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打造通向美的維納斯之鏡

3 評論 5201 瀏覽 6 收藏 27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市場環境的發展與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智能健身賽道也吸引了眾多關注。不過,智能健身賽道的發展前景如何?當下海內外健身交互產品發展情況又是怎么樣的?本篇文章里,作者對這類產品的產品特征、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一定要愛上與健康有關的事業!干好了有錢,干不好有健康;成功了顯眼,不成功顯年輕?!薄度嗣袢請蟆?/p>

清晨,鬧鐘鈴響,伸個懶腰,打開線上健身課程,跟著屏幕上的瑜伽教練做個晨間喚醒拉伸,泡杯咖啡,當代打工人的一天開始了。

一場新冠疫情倒逼海內外的我們健身意識全面加強,不用在天上飛了,宅家的時間多了,生活的節奏慢了。后疫情時代下,減脂的意愿和健身用品的消費需求也增加了。

資本也紛紛將注意力轉向智能健身賽道,海內外頭部品牌頗受青睞。動感單車第一股Peloton($PTON)在2021年1月曾一路攀到了每股171.09美元;Keep于年初拿到F輪3.6億美元融資。FITURE擬合未來則收獲投資人B輪3億美金的垂青,一躍成為新晉獨角獸……

與此同時,無數好奇與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來:一面鏡子就等同于一門好生意嗎?這樣一款具有智能矯正功能的健身鏡產品是不是在收割韭菜啊?高歌猛進的智能健身賽道,能夠做到“懂運動更懂用戶”嗎?

本期,泡騰研究員調研并整理了海內外健身交互領域的產品情況,以國內熱議的智能健身鏡品牌FITURE擬合未來為例,初窺市場態勢,探討行業前景,在文章中,你將看到:

  1. 對海內外健身鏡交互產品及市場情況的整理;
  2. 以國內FITURE魔鏡為例,小議產品特征、發展情況及消費者需求;
  3. 展望未來,以資本角度看產品邏輯,解讀賽道。

一、野蠻消費力背后的健身鏡

1. 日趨成熟的海外健身鏡市場

根據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行業分析,2021年全球智能鏡的市場預估為25億美元,到2031年底,整個市場規模預計將達65億美元。

從2021年至2031年,隨著技術的迭代和創新公司的涌入,智能鏡市場預計將以接近10%復合增長率增長。根據目前市場銷售預測,預計在2021年底,北美市場份額將占全球市場的25.5%。

智能健身在海外市場已有成熟的產品走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12年,于2019年9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Peloton佩洛頓,上市當日股價為每股29美元,市值為81億美元,到當前股價為105.56美元,市值317.2億(2021年9月16日)。根據2021年Q4財報顯示,Peloton實現總收入9.37億美元,截止6月20日全球會員310萬,預計至2022財年將達363萬訂閱總數。

誰在打造通向美的維納斯之鏡

圖片源自官網

這家主打家庭健身的科技公司,主要業務為帶屏幕的動感單車、跑步機及健身訂閱服務,被稱為“健身界的Apple+Netflix奈飛”,其模式是一次性購買設備+訂閱課程會員。Peloton于2020年9月推出了Peloton Bike+,售價2495美元,并將標準版Bike從原價的2245美元降至1895美元。今年隨著財報公布,宣布降至1495美元/臺。

誰在打造通向美的維納斯之鏡

圖片源自Peleton財報

除了Peloton,主打屏幕交互的還有成立于2015年的力量訓練器械Tonal和Tempo,已被收購的Mirror健身鏡,來自美國創意工作室的FORME以及歐洲市場的VAHA健身鏡。各類品牌仍以硬件產品+會員課程為主要模式,會員定價基本在每月39美元左右。

Tonal是一款帶觸摸屏的壁掛式智能力量訓練產品,目前價格在2~3萬元左右,系統自帶機械臂,搭配智能健身配件包,用戶能夠進行多種類型的力量鍛煉。Tempo智能健身則以智能擼鐵作為特色,屏幕下的小柜子具有收納功能,可以用來存放鐵餅等器械。此外,Tempo還能夠在必要時為用戶推薦合適的線下教練。

