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創業,告別黃金時代

5 評論 4437 瀏覽 10 收藏 25 分鐘

編輯導語:內容創業這一模式曾讓許多人投身其中,也讓不少人在其中獲利。不過隨著市場環境的發展,內容創業成功已不再顯得那么容易,內容流行風向的飛速變化更是讓內容創業者們需要面臨更大的考驗。本篇文章里,作者就當下內容創業一事做了梳理,一起來看一下。

2014年,傳統媒體出身的徐滬生,拿著1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招了十幾個員工,用時半個月就作出了一個百萬粉絲的視頻大號——一條。放到現在,這樣的路徑幾乎已不可復制。

2015年,創業失敗的媒體人馬凌開始寫起了公眾號。三年多的時間,“咪蒙”就成了當時的現象級大號,粉絲數量超過1400萬,頭條廣告報價更是高達80萬。彼時只要內容做的足夠吸引人,且形成了差異化,吸粉似乎并不是一件難事兒。

搭上風口“飛”上天的人還有很多。

  • 2013年,微信公眾號剛上線不久,國際新聞記者程艷便開通賬號“石榴婆報告”,她也成為公眾號商業化的早期“拓荒者”;
  • 2014年,雜志記者蘿貝貝開通公眾號“嚴肅八卦”,一年時間就做到接近20萬粉絲;
  • 同年,方夷敏離開《南方都市報》轉型做自媒體,“黎貝卡的異想世界”旗下的時尚矩陣,五年時間在全網收獲了過千萬讀者,其中90%為女性;2014年底二更在杭州誕生,至今已拿到五輪融資……

成功案例擺在面前,給了太多人躍躍欲試的動力。誰成想,平臺紅利期一閃而過,很多人還在猶豫、籌劃時,不經意間就錯過了機遇。現在,“運營兩年漲粉200,一個失敗者的獨白”、“公眾號漲粉難,我該如何堅持下去?”,這樣的問題在知乎上并不少見,相伴而生的,還有那些教授如何漲粉的所謂經驗貼,創作者的流量焦慮顯而易見。

一直以來,內容創業被認為是一項零成本、好啟動的生意,似乎創意才華就是唯一的門檻。但內容平臺帶來的機會轉瞬即逝:微博經歷了幾起幾落,已不再受到資本市場關注;微信公眾號早已進入平臺期,短視頻正加速動搖著圖文信息的根基;收割了巨大流量的抖音快手,如今內卷嚴重;知乎、B站或許更貼合年輕人的取向,他們也在加速擴寬著自己的流量池。

現在還是入局內容行業的好時候嗎?

一、內容創業還能白手起家么?

微信公眾號時代的開啟,讓內容創業真正成為被市場驗證的商業形式。

“白天上班,業余時間寫作。突然某天可以變現了,才轉了全職做自媒體,”在B站有超過580萬粉絲的財經類up主半佛仙人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談到了自己成為自媒體人的心路歷程:“堅持寫作17年,足夠的積累才是能火的原因?!比ツ?,半佛仙人不僅繼續更新著文字內容,還做起了視頻內容。招募到團隊的他,也從自媒體人變成了自媒體公司的“老板”。

內容創業,告別黃金時代

半佛仙人的B站首頁

把寫字的愛好變成事業,從業余轉變為全職,甚至組建團隊、開公司,這樣的成長路徑或許能引起很多內容創業者的共鳴。從半佛仙人的職業經歷中,也能看出內容創業的獨特魅力。

首先在于冷啟動成本低。

不管是辭職創業的職業媒體人,還是業余愛好者,注冊微信公眾號或者視頻平臺賬號,幾乎沒有什么技術門檻,緊接著就可以有節奏地更新、上傳內容。相比視頻形式需要有人拍攝、制作、剪輯,寫文章更是憑借一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在播客中半佛仙人還提到,他現在保持著每天一萬字的產出。

即便組建公司,前期投入也不會很大,除了場地租金和人力成本之外,只要創始人在盈利模式上有著清晰且克制的規劃,也能省去不少的投入??梢哉f,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可以讓許多有才華的人做到白手起家。

第二,內容行業是以才華和創意為原動力的領域。

無需嚴苛到分秒的公司制度、沒有日復一日流水線般的機械勞動,“創造性”是在行業內樹立壁壘的決定因素,人才決定著一家內容公司的上限。當然,不可控、難復制是內容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后的瓶頸,但這樣正是“創意”行業的優勢所在。

第三,內容公司有著高利潤率的特點。

隨著內容創業從個體作坊進化公司層面,投入產出比是管理者必定考慮的因素。相比互聯網平臺生意或者傳統的線下實體經濟,內容行業在盈利模式上,以流量或者口碑吸引廣告投放,這是大多數公司的基本盤。沒有實體店的租金壓力,也沒有互聯網生意大規模買量燒錢補貼用戶的巨額費用,內容創業可以做得非?!拜p”。

