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需求開始,將情感注入產品

3 評論 9604 瀏覽 34 收藏 7 分鐘

要將情感注入產品,首先應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思考產品價值,將心比心,才能構造一款良好體驗的產品。

談情感,先談談溫暖,先想象一下現實溫暖可能是什么樣子的,溫暖應該是媽媽溫暖的雙手,愛人的眉目傳情,基友或閨蜜會心的微笑……沒錯溫暖是一種被需要,是情感的寄托與釋放。另外還有一種溫暖也很好理解——初秋中午的陽光,但是這種溫暖很容易在一陣風中感覺到冷,或者過度陽光照射而燥熱。由此可見,能夠直指人心的溫暖才是穩定的,記憶尤深的,歷久彌新的。

一切從用戶需求中的用戶開始

通常我們給一個人寫信的時候,是能夠很好的把握好信的內容,本質的原因是很清楚自己寫信的對象是誰,這封信要取得怎樣的目的(表達思念、跟家長要錢、我的近況告訴你……)

通常我們寫給一群人email的時候,常常會拿這群人中的一個人來帶入情感,而忽略現在是拿著喇叭說話,而非私語,造成的問題是常常郵件口語化,沒有言簡意賅講清楚目的,甚至忽略了很多信息(想想的人知道,其他的人不知道),導致郵件傳遞信息價值大打折扣,那么回到產品本身,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清楚用戶是誰,要跟他們說什么,不要自言自語。

情感是散落在產品的各個角落的

以客棧產品為例,很多人恨不得自己胸前掛上“情懷”的大牌子,(腦補一下要被行刑犯人帶的那么大的牌子),結果無非是刷個多彩的墻,店面堆積一點莫不相干且好像不應該出現在屋子里的東西,比如墻上掛幾條麻繩,或者汽車的車牌,咋一看有點小驚艷,但過去了就過去了,除了有點小奇特以外,其實跟屋子的使用沒有特別大的關系,甚至遠遠不如“留言簿”那么實用親切(曾經專門去陽朔的一個小酒吧去翻自己的留言和找別人的留言,情感的價值)。

怎樣把情感散落在客棧的每一處?我不是客棧專家,但是至少知道一條蠢笨的辦法,就是這個客棧有了最簡單可住的裝修之后,先自己住,住的過程中用心體會客棧的每個角落每段時光需要怎樣的服務,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去體會,然后增加、刪減店里的東西,好吧,客棧的案例不過是我的臆想,不過當你若也看了“他們花了兩年時間把廢馬廄改成了豪宅!”(百度搜索自行了解)的文章會發現,生活在倫敦的Tim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那篇文章會告訴你如何將情感散落在房子的每個角落。

情感不能濫用

有些情感的負面案例,很多產品經理為了提升app store的評論數以便提升搜索熱度,在點評選項上用上“殘忍拒絕”這種道德綁架的字眼,剛出來時候還能夠喚起普通大眾內心的善良,以此來提升評論數,但是大量的APP都使用以后,這樣做更多的只會給用戶帶來反感,人民群眾普遍善良沒錯,但是不愚蠢,收起小花招,想一點“陽謀”吧。

如何將情感注入產品

總結來說如何將情感注入產品的套路不難:

  • 第一、清楚產品是給什么樣的用戶使用的,解決用戶“WHY”使用產品的問題;
  • 第二、產品經理本身一定要是產品的深度用戶,并且持續保持好跟用戶的溝通(始終成為蘑菇《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產品背后的情感需求,對用戶最關鍵的需求;
  • 第三、用追求卓越的心態做每一件事情,發現不夠爽就一定想辦法改好,當然不要追求刻意的像素級優化。好吧,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做起來其實挺難的。

這三條內容其實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需要有足夠的基本功訓練、行業的了解、人生的體驗,否則只能靠運氣成功,因為實力累計還不到,但是人生就是這樣,處處是困難,處處是方向,準備好你的情感了嗎?

備注 蘑菇的故事摘錄

有那么一個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舉著一把花雨傘蹲在院子里潮濕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著,一天一天的不動。架走他他也不掙扎,不過一旦有機會還穿著那身行頭打著花雨傘原位蹲回去,那是相當的執著。很多精神病醫師和專家都來看過,折騰幾天連句回答都沒有。于是大家放棄了,說那個精神病人沒救了。有天一個心理專家去了,他不問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樣,也打了一把花雨傘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這樣過了一個禮拜,終于有一天,那個病人主動開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專家那里湊了湊,低聲問:“你也是蘑菇?”

意猶未盡?

 

本文由 @獵人自語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做產品的 必須得說變態。

    來自日本 回復
  2.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回復
    1. 沒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