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的背面:用戶離場,up主已經開始養不活自己
編輯導語:短視頻這門生意不好做,短短幾年,他們有的仍在起高樓,有的正熱鬧地宴賓客,還有的樓已經轟然倒塌。作為內容的創作者,短視頻博主似乎變得更加舉步維艱。本篇文章作者結合實際經驗詳細分析了短視頻背后的故事,快來一起看看吧。
2021年,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億人。
短視頻是優勝劣汰最快的行業,有可能年初還爆火的千萬粉絲達人,已經從互聯網上被抹去痕跡;有一己之力帶動快要破產的地方零食成功逆襲;也有一個月吸粉1000萬成為行業人人羨慕的頂流……
短視頻制造奇跡,但是奇跡卻不光顧每一個人。
對于短視頻行業來說,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短視頻已經進入了行業發展中期,內容同質化嚴重、用戶出現審美疲勞,再加上缺乏持續生產的能力和機制,都是行業目前毋需解決的問題。
如果僅僅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些問題存在的最大歸因,是用戶對短視頻的挑剔度不斷提高所導致的。
實際上,結合短視頻制作博主來看,會發現這是兩者群體數量懸殊所引起的,簡單來說就是創作能力與用戶需求無法形成正比關系。
為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肉眼可見的互聯網生態下,短視頻博主成為了其中看似備受關注,而實際上卻是極其容易被“忽略”的群體。
面對需求不斷增長的用戶群體,作為內容的創作者,短視頻博主似乎變得更加舉步維艱。
一、短視頻的宿命:小紅靠捧,大紅靠命
根據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達到1408.3億元,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2021年預計接近2000億元。
在行業規模增長以及用戶粘性下降之下,短視頻博主也開始逐漸形成差異化。
B站影視區,擁有393萬粉絲的第一博主木魚水心。
2019年11月,他開始在抖音上更新自己的視頻作品,但他原來那套“漸進式”,把高潮留在最后的講述方法好像失效了,至今,木魚在抖音上傳了230個視頻作品,除了數據最好的前三名播放量有1486萬、1339萬、684萬外,很多視頻的點贊數都沒有超過100。
而另一邊,因農村懷舊風迅速漲粉火起來的張同學,短短兩個月,他憑借記錄東北農村大齡男青年的單身生活,單條視頻播放超2億,50個作品引流近1800萬粉絲。因為每個視頻的背景音樂相同,他甚至憑一己之力“捧紅”了一首不知名德文歌。
每一個從事短視頻行業的人都深知,“小紅靠捧,大紅靠命”是心照不宣的行業潛規則。
張同學兩個月漲粉千萬的離譜速度,主要還是靠11月下旬的部分出圈視頻。
評論區的玩梗、網友跟風拍視頻、火到被人民網關注都是伴隨著不斷有作品登上熱榜發生的。
通過數據平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張同學的粉絲在11月17日后開始激增,至今沒有放緩的趨勢。
研究張同學似乎就能發現流量密碼,在搜索框輸入“張同學”,從業者在分析他為什么這么火、研究他的背景音樂,還有人選擇模仿張同學,甚至用張同學小號的名頭蹭熱度。
實際上,真正能夠長期保持粉絲數量不降反增的博主極少。
年初“QQ彈彈能拉絲”的高粱飴帶火了博主侯美麗,短時間從一個幾千粉絲的小視頻博主成長為200萬粉絲的大網紅。
侯美麗始終穿著同樣的衣服,說相同的臺詞,然后用牙齒給高粱飴拉出又細又長的絲,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下去。
視頻播放量上漲,銷量更是上漲。
侯美麗直播首秀,上一秒才掛1000單,下一秒刷新時,高粱飴就被售空了。
3月糖果行業的淡季,各大高粱飴廠家緊急召回員工,加班加點地趕制,但仍趕不上需求,全國其他數十家高粱飴廠家的貨品全都賣空。
不僅是高粱飴斷貨,甚至生產高粱飴的機械設備都被搶購一空,原材料也變得緊俏。
但是現在盡管侯美麗還是賣力的表演用牙撕扯各種食物,但是視頻點贊很難破千。
再例如依靠“來了老弟”爆火的黑龍江腰子姐;依靠高難度動作,以及與眾多明星聯動的靈爺;被稱純欲天花板的李宇;靠甩頭發變裝的刀小刀。
可見,對于平臺用戶來說,新鮮類型視頻爆出,極大的可能會引發用戶的關注,但面對長時間一成不變的單一風格視頻而言,熱度來得快,自然去得也快。
然而即便如此,在短視頻這片互聯網紅利前,仍然有數不盡的博主前仆后繼,當然其中也少不了純屬因為熱愛、感興趣而入局博主。
因此令人疑惑的是,短視頻博主生存現狀又是什么樣的?