誰在打造通向美的維納斯之鏡

圖片分別為Tonal & Tempo,源自官網

VAHA健身鏡來自德國柏林,成立于2005年,據消息稱,其目標是在2021年底達到1萬名用戶,目前主要向歐洲市場。美國Mirror健身鏡成立于2018年,于2020年被Lululemon收購。FORME搭載4k觸控屏,除了個性化訓練課程,還在鏡面后搭載了一個滑動式儲物柜,可以收納負重訓練臂、滑輪、拉桿或把桿等配件。

2. 集中爆發的國內健身市場

在海外蓬勃發展的健身鏡,這兩年在國內市場同樣大放異彩,新秀不斷崛起。或許大家有所了解:面世的屏幕交互類品牌,在功能和外形設計上都一定程度借鑒了海外產品。其產品系列及收費模式也以“硬件+會員”展開。

健身鏡是最近兩年的新起之秀,而國內目前面向初級用戶的智能健身產品以跑步機、橢圓機、劃船機為主。

從市場幾個主要品牌推出產品的時間來看,確切一點,是在2020年9月之后紛紛高調露臉進入市場,在2021年5月左右集中爆發推出產品,其中不乏對標海外力量訓練設備Tonal,來自廈門數智引力的IM-BODY,以及速鏡Speediance等。對標美國Mirror健身鏡,國內產品有FITURE、Fitmore、Yupp、LITTA、mirror(Justin&Julie)、myShape(ShapeJoy)等。

誰都知道前有成功案例一騎絕塵,就定會有來者虎視眈眈。大灣區的幾十號工廠摩拳擦掌準備著加入“造鏡運動”,中國的007創業者們早已摸清了路數,唯有抓緊時間占領用戶心中的品牌認知,方為正道。

在2020年成立的數智引力是一款中國版的Tonal產品,來自廈門大學的創始人,在產品設計之初與源自與Tonal洽談代理未果,索性開啟了“我行我上”的研發之路。品牌在早期融資中引入了奧佳華集團,可以想象的是未來通過數智引力這款產品,與奧佳華在大健康領域或將形成聯動,而依托奧佳華的供應鏈又能為數智引力的產品提供有力支撐。產品尚未上線,預計售價將在1.5萬-2萬元左右,遠低于原版Tonal。

另一款可以關注的類Tonal本地化產品是速鏡Speediance,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速鏡的Speediance像是極簡到可以當晾衣架的Tonal。據消息稱,這兩個品牌的產品將預計于今年第四季度上線,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隨著FITURE魔鏡的推出,市場上Fitmore(咕咚體育)、Mirror M1(喬山與myShape定制,原Shape Joy)、Yupp(動趣體育)、LITTA(樂客運動)、mirror(Justin&Julie)、億健魔鏡等一系列品牌也紛紛將自家的健身鏡推向市場。從整體上看,產品基本都以立式鏡面屏幕+線上課程的方式推出,都在強調了內容、社交、生態的布局,鏡子價格從2000至10000元不等,會員課程內容質量待對比。

Yupp品牌在宣傳上增加了家庭健身,以及1v6團課的社交屬性介紹,課程有私教、團課、直播課。Fitmore是咕咚推出的健身鏡,與FITURE不同的是,Fitmore的內容合伙人計劃直接開放內容端上傳功能。也就是說,個人或者機構用戶都可以自行上傳內容,猜測品牌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補足平臺的內容缺失,抓住用戶喜好。

3. 明星背書,資本入局

海外健身品牌攜手體育明星共進并非一朝一夕。例如Tonal背后有NBA球星金州勇士隊Stephen Curry和洛杉磯快艇隊Paul Goerge,VAHA健身鏡的聯合創始人是德國拜仁門神諾伊爾,世界冠軍張繼科擔任FITURE專業燃力官。隨著國內娛樂圈整頓加大,奧運健兒曬《隔離日記》小作文弘揚積極正能量,健康陽光的形象也在擴散,一眾明星和大咖在平臺曬出“健身同款”。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各大資本踴躍的身影。例如 L Cartterton,這家全球消費基金曾經參與了Peloton、Hydrow劃船機、Tonal的融資。

如你所見,貴圈的資本們看準了廣大新青年野蠻的消費能力,一大波投其所好正在來臨。

二、魔鏡魔鏡,魔在哪里?