上述三點正是內容創業的魅力所在,吸引著有創作熱情的人們源源不斷地加入到內容創業的大軍中。

但隨著行業的發展,規?;\作已成大趨勢,加之話語權的天平不斷向平臺方傾斜,當下的內容創業者再想白手起家,恐怕很難了。

根據新華社報道,超過九成的網紅背后都有MCN機構作為推手。如今在抖音上看到的視頻博主,即便看上去是普通人、接地氣的人設,但背后都有機構在進行著包裝和運營。有近千萬抖音粉絲的探店博主“特別的烏啦啦”簽約了白兔視頻,該公司旗下有短視頻、直播電商、抖音代運營和品牌營銷四項業務,進入2021年后連續拿到兩輪融資,金額分別是近億元人民幣和數千萬元人民幣。

Papitube、南京頭條、無憂傳媒等頭部MCN機構旗下,也都匯聚了各垂類中,粉絲在千萬量級的視頻網紅。視頻網紅毒角show所在公司二咖傳媒,在各平臺的累計粉絲量達到了5億之多;2014年成立的大禹網絡,孵化出過“拜托啦學妹”、“一禪小和尚”等大號,粉絲總量更是超過了8億。

MCN機構在上游聚攏了內容創作者,而在觸達用戶的最終端,則是由平臺所掌控。在算法統治分發渠道的當下,粉絲的話語權正在被消解,首頁信息流分發讓一切呈現都以內容為核心,創作者和粉絲之間的粘性因此下降,連接也變得更為松散。這樣的分發方式,是平臺所樂見,但對創作者卻不利于長期積累。

在這樣的情況下,買流量也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根據克勞銳發布的MCN行業發展報告,近80%的內容機構,流量投放已成為人力成本之后,排在第二位的支出項。

二、真實的內容創業生態

如今的內容創業,著實已進入深水區。

對比圖文內容創業,還能依靠單兵或者小團隊作戰的模式打天下,隨著短視頻成為主流,內容生產也呈現出了機構化的趨勢。根據克勞銳發布的報告,我國MCN機構的數量在過去兩年間實現了飛速增長——2018年僅有5000余家,到2019年這一數字就增長到20000以上。

內容創業,告別黃金時代

圖片來源:克勞銳《2021中國內容機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

在機構的主導下,內容生產愈發工業化。同類型內容被快速、大量復制,在大數據的指引下,個體創意逐漸被熱門風向所取代,平臺上內容的同質化情況明顯。

例如當“人類高質量男性”成為熱點后,全網都在爭相模仿,抖音ID為田一鳴愛唱歌的博主,還因此成為新晉網紅,被冠以“油田”稱號;奧運會期間,“袋鼠搖”動作因體操冠軍管晨辰而出圈,全網立時掀起了風潮,幾乎隔幾個視頻就能刷到不同的人模仿這一動作。

內容同質化的趨勢甚至還影響著人們的音樂審美,短視頻神曲已然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像《大風吹》、《學貓叫》這類簡單、上頭的歌曲以短視頻BGM的形式呈現,在營銷手段的助推下,很短時間內就能實現裂變、傳播,從而達到“洗腦”的效果。

當大機構取代小“作坊”,內容成本逐步攀升,但效率卻在降低。曾經吸引創業者入局的行業優勢,正在被一點點縮減。

不過面對擁擠的市場和體量有限的流量池,機構化也是當下內容生產者不可回避的生存之道。雖然創作依賴靈感,但商業則必然要求持續、穩定的產出。所謂的“自由職業者”,最大的挑戰就是與虛無縹緲的靈感和拖延癥做斗爭,若要在靈感與“套路”之間取得平衡,有效的制度約束必不可少。

一旦內容進入商業范疇,規?;a就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以“人”為圓心向外拓展,有著極強的不確定性,畢竟規則往往反人性,這點在影視行業也同樣如此。想要進一步提升天花板,除了要不斷提升人員素質,總結出經過市場驗證的方法論,對公司組織而言更為關鍵。

與其說內容行業是在產出作品,不如說是在做產品。為了保證每天更新的視頻保持穩定的水準,徐滬生給一條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從視頻呈現到旁白配音,都有精確到字數和以秒為單位的模板。

在商業化層面,內容行業也不容樂觀。MCN機構“靈貓文化”創始人阿翔在接受南方財經采訪時表示,超過90%的MCN機構在賠錢。在短視頻內容領域,抖音、快手這樣的平臺方才是最大莊家,至于MCN機構,不僅要大肆燒錢買量,最終收獲的還是一大批粘性不高的無效粉絲,對變現的幫助也很小。

