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已死,無人關心
編輯導語:網站曾經是互聯網上萬能的瑞士軍刀。人們用網站做了很多事情,但如今90%的互聯網活動都發生在新生代的舞臺上,網站逐漸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中失去了曾經的地位,本篇文章作者為我們分享了他關于的看法和延伸出的思考,一起來看。
有一天我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視頻:“如何從一個小的利基市場每月賺到1萬美元”。
這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點開了那個視頻。
30分鐘后,我買了第一個信息產品(通過視頻介紹)。4天后,我又買了第二個。
事實上我被一個叫Ryan Levesque的人誘惑了(以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方式),我必須承認,他是我最喜歡的網絡營銷者之一。
但當我掉進Ryan誘人的銷售漏斗時,我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雖然我已經從他那買了兩個產品,但我從來沒有訪問過他的網站。
這個事實不禁讓我思考起來:
- 我最后一次訪問一個正規網站是什么時候?(答案:我不知道)
- 為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喜歡的網上創作者是否有網站?(答案:因為我主要都在訪問YouTube、Medium和Twitter。)
- 所以,網站要滅絕了嗎?(答案:一切似乎都在表明……)
一、死因1:集中式網絡
90%的互聯網活動都發生在新生代的舞臺上——YouTub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或者Google,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增長。
Twitter和Medium的創始人Ev Williams曾說:
“在未來幾年,毫無疑問,內容和注意力將繼續從數以千萬計的網站轉移到人們只能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訪問的少數幾個集中式網絡上?!?/p>
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環境中,你認為人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花在你的小網站上?
說實話吧,現在擁有一個小網站感覺就像獨自住在大森林邊緣的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里,而其他人都在附近的城市里舉行盛大的聚會。
世界上的數據量每兩年增加一倍。所以很自然,人們也正在簡化他們的思維模式,以適應這種大規模的信息過載。
- 如果你想要娛樂,請訪問YouTube。
- 如果你有問題,就訪問Google。
- 如果你要買東西,就訪問Amazon。
要想在今天的網絡世界中謀得一席之地,你最好能夠快速地表達你的觀點。研究表明,無論是離線還是在線,你只有三秒鐘的時間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死因2:專業化
如果你網齡比較長,你應該知道網站、主頁這些在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曾經有多么輝煌。當時人們建立網站是為了炫耀。
成功的秘方是什么?
只要放上一段關于你自己的文字,一張你的狗的照片,再加一些閃亮的橫幅,你的網站就可以開始營業了。
為了讓你們更好地理解我的觀點,請看看下面這個杰作。
那時,事情很簡單。
“讓我們建立一個網站,然后你就會發現如何從中賺錢”。
網站曾經是互聯網上萬能的瑞士軍刀。人們用網站做了很多事情,但鮮有特別出色的事情——這就是問題所在。
瑞士軍刀當然很有用,但在互聯網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擁擠的大市場中卻并非如此。
今天,即使是地球上最大的網站也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目的。而且,還得需要數百名極富才華的工程師為之付出努力,才使它看起來簡單又直觀。
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僅僅做一個小網站怎么可能成功呢?
三、一種新的模式:最小的創業者堆棧
在云計算時代,聰明的網絡創業者思考問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必要從頭開始建立一個代價昂貴的網站。而且要學習所有必要的技能和技術來建立這樣一個網站也是極其低效的。
現代企業家只問自己一個問題:
怎樣才能利用現有的工具和平臺,以最高效的方式實現我的目標?
在線業務類似于搭建樂高積木,而API、SaaS軟件和免費在線工具就是這些樂高積木。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讓我們看看一些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家的案例。
Daniel Vassallo,一位前Amazon工程師,通過向他的7萬名Twitter粉絲銷售信息產品,在18個月內賺了346,768美元。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一個網站。
Zat Rana,我最喜歡的網絡作家之一,他在Medium上有大量的讀者。去年,他創辦了一個Substack-newsletter(Substack是一個平臺,作者可以提供付費訂閱服務獲得收入),現在每月能賺約40,000美元。我曾訪問過他的網站。
Ali Abdaal,是我最喜歡的YouTube創作者,他曾是一名醫生,起初YouTube創作只是他的一個副業。Ali現在在YouTube上有130多萬訂閱者。他通過在Skillshare(一個付費學習網站)上銷售課程,每月收入超過30,000美元。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一個網站(我也不在意)。
圖片由作者提供
四、結論
你真的需要一個網站嗎?
還是你實際只是想建立維護一個用戶群,測試你的商業理念,或者銷售你的課程?
你需要花點時間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一旦你的目標明確了,就看看哪些工具和平臺會幫助你實現這個目標。
在99%的情況下,擁有一個網站并不是必要的。
作者:Rob Stux,譯者:張茉茉,神譯局成員,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原標題:“Websites Are Dead (and Nobody Has Noticed)”
原文鏈接:https://www.36kr.com/p/1414823841093256
本文由 @神譯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所承載內容、品牌的訴求一直在,只是載體更多元化了。
就算是翻譯的,趨勢也是相同的,域名的注冊量急劇減少。
很多年前,不建網站的就用博客做公司的展示,后來變成了微博,當微信出來后就用上公眾號了,成本越來越低了,方便,有銷售需求的就通過了淘寶京東,有更多要求的就加個app。建獨立小網站的需求急劇減少。
網站是被頭部公司與新生代技術聯合滅殺了。
建網站雖然死了,但行業是轉變成了做公眾號,小程序,app等。
互聯網變得走向了封閉
在很多行業,尤其是注重品牌的行業,網站,公眾號,是根
確實 網站用到越來越少 但是更加的集中了
所有的產品都值得重新做一次。網站還是APP 還是抖音,只是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客戶在不同的場景是使用不一樣的工具去實現自己的需求的,現在入口多了,自然網站大不如以前的,但是很多場景下還是會走百度搜索的,擁有權重高的網站還是很有優勢且客戶目標又很明確的。現在做SEO不易,做大V也是不容易的,其實本質是一樣的。SO 網站已死完全危言聳聽的言論而已。
那國外眾多品牌的獨立站呢?我覺得他們的使用習慣也還在 使用的人還是挺多的呀……
應該是說獨立站開發的必要性下降了吧,因為新的用戶群體都是從中心化的應用去獲取服務,獨立站獲取流量也變得很困難了,不如依托中心網站
我還想說現在寫個文章都不分析國內市場和產品了,原來是譯文
應該說新一代的網民不常用網站了,作為90后依舊使用著一些優秀的網站,但說實話,近些年已經沒什么值得挖掘的新生網站了,畢竟人才也要賺錢,不會想不開做網站的
不知所云
沒死啊,網站也在悄悄改變,從pc端變到移動端。變的與App融合,H5嵌入App,同時也可以獨立作為web使用,也可以與小程序,公眾號一起使用??简灥氖墙换ピO計師的能力了。甚至有些網站就是先做移動端,然后再做pc端自適應。。。。
正解
作者,可以轉載到 公眾號: 前端自學社區嗎
聯系原作者轉載哦
是哎,建立網站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可能最終得到的結果卻不一定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感覺作者說的很多,剛開始確實是需要思考這些問題。
現在很少有 toC 網站了, 大部門是一些展示型網站,除了 那些有 定向用戶需要在PC瀏覽的和一些大的平臺【淘寶 京東 等】
受益匪淺
很贊成你對網站死因的分析
擁有一個網站并不是必要的
說得哪些網站現在都不能登錄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