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上云,能多大程度上提高團隊效率?
編輯導語:環境的演變催動著人們工作方式的“進化”;傳統工作中的冗雜程序被迭代,也將成為必然趨勢之一。那么在設計工種中,未來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辦公新趨勢?有可能是“上云”。而此次騰訊設計云系列產品的上線,也許就印證了這一點。
受疫情的影響,傳統的辦公場景正在加速線上化。
如今,許多工作與協同,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并不會降低工作效率。但對于設計這個工種來說,即使在現實中,依然存在溝通效率低、信息不同步等諸多難題,更別說將溝通過程搬到線上。
在知乎「設計師們最大的悲哀是什么?」的提問中,高贊回答說,“是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作圖機器”。這也是很多設計師的現狀,困在冗長的流程里,項目參與感低,設計的價值被進一步稀釋。
為了解決這樣的難題,騰訊上線了騰訊設計云系列產品,面向設計協同、智能設計等多場景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以自身產品能力,為傳統的設計工種帶來新變量。
那么,設計「上云」,為什么可以釋放設計價值,提升團隊效率?
一、設計師困在流程里
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雷蒙德·羅維:毫不夸張,羅維先生塑造了現代世界的形象。
羅維也是許多設計師的偶像,不光因為他設計的產品數不勝數,大到飛機輪船,小到口紅和可口可樂瓶。更因為,他是少有能推動產品從本質上進化的設計師。
在汽油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焦點之前,羅維便提倡生產車體低,車形細的節油型汽車,這在當時并不受主流市場歡迎,而羅維始終堅持并將自己的理念落地,最后取得了成功。
這在國內的設計師工作氛圍中是很少見的。
在企業里,設計師大多被看作“資源”而非“伙伴”,對產品的參與度和話語權都很低,這也造成了設計師很奇怪的處境:部門需要設計師,但不太需要設計師的意見。
這種現狀是有歷史原因的,互聯網人口紅利期里,產品忙著搶流量,重要的是補貼、功能和廣告。產品體驗如何,設計是否美觀,不是爭奪用戶首先需要考慮的事情,功能類需求的優先級往往要比體驗類高很多。也因此,設計并沒能獲得應有的重視。
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比起參與共建者,設計師的位置更像一個隨時等待接brief的乙方。但實際上,設計應該是貫穿產品研發全程的整體性工作,需要從前期測試到迭代發布全階段參與,這樣才能保證用戶體驗始終統一。
而在傳統的設計工作場景下,業務鏈任何一環的反饋,都很難及時同步給設計師,只有當產品經理想提需求時,這些反饋才會被有選擇性地拿出來討論。
更多時候,設計師每天的工作,是對接各種各樣的需求方,匯總修訂多方的修改意見,為前端標注圖片等。
常見的場景是:審批者依靠截圖標注出想要修改的地方,把修改意見逐字標在旁邊,設計師對照反饋一一修改,再重新審核。如果涉及到多個審批者,流程將更加繁瑣,
在冗雜的流程中,設計師做了太多無用的溝通和低效的工作,難以發揮設計的專業價值。時間一長,設計師感受不到參與感和價值感,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設計師的產出對于整個團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好的產品離不開體驗,設計師作為用畫面與用戶溝通的那一群人,更需要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和沉淀,而不光僅僅是做一個執行者。
想要迎來質變,首要任務就是將設計師從重復的工作、繁雜的流程中解放出來。設計師一直在期待一款好用趁手的工具誕生,能降低各需求方之間來回多次的溝通成本。
事實上也應該是這樣,信息時代的最大特點,便是信息能夠快速自由地流動,減少信息不對稱,進而提升整體效率。
困難的地方在于:大而全的產品太臃腫,小而精的產品又不夠普適。
二、需求推動技術革新
騰訊設計云給出了一種全新的想法和可能性:通過不同產品的組合,為不同的需求場景提供解決方案。
設計師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難題是信息差。設計師得到的信息,往往來自于項目組溝通完需求與方案之后,產品經理去告知其需要做一件什么樣的事情。這樣的工作模式往往會帶來一些問題,設計只參與其中一環,對項目很難有全盤的理解。
另一方面,需求的信息可能實時都有變化,而這些很難及時同步給設計師。盡管有些變化對于設計師來說是重要的,可能會影響方案的最終產出。
騰訊設計云的ProWork和CoDesign兩款產品的組合,是專門面向設計協同場景的。
團隊成員可以在ProWork上通過任務清單進行日程管理,可以配置優先級、日程顏色、花費時間、關聯項目。產品經理、設計師、技術研發等不同角色,都能在同一個平臺上看見彼此的工作進展,信息實時流動,減少不必要的協同,做好項目的整體資源統籌。
