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5要素分析
編輯導語:互聯網醫院仍然處在摸索期,但數量已經不少。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醫院的5要素:患者、醫生、基礎能力、運營能力、互聯網+醫療基因,推薦對互聯網醫院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
隨著疫情的爆發,互聯網醫院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目前已有1000+家互聯網醫院牌照發出。
但是這1000+家互聯網醫院中,誰是做的最好的互聯網醫院,如果去做“街頭調研”可能100個人有100個答案,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互聯網醫院這個產物,說明互聯網醫院這個產物距離深入廣大人民群眾還有不小的距離,縮小范圍如果在從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人群中調查,一定也不會有統一的答案,有的人可能說是京東互聯網醫院或者微醫互聯網醫院或者其他。
其實當前無論是互聯網醫院還是互聯網醫療行業都仍然處在一個摸索期,并沒有到成熟期,下面內容我們從互聯網醫院建設和運營的角度談談當前的現狀。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座醫院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哪些條件。
一、醫院建設和運營5要素
一家醫院的開辦需要各種的條件和資源資質,但是從一家醫院申辦建成后,決定這家醫院能否活下來能活得多好走的多遠,我們選擇其中最主要的5個因素進行分析(如有誤請大家更正):
- 患者:醫療服務的需求側
- 醫生:醫療服務的供給側
- 基礎能力:提供醫療服務的外在條件,如硬件、軟件等協助醫生服務的所有線上線下的工具;(線下醫療場所、線下醫療設備、軟件系統、線上服務工具)
- 運營能力:讓醫院持續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能力,如服務流程管理、績效管理、財務管、供應鏈管理等
- 互聯網+醫療基因:在醫療和互聯網行業的沉淀和積累,如醫院運營年限、患者口碑、學術影響、特色科室排名等
二、線下醫院與互聯網醫院的5要素類比分析
其實如果以線下存在的業務為參照,互聯網產物總結起來可以分為三類:
- “無中生有”型:線下基本從來沒有過,互聯網上新生的一種產品或者業務流程,例如王者榮耀、夢幻西游這類網絡游戲產品
- “線下的繼承和拓展”型:這種產品或者業務流程在線下早已存在,相對于的互聯網產品的出現僅僅是提高了這件事的效率或降低了成本,同時還必須與線下結合才能完成整個業務的閉環,像O2O產品
- “線下的顛覆”型:線下存在,但是線上產品的出現和發展對線下產品進行了反客為主,反而是線上占據了主導地位,滿足了更多用戶的需求;例如微信顛覆了溝通方式、京東淘寶顛覆了購物方式
其中互聯網醫療就是第二種,至少目前來看只是對線下醫療的一個拓展和輔助,線上相關醫療業務的展開離不開線下醫療資源。這里我們就將互聯網醫院與線下傳統醫院的5要素進行比較分析,分析互聯網醫院是如何借鑒傳統醫院的建設和運營思路在互聯網上進行攻城略地的。
1. 患者:醫療行業的發動機之一
為什么大型醫院和三甲醫院都選擇在一線二線城市,因為只有一線二線城市的患者量才能支撐起一座大型醫院的開支和規劃的目標,除非大型醫院自身有虹吸效應可以把周邊患者全部吸收自所在地,這在線下基本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全國排名前50的醫院沒有一家是在二線以下城市的。
但是在線上就有可能實現,現在的騰訊、百度、阿里、字節、美團等平臺就像互聯網世界的特大城市,為什么可以實現?因為這些大平臺的城市醫療體系還未建成,無論線下還是線上醫療,都是需要患者、醫生、政策長期積累完善的,并且當前線下不同的醫療資源主體還可以通過從線下的私域患者中向線上引流,他們都有自己的線上野心,都想建立自己的一座城,都不想成為其他平臺的附庸城。
