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0 評論 2187 瀏覽 1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語: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疑惑:在SaaS公司做軟件,究竟有沒有出路?如果把SaaS當作軟件來做,結果又會怎樣呢?本篇文章中,作者解答了這些疑惑,推薦對SaaS感興趣的群體閱讀。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從軟件聊到SaaS,最后又從SaaS聊回了軟件。

這位朋友原本在某軟件公司做銷售,被我忽悠做了SaaS銷售。最后他對我說,今年想回歸軟件銷售老本行。原因很簡單,他認為SaaS銷售比軟件更難做,收入也少了一大截;問題是公司也沒賺到錢,整體陷入了迷茫。

其實去年我們就聊過這個話題:在SaaS公司做軟件,究竟有沒有出路?我的答案是:這基本是一條死胡同。理由也很簡單,如用友、金蝶等窮經皓首幾十年,才做到今天這個程度;一家初創SaaS公司靠做軟件,憑什么能趕超它們,就因為是SaaS?

這個理由恐怕連自己都不信。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對于區分做軟件還是做SaaS不以為然。無論是做產品、做銷售、做服務,還是做運營;在SaaS公司做,還是在軟件公司做,對個人來說似乎沒啥區別。如果再給SaaS穿上toB的外衣,軟件與SaaS從外表看,確實看不出有什么區別。

所以很多SaaS公司不知不覺地就做成了軟件公司,當然,也有的是主動變成軟件公司。

實際上,外表看似差不多的兩種業務,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生意;而且這兩條生意不會相交。

過去,我們認為SaaS會勝出,是因為SaaS比軟件的使用成本更低;現在看來,這個結論站不住腳。因為,從國外企業的SaaS使用來看,覆蓋同樣業務的SaaS訂閱服務總成本,有可能比軟件還高。

實際上,如果SaaS最終能取代軟件,完全是因為SaaS有比軟件更高的效率。

回到底層商業邏輯看效率問題,SaaS的效率是由兩個維度上的效率合成的。一個維度是訂閱收入模式代表的效率,即銷售一次,就有持續不斷的收入,這可以看成是收入的長度。

另一個維度是獲客效率,即在相同的時間內,SaaS的獲客數量要比軟件合同數量多,這可以看成是收入的寬度。這也容易理解,因為SaaS不需要傳統軟件那么復雜的銷售過程和實施交付過程,所以才有提高效率的可能性。

理論上講,在收入的長度和寬度上都占優勢的SaaS,在盈利模式上遠勝于傳統軟件。

不過,SaaS的效率優勢能否轉化成實際的商業成果,是有條件的。至少SaaS必須當作SaaS來做,是這個生意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把SaaS當作軟件來做,結果又會怎樣呢?

首先從長度上看,以成交為最終目標的軟件銷售模式,很可能會降低獲客的質量。說白了,客戶流失的概率增大,損失了續費收入。

其次再從寬度上看,如果SaaS采用與軟件完全相同的銷售流程,其獲客效率未必會比軟件高,即平均銷售周期與軟件差不多。

可以看出,效率的損失,讓SaaS的盈利優勢不再。

在極端情況下,銷售一個SaaS與賣一個軟件是完全一樣的。但對SaaS來說最致命的影響是可分配收入的減少,因為只有一、二年的訂閱收入,不要說分配和提成,連經營成本都包不住。

什么叫做把SaaS當作軟件做?看下面這張圖(圖1)。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圖1

這張圖可以說所有人都熟悉,因為軟件業務就是按照這個邏輯做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張圖(圖2)。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圖2

這張圖大部分人不熟悉,其實SaaS的經營邏輯是按照圖2的模式。

對比這兩張圖,可以看出SaaS與軟件的不同之處:

  1. 圖1是典型的賣產品的邏輯,而圖2是賣服務的邏輯。
  2. 按照圖1的分段業務考核,每個階段都容易達標,但經營結果不一定達標;而圖2只有三個考核節點,如果全部達標,則經營結果一定達標。
  3. 圖1的經營流程只有一個收入點,即銷售結束;圖2有兩次收入機會,即獲客后和留存成功。
  4. 圖1與圖2最大的區別是獲客流程,或者說是銷售流程;一個是SaaS的獲客流程,一個是軟件的銷售流程。
  5. 圖1代表的軟件經營目標是收入;圖2代表的SaaS經營目標是客戶數和收入的同步增長,而增長的條件是可復制和規模化,這兩點對軟件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很多人容易把SaaS公司的業務流程和經營流程搞混,一個是解決生產和業務問題、一個是解決經營和管理問題。幾乎每次培訓都有同學問我,圖2中并沒有體現產品研發,是不是它們就不重要呢?產品不好肯定就很難賣啊。

從經營角度看,SaaS的第一個目標考核點是獲客質量,它既有質的要求、又有量的要求。

按照傳統思維,獲客質量不達標,就會問罪于產品。但是按照SaaS的經營邏輯,獲客質量不達標,可能是產品問題,還可能是獲客方式等其它原因。解決問題的思路是,由經營目標驅動業務流程的改進,反之則未必有效。

按照軟件的經營模式,很容易就把SaaS做成軟件。比如,SaaS獲客使用軟件的銷售流程,即按照軟件的采購標準去跟軟件PK;又比如,為了獲得更多當期收入,默許銷售簽多年服務合同,預收多年的訂閱費;再比如,為了增加收入做私有化部署等等。

似乎SaaS要做大,只有變成軟件一條路可走。

虧損也不是把SaaS做成軟件的理由。事實上,把SaaS做成軟件不但解決不了虧損問題,還可能使公司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由于SaaS收入的遞延效應,SaaS公司初期的“虧損”是正常的;正因為如此,SaaS才需求要融資。

但如果是經營方針跑偏,過多的融資反而會加速SaaS的軟件化。受效率的制約,銷售額增高,獲客成本會更高,燒錢速度也更快。

實際上,做SaaS與做軟件“虧”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SaaS生意如同經營一家養雞場,它的商業模式是依靠生產雞蛋賺錢。很顯然,在雞能夠正常產蛋之前的投入期,雞場從財務收入上看是“虧損”的。但是只要在雞的成長階段不出問題,就有盈利的機會。

如果是在雞能產蛋之前就把雞處理掉,這相當是中途改變了商業模式,可能就不會有盈利機會了。這種情況下再投資擴建養雞場,也將毫無意義。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做SaaS,沒必要把自己先變成一家軟件公司。

 

作者:戴珂;公眾號: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