前有資本領路,后有明星帶頭,但多年剁手經驗的我等又豈會輕易入坑?不妨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健身市場在國內尚屬于教育和培育期。根據QuesMobile數據顯示,當前移動互聯網運動健康行業,已經形成了運動健身KOL分享經驗+垂直APP獲取專業服務的多元化運動線上健身方案模式,通過運動健身設備鏈接內容與用戶行為。其中,女性運動達人較男性運動達人有更大的比重,對健身塑形也有著更強烈的訴求和付費意愿。

據CBNData數據顯示,85后為線上消費主力群體,95后增速顯著。消費區間以1000~2000元入門級為主,2000~3000元增速顯著。消費偏好主要為安全、輕巧靈活與智能。

誰在打造通向美的維納斯之鏡

圖片源自QuestMobile

作為健身類產品的消費主力,具備輕健身習慣的城市年輕人最常見的無器械場景是瑜伽、操課等。然而,由于價格、位置、環境、教練、課程設置等因素,邁入健身房對大多數人來說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此,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更隨心所欲,社恐友好的居家鍛煉模式逐漸成為人們的心頭好,各類健身鏡也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

其中,FITURE可謂是闖出的一匹黑馬。

1. 魔鏡魔鏡,魔在哪兒?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再來詳細看看FITURE魔鏡這款產品。

就形態來說,FITURE魔鏡像是Mirror的復刻版,延續了該類產品的大部分特點,例如43寸屏、需要插電聯網使用、配套在線課程。品牌推出“硬件+內容+服務+AI”模式,其中,FITURE又有所不同。

FITURE主打產品AI交互,配有傳感器,AI運動分析引擎,能夠實時捕捉用戶運動姿勢,智能糾錯。也就是動作如果不到位,屏幕會通過文字和音效提醒矯正。但是這個功能與私教相比的體驗究竟有何相同與不同,有待更多真實反饋。

活著的公司沒有不想賺錢的道理,但想割韭菜的FITURE可能成本不允許。據業內人士分析,售價在8000元左右帶有4K屏的尊享版BOM(硬件物料清單)成本在4500元上下,扣除渠道成本、模具、NRE攤銷,高成本很難降價,算下來毛利在10%左右。

知乎有厲害的大牛分享通過Github上Magic mirror程序+出門問問語音SDK+顯示器的方式DIY 了一塊中文語音可交互的魔鏡,成本為各類配件400元+一臺二手顯示器,普通43寸屏千元左右。高價之下,能負擔的用戶規模是有限的,競爭如此激烈,如何在不損失用戶體驗下降低成本是個難題。

2. 誰在用FITURE?

目前來看,FITURE線上購買用戶主要集中在單身白領,親子、及中老年家庭。白領往往工作緊湊壓力大,有健身意識和付費意愿,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鍛煉。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是家庭采購,像帶孩子的寶媽,或是為父母和家人購置。FITURE支持課程共享,多賬戶權益,多了一份互動交流也多了氛圍感。諸多同類產品也都在通過社交來爭奪和沉淀客戶,以期未來增加留存和復購。

但是家庭健身場景也正在面臨挑戰:對于老一輩人來說,晨起遛彎、樓下廣場舞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帶娃的父母周末可能更愿意去個公園,而不是憋在家里。隨著全民健身理念逐步下沉滲透,小區樓下熟悉的紅藍器械沒準也要時髦起來了。

線上跟學對消費者來說節約了時間成本,但是AI智能指導和真實教練指導還是有區別的,當前健身鏡能夠解決的問題主要在于輕健身,并不適合部分需要指導和保護使用的器械。此外,據有關數據顯示,當前FITURE用戶月均訓練次數約14次,次平均時長約30分鐘。健身鏡們只起到了補充或錦上添花的作用,恐難達到理想的活躍度。

