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自己的信息繭房

3 評論 5478 瀏覽 2 收藏 8 分鐘

編輯導語:我們常擔心在算法推薦的影響下,會形成信息繭房,不過,我們是否可以改換一種思路,讓自己平等地擁有裝修信息繭房的能力?關于這個問題,不妨來看看作者的思考和解讀。

我很生氣,因為我我打開短視頻平臺刷了好久,推薦的視頻一個比一個無聊,我根本看不進去。

這是怎么了?你的大數據呢?算法呢?個性化推送呢?對我愛好的精準把控呢?

拿了我這么多數據,就這?

你得支棱起來呀。

于是我開始一個個手動給那些不喜歡的視頻打標記,點不感興趣,尋找稍微有意思一點的視頻,給它們轉發點贊評論。

累了一上午,終于好看點了。

網上有人說了這個現象:

我點贊轉發評論,不是因為我想點贊轉發評論,是因為我怕大數據忘了我。

這個說法其實挺有趣的。

大數據搜集所有人的喜好,并不執著于某一個人。

你不表達自己的傾向,它就按照別人的喜好去推送了。

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會養號的用戶才有奶頭樂。

同樣是奶頭樂,也分奧力給味的和草莓味的,既然躲不掉,不如讓它變成自己喜歡的口味。

我的短視頻APP打開來,首頁都是各種烤肉火鍋小龍蝦,牛老師打開來,首頁都是黑絲小哥哥,半裸小哥哥。

同樣的APP,在我們的手里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物,我們的一部分已經融進了平臺的算法里,就像基因編碼一樣記錄了我們的靈魂。

我的那個APP只有給我才最有吸引力,給別人會變成什么東西。

算法只推薦你喜歡的內容,這是一種詭異的忠誠,魔幻的契約。

有點壞,又有點好。

很魔幻。

如果有一天,一切都歸于混沌,牛老師的陌生人社交APP不推送他最愛的富老頭了,富老頭都推給我了,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對牛老師來說更是一種背叛。

所以我仔細篩選,捏緊手里的硬幣,吝惜每一個點贊。

那些不夠喜歡的內容,我絕不投幣,不是因為我喜歡白嫖,只是不想讓大數據誤會我和它們的關系。

如果你把內容平臺的算法理解成一個監視者,搜集你的喜好是為了暗搓搓做壞事,那當然會毛骨悚然。

但我們為什么不能反過來調教大數據呢?

只要你明白了算法的推送原理,那它可以被你玩兒成一個24小時不睡覺搜集你喜好的舔狗。

你想看什么,它就給你推什么,如果你給的是正反饋,就繼續推,加大力度,如果是負反饋,就減少推送,改為其他隨機內容。

不惜代價和運算量,不惜成本和時間,一點點測試出你的喜好,根據變化實時調整策略,只為了能夠讓你多看一眼,能夠再見你一面。

這已經不是舔狗精神所能概況的了,舔狗科學。

至于這些信息會不會變成你的弱點,拿來投放廣告,只要你打死不掏錢,大數據又能拿你怎么樣?

窮才是最沒有破綻的自保方法,我沒什么可失去的,那我就是無敵的。

當然,別開通網貸功能。

調教信息繭房容易,改變自己的內心很難。

牛老師有一段時間為了提升自己,開始故意點進那些自己不喜歡的短視頻,給根本看不進去的科普內容點贊,給黑絲小哥哥和扭腰跳舞視頻點不感興趣,試圖欺騙大數據。

他成功了,幾個月后他的首頁全是金融一百年,劍橋中國史,東漢生死觀。

但他也失敗了,因為他騙得了大數據,騙不了自己。

他哭著對我說,自己還是喜歡小哥哥。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與大數據無關。

這時候,一個魔幻的事情就發生了。

我們都知道自己被算法綁架了,但同時我們也被算法馴化了。

我的生活不會因為離開這個基地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被牢籠困住變得更差。

甚至可以這樣想,在現實中買房子很難,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里建設自己的信息繭房。

無論貧窮富有,賢與不肖,都平等地擁有裝修信息繭房的能力,算法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

我的每一個點贊關注轉發,都是在挑選自己喜歡的地磚和三合板,建造出合乎心意的房子。

如果是老色皮,那么這個房子就是KTV包間的樣子。

如果熱愛數學,在漫長的時間里,只給微偏分方程和幾何分析點贊,那你的信息繭房會變成菲爾茲風格的,磚石是不定義的原詞和公理,支柱是幾何和代數,地板磚是解析幾何、數論和微積分,裝飾物是數學分析,天花板是拓撲學,是群論,是純粹數學。

這樣的信息繭房有什么不好?

誰能說沒有營養?

只不過大多數人并不喜歡,并不愿意住進去。

就好像讀書的時候老師天天說要你好好學習,大家都知道老師說得對,但依然不喜歡。

不過我又想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現在智能手機也不貴,我完全可以買兩個手機,用兩個賬號。

一個賬號都是學習的內容,有益的內容,另一個賬號全都是各種人性的低級欲望,五毒俱全。

就好像B站有個梗,叫號已經養好了,首頁可以全是騷東西,也可以全是各種科學的東西。

我想自我滿足的時候就看第二個手機,我心懷內疚想痛改前非的時候就看第一個手機,在兩個不同的信息繭房之間反復橫跳。

我們逃不出信息繭房,但我們可以在不同的信息繭房之間串門。

這個時候,到底是大數據綁架了我,還是我綁架了大數據?

到底是算法控制了我,還是我玩弄了算法?

是斯德哥爾摩,還是PTSD?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這可真是,大數據年代的倫理學啊。

作者:半佛仙人,公眾號:半佛仙人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p1p3G5T3DUYZ3T-U5keAqQ

本文由 @半佛仙人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養號基本上是現在年輕人都在做的事,大數據掌管著我們所有喜好,想看什么有什么

    來自江蘇 回復
  2. 利用大數據篩選優質、相關的信息??

    回復
  3. 我的號已經屬實被我養明白了,就是有時候一段時間不看某個內容它就不推送了比較麻煩。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