至于個體創業者,在變現的路上也會遇到多重阻礙。在B站擁有765萬粉絲的科技博主何同學,在2019年時曾表示,自己的所有收入基本來自平臺激勵,每月大概2000元左右。但數碼測評本身成本較高,人氣超高的何同學也還需要依靠家里的支持。

今年2月,因為與蘋果CEO庫克的對談,何同學登上了熱搜,但他的流量變現之路依然艱難。至今沒有組建團隊的何同學,今年只在B站更新過4條視頻,拖更幾乎成為常態。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訪時,他表示自己至今沒有報價,面對商務合作十分謹慎。

單純靠流量吸引廣告的變現方式單一且并不穩定,不少自媒體也開始探索其他的變現途徑。在廣告變現和電商中,徐滬生力排眾議選擇了電商,甚至還推掉了1700萬的廣告訂單。2018年,一條又將一只腳踏進了實體店鋪的市場中。如今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開起了十余家一條實體店,徐滬生的目標是開到100家。

同樣是做視頻內容生產,二更選擇的變現方式與一條有所不同。針對中小商戶的宣傳、營銷需求,二更開辟了ToB的內容服務業務,用標準化的流程為商家拍攝宣傳素材。

“接受投資之前,可能是你們最快樂的時候”,石榴婆報告在接觸投資人時,聽到了這樣一句“玩笑話”。的確,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曾經的夫妻店勢必要走上規?;C構化的道路,此時創業者又將陷入新的兩難——失去了小團隊的效率但也無法分得大操作的蛋糕,畢竟,內容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并不被追捧。

去年6月,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網站公布了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公示文件。該公司的法人系財經作家吳曉波,也是“吳曉波頻道”背后的主體公司。文件顯示此次巴九靈的上市輔導期大致為2020年6月至11月,但迄今為止關于巴九靈上市仍然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而這已不是吳曉波第一次嘗試上市。2019年,吳曉波試圖通過全通教育對巴九靈的收購實現上市,但最終“上岸”失敗。吳曉波個人IP與巴九靈公司之間的強綁定關系,給這次的股權重組埋了雷,深交所還曾兩次針對該問題,向全通教育下達問詢函。

目標用戶是女性,主打情感、生活、時尚、親子內容的量子云科技,旗下擁有多個領域的微信公眾號矩陣,在主號“卡娃微卡”之下,布局有一千多個賬號。這家位于武漢的“內容工廠”,締造了一個“五環內人士”不熟悉的龐大世界,2015、16年期間,在權威機構發布的公眾號榜單上,“卡娃微卡”穩居前三位,到2018年,其月度總量比咪蒙還要高。

2016年,量子云營收就達到1.29億元,而凈利潤更是高達0.87億元。

賺足了流量廣告費的量子云,也打算去股票市場變現。2018年,上市公司瀚葉股份標價38億元人民幣,擬收購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最終,這筆收購并未成功,上交所針對內容原創程度、違規記錄、粉絲量變化、持續商業變現能力等情況發出了質詢。

上交所質詢的問題,也恰好是公眾號生意中被討論最多的話題。證券市場的擔憂,讓內容創業者很難依靠上市途經全身而退。

當然,過去幾年也有過成功的案例。2018年,美盛文化完成了對星座自媒體“同道大叔”母公司同道文化的收購,讓其創始人蔡躍棟一下子擁有了兩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此后蔡躍棟也開始追逐新的風口,拉上了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一起做了電子煙品牌YOOZ。

目前,市面上一些比較成功的內容創業公司,也發展到了瓶頸期。當年拿到1200萬引起轟動的papi醬,最后一次融資也停留在了2017年3月的A輪;還有像年糕媽媽、女神進化論等,融資也都密集發生在2019年之前。

進入資本市場后,內容行業的優勢瞬間變成了劣勢。冷啟動階段的低成本在后期成為了阻礙,固定資產的缺失讓企業在估值階段就先天不足。創意行業一切圍繞人來運轉,導致團隊穩定性不足,核心團隊很難被真正綁定;業模式層面也幾乎無法實現完全的規?;\作,每一次創作都像是開啟一段新的探索,充滿著未知;受眾也是不可控的變量,流行風向和審美趣味瞬息萬變。

政策紅線、安全性也是內容創業者必須要注意的問題,一著不慎就會斷送前路。辦公室小野因粉絲模仿視頻中的操作,出現意外身亡而停更;暴走漫畫因觸碰輿論紅線而停更;回形針更是引起了輿論震怒。

總體來說,處于深水區的內容行業,對現在想要只身入局的個體創業者來說已變得不再友好。

三、內容行業還有機會么?