當網民一提到騰訊醫療、阿里健康等這些平臺時就自覺將線上優質醫療服務平臺畫等號時,那些手握部分醫療咨詢的主體想再攻城拔寨就基本無望了,他們只能入駐這些平臺,接受這些平臺既定的規則,在平臺的規則下生存。
這里所提到的“醫療資源主體”可不單單是指醫院等醫療機構,其中還包括了藥企、藥店、健康險企業等,千萬不要低估了任何在醫療醫藥產業鏈上占據一席之地小小主體的野心。
2. 醫生:醫療行業的另一發動機
如果患者是需求側,那么醫生則是供給側,醫院為醫生提供醫療服務的場地、設備,醫生提供直接面向患者的服務。
無論是在線下還是線上,醫生的數量和質量對一個醫院的規模和影響力來講都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特別是線上,因為線上多點執業沒有空間距離的限制,沒有工作時間的局限,所以很多互聯網醫院平臺在做宣傳時也會把自己平臺擁有的醫生數量作為一個重要宣傳點,同時醫生數量和質量也是絕大多數互聯網醫院平臺衡量運營業績的一個重要KPI指標。
3. 醫院的基礎能力:決定了醫院能提供的醫療服務范圍
如果患者是需求側,醫生的供給側,那醫院就是協助醫生提供服務的輔助側,線下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場地、設備,互聯網醫院則提供線上服務的平臺、醫生在線問診的各種工具。
其實無論是線下實體醫院也好,線上互聯網醫院平臺也好,其目的都是協助醫生能夠更快地把患者的病治好,更高效地幫助患者解決身體、心理上的疾病。
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能力的建設,醫生的能力得不到體現,患者的疾患得不到準確及時的診治,就像線下小診所或村衛生院一樣,首先他們的接待門診量有限,其次他們能夠解決的疾患問題有很大局限,即使給他們配置一個醫學教授也不見得比之前的醫生發揮的作用大多少,因為沒有設備、沒有工具等其他條件。
所有一個好的實體醫院或者互聯網醫院平臺,都是需要結實的基礎能力來支撐的。對應到互聯網醫院的基礎能力上,當然不是這些昂貴的醫療設備,而是高效的智能問診、科學的健康風險評測、專業的患者管理流程、嚴謹的健康數據分析模型等等這些能夠指數級提高醫患間問診效率、服務體驗和診斷準確率的工具,所以要想做好互聯網醫院或者說線上醫療業務必須要有相匹配的線上工具矩陣。
4. 醫院運營能力:決定了醫院能走多遠能做多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隊伍大了不好帶,搞得不好人心就散了;患者多了不好管,搞得不好就壞了口碑,更別說復診患者量了;所以醫生的管理和患者的運營,是讓需求側的患者和供給側的醫生這條供應鏈順暢健康運行起來的關鍵點。
這個我也沒有多大自信去整理出一個好的互聯網醫院運營方案,大家都在摸索者,不過終其目的都是在降本增效,提升患者和醫生的體驗,提高自己醫院的行業競爭力和影響力。
這里我只能列出可能會涉及的幾點來供大家參考:
- 互聯網醫院的服務人員組成體系(醫助、非處方醫生、處方醫生、專家、家庭醫生組…)
- 服務流程的制定(就診流程、繳費流程、購藥流程、)
- 服務改進機制的建立、服務評價體系的建立、供應鏈的管理
5. 互聯網+醫療基因
這里說的基因不是生物學上的基因(與生俱來的),而是后期靠時間的沉淀、醫療服務的科學專業等綜合因素逐漸累積而成的。
互聯網醫療基因決定了以后的路是否依舊會專注在醫療這條賽道上,而不是跑偏本末倒置。 線下一座醫院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你的硬件設施、醫生陣容有多強大,沒有時間的沉淀,沒有在醫療行業的默默耕耘,沒有患者的口口相傳,無法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醫院,互聯網醫院亦是如此。
6. 總結
傳統醫院與互聯網醫院的建設與運營5要素如圖:
三、8種不同主體建設的互聯網醫院5要素分析
目前無論你是處在醫療這個行業中心的醫院也好,還是之前一直處在外圍的互聯網企業也好,都有參與者申請了互聯網醫院牌照,互聯網醫院也都建設了起來,先不論這些互聯網醫院運營情況,我們首先分析下這些互聯網醫院建設者的特性申請互聯網醫院牌照自主建設互聯網醫院的主體主要分為六類:
- 提供服務的醫院:公立醫院、民營醫院
- 提供藥品的企業:藥企、連鎖藥店
- 提供保險的企業:健康險企業
