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品視角,探究線下脫口秀的爆火
編輯導讀:自從《脫口秀大會》的爆火,讓很多人認識到了脫口秀這個行業,線下脫口秀的票價也水漲船高。本文將從產品的視角,分析線下脫口秀行業,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就是,線上脫口秀和線下脫口秀,它們不是一個物種。
這幾年,隨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節目的走紅,脫口秀演員和他們的段子經常成為網絡關注的焦點。2020年的《脫口秀大會》,憑借著多元的演員陣容、密集的犀利金句,曾創造77次熱搜的紀錄。羅永浩的“真還傳”、李雪琴和王建國的“雪國列車”CP,楊笠的“普信男”等話題一度引起全網范圍內的討論。
打造《脫口秀大會》的笑果文化,線下票價也從幾十元漲到幾百元,但依舊一票難求。根據笑果文化透露,其售賣線下演出票的小程序已有百萬級別的用戶,而入駐上海新天地的笑果工廠,截至2020年底,已經舉辦了超過200場商業演出,上座率達99%,自然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
不得不說,在幾檔明星節目播出之后,整個脫口秀行業都變熱了,線下脫口秀更是呈現出燎原之勢。僅去年一年,脫口秀俱樂部數量暴增4倍,線下演出場次則增加2倍以上,從一線城市輻射至二三線城市的脫口秀市場也逐漸壯大。
本文從產品的視角帶領大家認識一下線下脫口秀。
一、線下脫口秀是一款好產品嗎?
1. 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絡時代的來臨和視頻平臺的不斷發展,網絡綜藝無論在內容創作和制作投入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相比電視綜藝的品質高、團隊成熟、廣告主多等特點,網絡綜藝的互動性更強,內容豐富、廣告形式也多樣化。隨著資本的投入、人才的涌進,網絡綜藝的制作和內容也逐漸向電視綜藝趨同。脫口秀也成為一種記錄文化與社會巨大變化的載體,節目內容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密不可分。而作為喜劇綜藝的一種細分類型,脫口秀在傳統喜劇發展面臨瓶頸之時,反倒一枝獨秀。脫口秀網綜被開發,脫口秀行業市場正處于藍海階段>。
2. 場景分析
相對于線上娛樂,線下娛樂的需求并沒有被完全消解,只有滿足社交、原創、互動這三大特點的新線下娛樂業態才能活下來。這也是近年來,劇本殺、密室逃脫和本文所要討論的線下脫口秀等新業態大受追捧的原因。
原創、互動好理解,為什么還有“社交”?社交是一種普適性的人類需求,是基于時間、空間和交互資源產生的人類共情。進入互聯網時代,虛擬的社交空間占據了用戶更多的時間,但線上的娛樂往往是單向的弱社交關系,唯有線下才能連接強社交,拓展消費者的社交圈層。
歷史上,社交的產生主要基于實體空間。比如在歐洲,酒館是咖啡館形態出現以前就存在的“社交空間”,不同階層人士皆可以聚集并相互交流信息。社交空間的存在不會因為時代而改變,但卻會因為時代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存在方式。脫口秀所形成的場域便是社交空間的一種演化。
3. 用戶畫像
觀眾以Z世代為主力,18-23歲觀眾最多,高達41.04%,其次是24-28歲的觀眾占了24.07%。同時據《2018中國在線綜藝用戶洞察報告》顯示,一線城市、高學歷用戶對脫口秀有更天然的偏好。
二、為什么在網絡時代,線下的脫口秀卻越來越火了?
1. 需求:線下文娛空間的空白
線下脫口秀熱火朝天的另一面,是過去幾年線下文娛業態的持續落寞。
2021年7月,#中國現存KTV企業不及七年前一半#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我國現存的KTV企業只剩下6.4萬家,其中多達4萬家企業注銷或吊銷。
KTV的衰亡似乎只是線下舊的文娛業態現狀的一個縮影。>過去承包了中國人大部分休閑時間的KTV、麻將館、商場、電影院等場所,都面臨著客群老化、客流量減少的窘境。其中一大原因在于——移動化觀影時代的來臨,取代了過去線下電影和演出的一部分市場,而層出不窮的線上唱歌App則取代了傳統線下KTV,麻將館等更是因為不符合年輕人喜好而逐漸沒落。
2. 供給:叫好叫座難賺錢
從商業角度上來說,線下脫口秀無論是對演員還是脫口秀俱樂部來說,都不是一門好生意。
簡單來說,在國內,以影視演員、主持人乃至脫口秀演員等為代表的藝人,有兩種主要的變現路徑:一種是賺To C的錢,也就是靠賣門票或個人專輯等形式賺粉絲和觀眾的錢;而另一種是賺To B的錢,也就是靠接代言,賺化妝品、電腦廠商等品牌方的錢。
但國內的脫口秀行業尚未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所以脫口秀演員們往往會自詡為“聰明的窮鬼”。>在上一季《脫口秀大會》,何廣智就靠著“窮人”的故事一路晉級。他曾說過這么一個段子,“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這個段子是去年寫的,今年的話,一毛錢沒有掙到?!?/p>