盡管藍海已變紅海,但內容行業中依然還有新的機會浮出水面,留給人們搶灘登陸。

縱觀過去幾年的行業變化,內容創業的崛起乃至風口,往往依附于平臺的崛起。公眾號帶動了圖文自媒體的興盛、抖音快手的出現則讓短視頻成為一種全民娛樂、B站給了小眾圈層和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機會,拼貼化用、鬼畜等內容形式在年輕人群中流行。

微信視頻號的逐步成熟,讓內容創業者看到了新的機遇。今年1月,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PRO版的微信之夜上曾表達過對視頻號的期許:“我們希望視頻號是每個機構的官網,未來的視頻號會承接一個機構的很多服務內容,并不局限于視頻?!?/p>

搭載于微信平臺的視頻號,在分發機制上采取了“社交圈層推薦”與“個性化推薦”并重的模式,和單純的算法投喂相比,視頻號在保證內容流通率的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彌補算法推薦造成的信息繭房效應。在交互設計上,視頻號借鑒了朋友圈的設計,用好友頭像加小紅點的方式進行提醒,試圖將朋友圈的使用習慣遷移到視頻號上,實現引流。

而除了平臺的崛起,內容SKU的擴充也能給內容創業者提供新的機會。

去年6月,B站上線了知識區,讓“眾所周知,B站是一個學習網站”的梗,變為了現實。6月初,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在B站十二周年演講中表示,B站知識類視頻的播放量占據了B站總播放量的45%,去年有1.13億人在B站學習。此外,快手、抖音、西瓜視頻乃至百度,也都紛紛在知識區加碼??梢哉f,知識類中、短視頻是近段時間里內容領域最火的風口。

當然,新平臺和內容品類的崛起速度,已遠遠比不上內容創作者涌入的速度,目前各大平臺、板塊都呈現出了飽和的狀態,內卷嚴重。就拿泛知識視頻來說,雖然各大廠紛紛入局,但知識類內容本身門檻偏高,且變現難題始終存在。能保證高質量高頻率產出的頭部創作者非常有限。即便是已有豐富內容儲備的半佛仙人,也在播客節目中坦言,做視頻后更累了。

學者、專家走出象牙塔,進駐到各類媒體平臺中,也為內容行業帶來了新的生產力。今年6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電影研究專家戴錦華開通了B站賬號,此后21天時間里,“戴錦華講電影”共上傳4條視頻和3節網絡課程,吸引了超過230萬人的觀看。

內容創業,告別黃金時代

講法考出名的羅翔,如今在已是視頻領域頂流

其實,不少學者近些年已經在互聯網上積累了足夠的聲量和粉絲,如今他們親自下場做內容,更是對業余愛好者的“降維打擊”。羅翔、沈逸斐、儲殷等高校教授紛紛登陸視頻平臺,其中“羅翔說刑法”在B站上已有1803.4萬粉絲。專業學者進駐互聯網,無論在專業性、邏輯性和權威性上乃至號召力上,都具有業余愛好者不可比擬的優勢。

不過,內容流行風向變化飛快,用戶審美更是轉瞬即逝。新平臺、新變量的減少給內容創業者帶來了普遍焦慮,對此半佛仙人提出了聽起來有些悲觀的結論:“在這樣的環境下,個體其實是做不了什么的,甚至是努力也無法改變的現狀?!泵鎸θ绱藘染淼男袠I,參與者究竟該如何應對?半佛仙人表示,只有堅持,然后盡可能地擴展自己的變現渠道。

對于想要現在入行的新人,半佛也給出了建議:“如果做兼職,那一定要去嘗試;但要做全職,還是要謹慎,先打工養活自己更重要?!?/p>

內容創作,不論放在何時代都會吸引有創意理想的人投身其中,但行業發展有高峰有低谷,一旦決定把愛好與事業相結合,更細致周全的考慮,才是一切開始的前提。

 

作者:李靜林,微信公眾號:深響

本文由 @深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內容創造也是生產活動之一,都需要創造價值。如果創造不了價值或者價值不被認可,那就走不下去。

    來自江蘇 回復
  2. 過去或許是運氣使然,但熱鬧和喧囂過后必定是需要有所沉淀的穩定輸出,才能創造長期紅利。

    來自福建 回復
  3. 抓住互聯網機遇時,試著去體驗下,依附平臺流量,輸出一些符合時代特征的內容,感覺貴在堅持,要能應變行業規則變化吧。

    來自江蘇 回復
  4. 這幾位up主的視頻都有看過哦

    來自廣東 回復
  5. 在看到此篇文章之前,我印象中都有一直以為內容創作,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深挖自己喜歡的領域就可以出圈,但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才發現,確實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但已經是紅海了,要是還想要在此海洋中創業發展,幾乎是難上加難,但是對于兼職來說,作為知識分享來說則是最好不過的,一則對自己自身知識儲備的再次深入,另一個是在此創作過程中不斷地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藍海領域。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