設計師完成工作后,在CoDesign提交設計圖,其他組員無需下載文件,就可在線預覽設計稿,修改意見直接邏輯連線和文字備注標注在圖上,反饋意見更及時。設計師通過評論列表就能一次性查看所有成員的評論意見,完成修改稿后上傳,CoDesign會自動同步給其他同事。無縫對接產品經理、設計師、開發工程師的上下游高效協作。
通過ProWork和CoDesign的組合拳,設計師能夠更全盤地掌握項目全貌,與多方實現高效協同,降低溝通成本。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自媒體時代下,企業的營銷渠道大幅增加,營銷內容也更加多樣化和碎片化,傳統設計師的工作方式,難以很好地承接住這些碎片的需求。
這樣的趨勢下,人們越來越需要一個低門檻、簡單好用的設計創作工具。
騰訊設計云的騰訊云智繪就是面向這種需求而生,它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素材智能化設計平臺,平臺擁有海量素材,用戶可以根據需求,在平臺上挑選適合的模版,替換文案后一鍵生成,就能輕松創作出想要的設計,節省搜集素材和處理圖片的時間,還能規避侵犯版權的風險。
現在,很多公眾號因為文章排版、頭圖設計等需求,依然需要為團隊配置一名設計師,但實際上這類需求并不復雜,依靠智能設計工具大多可以輕松處理,降低團隊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將簡單的設計需求交給工具,也能進一步解放設計師的生產力,讓其有更多時間與精力去做更有創造力的事。
大公司的效率損耗往往更高。
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每個部門甚至小組都有自己的組件庫產品,各自服務于不同的方向,但本質上是類似的產品。因為這些組件庫產品,部門不得不專門分出部分人力維護,在重復造輪子的過程中,生產效率流失了。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騰訊做了TDesign產品,為設計師開箱即用的UI組件庫,為產品體驗設計的各個環節提供解決方案,做好連接的角色。同時,因為各部門共用一套組件庫,視覺風格和設計語言也能更好地保持一致。搭配擁有高效開發能力的拖拽式開發平臺微搭低代碼,企業可快速實現云構建和發布,擁有敏捷開發能力,有效提升設計研發效能。
新能量注入,變化正在悄悄發生。
三、設計時代3.0
上個世紀末,電腦還未普及,設計師執筆,在白紙上一筆一畫勾勒出產品草圖。到后來,人們步入互聯網時代,設計師開始借助設計軟件完成工作,工作效率得以翻倍。
如今,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趨勢,席卷各行各業,設計行業也重新迎來新一輪的改造。從1.0到2.0的進化,是低效到高效,而2.0到3.0的更迭,是從無序到有序。
生產力工具層層迭代的價值,在于冗余流程的加速。
這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互聯網野蠻生長年代,設計的價值一直被低估。而來到存量時代,互聯網產品遍地都是,而功能又大多趨同,人們不得不重新關注產品的精細度和完整度,糟糕的產品體驗,勢必會帶來用戶流失。
而這就要求設計師們不光僅僅是做設計,還要有分析用戶,優化體驗的能力。投資人Peter?Levine曾說,新十年是“設計時代”,設計將成為整個產品研發的關鍵。
在這樣的趨勢下,設計協作工具的形態亟需被完善。騰訊設計云矩陣共包含十款產品,如主打智能設計的云創、騰訊云智繪,主打設計協同的ProWork和CoDeign、主打快速研發的微搭低代碼和CODING等。
通過產品的系列組合能力,能夠應用在不同的設計場景下。比如市場調研應用場景,沒有設計師的中小型企業的全流程設計應用場景、設計部門高效應用場景和開發者一站式的多端應用場景,從不同緯度幫助公司更好地提升設計環節的工作效率,進而推動整個項目流程加速。
幾個月前,咨詢師Jared Spool發推特說,任何影響設計的人都是設計師,包括開發人員、PM甚至公司的法務。
在這個人人都能指著設計師的屏幕,發表幾句觀點的環境里,設計師反而更應該保持理性和清醒,對于未來的設計師來說,比起作圖能力和審美,洞悉用戶與深度思考的能力反而更加重要。
有了新工具的賦能,設計師只需關注設計本身,繁瑣的溝通、重復的工作由協同平臺的項目流程和管理能力解決,為設計師創造一個高效和透明的協同環境;各端信息時時流動同步,設計師全程參與開發流程,設計產物與研發產品可始終保持一致,實現設計價最大化。
兩千多年前,人們在陜西咸陽到內蒙古包頭之間,修了一條筆直的馬路,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一直從秦朝使用到清朝。
到今天,國內高速公路公里數超過14萬公里,已然成為城市重要的基礎建設,持續拉動著各地經濟。騰訊設計云正在做的事情也是這樣,用自身產品能力,為設計行業修一條快車道,從而提升整體效率,創造更多價值。
對于設計師而言,或許他們也能離用戶體驗更近一些,逃離「作圖機器」的命運。
本文由 @張美芽 投稿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