- 提供醫院軟件系統企業:醫院信息系統服務提供商
- 深耕線上醫療的企業:垂直互聯網醫療企業
- 生態布局的企業:互聯網巨頭
下面我們就從醫院的5要素分別分析這六類互聯網醫院申辦者的特性,既然分析標準是這5要素,那必須首先需要定義下這個5個要素的衡量指標。
1. 提供服務醫院
1)公立醫院
優勢:有大量患者、有優質醫生、有線下各種醫療設備、線下患者管理經驗。
不足:沒有軟件開發維護團隊、沒有線上運營團隊也沒有豐富的線上運營經驗。
需求:便民;公立醫院申辦互聯網醫院的目的是便民,而非開辟新的獲客渠道,包含一定程度的“政績工程”顏色。
2)民營醫院
優勢:有醫生、設備、線下醫療場地、線下患者管理經驗。
不足:患者不飽和、沒有軟件開發維護團隊、沒有線上服務的運營團隊。
需求:患者引流;民營醫院申辦互聯網醫院的目的是開辟新的獲客渠道,將線上患者引流至線下就診,為醫院帶來收入。
2. 提供藥品的企業
1)藥企
優勢:有部分藥品供應、線下大量推廣人員(藥代)、部分醫生專家、有錢。
不足:無直接維護患者、沒有線下醫療場地和服務設備,沒有軟件開發和運營團隊。
需求:藥品推廣:藥企申辦互聯網醫院的牌照的目的有二,一直接開辟新的藥品銷售渠道,獲得新的銷售收入來源,二是通過互聯網醫院進行藥品的營銷推廣,擴大藥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跟蹤藥品的使用反饋,與患者建立直接的聯系。
舉例:茴茴健康(施強醫藥)、高濟醫療……
2)連鎖藥店
優勢:種類豐富的藥品供應、直接接觸大量患者、線下大量門店、部分醫生專家。
不足:醫生資源不足、軟件開發團隊、沒有軟件開發和運營團隊。
需求:賣藥;對患者進行管理維護,提高患者對藥店的忠誠度以及復購率。
舉例:益豐互聯網醫院、大參林互聯網醫院……
3. 提供醫療保險的企業
優勢:提供非藥品/醫療服務的產品健康險、有大量的線下推廣團隊、有規模存量的其他保險產品用戶群里,有錢。
不足:醫生資源不足、沒有軟件開發和運營團隊。
需求:賣保險;增加健康險的服務價值以及產品的差異化,提高自家產品的競爭力,提高產品銷售以及降低賠保率起到控費的作用。
舉例:眾安互聯網醫院、平安健康互聯網醫院……
4. 提供醫院軟件系統企業:醫院信息系統服務提供商
優勢:醫院資源豐富、有一定規模的軟件開發團隊、線上線下數據對接能力強。
不足:無直接的患者、醫生資源、沒有線上服務的運營團隊。
需求:這類企業大致有兩層需求。
- 僅僅通過項目形式幫助客戶開發互聯網醫院系統
- 開發自己的互聯網醫院系統,接入自己的his醫院客戶,將醫院服務、醫生、患者納入自己的互聯網醫院體系中,與醫院共同運營互聯網醫院
舉例:納里健康(衛寧),蠻牛健康互聯網醫院(萬達信息)……
5. 深耕線上醫療的企業:垂直互聯網醫療企業
優勢:行業深耕、先發優勢、有一定規模的線上患者和醫生數量,有成熟的軟件開發團隊和線上運營團隊。
不足:線上能提供的醫療服務有限,沒有線下醫療場所提供不了線下的醫療服務。
需求:打造自己的互聯網醫院品牌,整合其他醫療資源(藥企、藥店、保險等)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共同從中分利。
舉例:好大夫互聯網醫院、微醫互聯網醫院…..、
6. 生態布局的企業:互聯網巨頭
優勢:手握海量用戶數據,成熟的軟件開發團隊和線上運營團隊,豐富的用戶流量。
不足:醫生不足、沒有自己的線下醫療場地和設備等基礎設施、沒有患者管理經驗。
需求:占領健康賽道,無論是防守也好進攻也好,目的便進行自己的生態布局,豐富自己平臺的生態。
舉例:騰訊、阿里、百度、京東……
7. 小結
最后的分析結果表1: 8種互聯網醫院建設主體的5要素得分(5分為滿分)。
8種互聯網醫院建設主體分析
8種互聯網醫院建設主體對比分析結果
按照“武斷”設計的的得分邏輯計算得出,得分前三的主體分別是公立醫院、垂直互聯網醫療企業、互聯網巨頭和連鎖藥店(并列);也就是說只考慮患者、醫生、基礎能力、運營能力、互聯網+醫療基因這5個因素。
不考慮其他外在條件的基礎上,這8種主體同時去建設互聯網醫院,綜合得分考前的主體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要論后續的發展空間。
首先得把排名第一的公立醫院去除,因為公立醫院建設的互聯網醫院只會為自己的線下醫院服務,無法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線上醫療服務平臺,其他醫療機構或醫生大概率也不會入駐。
