接買淘寶上的商品,不用復制口令,再打開淘寶;我還可以在淘寶上買東西時,直接用微信支付。平臺之間要打通,技術接口和操作規范兼容相通不可或缺。

按學者朱克力的說法,中小企業商戶加入平臺,是一個系統加入了由許多同層級系統所組成的大環境(母系統);兩個平臺的「互通」,則是兩個同層級的、由無數子要素交叉組成的大系統的碰撞融合,是兩者要在退讓基礎上形成新的整體性。兩個平臺原有的數據采集、使用、管理基準,也得一致。

二是通共擔共享規則。

互聯互通的媒介是數據鏈,鏈與鏈間流動的是流量。流量收益如何合理分配,需要制訂明晰的共享規則。

互聯互通涉及外鏈開放、數據開放兩方面。外鏈開放了,外鏈接入方承擔的風險會增加,因為可能有很多誘導性鏈接進來;數據開放了,數據開放端口承受的代價會更高,因為數據泄露的可能性會增加。

這就需要平衡和明確雙方權責,也對鏈接、數據做好分類分級,確保風險合理共擔。

三是通業務內容。

互聯互通,最終還是要讓相關平臺均從中受益。對阿里來說,互通之后,用戶入口的部分前置化,會導致其售賣的直接流量價格受沖擊,但它可以以此為提升服務與用戶運營能力的契機,并得到更多用戶社交數據,進而在水草茂密之地繼續挖水;對騰訊來說,鏈接管理能力的確會受到更多挑戰,但電商相關內容的接入能豐富旗下產品面對的場景,以社交關系為核心的商業體系也能有長足補全。

這些大廠可以秉持利益公約數,進行合作,實現必要協同。

四是通價值面向。

這里的價值面向,包括對開放共享的認知傾向、對商業倫理的基本態度、對伴生風險的擔當意識等。也只有在很多底線性問題上有共識,平臺間才能減少互耗、增強互信,才能在減少外鏈誘導、加強數據保護方面齊心協力,才能在互聯互通中實現合作共贏。

05

平臺間互聯互通,要「通」的更是價值使命——要共同服務好實體經濟,為產業互聯網夯基壘臺。

如今,消費互聯網的發展瓶頸期已至,產業互聯網的浪潮已來。

今年7月,清華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主席黃奇帆就指出,當前消費互聯網領域存在四個問題——燒錢擴規模以取得行業壟斷、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產品、利用壟斷地位采集信息侵犯隱私、互聯網殺熟等。

在他看來,這類模式行不通,「今后十年是產業互聯網時代」。

消費互聯網爭的是用戶,產業互聯網拼的是挾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D(大數據)i(物聯網)5G等工具助益產業的數字化服務能力。

與之對應的要求是,用數據整合、技術連接,做大「用數字化服務實體產業」的同心圓,幫助實體經濟提高全產業的流轉效率,也提升其價值鏈和全要素生產率,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切忌在網絡生態的條塊分割中降低資源配置效率、影響產業互聯網發揮效用。

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大型互聯網平臺就不再是消費互聯網里的母系統了,而是產業互聯網里的子要素;不能是生態孤島了,而得變身為「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式的存在。

將這些基礎設施打通,讓數據、技術等要素更好地流轉,讓實體產業得到更多的要素支持,既能打開新發展空間、裨益國民經濟,也能讓整個互聯網行業在「脫虛向實」中早日邁入新周期里。

事實上,今年7月底阿里發布2021財年年報時,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就提出,阿里巴巴希望成為一家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結合得更好的公司,這是阿里巴巴走向未來非常重要的定位和方向。而阿里云在IaaS領域和「云釘一體」策略上的大有作為,則是驗證。無獨有偶,騰訊早前就明確,「將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需要互聯網變成真正的價值型網絡,以發揮「1+1>2」的價值增值效應。其衍生要求就是:互聯網平臺要互聯互通,將價值網絡做大夯實。

就此看,平臺間互聯互通,「通」往的也是整個互聯網行業面向未來的下一站。

 

作者:佘宗明

本文由 @數字力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