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有些年輕人為什么選擇“丑化”簡歷?
編輯導語:無論是職場社交還是生活社交,大家總是會用各種“前綴”來介紹自己。特別是在簡歷中,自我介紹或是說自我評價更是成為了年輕人展現自己的“場地”。本篇文章里,作者為我們分析了當下年輕人對自我介紹進行惡搞的現狀,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微信、釘釘、Facebook 、LinkedIn ,現如今,和「你現在已經沒法把工作從生活里剝離開來」一樣,你也很難「把生活從工作里撇開」。職場社交化的潮流,在國內躲躲藏藏的朋友圈「工作分組」、「工作專用小號」已經有體現,中文世界之外,另一個體現大概就是人們的自我簡介了。
「妻子、母親、姥姥、婦女兒童權益的提倡者,美國第一夫人、阿肯色州第一夫人、參議員、國務卿、愛狗人士、發型偶像、褲裝套裝狂熱愛好者、2016 年總統候選人。」
這是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應聘總統」時寫的領英簡介。
「愛狗人士、發型偶像、褲裝套裝狂熱愛好者」,差不多是社交媒體語言,透著試圖展示幽默感和親和力的努力,但看起來并不成功。
比爾·蓋茨的簡介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主席。突破能源創始人。微軟聯合創始人。如饑似渴的讀者??釔勐眯小;钴S的博主」。
鮑里斯·約翰遜:「英國首相,阿克斯布里奇和南賴斯利普選區的國會議員,保守黨領袖。」而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則寫道,「我的妻子是薩曼莎,我倆有三個孩子,Nancy、Elwen 和 Florence」。
而多數簡歷甚至只剩無聊,掃一眼領英創始人 Reid Hoffman 的便知,「消費者互聯網和軟件的各個方面。重點是產品研發、創新、商業策略、財務,但也包括綜合管理、運營、業務運營、業務發展、人才管理和市場營銷」……
“簡直不知所云”。不論他們多努力想顯得接地氣或老老實實,不少年輕人對這些名人的自我介紹也都不買賬。
到了這代年輕人,自我夸耀變得很不受歡迎。他們更善于挑刺。
一、年輕人正在用惡搞文化來消解精英話術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們提到,「展示優越」不是當下的流行美學,主動宣揚自己如何好,如何有品位有愛心,都會有被指責「裝、凡爾賽」的風險,而占據網絡鄙視鏈頂端的是「自嘲」。
所以,一旦在一個社交網站上稍顯過度地主動表彰自己,還被認識的人發現,就會被覺得是表演性自戀——即使是在領英這樣專門的職業社交網站上。出于同樣的原因,有人也就開始在領英簡介中開玩笑、自嘲,在其他平臺上嘲笑那些「浮夸、矯飾」的行為。
畢業于南加州大學的 Shiv Sharma 在領英簡介中,稱自己是《海綿寶寶》中蟹堡王餐廳的幫廚。
也有人寫,「我正式出任一家市值十億美元企業的 CEO 。我媽為這家公司投資了 10 美元,占股 0.000001%,所以公司估值達到了 10億?!?/p>
也有人盤點自己實際應該放在領英技能,列出一個列表:午休超長、愛打瞌睡、講黑話、被 HR 抱怨、在電梯里放屁、不小心@所有人……
胡搞式自我介紹已經成為一種 meme 。彭博社認為,這種meme體現出反領英文化,一種人們對于它的強烈厭惡。
對贊同這些 meme 的年輕人來說,在領英上維護自己形象是「必要之惡」,但那只不過是一個大型吹牛平臺。對他們來說,像老一代人那樣,嚴肅地在領英上為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幾乎是不可能的。
背后的原因,其一是社交媒體中最普通大眾是主要用戶,大量的普通人沒有精英們的閃亮標簽和經歷。吐槽和消解精英權威,能給普通大眾帶來反向優越。
另一個原因,和微信微博豆瓣的「擔心老板、同事看到」類似,許多年輕人把領英看成是大型視奸平臺、背調利器,看看老同學、前同事去了哪里。而因為領英默認會把訪客名單通知給當事人,又制造了一批社死人員。
但吐槽惡搞之外,介紹自己這件事仍然還是年輕人的一大難題。由于各種正式嚴肅和社交娛樂場合的界限變得模糊,過于直白或過于 social 都可能遭遇:被評價「這人沒啥幽默感」或被 po 到「遇到一個奇葩簡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問題下。
二、為什么在社交媒體時代,「自我介紹」成了件進退兩難的事?
