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拿命賠”,是怎么套路老年人的?

9 評論 4633 瀏覽 0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語:你有看過這樣的廣告嗎?商家為了賣貨發毒誓,為了銷售這類“保健品”或“醫療藥品”,不少商家更是在言語上無所不用其極。而在這類“發毒誓”賣貨現象的背后,消費者需提起萬分警惕。本文作者就這一現象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 “血糖不降,我拿命陪(賠)”
  • “糖不降,勒死我自己”
  • “人頭擔保,無校(效)斷子絕孫”
  • “拿命保證,從未失手”

……

在電商平臺上,你見過這種“發毒誓”賣貨的商家嗎?

電商平臺的降糖貼宣傳頁面 / 深燃截圖

有的商家宣稱“華佗在世,人頭擔?!保a品頁面顯示,只需要一枚小小的貼在足底或肚臍處的降糖貼,就能“根治糖尿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糖尿病領域新的專利技術誕生了。

類似地,還有治療胃病、小兒多動癥、打鼾等的一系列膏藥貼,產品效果怎樣尚無定論,但廣告語都夸張離譜,并且有的獲得了不低的銷量,比如某平臺有店鋪顯示已成交就有5491件,商品評價也有1097條。

事實上,該領域的商家針對的多是慢性病、亞健康狀態,目標群體多為對網上購藥接觸不多的中老年人。有用戶在黑貓投訴上反饋,家里老人是糖尿病患者,被廣告頁面上宣傳的“50年糖尿病一夜不見,好后永不再犯”騙得迷迷糊糊,不相信醫院反而相信降糖貼。

據筆者了解,部分商家提供的所謂“神藥”只是保健品而非藥品,有醫療行業從業者分析,這些產品中可能添加了一些西藥成分,具備一定效果,以此來“忽悠”和“迷惑”消費者。

醫療行業人士提醒,糖尿病控糖需要到正規醫院治療,按照專業醫師指示用藥,“降糖神貼”不僅不可信,還可能因為不積極治療導致病情惡化,引發生命危險。律師也指出,保健品宣稱保證治療效果、“治不好拿命賠”這樣的行為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和《廣告法》。

一、靠發毒誓也能賣貨?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降糖貼”,會出現一大批產品,打著花花綠綠字體的口號,配有白發蒼蒼的老人頭像,放著各種狠話,聲稱“血糖不降、我拿命賠”,有些還表示降糖的“神醫古方”有30年、40年甚至50年歷史,配方來自日本、美國、泰國……

這類產品集中在治療高血糖領域,宣傳語是這樣的:“高糖救星,管一輩子”、“專冶(治)血糖,人頭擔保,無校(效)斷仔絕孫”、“治好高血糖,此生不犯,糖不降勒死我自己”、“世界首例降糖貼,當晚不降,全家被活埋”……毒誓發得一個比一個狠。

電商平臺的降糖貼宣傳頁面 / 深燃截圖

筆者發現,在一些“發毒誓”的產品圖片上,廣告詞故意使用了錯別字,且常有不同的店鋪,用著一模一樣的宣傳圖片。

根據商品介紹,這類產品是一枚小小的膏藥貼,貼在足底或者肚臍處,每日一片,貼8-10小時,標價一盒10片裝58元,買2送1、買3送2,買得多的話,折算下來一貼約3元多。

筆者詢問其中一個商家,客服表示,該降糖貼是由中藥純黃精、麥冬、人參、白術、黃芪、砂仁、水蛭、人工麝香、熱熔膠、冰片等萃取而成,通過穴位吸收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降低肝糖輸出,從而達到降糖作用的。“大多數病友一盒內可以感覺到效果,但如果是時間長、年齡較大的病友,一般建議按療程使用?!?/p>

當問到需要使用多久時,對方表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年齡不同,沒法給準確答復?!碑斶M一步問到用了降糖貼是否還需要打胰島素時,對方則說:“和胰島素結合效果會更好,咱家這個是純中藥的藥膏貼,對身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p>

筆者詢問該產品是藥品還是保健品時,客服表示,“包裝上面寫的是保健品。”

“治不好拿命賠”,是怎么套路老年人的?

