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公司的風控問題

3 評論 5349 瀏覽 7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如今市場變化多端,做好風控對于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文章中作者結合實際經驗,探討了很多小貸公司風控總搞不好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一起來看看吧。

風控本身的邏輯、技巧、心得我已經說了不少了,如果你沒有什么感受,要么是你沒好好看,要么是你接觸的還不夠多,要么是我說的不夠好。最后一個要么發生的概率肯定是極低的。

我們這次聊聊行業內的一些事情。主要是想探討下很多小貸公司風控總搞不好這個問題。

大的消金機構,背靠大廠有海量數據的,用自有的數據建模,模型隨時迭代都行,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當然這些機構也是要用外部數據的,分開用就行。

而幾乎所有的小貸公司,除了在app端搜集一些信息,沒有什么數據可用,只能接入三方數據。

怎么評估一個三方數據的效果呢?

最方便的辦法當然是,圈定一個樣本,一個數據源一個數據源往里面加去計算增益,簡單說就是去算加入一個數據源KS提升了多少。

這個做法本身沒有什么問題。

但事實是,絕大多數小貸公司都會陷入一個困境,就是引入一個新的數據源,測試效果好好的,一上線對通過率、壞賬率一點提升都沒有,甚至常常出現負面影響。

那是什么地方出問題了呢?

這種做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得不說,這個領域雖很成熟,但大家都在一成不變地套用經驗和辦法。終局是死局。

01

我們都知道,投資理財有三種策略,保守型、冒險型和組合型,所有人都告訴你組合型的回報是最高的。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

如果組合型只是一半保守型+一半冒險型,為什么最終收益不是兩者平均?

因為策略是分兩步走的,一步是資產組合,一步是再平衡。

一定周期后例如半年或一年,要把資產再平衡,重新組合,如此往復,最后才能帶來遠高于單個策略的回報。再平衡背后是低買高賣的行動。

跟組合投資分兩步一樣,上面說的建模過程頂多就是其中一半的工作,而不是全部。

我知道很多小貸公司,為了測試三方數據的效果,就是會去圈定一個樣本,才好明確新增一個數據的價值。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計算過程很清楚,數據指標很明確,花這個錢去接入這個數據源的決策是很好給老板匯報的。

但是這是打頭的策略,就這一條你覺得能做好風控?

我們不說模型重要還是策略重要,這兩者都很重要,沒有必要分什么高下。

但如果說模型思維和策略思維呢?一定是策略思維更重要,因為策略是更貼近業務的。

你拿著一個固定的樣本,這個數據測一下,那個數據測一下,這個月測一下,下個月測一下,希望把這個樣本測試效果提升到最優,這就是模型思維。

天天盯著這個樣本集,跟業務一點關系都沒有,不把風控做死才奇了怪了。

線上模型在跑的效果不好,你不去找原因嗎?

怎么找?拆分唄。

背后每個數據源的效果要去看看吧,數據源有子模型就先去看子模型,沒有子模型看重要變量也行啊。

尤其是,現在監管合規原因,三方數據越來越多地只提供評分,不提供底層特征變量了。

這對追求效果來說是不利了,但對排查原因很有利啊,畢竟簡化了。

是每個數據源效果都下降了,還是某個數據源下降了,時間上能不能對得上,空間上這個下降幅度說不說的過去。

其他數據源穩定,就某個數據源KS下降很大,那問題是不是大概率就是它了?

它都有問題了,你還拿原來的樣本,在已用的數據源上,找新的三方數據去提升效果,你說是不是自嗨?

如果數據源效果波動跟最終模型效果波動趨勢都一致,那是不是可能就是你們客群結構變動太大了?

客群都換了,還去優化原來的樣本,前朝的劍還能斬本朝的官?

即使找原因你什么都沒找出來,對小貸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用戶啊,模型上線跑了大半年甚至一兩年了,這些最新的用戶你藏著不用?更別說這個「即使」本身就很小概率。

上面的問題想清楚了之后,你還會采用最開始的做法嗎?

02

市面上可能幾乎所有的小貸公司,都是滿腦子想著做模型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不專業。

我提供一個辦法,一個策略思維的辦法。

你肯定選好了幾個數據源,一部分是行業用的多的,起始階段就用了,一部分是你們聽說不錯后來測試有效果接入了的。

假設這些數據源提供的就是評分,以及這些評分效果都沒有問題。

就基于這些數據源,用歷史數據,不斷迭代策略,也就是決策樹,或者劃格子算交叉效果。

當然,模型可以更好。但模型不是重點,迭代才是。

不管你們是什么方案,按我下面的策略來做風控ABtest,最起碼能超過7成的對照組。

戰勝70%對照組的策略思維:

  • 在最新n個月的樣本上,計算選用的每個數據源評分的效果;
  • 挑選效果最好的,和第二好的評分做交叉(例如各分十檔),得到一個新的決策結果;
  • 再和第三好的做交叉,得到另一個結果,以此類推;
  • 交叉效果會越來越弱,提升不明顯就可以停了,一般來說4、5個就足夠了。為什么我沒有說所有的做交叉,還不是因為太多了,10^5太大了。但不用擔心,按上面的貪心思想的做法足夠接近最優;
  • 每個月甚至每周每日,監控各個數據源評分的效果,和決策流的結果,每三個月甚至每個月,重復步驟1-4更新整個決策流。

就這么簡單。用上最新的樣本,迭代整個策略,如有必要下線有問題的數據源。

說到這里,有些人可能笑話我滿嘴跑火車了,我無法對我提的想法做任何回測,我也知道那毫無意義。

所以我解釋了背后的邏輯,信則有不信則無,救生指南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的。

不要跟我說北美的玩法,也不要說國內銀行的玩法,不要說那些常年不變的東西,你們小貸公司做這些是因為變化還是不變呢?

富貴險中求,不變的那些東西是你能掙的錢嗎?

如果你們團隊遇到了此類困境,但你沒法去跟老板提,可以隱晦地讓有決策權的老板看到我這篇文章。不敢說路子一定能走寬,但大概率能解決你們的很多煩惱。

03

每家平臺都說自己是數字科技,說自己可以精準地預測每個人的現金流,說發放的貸款不會有高壞賬。馬云也是這么說的。

這是資本主義的視角。事實是,鼓勵超前消費、奢侈消費,是會系統性地降低未來收入的。

我們不要從資本的角度考慮問題,要看長遠。

本來對于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而言,收入增長的速度就未必能趕得上經濟增長的速度。

富人對利率精打細算,傻子才會去負擔超過經濟增速的利率。

哪家小貸公司不是針對窮人的貸款,不是在窮人身上刮油,有哪個小貸平臺敢“明示年化利率”的。

當然了,它們現在必須明示。所以呢,我巴不得高利率的小貸公司批量倒下,消費信貸回歸正統、回歸樸素。

那我是在給小貸公司解決辦法嗎?是也不是,無論我說什么,小貸公司都不會聽,我只是在和底層風控同學探討交流。

資本之外,底層從業者無罪。

 

本文由@雷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雷帥,微信公眾號:雷帥快與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風控算法工程師,懂點風控、懂點業務、懂點人生。始終相信經驗讓工作更簡單,繼而發現風控讓人生更自由。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喜歡這句話:前朝的劍還能斬本朝的官?

    來自廣東 回復
  2. 思路打開了!
    確實測試評估和真實上線后的效果存在差異

    來自廣東 回復
  3. 評估一個三方數據的效果,最方便的辦法是圈定一個樣本,一個數據源一個數據源往里面加去計算增益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