二、焦慮是短視頻博主常態
短視頻制作門檻不斷降低,加之網絡文化的包容性,現在精英視角不再是互聯網表達唯一方式,大批農村用戶成為內容創作者,構建屬于他們的個體敘事體系。
對于城市里的青年輕人來說,看慣了李子柒的田園詩的鄉村生活,張同學視頻則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代表著鄉村生活粗糙的極致,甚至是臟亂差。
很多網友覺得“明明沒什么好看的,但一天不看難受”。
但是張同學也好、李子柒也好,都不是真正的鄉村視頻博主的現狀。
大多數真正鄉村博主短視頻,并不會被看見。他們有的全家長年在外打工,也有像候鳥一樣的,農閑時飛向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農忙時趕回河南、安徽、山東、湖北,收土豆,栽辣椒。
他們大多數吃不起海底撈,沒買過超過300元的衣服。也有年輕人留守家鄉帶娃,早起去干農活,回到家左手抱著孩子,右手拿著價格不到1000元的手機,拍著永遠上不了熱門的視頻。
他們們的視頻下總有幾條到幾十條的回復。除了同為在外打工的異鄉人,還有一些異性的調侃、表白和求交往。
他們羨慕生活在城市里的“拍視頻的人”,覺得他們有各種花樣的素材能被拍出來,但其實被他們羨慕的人也同樣焦慮。
B站博主“-LKs-”通過調查問卷,調查了320位短視頻博主的真實心理現狀,在調查數據中,男博主占比77.8%(249人),女博主占比22.2%(71人)。
在視頻創作上(包括策劃、寫文案、拍攝、剪輯),320位博主每天平均花費4.69個小時,整體來看其實還好,但以全職與非全職來劃分的話,區別就出來了,其中全職每天平均創作時間6.66個小時,非全職每天平均3.37個小時。
而粉絲不足10萬的博主大有人在。粉絲量在0W~10W、10W~50W、50W~100W、100W以上的博主分別是178人、84人、23人、35人。
以這組數據為代表,將粉絲數量與創作時間相結合,那么就能看出創作一個視頻,并不是一個十分輕松的活。
或許很多行業外的人并不認同,甚至一度認為,這個行業既自由又賺得多,怎么會不輕松?
根據“-LKs-”調查數據顯示,34.3%的博主入不敷出,全靠用愛發電,27.8%能掙點外快,22.8%能養活自己做全職,15%收入豐厚,比打工掙得多。
實際上綜合來看,博主的經濟收入與粉絲數量有極大的關系,真正能夠賺到錢的都在頭部,收入低的博主其實還是占很大一部分。
而作為全職短視頻創作博主,還需要具備著強大內心來承受方方面面的壓力。
首先,無論是對于知識類分享博主、美食博主、穿搭博主亦或是美妝博主都需要大量的知識來支撐,此外還需要不斷吸收新知識,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輸出。
其次是選題、內容枯竭帶來的精神壓力。
眾所周知,在短視頻平臺商品達成最終的交易,都需要博主親力親為,通過自己一步步集贊流量,才能成功引入與商家的合作。
即使在推銷產品前,也需要博主細細規劃,例如腳本怎樣設計更吸引人,如何利用拍攝,以及后期運用怎樣的技巧能讓食物顯得美味等。
在《不上班的年輕人都在干什么?》一文中曾提到過,“自由職業者的多勞多得的確有更大收入空間。但是靈活性、機動性也代表著收入的不穩定性?!?/p>
而全職短視頻創作博主也屬于自由職業中的一員,不穩定的收入同樣讓大部分博主失眠、焦慮。
在“-LKs-”對博主睡眠情況調查的數據顯示,20.6%的博主沾頭就睡,39.7%偶爾失眠,39.7%經常失眠。
此外,在“做博主后的癥狀”調查中,62.5%的博主感到疲勞焦慮,51.3%會情緒低落,47.8%脖子、肩膀、腰疼。
于是,我們看到的是,即使是上萬人關注的博主,也仍然需要“拼身體、拼想象力”,因此,對于大部分短視頻創作博主而言,失眠、焦慮已經是常態。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未來博主們似乎也難以避免新鮮度下降帶來的寒潮。
三、告別野蠻生長,進入抱團取暖
12月15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其官網文章稱,協會組織有關短視頻平臺對2019版《細則》進行了全面修訂,對原有21類100條標準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完善。
其中,《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第93條規定,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的。
然而,這對于視頻剪輯博主而言,很顯然是致命的一擊。
根據《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10萬多名原創短視頻作者、國家版權局預警名單及重點影視綜藝等作品的片段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疑似侵權短視頻,涉及點擊量高達2.72萬億次。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通過影視剪輯的全職短視頻博主收入將直線下降。
而這似乎也給所有短視頻博主一個間接的“警醒”,在不同的因素影響下,短視頻單一的格調遲早有走不通的一天。
為此,多方向發展似乎成為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例如穿搭、探店、美食、護膚,平價的、好用的、適合人群廣的等等。
但這也意味著,大多數的博主需要加強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并且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
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博主告別孤軍奮戰,選擇加入組織。
從直播轉戰短視頻領域的小米,簽約了廈門一家MCN機構。在她看來MCN機構與自己的關系,更像經紀公司與簽約藝人。
MCN機構負責統籌、策劃內容,根據視頻博主的特點安排角色、類型。而她只要專注駕馭好內容創意,提升自身技能與個人魅力即可。和直播的公會制度不同,很多視頻博主從競爭關系成了合作關系。
在短視頻平臺打賞、補貼都微不足道,MCN機構考慮的是短視頻商業化的全過程,以及像劇組一樣按照貢獻值的收入分配。
像小米這樣的性格特征明顯,有特殊藝能的視頻博主,會有獨立作品和IP,資源和收入上自然會更加傾斜。
短視頻領域的一個特點是,商業化方面個人、機構走在了前頭,在變現模式上推陳出新,也產生了不少吸金能力超強的博主和機構。但是與此同時,另一個現象也被業內人士逐漸關注,那就是平臺的商業化變現依然處在困窘的狀態。
短視頻行業只有把內容生產者、觀眾和行業氛圍“養熟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或許,在將來通過審視平臺與用戶喜好,來打造自身多元化風格的博主會越來越多,內卷也仍然會難于避免。
即使那些堅持要在短視頻行業走下去的博主,對未來的每一步艱辛似乎也早有預料,但依舊很難做到坦然自若。
本文由 @互聯網那些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短視頻越來越卷,越來越不好做,但目前短視頻行業也是最好變現的。
果然沒有好做的職業,只有表面的光鮮亮麗。說到底,大部分人都是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