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內卷:為什么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在互聯網大廠干了?
編輯導語:互聯網行業“內卷”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喊出“逃離大廠”的口號,“裸辭”也越來越常見。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離開原本向往的大廠?作者認為這不僅是個體的選擇,而是整個行業發展造成的必然結果。推薦剛進入互聯網行業,或者正在糾結是否要離職和轉行的同學們閱讀。
上篇給大家講了「我為什么能在7年前走運加入字節跳動?」的小故事,下篇接著來講,為什么我認為我的走大運,是行業大趨勢必然性中發生的偶然?為什么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在互聯網大廠干了?
一、10年只有1次的行業紅利期,只有部分幸運兒趕上了
2010-2014年,我在中國主要培養新聞和傳播行業人才的大學里讀書。那個時候,學生們忙著做什么呢?他們奔波于學校的電視臺和報社實習,最大的目標就是畢業后能加入央視,并不了解象牙塔外發生著什么變化。
而那四年,是互聯網從PC轉型移動端的關鍵開端,也是整個行業最近10年最大的紅利期:
- 2010年3月,美團誕生
- 2011年1月,騰訊推出微信
- 2012年3月,字節跳動成立,同年8月推出「今日頭條」App
- 2012年7月,小桔科技成立,同年9月「滴滴出行」在北京上線
- 2012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公眾號」
- 2013年底,阿里啟動「all in 無線」的戰略,大力投入手機淘寶APP
- 2014年4月,微博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體
這些公司后來成為這個時代的互聯網巨頭,它們推出的產品改變了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在我就業時根本意識不到,時代的洪流已經向我襲來,把還沒有搞明白狀況的我卷向了未來。
我之所以陰差陽錯做對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能夠選對字節跳動這個火箭,是因為那個時候互聯網行業有巨大的機會,公司的成功概率比幾年后多出了幾個數量級。
而我之所以能有讓外人羨慕的發展速度,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我有多努力,而是——我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恰好趕上了好時候。
但行業紅利期不是永遠存在的,一個人一輩子能趕上一次已經足夠幸運。
對于趕上的人來說,他們得做好以后都沒有這樣機會的心理準備;而對于沒趕上的人來說,積累經驗和本事,最重要的就是等待、發現和抓住下一次大機會。
二、不是這屆年輕人不行,他們的選擇依附于時代大環境
那么,我們再來看「這兩年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年輕人,為什么很容易干不長?」這個問題,除了個體的差異,背后的共性原因總結來說有三點:
1. 被行業勵志故事拉高了預期
由于前幾年互聯網過于火熱,年薪百萬的故事被新聞媒體大幅報道,每個入行的年輕人都以為自己會是其中一員,收入可以快速提升。但過了兩年發現現實低于預期,很快感到失落,從一線踏踏實實開始干挺難的。
對比我剛工作時,大部分人剛進入這個行業時沒有任何預期。
作為一個0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薪資比我同學們所在的英語教育機構或者大媒體機構低。最開始工作的一年里,我由于薪資過于微薄,時不時得靠家里接濟。父母再三勸說我離開這家公司,去銀行考個編制,找個正經工作。
臨畢業時,我發的雞湯朋友圈,清楚自己啥都沒有,也不確定以后會不會有
因為一開始預期低,后來取得了多大的成績,于我而言都是意外的驚喜,而非應得,更加珍惜,所以也比其他人更能干的長。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個真理,降低預期是幸福生活的秘訣。
2. 沒有興趣作為支撐,更容易放棄
在互聯網最為蓬勃發展的幾年里,進入互聯網行業成為很多高材生們擇業時的首選。
很多年輕人只是被薪資福利而吸引,而非真的感興趣。要是畢業不知道去干嘛,那就去互聯網吧。甚至很多大學生以此為終極目標,從大一開始實習或者研究生轉專業,只為了最后拿到心儀的大廠offer。
我畢業那會,為什么做出這個選擇?一是因為我確實掌握的硬技能太少,只抓住了新媒體這一個加分項,能干好的事情不太多。二是,我確實是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從實習做新媒體運營,到后面加入字節干雜七雜八的各種事情,工作內容本身以及期間獲得的正反饋,推動我心無旁騖地干下去。
如果剛進入某個行業一兩年發現自己度日如年,已有上班如上墳之感,確實沒必要再干下去了。
但殘酷的是,大部分人做什么都這樣,換個行業可能也只是往日重現。很多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里,但沒有興趣,更容易放棄。
今年1月,《每日人物》關于此議題的10萬+爆款
3. 行業人才的供需關系發生根本變化
隨著巨頭們的興起,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和高額回報開始吸引全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們扎堆涌入互聯網行業。
從16-17年開始,每年都有大量應屆生參與互聯網大廠的校招,并且媒體、金融、線下零售等各行各業都刮起了轉行互聯網的熱潮,他們費盡渾身解數為了拿到一個大廠offer。
對互聯網巨頭而言,有太多優秀的年輕人可供挑選。同時,18年開始行業整體進入瓶頸期,新的大機會變少,用人缺口也從「拼數量的基礎人力」轉為「要質量的高階人才」。公司里新員工的發展機會、上升速度勢必受到影響。
「內卷」本質而言是,基于「互聯網的高質量人才過度飽和」以及「行業紅利期接近尾聲」大背景下而產生的從業者群體不滿。
我充分理解這屆年輕人為什么更快離開互聯網行業、更愿意裸辭。這不僅是個體的選擇,而是整個行業發展造成的必然結果。
和過去幾年相比,這個行業的機會變少、成長速度變慢、競爭更激烈是事實;但如果和其他行業橫向相比,恐怕也沒有太多投入產出比更高的行業了。接受現狀,擺平心態,你會更輕松一點。
如果你剛進入互聯網行業,也正在糾結是否要離職和轉行,希望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能幫助你做出不后悔的決定。
互聯網行業可能不是你的唯一選擇,但是你最好的選擇嗎?想清楚這個問題,很多事情變得簡單很多。
作者:佐伊,某廠運營,6年深耕創作者平臺及新媒體行業,公眾號“佐伊的運營魔法”(zoeyopmagic)
本文由 @佐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小程序運行方案
哈哈哈 為什么兩篇文章看下來都有種要到精彩部分,文字卻戛然而止的感覺
自己覺得開心就好,每個人都不一樣,就這一輩子,太累了沒必要,終點都是一樣的,哈哈
互聯網大廠就像是一座圍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每年都有一大批新鮮血液涌入,也有人離開。很多年輕人其實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行業紅利期不是誰都趕得上,對于完全看不到行業未來發展的感到很迷茫的年輕人來說,裸辭在某些層面上或許是正確的選擇。
看完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來“「內卷」本質而言是,基于「互聯網的高質量人才過度飽和」以及「行業紅利期接近尾聲」大背景下而產生的從業者群體不滿?!?/p>
所以你覺得有道理嗎?hhh
互聯網大廠的吸引力非常大,但真的競爭不過,并且上升空間較局限,可能在企業里無法得到較強的滿足感。
確實需要結合自己想要什么來綜合考慮,不一定適合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