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人上岸記:會被嫌棄,也能薪資翻倍

1 評論 4306 瀏覽 2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教培行業在前段時間迎來了劇烈動蕩,不少在線教育人員或面臨失業、或面臨跳槽轉崗。那么,那些嘗試轉行的教培人員面臨著什么樣的困境?本篇文章里,作者將一位教培人員動蕩之下的“上岸”經歷總結成文,一起來看一下。

電影《敦刻爾克》中有這樣一幕——

一排排的士兵在大壩上排隊等候上船,上船意味著可以逃回對岸的英格蘭,獲得活下來的希望。如今,雙減政策下失業的教培人也像敦刻爾克里面的士兵一樣,在戰爭失利、即將撤退的時候被拋在港口,四處尋覓著求生的船只。

教培人上岸記:會被嫌棄,也能薪資翻倍

“10月28日失業,還沒有上岸”,“最難的不是裁員,而是心態的調整”……在脈脈教育行業圈,每天都有失業的教培人在其中更新自己的離職、上岸日記。

在裁員大潮當中,前字節教育的招生策略運營Silence本以為有了字節工作經歷的背書,找工作不成問題。然而真正開始面試時,他才發現跳出教育行業并沒想象中那么容易。在面試官眼中,“教培出來的人,什么都干不了”,“過往那些光鮮的數據毫無意義”。

經歷過處處碰壁后的自我懷疑,他總結了失敗經驗,在一個月之內拿到了多個薪資漲幅50%以上的offer,最終成為了京東的一名數據策略分析師。

他覺得,這次在線教育行業的巨變給職場人最大的啟發就是:除了做好自己手頭的事,還應該在工作中找到和其他崗位的關聯,探索職業路徑的更多可能性。不要在暴風雨來臨之時,才意識到自己是沒傘的孩子。

以下是他的自述。

一、船在下沉,我往哪逃?

今年5月份,雙減政策還沒落地,行業內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批裁員了。這時,我開始一邊重溫自己的技能,一邊關注著行業的動態,但是我還沒有想過跳槽或跨行。畢竟在這個行業待了3年,徹底轉行需要勇氣。

直到雙減政策下來,行業內的企業幾萬幾萬地裁員,我才真正意識到:不能再拖了,留給我選擇的時間不多了。

我先向公司其他業務線的同事詢問了內部轉崗的機會,但是正逢公司調整組織架構、去中臺化,年底hc縮減,沒有太好的機會,而且轉崗是平薪平級,我更想往外跳。

此時的我還很樂觀甚至自負,海投了一些大廠之后,只收到了百度、快手兩家公司的面試邀請。

面試前我什么都沒準備,甚至面試前幾個小時,我才開始了解所面部門的產品和業務。自我介紹磕磕巴巴、職業規劃不明確、業務了解只停留在最淺的層次。最終,百度倒在了HR面,快手兩個崗位都倒在了一面。

北京是教培的重災區,整體就業環境處于僧多粥少的狀態。我和一個大廠的HR朋友聊天,她說最近收到的簡歷以50%的漲幅劇增,平均10份里5份都是教育從業者,而80%的簡歷連過篩都很困難。

之前那種“背靠大廠”、“明星行業”、“頂級薪資”等光環帶來的意氣風發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迷茫、失望、焦慮、痛苦等負面情緒。

我每天都會問自己:我能做什么?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我找工作的目標也從“非大廠不進”變成了“只求一份能繳納五險一金的工作”。

我站在中關村大街的天橋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覺得活在這個城市真累,也真難。

二、之前的成績再輝煌,也是無效的

經過一番思考,我找到了問題:盲目自信+準備不充分,于是我開始調整心態,一次又一次地總結面試經驗。

我之前做的崗位叫招生策略運營,就是通過數據分析各個投放渠道的轉化率,優化投放策略。其實這個崗位的核心技能是數據分析能力,放在很多行業都適用。我現在在京東也是負責app端外和端內的增長,邏輯相通,只是換了一個產品和不同的玩法。

然而讓面試官認可這一點、真正拿到offer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參加滴滴的面試前,我針對目標崗位寫了1000多字的梳理。一面發揮很正常,然而在交叉二面時,面試官說,“我能從語氣中感受到你之前做得很棒,思考也很有深度。但是你要讓我聽懂?!?/strong>

我才突然意識到,那些我在教培行業已經習以為常的名詞、黑話,跨行業、跨崗位的面試官聽了之后可能完全不知所云。

我回想起:在面試快手時,能明顯感覺到面試官并不care我在教育行業的經歷,似乎我之前的那些成就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價值,話說到一半就會被中途打斷。

的確,教培是個很垂直的行業,和其他行業并不互通,讓面試官在短短半小時的時間內相信且認可自己的能力很難。

我之前做低價課拉新,但電商行業的面試官可能壓根聽不懂這是什么意思。我給他舉例子,讓他有所感知——“我用一節9塊9的課,吸引用戶買我們1500元的課,這個率就是轉化率”。