就FITURE官方的說法,公司想要做的并不僅是一款硬件設備,而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和引領者”,這也體現在App內能夠看到健康顧問飲食指導等。想來,未來可能還會延展電商屬性也不一定。

但是,居家鍛煉的痛點是如何幫助用戶克服惰性,長期堅持下去。將課程轉移到線上配合一面健身鏡,能不能解決用戶這“最后一米”的問題呢?“有多少跑步機淪為晾衣架,可能就有多少健身鏡淪為試衣鏡“。沒準我們之后能在閑魚見分曉。

夢想還是要有的,但路還是得走的。

三、健身鏡們的未來在哪里?

1. Keep與FITURE對比——賣內容還是賣硬件?

作為賣著硬件的內容服務商,FITURE的未來之路如何尚且不知,但作為內容前輩,活在線上流量的Keep變現之路又如何呢?

2021年是Keep成立的第7個年頭,今年1月獲得F輪3.6億美元的融資。當初面向健身小白的內容平臺,2015年上線百天DAU百萬,發展至今憑借3億用戶月活超3000萬,成為互聯網健身APP榜首。

Keep創始人王寧曾對媒體表示,Keep的定位是做體育運動品牌。有內容的情懷牌是吸引用戶的一步,為愛發電的生態并不那么好做,資本需要能賺錢的社區。

Keep在2018年3月推出Keepland項目,同年9月推出會員訂閱模式。在2019年海外動感單車Peloton成立第7年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的次月,Keep宣布推出智能動感單車,售價2799元,同年12月相繼推出了智能運動手環和健康輕食,多品類覆蓋吃穿用練,亦欲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

效果怎么樣?據合伙人劉冬稱,“Keep超一半的收入主要來自于消費品,一年接近10億(智能硬件占35%,訓練裝備占40%,食品占25%),第二的是會員;隨后是廣告;Keepland貢獻最少”。雖然消費品帶來了大部分收入,但利潤率并不比訂閱高。

從產品和營收來看,硬件做內容和依托內容做硬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思路。

Keep廣泛撒網重點培養,魚還是有的,用戶對品牌有認知有黏性。此前Keep合伙人劉冬被問到會不會做魔鏡時,表達過對未來做智能硬件的三個維度方向:“反饋互動層面,可以交由AI來解決;視覺層面的解決方案是大屏;內容則通過App的形式來完成“。他表示:“它的形態可能是鏡子,也可能是AR。”據說Keep也有推出智能健身鏡的計劃,目前還未看到上線銷售。

FITURE魔鏡直接從硬件切入,拔高門檻再來篩選目標客戶,作為流量基本為零的創業公司,講故事的開頭可不大容易。

一來硬件要拼成本占山頭,管理消費者對商品性價比和用戶安全隱私等顧慮,還要解決迭代系統會存在卡頓、矯正不準以及矯正標準界定等問題,讓用戶對品牌傳遞的價值能產生認可。如果進入智能家居領域,更可能要面對如華為、小米等實力派大佬的競爭。

二來要拼內容拼服務,在課程內容上保證持久的吸引力,讓用戶有付費并持續訂閱的意愿。FITURE未來依托產品在續費訂閱或許會好于Keep,但競爭之下需要有更長久的綜合收益能力支撐。

誰在打造通向美的維納斯之鏡

掐指一算,距離FITURE第一款健身鏡推出即將一年,這段時間FITURE交出的答卷如何呢?

抬頭望,FITURE魔鏡首登薇婭直播間引440萬觀看,低頭算,下單3000臺。而反觀隔壁Mirror,2020年借著Lululemon的東風,營收1.7億美元全年銷量9萬臺左右。

為拓展業務增加用戶體驗,FITURE魔鏡前不久同步開啟了B端業務的拓展:開放城市經銷商計劃,和北京香格里拉達成合作,意欲加強商旅人士,此外,與月子中心和學校進行合作,與蔚來、內外、盒馬等品牌渠道合作來加強產品推廣,不知道這一波操作是否會讓大家改觀,從而為銷售帶來一波增長。

畢竟,對創業公司來說,能跑起來才是第一步,怎么商業化落地有造血的力量才是講好故事的核心。

2. 曇花一現還是健身革命?