某電商平臺的商家回復 / 深燃截圖

至此,我們對所謂的“神藥”降糖貼有了大概的了解。按照商家客服的描述,這是一款中藥萃取的保健品而非治病的藥品,且使用該產品后仍舊最好配合常規的降糖手段。至于降糖貼和其他控糖產品最后到底是誰起了作用,則是一筆糊涂賬。

與此同時,筆者發現,售賣降糖貼的商家多主打“中醫館”、“養生館”概念,店內通常不止經營降糖貼一種膏劑,還有腸胃貼、腳趾疼痛貼、多動癥/抽動癥貼、止鼾貼、偏頭痛貼等在售。

電商平臺的各類“神藥”宣傳頁面 / 深燃截圖

腸胃貼號稱解決胃脹氣、消化不良,廣告語也是“胃病不除,錢我不要,好后管一輩子”,標價39元一盒,也是買2送1,根據所買數量折合一貼在5-10元不等。止鼾貼的宣傳語寫著“四位老中醫聯手研發,一貼止鼾”,標價48元/10貼。

雖然售價不算高,但這類產品的成本也極低。據北京晚報此前報道,一位河南省某膏藥代加工廠的經理表示,“裸貼1000片起批,價格根據藥貼規格和批發量有所差異。藥貼10×12cm,藥芯7×9cm大小的,萬片左右,每貼約0.5元,小圓芯的樣式成本更低,量大能做到一片一毛錢。”

至于安全性,該經理稱每做一批貨都要檢測,“不會把人貼壞”,的確會放一些中藥材,只是特別便宜的那種,加的成分少?!坝杏脹]用不重要,只要你能賣上銷量賣上價格就行了?!?/p>

二、“荒唐”的交易為何存在?

宣傳得神乎其神,這些產品到底有沒有效?

以糖尿病為例,前醫療行業從業者向前向筆者解釋,“高血糖是多種原因導致的,1型糖尿病是胰島B細胞被免疫系統攻擊導致無法生成胰島素,2型糖尿病有的是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還有一些高血糖是激素引起的,形成原因不一樣,很難有一個藥能夠包治所有?!?/p>

至于永久根治高血糖,向前指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永久根治相當于免疫了,但免疫一般只針對特定疾病。“退一萬步說,即使有東西暫時治好了高血糖,也很難保證病人以后的幾十年里不會再得高血糖。”

某醫院中醫醫師告訴筆者:“前文商家提到的中藥成分,在藥理研究上有一定的降糖功效,但它很難達到治療的目的。一般糖尿病患者口服中醫湯藥起到的效果尚且不理想,膏藥通過皮下吸收能力更弱。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臨床上很少用中醫方法,而是以胰島素和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物治療為主。”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商家會在賣貨時要“發毒誓”了。

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教授竇東徽向筆者解釋,第一,這類“玄學治療”內卷太厲害,大家為了爭奪客戶,不惜放各種狠話、發各種毒誓;第二,此類交易都是一錘子買賣,屬于“單次博奕”,不太會考慮回頭客的問題,所以把話說絕一點也沒關系;第三,“有錢賺” 會促成一些行為在心理上的合理化,發毒誓本來是會引發認知失調,因為實際療效存疑,但如果是有經濟回報的,失調就不會發生,商家會認為“ 我只是為了賺錢而說些大話”。

簡單來說,就是商家為了追逐利益不顧底線,為了讓消費者選擇自己的產品,惡性競爭導致的結果。

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商家這么說,消費者真的會相信嗎?

竇東徽提到,對于消費者來說,這里存在一種“基本歸因錯誤”,人們看到某一行為,傾向于歸因為對應的個人特質,而非情境。消費者看到毒誓廣告語,雖然也覺得夸張,但不自覺會傾向認為是因為商家的真誠和自信,這是個人特質歸因,相對弱化可能的情境原因,即謀利的意圖讓商家發了毒誓。

再加上這類產品的目標受眾多是中老年人,他們面臨的健康問題較多,急切地想治病,卻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還遠遠不夠。

很多用戶都有這樣的心理,“人家都發毒誓斷子絕孫了,我還不能為了困擾自己已久的健康問題花幾十塊錢試試?大不了沒效果不再買了。”正是因為買賣雙方都存在僥幸心理,導致這一看似荒唐的交易在多個電商平臺存在已久。

“還是請消費者擦亮眼,思考一個簡單問題:如果一種療法或一種神藥能根治糖尿病等疑難雜癥,得諾貝爾醫學獎都綽綽有余,申請專利或是和制藥公司合作,都是百億千億的大生意,何苦還要在電商平臺上發小廣告呢?”竇東徽提醒。

三、違規宣傳、夸大療效,涉嫌違法

如果真的購買了這類產品,可能會有什么風險?

