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進入彷徨期

0 評論 3051 瀏覽 0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在前幾年里,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可選擇的風口有許多,不少相關企業也乘著風口而上。然而在2021,互聯網行業經歷不少劇變,社區團購的燒錢打法被證明無效,直播帶貨正在逐漸“去頭部化”……而深處劇變中的互聯網人們,似乎也進入了迷茫期。

2014年11月20日,浙江烏鎮很熱鬧。

互聯網大佬們齊聚一堂,聊得很嗨。

劉強東說:京東要解決的是,中國社會的商業成本和效率問題。

馬云“隔空”回應,阿里是要培養更多的京東,要做的是讓這樣的公司掙錢。

馬云說:“錢多是個負擔,我們企業做大,拿到錢,有什么用呢?最根本的就是幫助別人?!?/p>

李彥宏表示認同:“馬云說錢多了是個負擔,其實機會多也是負擔。我每天五點多就醒了,我很著急。機會太多了,不能每個都做,一定要放棄。這是一個魔幻般的時代,有很多機會。我們這代人太幸運了,周圍的人都做出了很多難以想象的事情,一個人真正的能力,是對不屬于自己機會說no?!?/p>

聽起來很凡爾賽。

但那時的中國互聯網,過得本來就很“凡爾賽”:到處可淘金,遍地是藍海,風口連著風口,機會裹著機會。實力不允許他們不意氣風發。

那年的雷軍也加入了“高調大合唱”:“五到十年,小米要做到全球第一。”

在場的蘋果高級副總裁布魯斯·塞維爾說:“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臺下觀眾哄笑。

雷軍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用上了馬云的名言: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7年過去了,小米手機銷量超過蘋果,首次成為全球第二,還成為首個登頂歐洲市場的中國品牌。

可,雷軍還能像當年那樣意氣風發嗎?

大佬們還能坐在一塊為“機會太多”而煩惱嗎?

難。只恐雙溪元宇宙,載不動,許多愁。

他們要愁的,是如何更好地活下去,是怎么抓住通往未來的船票。

而輻輳在中國互聯網上的關鍵詞,也變成了“彷徨”。

大佬們彷徨,互聯網企業員工們也很彷徨。

畢竟,日子似乎越來越難。

難還不是最堪憂的,最堪憂的,是不知道難會持續多久。

一、大廠開始喊“活下去”

年關已至。

去年此時,最受關心的涉互聯網話題,是大廠述職、年會和年終獎。說出來都是“拉仇恨系列”。

這跟“28歲程序員期權價值過億提前退休”的故事合在一起,引無數網民競折腰……表示羨慕。

今年呢?說的是大小廠的鎖Headcount、縮編、裁員,是互聯網人的“只有年終,不敢奢望獎”,是“年會季”沒以往熱鬧,是有些員工最期待的年會獎品為“免裁券”……

拿裁員來說,據媒體統計,從2021年春天到2021年年底,裁員的互聯網公司數量超過了35家,包括很多你想不到的大廠。

裁裁不休,互聯網人時不我與的哀愁。

感受下這畫風:游戲、直播、本地生活、戰投板塊的被優化員工在那比慘,結果在線教育從業者把板磚往自己腦門上一拍……

就年終獎來看,某招聘網站發布的《互聯網人年終獎期待調查報告》顯示,71.1%的互聯網人在去年獲得了年終獎,但僅有43.3%的互聯網人認為今年會照常發放。

騰訊《英雄聯盟》、網易《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項目組的年終獎,依舊壕得讓人虎軀一震。

但這么“壕”氣的,也數不出幾家來。

都在勒緊褲腰帶、保證現金流,嚷著“降本增效”,喊著“活下去”。

想想中國互聯網去年遭遇的“20年未有之大股災”,看看中概互聯變中丐互憐的模樣,此刻還在寫PPT或年報的你,是不是突然有點感謝領導不優化之恩?

別說宏觀變化跟你無關,雪崩時,沒有一個棲身其下的沙礫是無事的。

二、互聯網苦日子還沒結束

2021,互聯網沒有太多好消息。

社區團購?作為最后的“卷王領域”,經不起“不要只惦記幾捆白菜”的敲打,更別說,大水漫灌模式失效,燒完VC的錢都未必能看到盈利希望。

新消費?之前被百般鼓吹,后來被“過度消費”,如今一首《涼涼》響起,賽道快速遇冷,如今,投資人可能連融資計劃書都懶得多看一眼。

手游網游?別光看著幾個頭部的,防沉迷和版號限制影響下,增速放緩之困就擺在那。

貨架電商?“雙11”已經給出答案了。

直播帶貨?先補繳稅款去吧。“薇婭很微,雪梨失血”,已告訴我們:主播無主。

手機?至少折疊屏的價格在“折疊”。

芯片?大家都缺。

造車?燒錢能燒出個“造車新勢力排位”也行,要是只燒出個模型來,那很難確保不留下個大窟窿。

一個個的,都不太好過。

原因也被總結過很多次了:市場增量變存量(廣告市場增速放緩是表征),舊技術周期處于尾聲(多年來沒有現象級硬技術創新),最強監管落錘(針對壟斷、算法、數據征用的監管接連推出)……