對于機構來說,投資成功如果靠的是概率,那么增加概率的方式之一就是投個好團隊。

FITURE總裁張遠聲和CEO唐天廣來自合并前的貨車幫,是有創業經驗和行業資源的連續創業者了。其他團隊成員也大都來自大廠、名校、海歸。畢業于哈佛的COO唐宇瀚是前百度AI算法工程師、自動駕駛公司智加科技全球戰略負責人,同時畢業于清華大學的CTO付強曾任谷歌、亞馬遜、雅虎、騰訊等技術管理崗,設計有服務Apple的Frog團隊,技術有無人汽車駕駛和大疆OSMO云平臺團隊。

從團隊背景看,做事的能力是有的,但最終能不能做成還有待觀察。

此外,從投資FITURE的機構陣容來看,合作的全明星基金、騰訊投資也是老朋友了。

FITURE融資歷史

合并前貨車幫融資歷史

泡騰VCer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不管如何,有政策利好,有成功標的,是選擇錯過還是上車。十幾家機構搭伙,風險分散,人多力量大,總還是希望能做大做強的,做好了一起吃肉,做不好各自喝粥。

轉頭想想,那年Peloton在找融資的時候曾被VC婉拒,理由是產品價格高昂,用戶量小。如今的Peloton,可謂是疫情以來的資本當紅辣子雞。當然,我們還是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國內的環境不一樣,故事發生的時間也不一樣,需要從內容、運營、數據等不同方面綜合考量。好回報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

互聯網流量紅利時代已經過去,新一波流量在哪誰都說不準。鏡子或許是家庭健身的初始形態,但隨著各類屏幕的不斷普及與技術的不斷發展,鏡子一定不會是最終形態。盲猜健身鏡的交互會成為一個新的流量入口,逐步延伸出私教課程、飲食指導、一站式采購等等,雖然目前看產品價格恐怕很難規?;?。

不論如何,快速捕獲資本關注的健身鏡們都踩中了恰當的時機——傳統的大廠們尚未入局,智能家居進萬家的小米,以及在缺芯困境中尋求突破的華為等也尚未有同類產品的推出。即便之后有同類產品,用戶可能也會考慮遷移成本。對于平臺們來說,掌握了用戶就等于掌握了流量,掌握了資本。

未來,FITURE們還需要繼續經受市場和時間的考驗———最先跑出來的不一定是跑得最好的。

隨著各方政策逐步落地,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商家進場,或許能夠為C端想要入手的消費者帶來價格福利。

合理預測,隨著家庭健身互動產品的逐步普及,全民健身的風氣將會引領新的時尚;又或者,市面上早已推出的 Nintendo Switch健身環,亦或是正在勢頭上的VR/AR、更為先進的智能互動式的諸多健身產品將帶著我們進入全新的時代。

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國產做不到。

Reference:

  1. Peloton提交206頁招股說明書,科技健身獨角獸運營數據大拆解,懶熊體育,
  2. “中國版Tonal”要來了,這家公司3個月連獲2輪融資 | 創業熊,懶熊體育,
  3. 揭秘 L Catterton:背靠LV,手握250億美元,正在用錢給消費賽道投票
  4. FITURE健身魔鏡,你如何評價這個東西?,知乎
  5. FITURE布局智能健身鏡的邏輯,億邦動力
  6. Keep小步快跑IPO ? 3億用戶下探路商業化,華夏時報
  7. Keep的野望與失焦, 市值榜,36氪
  8. QuestMobile健身人群報告,2021年4月

 

作者:喵甜;編輯:Janet;公眾號:泡騰VCer(ID:ptvc2020)

本文由@泡騰VCe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當代很多年輕人已經很重視身體健康,健身鏡的發展未來可期吶

    來自江蘇 回復
  2. 私教可能健身卡辦一年都不怎么去,健身鏡刮風下雨都不影響,這方面還挺有優勢的。

    來自浙江 回復
  3. 就目前來看,健身交互產品的未來發展還是很可觀的~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