前醫療行業從業者向前和醫療領域評論員鄭山海均推測,這類型產品很有可能添加了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這種藥物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是管用的。

“所謂的降糖貼很可能添加了一些打掩護的中藥,而主要靠二甲雙胍起作用。二甲雙胍是合法合規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但它是處方藥,不允許添加到保健品里”,向前進一步解釋,而且,正規治療用二甲雙胍是有明確計量規定的,這類型產品添加的二甲雙胍劑量不明,有可能存在過量使用的風險。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使用這樣的無效治療,導致沒有及時接受正規醫學治療,血糖急劇上升,又是另一大風險。“以高血糖來說,錯過治療的時間就可能意味著并發癥,有一些并發癥是不可逆甚至致命的,尤其是老年人的持續高血糖,可能導致眼底病變甚至失明,也有一些導致糖尿病足,嚴重的會截肢。”向前說。

商家的“發毒誓”賣貨行為,是否涉嫌違規?

向前分析,這些產品的介紹,一類是以醫生或醫學世家的名義宣傳,但有職業資格證的醫生是不允許做商業廣告的;另一類是利用所謂的“患者”或“消費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產品有效,實則涉嫌用虛假身份、不科學表述,甚至虛假陳述,其目的就是欺騙真正的消費者。

法律角度則有更清晰的結論。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圣指出,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應該查看包裝上是否有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文號,注意該產品是否是藥品或醫療器械,如果是,則存在夸大療效、虛假宣傳的問題。如果不是藥品或醫療器械,則根本就禁止使用醫療用語、不得涉及疾病治療功能。

事實上,登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在“藥品查詢”窗口,以降糖貼、降糖足貼、降糖臍貼等作為關鍵詞進行查詢,均查不到相應藥物。

據前文所述商家的說法,降糖貼屬于保健品,李圣指出,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保健品是不可以宣稱治療功效的,它宣稱降血糖或者治療糖尿病屬于違法宣傳;另外,“拿命賠”這樣的宣傳語,也涉嫌違反《廣告法》。

對電商平臺來說,李圣指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如果平臺疏于管理、審查,甚至明知存在違法違規,聽任這種損害消費者的行為存在,平臺需要承擔連帶責任?!?/p>

前文提到,商家在宣傳“神藥”時,文案基本上都體現在圖片中而非產品介紹頁面,且圖片中也刻意用錯別字、同音字,這或許就是為了規避電商平臺的關鍵字檢索。

向前分析,網上出售保健品管理較為松散,且溯源難,商家未必不懂這些道理,只是他們抱有僥幸心理,私自認為違法成本不高,對利益的盲目追逐蓋過了對法律的忌憚。

到了消費者端,李圣提醒,不慎購買了產品的消費者可以要求退款,造成損害的,可以主張損害賠償。“患者千萬不要病急亂求醫,應該去正規醫療機構求醫問藥。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可以責令相關單位停止銷售、消除影響,并可處以罰款,直至吊銷營業執照?!崩钍フf。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向前為化名。

 

作者:唐亞華;黎明:王敏;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

本文由 @深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老年人看虛假廣告看到不聽家人勸的地步,希望市場監管能夠加強管理

    回復
  2. 相信醫院和醫生吧,他們有著專業知識與看診經驗,“發毒誓”的這些東西不可信。

    來自內蒙古 回復
  3. 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可以責令相關單位停止銷售、消除影響,并可處以罰款,直至吊銷營業執照

    來自陜西 回復
  4. 我奶奶真的十分相信這些小廣告,我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哎

    來自福建 回復
  5. 最近看吐了的“金牌降壓表”也沒人來管管,一看就是偽科學

    來自重慶 回復
  6. 不僅是藥物,還有電視上的廣告,真的也在禍害老年人

    來自山東 回復
  7. 這太戳老年人的心了吧,老年人可能就會購買,然后還會覺得不錯

    來自山東 回復
  8. 救命,居然會有這樣的宣傳,也太無語了吧。

    來自江西 回復
  9. 對這種夸大其詞的違規宣傳,相關部門和平臺真的應該打擊一下,風氣確實不好。賣貨就賣貨,造噱頭沒必要。

    來自廣東 回復