大廠不好過,員工也難捱。

揆諸時下,大廠們在找增長“新曲線”,員工們在找轉型“新方向”。都在求“新風口”若渴。

元宇宙是互聯網下一幕?這好是好,就是離現實太遠了,誰“炒”這概念,看著都像是要割韭菜。

產業互聯網在前方?那得以穩求穩。

都不是一服下能立馬見效的“藥”。就目前看,苦日子還得過下去。

對互聯網人而言,如果非要說有好消息,那或許就是——

“大小周”漸成歷史,996也開始退場,顯性“內卷”正揮手說bye bye。

共同富裕和反內卷火力齊開,996正中槍口。有些大廠員工終于因此“喜提”雙休。

也得看到,不是所有員工都對此喜聞樂見。有些大廠員工,寧可在996里哭,不愿在955里笑——他們未必喜歡996,但更不喜歡“想996而不得,只能在955中無班可加”帶來的工資縮水。

前些年里,部分懷著期權變現預期與財務自由念頭的大廠員工,早就預支了幾年的支付能力,湊出了大house或學區房的首付。收入一降,房貸與其他負債都要抗議了。

更何況,996沒了,伴隨而至的未必是“以正當休假替代摸魚劃水”,可能是白嫖式居家加班。

三、互聯網人進入彷徨期

互聯網人已進入彷徨期。

他們的彷徨,是“結構性”的。

“35歲危機”,是老問題了。

還有不少新問題,比如:

自己所在的行業,會不會像教培那樣突然熄火,或者快速轉衰?

互聯網企業的“沒有余糧”,會不會讓自己的收入再縮水?

大廠“挨打站直”的輿情境遇,會不會向自身繼續傳導?

制造無效努力的隱性內卷,會不會接著將自己困在“新系統”里?

這些憂慮,是跟互聯網的處境同頻共振的——互聯網終歸首先是互聯網人的互聯網。

互聯網迎來“中年危機”,互聯網人也就很難“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了。

從大廠造富效應衰減,到下午茶、免費就餐福利被取消,待遇逐漸“泯然眾業矣”,都沒給太多時間緩沖——變化也就發生在這三兩年內,擱誰誰都有些心理落差。

所以,“西二旗”的酒館里,那時互聯網人有夢,關于“互聯網+”創業,關于融資IPO,關于變成下一個喬布斯?,F在大家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

所以,有些話題的熱度自然會升高:

  • 大廠程序員決定去考公
  • 95后拿著大廠offer考公務員

我之前寫過,大廠仍是“白富美”,認為說大廠不香也是“五環內視障”——它跟體制內以外的職業比,更具競爭力。

但互聯網的吸引力被鐵飯碗打敗,很多人把進大廠說成“下海”、將考公成功說成“上岸”,本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值得一說的是,當下互聯網的主力是90后。

而90后也許正是這個社會最容易彷徨的一群人——夾在“知識創富”大門尚未關上的80后和許多背靠父母少了購置房產壓力的00后中間的90后,職業困惑與社會迷惘往往會糾結在一塊。

佛系、喪文化、躺平等議題,就都是圍繞90后的行為面向發散開來的。

網上流傳一句話,形容他們的境遇:當他們開始研究區塊鏈的時候,幣圈掛了;當他們想加入俞敏洪的大軍時,教培團滅了;當他們開始寫公眾號的時候,流量危機了……

這有些放大化了。哪代人都有哪代人的泥濘和坦途,90后的前途不一定跟幣圈、教培、公號綁定。

但@晚點LatePost 2019年的那篇《當90后遇到互聯網末班車》,說得依舊挺對:

90后或許是“中間不適的一代人”,剛工作時處在蓬勃的頂點,工作幾年后突然滑坡。他們或許是宏觀經濟L型走勢轉角處陣痛的一代,他們是需要自我調解情緒的一代人。

他們聽著馬云、俞敏洪的演講給自己打雞血,可打到后來,發現精神導師們被錘了。

他們原本想拿著“互聯網世代”的號碼牌,登上互聯網這輛快車實現階層追趕,卻發現車輛降速了。再一看,這是信息互聯網的末班車。

事實上,相比起身邊人,90后能擠進互聯網大門的,已經算不錯的了??蓪Σ簧?0后互聯網人來說,他們前有80后作為中高層把持著管理崗,后有“35歲危機”駛來和00后新勢力追趕,身處其間,一步一步,還得拿捏。

他們如干柴,彷徨如火苗,很容易燃著。

四、產業破局日,彷徨散開時

彷徨有時是寒冬里的“取暖靠抖”,有時是柳暗花明前的“山重水復疑無路”。

互聯網人的彷徨,不過是互聯網產業在時代里沉浮的投射。

就像破除內卷需要“做增量”一樣,驅散彷徨還得互聯網的前景變得明亮起來。

產業破局日,彷徨散開時。至少預期會穩。

破局鑰匙,或許就藏在ALOT和產業互聯網里,或許就藏在硬技術突破和元宇宙前瞻性布局中。

有科技從業者說:今天的技術應用是20世紀中葉開始積累的——1946年計算機發明、1958年現代集成電路創造、1965年摩爾定律提出、1969年Internet出現。這一代人要創造下一代革命的科學基礎,更需要戒掉膨脹和自負,需要耐心。

或許用不著“伯納斯·李發明萬維網”這類大到能撬動信息革命的突破,許多正在醞釀中的革新性新技術,也能撬動海量機會。

時間會給出答案。

梭羅說:挨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

對互聯網人而言,首先得避免凍溺在冬天。

不妨做長長板,加衣御寒。

但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是“挨”——挨到冰融,挨到雪化。

 

作者:佘宗明

本文由 @數字力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作者:佘宗明

來源公眾號:數字力場(ID:shuzilichang),抵抗熵增,打撈有趣。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數字力場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