《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賴默·里格比認為,領英上的簡介大多毫無個性,只不過是從一堆管理術語中抽取了一些詞匯,然后排列組合了一下。每個人都說自己富有激情、認真負責、工作積極、經驗豐富,結果相當于什么都沒說。
另一邊,國內簡歷代寫生意火熱,潤色一份簡歷的報價從一百到上千不等。
畢竟看看自己,最近一次在校期間獲得的獎勵,可能就只有「618 促銷期間,抽中了 100-30優惠券」。
在資歷較淺的情況下,經驗能力。于是,簡歷上的表達和實際情況之間多少都有出入。一組數據說明,現在的簡歷有多么不真實:
2012 年一項研究表明,平均每份簡歷差不多要撒 3 個謊——無論是傳統的簡歷,還是公開或只對研究者公開的領英資料,撒謊率沒太大差別。
美國求職網站 Zippia 調查了 1000 多人的簡歷、行為和動機,發現,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在簡歷上撒謊或「歪曲事實」。
《中國職場誠信現狀調研分析報告》顯示,近九成 HR 認為當前職場誠信狀況不算好。
于是,在 HR 眼里,多數人的簡歷多少只是虛構文學。
隨便翻出一封普通簡歷,他們幾乎可以在心里做這樣的換算:
- 「抗壓能力」≈ddl 不到,我不動
- 「團隊協作」≈一家公司共用一個賬號
- 「跨文化經歷」≈看外國電影,聽英語歌
- 「應變能力」≈愛豆塌房后,當天就能脫粉
- 「自學日語」≈指能通過漢字,把日文猜個大致意思
- 「多語種能力」≈能聽懂東北、天津方言,會說普通話
- 「熱心公益」≈在螞蟻森林,曾靠偷來的能量種了一棵樹
- 「gap year」≈不知道干啥,反正沒上班沒上學,很可能在家里玩 switch
- 「擅長組織大型活動」≈和爸媽一起到外地旅游,制定行程,并且沒有崩潰
- 「熟練使用Adobe軟件」≈電腦里裝了這些軟件,在搜索引擎的幫助下,勉強算是會操作
年輕人認識到社會殘酷的開端大概都是,「HR 在每封簡歷上花的時間不超過 8.8 秒鐘」,而自己的簡歷前后來回修改了八遍不止。每個人都有機會體會夢想被否定、努力付諸東流的痛感。那種屈辱,就是費了兩根水筆寫的暑假作業,被老師批了一個「閱」,光遣詞造句就花了 20 分鐘的評論,五輪筆試面試后收到郵件,里面說「抱歉通知你,還是不太合適」。
但問題可能不是人們人品不好,在道德上指責他們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腳。領英的一項調查發現,有 46% 的專業人士對描述他們的專業成就沒有信心。40% 的人承認,很難描述自己的工作是在做什么。
換句話說,因為不了解自己、缺少信心,寫簡歷本來就是很痛苦的事。
問題是,如果你熟讀種種寫簡歷的大小訣竅,就會發現求職時,應該避免的就是軟弱。根據這些方法論,正確的簡歷應該是強力動詞+大號量詞,「組織 2000人義賣,籌得 20萬元」,「主導 100 萬粉絲的公眾號,實現每日 3 更,平均單日漲粉 777 個」,這種。
而在領英上,即使是無業人士,也得給自己安上一大串名號。
而沒有這些標簽名號的就是可憐人、老實人。
到最后,一個商科學生的技能甚至經歷看起來可能和馬化騰、王興、杰克·韋爾奇或者其他人差不多,每個人看起來都很棒。
三、所以,社交媒體時代,年輕人喜歡什么樣的自我介紹?
為了避免社恐發作,被其他人認為是一個無恥的自我推銷員,人們更喜歡如實地陳述,或者在面試中被問到諸如「你怎么做到 xxx 的」之類的問題,再作回答——《哈佛商業評論》一篇文章通過研究證明,在這種情況下,「自夸」就轉換成一項義務,再回避問題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個人不值得信賴、不討人喜歡。
不過,該寫的簡歷還是得寫。如果不是總統候選人、首相、富豪,或者確實擁有過硬的能力、背景,或許只有一種方式,才能輕松地「解決」簡歷難寫的問題——
在《柯南秀》主持人柯南·奧布萊恩的領英頁面上,在「教育」一欄寫了「Yes」,個人成就的測試成績一欄,填了「血壓( 80/120 )」,出版作品是 1986 年 8 月在《芝加哥太陽報》刊登的一則二手加濕器小廣告??履线€報告了自己的技能:精通Excel,同時,還擅長「說話」、「假裝在聽」和「責怪自己爹」——這些技能都受到了「99+ 好友認可」。
通過調侃,他繞開了其中復雜的游戲規則。
作者:鐘宛彤;公眾號:塔門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1xGq_j_M3J2O1O249xmNA
本文由 @塔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本文由 @梁山伯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感覺就像看到了自己曾經的簡歷一樣,隨手就是一個憑空捏造無中生有哈哈哈哈。
在社恐看來,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掩飾住尷尬
仔細想想,用這種幽默的方式去表達可能確實讓人耳目一新,而不是一板一眼的
如果不是總統候選人、首相、富豪,或者確實擁有過硬的能力、背景,或許只有一種方式,才能輕松地「解決」簡歷難寫的問題。
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有趣了 寫簡歷也是有很多套路呀
就像那個一長串的精通各個軟件的卸載一樣,本身也是年輕人對于工作的調侃
太有意思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