但是,即便我和面試官很直白地說,我將轉化率提高了50%,但是行業外的人依然不知道50%意味著什么。比如我來房地產公司面試,但是房地產行業根本沒有這么高的轉化率,面試官下意識地會覺得我在造假。

在后來的面試中,我將重心放在做業績的過程上,而非業績本身,因為跨了行業,所有的成績都是無效的,只有可遷移的技能、工作態度和方法才能得到面試官的認可。

三、從教育到電商:工作8小時到通宵奮戰

在京東的面試中,面試官并沒有問我之前在教育行業的經歷,而是著重考察了我的一些軟技能,比如和領導遇到了分歧時怎么處理;怎么去完整地推進一個項目等。

除了京東,我還拿到了58同城、美團、某AI獨角獸的offer,不過我考慮到行業前景、崗位的核心程度,最終選擇進入零售行業。我覺得零售是純C端的成熟業務,它的玩法與其他行業互通,我也看好這個行業后期的發展。

記得京東面試的最后,面試官問我進入電商行業,對工作有什么期待,我模擬了一個工作場景,說我希望能夠通過數據監控、分析,對一些特殊case進行處理,提出優化的策略,反饋給業務部門去做相應的提升,最后呈現在業務結果上。我現在做的工作和預想當中的差不多。

不過,因為來到一個陌生的行業,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加上電商行業的迭代速度、項目推進速度比教育行業快很多,之前我在字節教育11-8-5的工作節奏變成了早上8、9點上班,晚上12點下班,入職半個月,其中一周在通宵。

雖然異常辛苦,但當我看到俞敏洪出現在直播間,宣布自己轉戰直播帶貨時,我就更加意識到:電商是所有行業變現的根源,如果我能熟悉電商行業的運轉規則,到任意一個行業都有復用的價值。

根據我短短兩周的工作體驗來看,零售行業比教育行業復雜很多倍。如果說教育產品是線性結構,那么零售產品就是網狀結構:錯綜復雜、有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

我對自己的規劃是,未來至少三年,我想好好地熟悉這個行業,發現行業的一些問題,真正摸清行業的運轉規則。

四、動蕩下的啟發

新一輪的裁員還在繼續,沒有上岸的教培人仍是多數。

其實,教培人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教育行業獨有的垂直崗位從業者,比如主講老師、學科運營、輔導老師、教研等;另一種泛指在教育行業工作的人,比如字節教育的產品、研發、設計、運營等。

我能夠短時間內上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是第二種從業者,我從事的崗位相對更加通用。我身邊在教育公司做戰略分析師、產品、研發、新媒體等崗位的朋友也都順利上岸了,其中不少也是漲薪跳槽。

在第一種教培人當中,輔導老師一般學歷相對較低,門檻也低,具備一些銷售能力,有人就轉行去做了銷售。主講和教研的學歷往往更高,但講課、研究教學方法這些技能很難在其他行業用上,很多人會選擇考研考公,進學校當老師。

不過也有轉崗成功的,我認識一個做學科運營的同事,去美團做了商品運營,針對商品的詳情頁,對文案進行優化和精簡,用到了之前做學科運營時話術精簡的技能。

我在脈脈上看過一個教研老師發的帖子,說自己做了七年教研,失業了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我覺得,這次在線教育行業的巨變給職場人最大的啟發就是:對于替代性比較高、門檻比較低的崗位而言,除了做好自己手頭的事,還應該在工作中找到和其他崗位的關聯,探索職業路徑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客服人員可以去對接做客服系統的產品經理,在提需求的過程中熟悉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往客服體系的產品運營和產品經理方向去轉。

輔導老師也能參與到和市場團隊規劃招生目標、和產品團隊規劃crm系統方面的工作中,如果能多參與,平時和這些同事多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后期也可以往這兩個方向去轉。

我自己的習慣是:多做一步,主動了解自己崗位范圍之外的東西。比如我作為運營,和產品經理對接的時候,我會給他提供一個我自己的思路,當我們產生分歧的時候,我會和研發聊這個功能的實現邏輯是什么樣的,需要拉數據論證的時候,我還會和數倉工程師去聊底層的數據庫是如何分庫分表的。如果聽不懂,我會主動學,久而久之,我就明白了產品更加全面的邏輯。

這次教育行業的震蕩給職場人提了一個醒:如果處在一個成熟的行業,選擇了一家發展比較好的公司,有比較明確的晉升途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專心耕耘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行業和公司都存在很多變數,你還局限在自己固有的能力范疇中,遇到突發情況,抗風險能力會差很多。

古語云:與其臨渴掘井,不如未雨綢繆。

 

口述:Silence;作者:魏婕;公眾號:后廠青年(ID:houchangqingnian)

本文由 @后廠青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呵,客服人員轉行做產品經理,不錯的建議?。?!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