同時,公立醫院主體的互聯網醫院也不會允許其他醫生入駐,不利于管理,同時還有可能影響自己醫院的形象和口碑(就好比華為研發來麒麟芯片和鴻蒙系統后,為什么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不用是一個緣故,因為是競爭對手) 但是再加入資本這個X變量因素后,上面的得分也許要重排了,資本最有實力的也許是互聯網巨頭和保險企業了。
四、互聯網醫院收入組成分析
線下醫院以藥養醫的醫院發展模式即將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 但是互聯網醫院發展至今并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或者說是收入來源,慢慢發展出4條模式:
- 賣服務,平臺自己組建醫生團隊或者邀請線下醫院醫生入駐向患者提供在線輕問診和健康管理服務;
- 賣系統,互聯網醫院軟件建設服務費;
- 賣藥,幫助藥企買藥從中獲得差價;
- 靠融資,前期燒錢擴大用戶(患者、醫生、醫院)規模,積累醫療數據(診療、病歷、健康),依靠這些數據優先占據賽道,通過融資后再摸索新的盈利模式(政府、保險、藥企)。
正因為大家都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所以大多數互聯網醫院平臺都是綜合幾種盈利渠道,但是目前并沒有一家互聯網醫院是以互聯網醫療為主要收入來源,由于利益的驅動更有大部分互聯網醫院并不是以互聯網醫院診療服務為主營業務。
1. 醫療健康服務
1)付費方:患者
供給側:醫生、醫院。
需求側:患者。
交易物:醫療健康服務。
2)付費方:企業
供給側:平臺。
需求側:保險企業、藥企、政府。
交易服務:醫療健康服務。
2. 藥品
1)付費方:患者
供給側:藥店、醫院、平臺自營藥房。
需求側:患者。
交易物:藥品。
2)付費方:藥品流通終端
供給側:藥企、藥品流通服務商。
需求側:藥店、平臺。
交易物:藥品。
3. 健康險
供給側:保險公司。
需求側:患者、集體。
交易物:健康險。
4. 健康數據
供給側:平臺。
需求側、藥企、險企、政府。
交易物:患者健康數據(脫敏并患者知情授權的數據)。
雖說以上列舉來多種互聯網醫院平臺的盈利方式,但是當前的主要方式還是賣藥。
如果作為一個互聯網醫院市場的后進者,既然線下醫院已經摒棄了以藥養醫的模式,而且互聯網醫院的先行者已經在以藥養醫的道路上殺的白熱化了,為何還要選擇前輩們的老路呢,在沒有資源優勢、先發優勢的前提下突圍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一個線下醫院盈利周期在10年左右,也就是一個新建的醫院一般在10年左右才開始盈利;一個醫院最大的壁壘是什么?不是基礎設施有多先進,不是藥品供應鏈有多大話語權,而是醫療服務的質量,現在線下的實體醫院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反而互聯網醫院還在走實體醫院走過的老路,當然是種種原因導致互聯網醫院的發展走上了這條老路:
- 患者健康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線下
- 業態所限,互聯網醫院沒有像線下醫院其他的收入來源(手術、住院、體檢、門診),目前僅僅只有問診咨詢以及通過問診咨詢展開的周邊服務
- 患者對線上診療的不信任
五、總結
全國互聯網醫院哪家強,我沒有答案,有的人會從公司估值、產品功能、營收、患者量、醫生量、活躍度等指標去找答案,但是引起這些指標突出的本質還是回到患者的需求,互聯網醫院到底能滿足患者什么剛性需求?也許還得交給時間(政策、技術、觀念)……
#專欄作家#
andy,微信公眾號:PM大白,一名產品經理行業的小獸醫經理行業的小獸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互聯網醫院也是大勢所趨,希望未來能越辦越好,造福百姓吧。
互聯網醫院聽起來還挺靠譜的,感覺如果發展好了的話確實會便利挺多
互聯網醫療還在發展,現在大學生創業大賽上做醫療方向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