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眼中的下一個十年:云計算驅動新制造

1 評論 6992 瀏覽 31 收藏 13 分鐘

在未來的十年將是互聯網的十年,但并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十年,而是全世界中國所有互聯網企業走向互聯網的十年,阿里巴巴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提供平臺。

兩個月前的杭州·云棲大會上,馬云爸爸提出了“5個新”,并直言將會沖擊很多行業。單從字面上說,“新制造”等似乎并不能引發巨大的想象空間,但波士頓咨詢告訴我們“人工智能+制造業”將創造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而“5個新”所產生的價值更是難以想象。

兩個月后,2016云棲大會廣東分會開幕,人工智能、新制造、大數據等成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新制造這個話題上,阿里云拿出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馬云爸爸的商業野心再次讓世人眼呆。

關于新制造的定義,馬云爸爸的說法是“過去制造講究規?;?、標準化,但未來30年制造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定制化”。事實上,這一愿景和“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不謀而合。而阿里云又是如何借助云計算來驅動新制造的呢?對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又有何啟示?

從制造到智造,阿里云解決了企業面臨的三大難題

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的一席話說出了中國制造業所存在的問題,“2015年我國已經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在品牌塑造、創新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先進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仍是瓶頸?!迸c此同時,國內過半的互聯網業務完成了云化的改造,阿里云開始把目標瞄準同樣尋求創新的制造業。

從協鑫光伏、徐工集團、吉利、德賽西威、比亞迪等國內制造業領軍者同阿里云的合作來看,云計算幫助傳統制造行業解決了三大棘手問題。

首先,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

制造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基礎設施的云計算化,阿里云的思路上結合工業互聯網對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的要求,在完善公共云基礎平臺建設的同時,通過混合云的方式實現和工廠已有系統和數據中心的整合。

比如說,通過云端通信連接工廠中的系統和設備,設備端主要實現數據采集、工藝邏輯執行和控制,云端獲得這些數據后根據規則進行分享,指引工藝流程執行工作,以此來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當然,從物聯網的角度來看,可以通過對生產設備數據的實時監測,實時監督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的運行狀況,及早發現生產異常。此外,伴隨著這一過程的還有企業CRM、ERP等生產和管理系統的上云。

波士頓咨詢在《工業4.0—未來生產力和制造業發展前景》的報告中指出,以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為代表的工業4.0新技術將為中國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帶來15-25%的提升,額外創造附加值4-6萬億元。而從媒體在杭州、南京等地的實際調研來看,云計算技術對設備使用率的提升在25%左右,結果比較樂觀。

其次,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趨勢

不管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新制造”,定制化都是制造業未來的一大趨勢。作為具有互聯網背景的云計算平臺,阿里云所提供的不只是“水煤電”般的計算服務,消費數據(輿情分析、銷量預測、正品溯源等)、大數據分析能力(不良率分析、設備遠程運維、智能診斷等)、以及產業鏈資源,恰是傳統制造業所看好的,也符合時下火熱的柔性化生產。

一方面,云計算的出現使得數據計算和分發向生產、倉儲、物流等環節滲透,有利于制造業產業鏈的上下游信息協同,物料供應商能檢測到生產廠商的物料實時狀況,物料不足時及時補充、對物料有新要求時及時調整等;另一方面,制造業的聯網本身就是打通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過程,未來或可實現C2B模式。即消費者可以線上對制造廠商提出個性化需求,制造廠商完成定制化服務。

從已有的合作案例來看,利用阿里云的大數據價值和運算能努力,吉利汽車通過龐雜的數據,挖掘、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以找出更符合用戶“口味”的產品和服務,并結合用戶需求、市場動態有針對性地優化自身、調整發展戰略。未來雙方還將聯合打造更加可視化的吉利大腦。

再次,助力制造業的海外戰略。

在全球大型跨國公司中,制造業無論從企業數量、經營規模還是利潤率等指標來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成本、原材料、經濟形勢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制造業的全球化已經成為共識。

截止到目前,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已經覆蓋了北美、歐洲、中東、澳洲、日本、香港等市場,是國內為數不多實現全球“日不落”網絡覆蓋的云計算廠商。此前,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往往需要在全球多個網絡的不同系統中來回跳轉。隨著阿里云等國內云計算服務商在全球化云計算基礎設施的布局之下,中國企業可以使用阿里云等云服務來支撐全球業務發展。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其中從2015年的投資行業分布來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制造業占比48%,接近總投資額的一半。同時,新的游戲規則、新的市場環境、新的供應鏈體系成為中國制造的三大必修課。當阿里云等云計算平臺完成全球化的布局,也就意味著中國制造業在海外市場將實現和國內同步的統一化操作和管理,畢竟CRM、ERP等系統已經運營在了云平臺上,有利于中國制造的水準在海外復制,無疑將加速國內制造業的國際化步伐。

在筆者看來,制造業的云端改造已經帶來了兩方面的利好。一是云計算正在驅動制造業的智能化,重要的不只是提升生產協作效率結果,還有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上的創新;二是傳統制造業面臨很多積重難返的問題,生產方式的落后只是其一,銷售模式、管理模式需要引入更加科學的方法。云計算的出現就像是給制造業的一劑猛藥,也形成了新制造的雛形。

人工智能或是阿里云驅動新制造的又一“武器”

除了上面所說的云計算和大數據,阿里云在云棲大會·廣東分會上表示,將為制造業提供人工智能ET,通過公共云的普惠計算能力以及物聯網技術方案,協助制造業實現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等方面的轉型升級。

今年8月份,阿里云推出了人工智能ET,目前已具備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技能。而ET讓人最為深刻是,杭州市政府以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內核打造了“城市數據大腦”,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最終將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能。從杭州到廣州,阿里云在人工智能的打法會是因地制宜的“放大招”嗎?

當其他人工智能研究者還在實驗室研究機器人的時候,阿里云對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涵蓋交通調度、航空調度等領域。在惠州這個中國制造業腹地舉辦云棲大會,意味著阿里云將為機器裝上ET大腦,讓人工智能深入到制造業的最前線。

阿里云副總裁喻思成在接受采訪時講了這樣一個應用案例。借助人工智能的視覺識別和機器控制技術,可以自動識別生產線上拿起一個器件質檢再放回的動作。僅僅這一個簡單動作的實現,對機器取代人力從而提高生產效率而言,有著不可小覷的價值。

一直以來,機器取代人類進行大量重復性的工作都是一個愿景,也有不少現代化工廠采取了機械臂等提高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人工智能的價值在于,在數據和計算能力的支撐下,賦予了機器自主“思考”的能力,未來甚至可以自動處理生產過程中的小麻煩,而非一點點錯誤都需要停止作業進行人工修復。就這一點而言,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生產并不斷改進生產方式,將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庫存周轉率、設備使用率等指標。那么,阿里云將人工智能引入制造業,似乎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云計算還是人工智能,阿里云為制造業帶來了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是在為制造業提供新的連接方式和新的生產力?;ヂ摼W正在改變制造業,改變實體經濟,它所帶來的效果不是顛覆而是方式上的革新。阿里云等在制造行業的打開方式足見這一定位,比如所提供的優勢服務主要是數據分析、中間件和安全防護,首先解決制造行業最核心也最為關心的問題,然后循序漸進的向新制造前進。

正如喻思成所說,“在未來的十年將是互聯網的十年,但并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十年,而是全世界中國所有互聯網企業走向互聯網的十年,阿里巴巴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提供平臺?!闭\然,用云計算來驅動新制造,就是阿里云眼中制造業的下一個十年。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文字通俗易懂,卻有一顆文藝的心。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