那為什么線下脫口秀還是越來越多?一大原因在于,楊笠、王勉等脫口秀“頂流”的走紅無疑讓脫口秀演員看到了成功的曙光。楊笠的段子引起了無數女性觀眾的共鳴,也收獲了不少粉絲,其微博粉絲數已經達到了二百萬。隨之而來的是爆發式增長的節目宣傳和廣告數量,從護膚品牌三生花,到男裝海瀾之家等。
在脫口秀行業,大部分演員的職業路徑都是:從開放麥到接商演再到上節目。其中,開放麥和商演等于是打怪環節,這也就吸引了無數新人參加線下演出。在線下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人氣之后,既增加了曝光的機會,也能保障線上舞臺的出彩表現。
同樣,為了給線上提供越來越多的內容供給,線下的場子和開放麥也越來越多。以單立人喜劇為例,每年都會舉辦“單立人原創喜劇大賽”,為線上節目輸送了許多寶貴的演出資源,今年在《脫4》上大放異彩的徐志勝、邱瑞、童漠男、肉食動物等脫口秀演員都由單立人培養或參加過相關的比賽。
對演員來說,參加線上節目的機會畢竟有限,而線下的機會更多,也更具日常性。一年一季的《脫口秀大會》,顯然只能輸出數量有限的脫口秀演員,而線下卻有大量的場次可以參與,許多演員甚至每天都會趕2-3場演出和開放麥。
脫口秀節目的迅速傳播,離不開線上內容與線下活動的互補聯動效應。>在線上,爆款綜藝通過社交互聯網迅速擴大覆蓋面,觸達更多對喜劇內容感興趣的用戶;在線下,通過現場演出吸引觀眾參與互動,促使大眾形成新的消費習慣,也成為演員積累經驗、打磨段子的“練兵場”。
3. 觀眾:互動、冒犯與娛樂
相較于線上,線下的途徑更為直接,這種低門檻的表達形式,對于觀眾來說,可以很大程度地參與其中。
從互動方式看,線上內容大部分為單向閱讀和觀看,雖然可以評論和發彈幕,但依然無法與線下的互動感相比較。而脫口秀的一大特色便是“冒犯”,“冒犯”得以存在的基礎就是演出者和觀眾之間產生的一種強有力的互動感。
從內容上看,線下的脫口秀也具備著線上沒有的特性,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有無“人設”的區別?;ヂ摼W信息傳播迅速,為了快速讓觀眾記住自己,脫口秀演員必須要給自己打造一個“人設”,而他所講的段子也都是圍繞“人設”鋪展開來的。在線下演出時,這種壓力就要小很多,表演也更純粹。用一句話來區分線上線下,那就是線上是“人托段子”,線下可能就是“段子托人”。>正是有這種差異的存在,不少喜歡更純粹脫口秀內容的觀眾就轉向了線下。
線下脫口秀還有一個優勢在于,在不同的地域,段子的認同感可以進一步加強。比如,某上海脫口秀演員的“金山大西瓜”梗,是上海地區以外的人很難理解的。
三、總結
根據CBN Data發布的《2018中國年輕態喜劇受眾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年輕態喜劇”受眾以18歲-29歲為主體。越來越多的現狀也證明,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脫口秀了??梢哉f,當線上消費、社交到達一個峰值之后,中國年輕人回歸真實體驗的需求無比強烈,線下脫口秀的爆火也是消費社會進入成熟階段的一大特征。當我們試圖去理解線下脫口秀的爆火,我們應該看到它的背后,是年輕人審美趣味和交流方式正在發生轉變。
脫口秀節目的核心,不是純粹為娛樂而娛樂,“它不會讓你逃避遇到的難題,而是讓你換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所處的環境,從而更有智慧地去處理問題”。在一個諷刺和冒犯能得到免責的場域,為人們充滿無力感的生活帶來快樂和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暫時地脫離現實,享受幽默,宣泄情緒,紓解壓力,然后笑著面對生活,這也是脫口秀的意義所在。
本文由 @汪仔5412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不怎么看脫口秀,不過還喜歡看相聲的,德云社yyds
的確,現在人就是需要面對面真實的交流,感覺很多都是從線下引流到網上的,現在我在想怎樣從線上引流到線下,陌生人的朋友怎樣激起火花
脫口秀節目的核心,不是純粹為娛樂而娛樂,我們可以從中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
在歡笑中突然嚴肅,發現說的就是現在的生活
太喜歡《脫口秀大會》這個節目了,真的很下飯哈哈哈哈,很期待能去線下看!
脫口秀大會真的絕了,我天天看這個下飯!有機會一定要去線下看看!
笑死,平時就喜歡講些段子啥的,舍友經常叫我去參加脫口秀
最近愛上了看《脫口秀大會》這個節目,每次看完都覺得壓力釋放了不少。
線下脫口秀比線上脫口秀多了一份親近互動感,看到原本在屏幕里的脫口秀演員就這樣站在你面前也是一種神奇的感覺~
謝謝作者大大的分享,寫得太棒啦~最近都在看《脫口秀大會》這個節目,看完這篇文章覺得自己對其中的了解更加透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